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表现虽然不搞笑,但颇为传神,舒梓沐的两句台词让这个渣男形象分外惹人讨厌,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了。自然又是获得了一阵好评。
第二环节结束,舒梓沐得分颇高,再次免于被惩罚的倒霉情况。
不过这次戚琰的脸色却不太好看,一是因为看了舒梓沐表演的霸道总裁,戚琰总觉得自己好像被黑了一把;二是因为舒梓沐和云皓扮演了一下恋人,哪怕知道云皓没有威胁,戚琰也高兴不起来。
不过更让他脸色难看的还在后面。何欣月问舒梓沐,是怎么想到这样去表现那几个角色的。舒梓沐犹豫了一下,把实话说了,表示三个角色都是拿戚琰做了参照。
戚琰顿时黑了脸,虽然他并不介意舒梓沐拿他当参照,但他很介意自己竟然是渣男的参照!
其他人也是十分不解,何欣月忍不住问道:“为什么渣男这个角色会想到拿戚总当参照呢?不要告诉我之前说以后会有宝宝那么甜蜜是骗人的哦。”
舒梓沐有点心虚,看了一眼台下,正好跟戚琰的视线对上,连忙收回来,解释道:“当然不是骗人的,只是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表现渣男的形象,然后想到对于他的其他那些追求者来说,可能他的反应还蛮渣的,就是这样才引出更清晰的人设的。”
何欣月“哇”了一声,“戚总对其他追求者是这样的态度吗?”
舒梓沐连忙继续解释道:“就是比较冷淡,不理不接触,至于台词完全是我额外发挥的。”
何欣月还是惊叹道:“我看戚总对你一点都不冷淡啊,录个节目还全程随行,没想到对其他追求者避嫌这么到位,看来戚总真的是特别在乎你哦。”
舒梓沐顿时脸色绯红,不过也没话反驳,何欣月又笑眯眯地说道:“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梓沐你三回回回都能想到戚总,应该也很在乎戚总吧?脑子里除了对方都装不下什么别的了是不是?”
“……”众人闻言都是一阵八卦的哄笑声,舒梓沐越发羞窘起来,忍不住又瞄了一眼戚琰,对方的脸色已经冰雪消融春回大地。舒梓沐轻咳了一声,僵硬地把话题扯到了其他嘉宾身上。
一期节目也就一个多小时,因为剧组来的人不少,因此每个嘉宾也分不到太多的时间。之后主持人也没再过多调侃舒梓沐,只是偶尔一句带过。
最后节目录制得还算成功。两周后,这一期“角色扮演”正式播出。
舒梓沐和戚琰也一起看了首播,剪辑效果不错,有亮点的地方都保留了下来,时间和镜头也相对平衡。不过戚琰的镜头给得比意料中的要多,几乎是舒梓沐那边有近景镜头,就会同时给戚琰一个镜头。大部分时候是放在侧边的小框里,有时候也是全屏特写,比如舒梓沐说拿戚琰当渣男参照,以及何欣月点出两人十分在乎彼此的时候就是给了特写。
总之,一期节目看完,舒梓沐和戚琰的狗粮绝对是整个节目最大的记忆点之一。舒梓沐去看微博上的评论,果然粉丝已经炸开了。
这期“角色扮演”如节目组所料的收视率不错,比他们的基本盘还要高出了零点五个百分点,对电影的宣传效果也不错,两边合作得十分满意。
除去这个综艺,“超能事务所”其他的宣传也都从各个方面席卷而来,声势浩大,会去影院看电影的顾客群体,基本都接收到了相关信息,知道这部电影大投资大导演,配置出色制作精良,没多久就要正式上映了。
*
“超能事务所”本身就话题度十足,宣传做得到位,发行方面也不赖,即便是在知名导演和影星云集的贺岁档,也拿到了非常不错的初始排片。
“超能事务所”定档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首映式参加的人不少,连郭老都很给面子地到场了,给舒梓沐这个关门弟子撑场子。
这次首映式星悦办得十分隆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戚琰不仅跟舒梓沐一同到场,甚至还难得地上台接受了一下采访。
媒体对戚琰的提问自然都是在投资方面,零星夹杂着一些八卦他和舒梓沐感情生活的。戚琰虽然曾经在直播上承认过收购星悦是为了舒梓沐,但对于这一点,很多人还是并不相信。
星悦虽然原本已经苟延残喘,但收购下来还是相当庞大的一笔投入,而戚琰收购后,短短时间就已经将其扭亏为盈。大刀阔斧地重组之后,不仅签到了身价不菲的云皓,一个代言就是上千万不说,投资的“血战黎明”更是狂揽二十五亿票房。星悦作为投资方,这一笔就差不多赚了十个亿。再有钱的人,拿星悦这么大一个企业当礼物秀恩爱也有些夸张了,再说看戚琰这管理成果,也不像是买来随便当个副业的。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戚琰是为了舒梓沐才收购星悦的。虽说有钱人为爱承包鱼塘这种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喜闻乐见而且津津乐道,但要真是戚琰为了哄爱人高兴一掷千金,结果反而却随随便便赚了这么多钱,那也实在是太刺激人了。
再加上戚琰当时直播上只是回答了一个“是”,也不是特别明确就是回答的这个问题,于是很多人就表示拒绝相信了。
不过有了采访戚琰的机会,记者们还是忍不住再度求证了这个问题,当然他们不会像粉丝粉问得那样直白,而是说道:“您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是什么呢?”
戚琰如今对于秀恩爱这件事已经颇有心得了,闻言淡定答道:“因为我爱人投身编剧事业,所以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
戚琰说得高大上,还“投身编剧事业”,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承认了是为了给1舒梓沐开后门。众人听了之后先是一阵惊讶,接着很快就有人又提问:“也就是说以后星悦的资源都会是完全向舒先生的作品倾斜的吗?”
戚琰面不改色道:“差不多。”
下一个问题跟着又来了:“那这样对于其他人不会不公平吗?”
这两个问题的意味明显不怎么友善,但戚琰并不为之变色,淡淡道:“星悦基本是我全资控股,盈亏都只对我有影响,只要我不拖欠员工的工资,就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戚琰顿了顿,又补充道:“倾斜只是说我个人的额外投入,并不意味着会减少其他项目组的经费。”
虽然戚琰说得也绝对了点,其他项目组哪怕经费不减,要是和舒梓沐的项目冲突,人手方面恐怕也得退而求其次,多少会有一些影响。只不过戚琰也说了,他是全资控股。爱拿自己的钱干什么都轮不到别人说,反正他又不会拖欠工资,要是不爽的话可以走人。
记者们被戚琰堵死了话,转头又去追问舒梓沐,想知道他对被戚琰送一个影视公司的反应和看法是什么,是否觉得自己担纲“超能事务所”的第一编剧有利用关系作弊的嫌疑。
舒梓沐闻言看了看戚琰,微微一笑道:“反应?很出乎意料吧,也很惊喜很感动。至于是否作弊,可能算吧。虽然我觉得我的能力足以胜任,但是换个投资人,应该是不会接受我这样没有经验的新人当大制作的总编剧的。这方面我肯定还是占了些便宜的。”
众人听到舒梓沐承认作弊都是一怔,直到听了后面的解释才反应过来。舒梓沐说是自己占了便宜,言语间反而有种不让自己当总编剧,某种程度上是其他投资人没有眼光的意味,显然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看舒梓沐这么有傲气,其他人却并不怎么相信,只当是他被身边的人捧得没边了。即便舒梓沐已经是有名的畅销书作者,而且还被郭老收了弟子,鉴于他过小的年纪和过于出色的外表,其他人还是习惯于把他看成花瓶。这时候看他言语有些狂妄,就忍不住继续质问起来。
“您不觉得戚总这样的做法太过儿戏吗?随便收购影视公司,随便让新人当大制作总编剧。”这记者说着还玩笑了一下,“这样会不会有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
对于这个问题,舒梓沐没说话,戚琰先皱眉道:“我的工作好坏只该由我自己负责,我自认做的决策都并不儿戏,集团营收给我的反馈都是正面的。而且把过错推到爱人身上是无能的表现。”
舒梓沐碰了碰戚琰,没有再多做争辩,只是一笑道:“关于这个问题,诸位可以看了首映之后再下结论。”
到底是电影首映式,他们也没有喧宾夺主太多时间,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采访。不过这段采访之后还是被重点报道了,甚至除了娱乐版面外,不少财经刊物也刊登了出来。
好在“超能事务所”电影本身质量不差,话题度也高,不至于被喧宾夺主了。
*
“超能事务所”属于很标准的商业片,比起之前的“血战黎明”,商业快餐元素更加明显,观影体验也更倾向于强调特效和画面效果。
舒梓沐的原作剧情也并不复杂,就是一个草根崛起拯救世界的故事,除了人物塑造之外,主要是胜在节奏感好,读者代入感强。而代入感这点在电影中是比较难以做到的,节奏受限于仅仅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长,比起原作也多少会有些欠缺。不过相对的,电影对画面和特效的具象化,就算是一种补充了。
这年头小说或者漫画的影视改编大多不让人满意,但也不乏原作默默无闻,影视化后才开始大火的作品,究竟是哪一种,主要还是取决于制作方的态度和用心。虽然特效技术和资金投入对成片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几十年前那个条件艰苦和资源匮乏比现在严重得多的年代,仍然有许多非常经典的影视改编作品。
只是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变得浮躁起来,不说人人都唯利是图,但个人的坚持比不过资本的逐利。在其他人都被资本驱使的时候,少数人坚持不考虑利益只?的行事方式,反倒会被其他人孤立淘汰。有的时候不是制作组不想拍好电影,只是话语权不够大,投资方想要剧本更狗血更吸引眼球、觉得用人气高却演技差的明星当主演更保险、为了压缩成本就降低服化道和后期特效的制作经费等等行为,大部分电影制作人都没法反抗。
好在“超能事务所”并不缺资金,而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人也都是愿意花精力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的,因此最后的成片效果自然不会太差。再加上有舒梓沐这个原作者编写剧本并全程把关,不说拍出来的效果一定很优秀,但起码不会太脱离原作、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精美的画面和炫目的特效,“超能事务所”作为爆米花电影,足够打上八分了。
许多人对于舒梓沐的话不以为然,虽然之前普遍看好“超能事务所”,但原因重点却并不在舒梓沐身上,就算是在,也更多的是因为他是原作者,而不是认可他的编剧能力。然而直到电影放映结束,众人不得不有了结论,舒梓沐确实足以胜任。虽说单看“超能事务所”的剧情并不特别惊艳,但起承转合的节奏处理得好,人物也塑造得很鲜明,绝对是一部卖座的商业片。不说都是舒梓沐的功劳吧,但至少他是没拖后腿的。
看过之后,在场的媒体和影评人基本都觉得这部片子是肯定会赚钱的了,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由此看来,舒梓沐说他足以胜任没错,戚琰为他投拍电影的决策也没错。哪怕舒梓沐对电影的贡献到底有多少很难说,至少明面上他们是没理由再说什么舒梓沐是关系户、戚琰行为儿戏之类的话了。人家这是要赚钱的,而且估计赚得还不少。要是这样还叫决策儿戏,让他们这些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的人情何以堪,简直一生都儿戏了!
至于舒梓沐只是挂名,实际剧本都是出自其他人之手的说法,确实还有不少人怀疑是这样,但他们要敢把这种论调发出来,分分钟就能收到律师函。没有证据,他们可不敢去碰戚琰的眉头。这个圈子里很多事情真假难辨让人怀疑,但戚琰对于舒梓沐是真爱这一点,经过这一年多来的种种事件,基本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了。不是真爱的话,以戚琰的身家,吃饱了撑的才整天主动秀恩爱,还主动公开承认是为了舒梓沐收购星悦,也不怕戚氏其他企业股价下跌。
总之,就算以后可能情变,至少现在戚琰对舒梓沐绝对是真心的。隔着屏幕的网友可能还会有所怀疑,但他们这些见过真人的基本不会了。不知道为什么,戚琰一板正经地把舒梓沐称呼为“爱人”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感觉被强塞了一口狗粮。
*
参加首映式的有一部分是抽中入场券的粉丝,名额不多,一共才二十个,其中有演员的粉丝,有原著粉,还有舒梓沐和戚琰的cp粉。这些粉丝能来参加首映式无疑都是非常激动的,虽然在过程中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都心满意足。电影成片质量好,演员的表现自然也不差,演员粉和原著粉都能满意。至于少数的cp粉,则是显得最为激动的,采访刚结束就难掩激动之情地发微博。
这个粉丝互关了不少cp粉,见到这条微博顿时急忙追问:、、
然而这位发泄了一番的粉丝已经专注地开始看电影了,并没有注意到同好的强烈需求。好在过了一会儿,已经有网媒效率十足地发了微博。
第113章 竞争
如今的媒体报道, 尤其是网媒,在真实性上可能很有折扣,但时效性却是掌握得相当好的,有什么吸引眼球的消息都是起个抢眼的标题, 争先恐后地发出去, 生怕晚了一步。“超能事务所”的首映式还在进行中, 就有各种各样的报道出来了。
媒体们按流程先是把参与的嘉宾拍了不少照片, 借着云皓这些演员的热度发报道,又把剧组主创的采访环节挑了重点一条接一条的发出来,跟刷屏似的。只是这些回答都中规中矩,连预测票房都说得很保守,没什么爆点。好在之后就轮到戚琰接受采访, 而且这位还不负众望地说了十分容易引发群众的八卦和隐晦心理的话。
在场的媒体人顿时喜出望外, 纷纷想了个刺激的标题,手速飞快地把视频甚至是编辑好的文字稿发了出去, 果然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关注。这个报道一出来,粉丝乐见其成,路人看个热闹,不相信的人仍然可以找到借口说服自己不相信。舒梓沐和戚琰之前给外界的印象就一直是恩爱夫夫,再多这么一桩证据对他俩都说不上有什么作用,不过倒是顺势为“超能事务所”的首映式又带起了一波关注, 曲折来看, 倒也算是给他们的投资收益添砖加瓦了。
之后电影放映结束, 媒体觉得这片子能赚钱, 态度又好了几分,之后的正式报道也以好评居多。影评人有速度快的,也是当天回去就把评价发了出来。
比起媒体,那种独立影评人就要显得挑剔许多,比起片子能不能赚钱,他们更看重有没有内涵、思想是否深刻、画面够不够唯美、演技是否专业之类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就是有没有逼格。“超能事务所”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片,还是国产商业片,显然是没有多少逼格的。剧情是见惯了的套路,没有很亮眼的地方;长处在于节奏和剧情推进,而这点影评人很少重点强调。
109/123 首页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