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穿到明朝考科举(穿越重生)——五色龙章

时间:2018-02-21 11:50:47  作者:五色龙章
  王项祯慢慢摇了摇头:“崔兄弟也忒看低自己了。哥哥跟你打个赌——不是年前就是年后, 他得派人给你回那小箱子的礼,你敢不敢赌?”
  他离开谢家时,车里已搁上了谢家备办的回礼,却独独没有崔燮的,这能是为什么?他可不觉得谢千户是那种看礼物简薄便当没有的人,那句“是我给他请的旌表”里, 意思多着哩!
  他挑了挑眉,多看了崔燮两眼。崔燮却理会不到他的深意,痛快地说:“好啊。谢千户若是真的还礼,那也是王兄替我送礼过去才得来的,里面有什么东西,我就分一半儿给王兄。”
  “只怕到那时候,崔兄弟就舍不得了。”王大公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起身离去。
  他的预言倒是很准。过了大年初五,一辆普通的黑篷马车就驶到了急公好义坊前。寻常人不能乘车过牌坊,那车子里的人便跳下来,径自到供着圣旨匾额的门头前敲了敲,递上一个大红帖子。
  帖子封皮上简简单单地印着“锦衣卫千户谢”几个字,整个崔家却都被惊动起来。崔燮从西厢书房里出来,看着冬日难得的晴碧天空,颇有种不种今夕何夕的感觉。
  王公子随便打个赌,怎么就成真了?自己不过送了点儿不值五两十两的东西,谢千户家就千里迢迢派人回礼了?
  他在外面站了站,多呼吸了几口寒冷的空气才踏入花厅。谢山连忙搁下茶盏,起身行了一礼,恭敬地说:“小人谢山,是锦衣卫前所千户谢大人的长随,今日奉老爷之命,给公子送些东西。”
  他把谢千户的信与礼单递上,笑道:“我家老爷十分喜爱公子送的画像,还特地命小的采买颜料、白绢送给公子,好让公子以后作出更多好画。小人也有幸看了那画一眼,真个跟照镜子一样,单看五官模样儿,比我们千户还俊俏几分哩!”
  崔燮克制地笑了笑,唇角几乎不动,只有眼中光芒闪动,稍稍流露出喜色。他谦逊地说:“哪里,是谢大人风彩非凡,崔某还未能抓住他三分神韵呢。”
  谢山比较了一下温柔俊逸的画中人和自家大人带着缇骑出门时那副笑也笑得让人心冷的样子,觉得他约么是在自谦,便连声夸赞道:“公子忒自谦了。我们千户见惯了名家名作的,如何看不出你的画儿比这迁安有名的崔美人儿还好?他都收着不许人看哩!小的也在市面上见过人仿的四美图,远及不上崔公子给我们千户画的那张之万一。”
  崔燮差点失态地从椅子上拔起身来,强行压抑着坐稳了,僵硬地问:“崔美人儿?”
  谢山点了点头道:“我当初还想着,公子会不会和崔美人是本家呢。京里那些卖四美图的有的说崔美人是致荣书斋的幕后老板,也有的说她是老板的爱妾,公子可知道端底?”
  崔美……崔老板扭过头看着门外萧索的院子,轻咳两声,僵硬地说:“那崔美人只是外面的流言误传出来的,其实并无此人。我在迁安住了几个月,岂不知真相?四美图是某位名家之作,致荣书斋偶得此作,将之印成画笺而已。千户大人若喜欢,我家里还存了几份,请小哥替我捎回去吧。”
  谢山连忙躬了躬身,满面笑容地答道:“我家大人得了公子的画,哪还能看得上什么美人笺!不过真正的崔美人笺在京里极难得的,小的就厚颜谢公子赏赐了。”
  他一开始光顾着美人笺了,等得着笺,又留下吃了顿酒,喝上崔家存的烧酒,才想起崔燮当初给的酒方子。
  这可是谢千户叫他盯了半年的事,干都干了,岂能不表表功?
  他顶着酒劲儿,特特地又求见崔燮,狠命夸张地说:“我们老爷打从半年前就吩咐庄子上试酿,可惜还差一两个月才得,不然今日就给公子送来了。老爷他实实是惦记着公子,半点儿没忘。小的那天看着公子的画都可惜——那画的怎么偏偏是我们老爷!他自己看自己有什么看头,只好收在箱子里,若是公子的肖像,肯定就挂在墙上了!”
  ……在家里挂自己的肖像还正常,挂别的男人的像才羞耻好么!
  崔燮简直不知从何吐槽起。不过想想谢千户一直记着他的酒,不是因为王公子那趟礼物才想起有这么个人来的,心里还微微冒出些喜意。他把临时赶出的书信交给谢山,笑着说:“请管事代我上覆千户大人,我也始终记着他的话,未敢有一天放松学业,只盼早日在京中相见。”
  送走谢山,他便只留了一坛葡萄酒和那些专为送他的颜料,亲自押着剩下的吃食送到王指挥府上。
  王项祯见他送了这么些东西来,便如同算赢了司马懿的诸葛亮,笑吟吟地说:“我就猜着了他得单独派人给你送一趟。这些必然是你挑过的,那你留下的那份是什么?方不方便跟哥哥我说?”
  崔燮坦坦荡荡地说:“自然是挑的王兄用不着的东西。我当初送了谢千户一张画像,他看我要画画,怕我买不起好颜料,送了我几样罢了。”
  王项祯“啧”了一声:“你们读书人用的东西,我这脑子还真想不到。且不说这些,哥哥我是真心要谢谢你,京里传了消息来,你那四幅美人儿图陈同知是极看中的,说不准这一二年间,我爹这个兴屯右卫指挥也有机会挪动一下了。”
  崔燮连忙起身拱手,笑道:“那可要恭喜老大人了。”
  王公子谢道:“同喜同喜,我若挪走了,一定把你书坊后的院子腾出来,省得你跟工匠们挤在一处。不过你那四美人书今年送的人也多了,往后就不那么新鲜了,不知你什么时候再出新的?”
  去年好说,今年时间却有些紧。再者林先生天天叫他好好学习,不会再给他弄新文稿来了,一时间也没什么可印的。
  崔燮想了想,问他:“王兄是要自己看还是送人?要送人的话,我前些日子送了家中老大人几套手抄的金刚经,如今正想印几本,以后年节好送人。要是自己看的话,就得等我那儿找到新书稿可印了。”
  王公子把两手一摊:“我又不爱看书,又不爱念经,你可为难死我了。外面那么多话本、小说,你随便找一本,加些美人儿图不就印了么!”
  那不行,他是有节操的人,要印也得印没有版权纷争的书。
  他回去跟计掌柜一商量,计掌柜便拍着书案叫道:“那还要什么新书稿!再新的书也不及《三国》卖的火,公子这般好画功,画个三国一百零八将,保证比四美人儿这本卖得还好!”
  那是水浒一百零八将……
  崔燮摇摇头,轻笑了一声,跟他敲定了来日印金刚经和三国。这两样书外面版本甚多,他们也不用自己印,只去别的书坊买一套精校的雕版来,再搭上图就能印。两人敲定了接下来的出书计划,崔燮又问道:“《联芳录》选第一美人的计票计得如何了,要是多的明显,我这就把图画出来了。”
  计掌柜捋着胡子,笑眯眯地说:“老朽每日都叫人数过,还是投婉宁的人多,足有四百一十票,那三个足足差着三四十票,到元宵节后怕也难赶上了。毕竟是公子有智计,给婉宁的赠图少印了三分,别看是她的笺纸出的早,那些客人只看书里赠的图难集,就越发想要她的画哩!”
  崔燮满意地笑了笑,许诺立刻画图,让他自去准备节后开印的东西。
  计掌柜走后,他脸上的笑容却收敛起来,对着画纸暗暗叹气:“可惜是跨文盲掐。要是一本书里掐红白玫瑰,那才能腥风血雨,虐得粉丝乖乖掏钱呢。”
  要是能找个好写手,把现在这些无聊的故事改一改,写出些新意就好了。
  他画了一年节的图,还抽空完善了那本《四书对句》。这么支离破碎地对了几个月后,他是真能对四书倒背如流,随便抽一两个字出来,都能知道是哪一篇、哪一章,前后句又是什么,不用从头背起了。
  经过这场锻炼,再看刘师爷送来的那些小题集,都觉得题目十分亲切,字义文义通在胸中。自己作起“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这种两下不靠的截搭题,也能答出个“夫人不如鸟,真可耻矣,如耻之,莫若师文王”这样扣得着经义的破题。
  待出了元旦和元宵两假,已是正月二十,离着甲辰年岁试也就只有一年不到二旬的工夫了。癸卯年是乡试的年份,没有岁科两试,林先生也无意考举人,就打算按着这一书斋的小学生拼命复习,冀望能压出几个秀才。
  正式开学后,他就把童生们每天的功课翻了一倍,然后单把崔燮拎到堂上,翻着他在假期做的功课和单抄的《四书对句》,满意地说:“你能作出这本书来,可见真把圣人书吃透了。如今你的诗经也做得差不多了,也该照着《四书》这么对一遍,只是不许在同一首诗里寻对句,你可做得到?”
  崔燮垂着手乖巧地说:“学生自必尽力。”
  林先生笑了笑,温煦地说:“我知道给你加的功课比别人多,你天天学得也累,可先生这也是为了你的前程。光咱们书孰里就十几个童生,本县在城十四社,县城外十二村社,三民屯,还有军屯子弟,加在一起至少也有几百童生,而每年迁安县学只许录二十名生员。你底子这般薄弱,若不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又如何拼得过这一县的人?”
  是啊,迁安这么个学风不算盛的地方升学率就低到这地步。崔家二少爷是落籍在顺天府的,考试难度更高,难怪徐夫人为了给儿子抢个国子监的名额就能杀人呢。
  可他也是从高考里拼杀过来的人,被985的录取的难度比这可还要高得多,哪儿能因为这点淘汰率就害怕的?他咬着唇笑了笑,抬眼看向先生,坚定地说:“先生只管放心,加多少功课我也应付得过来。明年那场岁试,学生一定要考过。”
  林先生看着他灼灼的眉眼,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初入科场,不知畏惧的自己。他心里也是一阵激动:“好!科场上就要有这么股一往无前的心气儿!今日为师便教你八比作法,往后你就要学作整篇的文章,我看你的功课时也不会再较别人放松,而是要拿你的跟那些考过童生弟子的一般看待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连同破题都出自《明清八股小题文研究》侯美珍
 
 
第41章 
  崔燮这样的亲传弟子, 待遇自然也和别人不同。林先生给其他学生布置完功课, 便叫他们自习,只把他带进有火炕的内室里, 叫他坐在炕边听私房辅导。
  他们师生俩早有默契, 学习的一切目的都是以考过这次生员试为准, 所以平常崔燮连诗都不怎么学:作诗和作文章的要求不同,诗句贵在简明, 经义文中相依相比的对偶句却要写得纡回婉转。学多了才子之诗, 容易影响文章的句法。
  林先生先拿了他写的“题前”作业说:“你作的文字,好在紧扣圣人章句, 用词也处处有典, 是堂皇正大的路子。只是我看你词句不够雅致婉转, 而以气脉取胜,像是走了唐宋古文一脉的路子。
  “可时文是当今的文体,是要写给当今的考官看的。若是考官不喜古文,就会嫌弃你的文字过于质朴。所以正文的八比对偶句一定要对得工整精丽, 把题前质胜于文的印象拉回来。”
  崔燮认认真真地记下, 老实承认:“学生刚来县里时, 县尊大人说时文脱胎于古文,要我把邹阳子先生的《六先生文集》背下来。学生许是文章背多了,写时不自觉地带了古文的痕迹。”
  林先生淡淡问道:“背了几篇了?”
  他垂下眼,看着雪白的纸页说:“都已背熟了。”
  《六先生文集》共三百二十篇,他是从闰八月下旬开始背的,最开始每天坚持背三篇新文, 后几个月功课太忙,便减到了两篇,寒假里才刚背完。他不只是背过一遍,还是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巩固着背的。这中间只有少数几天因事停背新文,夜里吹了灯还要复习旧文,最多时一天得背二十几篇文章,现在也仍要每天复习十几篇旧文。
  有时他自己回想起来,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他知道,以后他还要坚持这么背下去、学下去,因为科举是他面前最宽阔……甚至是唯一的一条路了。
  林先生微微动容,感叹道:“我也没想到你有这样的志气。背古文不是错,破题到入题部分要精炼、有力,一气呵成地摄领全篇,学古人文章未尝不可。只是到了正文八比对句时,要工整严密,精炼文字,讲究音韵节奏。古文有古文的好处,时文也有时文的好处,不要一味地崇古抑今。”
  崔燮对八股的敬畏可远胜于古文,好歹古文是从中学开始零零散散背过的,八股这高级文体都活了二十多年还没正经学完呢,哪儿敢贬抑它。他态度极好地应道:“学生懂了,往后一定注重雕琢词章。”
  林先生又说:“也不可过于雕琢,若是太纤弱靡丽也是落于下乘了。”
  ……这是两头儿堵呢?
  雕也不对不雕也不对,那该怎么写?作个时文简直跟给甲方做方案一样,还没写就心塞了!
  林先生颇有心得地叹了口气:“到了考场上就看你撞得上撞不上主考的喜好。撞上了你就是闭着眼作也能取中,撞不上就如新妇嫁进了丈夫薄情、婆母苛刻的家里一样:清丽不是,庄重不是,用典不是,不用典也不是……怎么做都是错。”
  他素来严肃的脸上竟露出一丝幽怨神色,仿佛怀念着某任蹂躏过他的考官,崔燮忍不住偷看了两眼。他稍稍察觉,便借着喝茶掩饰面色,缓声说道:“县尊这样看重你,想来你县试一步是不成问题了,只是府试、道试时还要多揣摩府尊和提学官素日作的文章,迎合其喜好。”
  林先生说到这里,崔燮倒想起戚县令平常也爱作文章。他还曾跟县里的书童说过,等县尊出了文集,自己也要买一本。既然他现在有了书坊,县试前也该揣摩一下主考的文章,那还不索性给戚县令印一套书?
  反正《沈园诗集》都能卖出二百多本,戚大人那些游记包装个小清新风格,应该也能卖出不少。
  读书人不都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么?他虽然没法帮戚县令捞什么政绩,进迁安的名宦祠,但至少能让他的文章流传下去,将来编地方志,说不定编者也会在《艺文》卷里录他个一篇半篇文章。
  他稍稍走神了一会儿,很快又警醒过来,盯着林先生,生怕自己方才听漏了什么。好在林先生自己也正沉浸在对不知哪任考官抑或是科考本身的怨慕情结里,没注意到他的异常。
  他提起笔随意记了几句,林先生神游归来,看他记下了自己说过的要求,便嘉许地点点头,继续讲:“古人文章,有骈文、有散文,时文里也分骈、散二部分。开头从破题到起讲为散句,中间八比相偶相对之句,就近似于古之骈文,但对仗要求的不那么工整,只要文义并立相对即可。八比之间又有散句过接,最后又以一段散句结束全文,总归本题,这便是经义文全篇的结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