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郎虽起了身,却不敢落座,身体甚至微微供着,他虽是站姿,比姚颜卿要高出一些,可姚颜卿的气势神态却高高在上,以一种睥睨之姿俯视着徐二郎。
“当真不成。”徐二郎轻声说道,身子下弯的角度更低了一些。
姚颜卿抬了抬手,脸上带上了几分笑模样:“徐二郎君坐下说话,不必如此拘束。”
徐二郎轻应一声,颤颤惊惊的坐了下来,此时几位后悔自己为了那点利益便做了出头鸟。
“适才徐二郎君不是说此番是为了海盐一事二来,如此便说说吧!”姚颜卿下颚微抬,淡淡的开了口。
徐二郎将腹中之话一再斟酌,方才敢开口说话:“学生此行也是代表了彭城盐商前来给大人问安,出了这样的事情,盐商们心中都颇为惶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处,想请大人给一个机会,让我们弥补一二。”
姚颜卿薄唇轻勾,手指曲起点在桌几上,淡笑道:“人谁无过,只要明白知错即改的道理本官也不会做那恶人。”
“大人如此体量民心实乃我等的福气。”徐二郎小心翼翼的奉承道,见姚颜卿神色尚可,又道:“彭城的盐商会长是陶致庸,在彭城商人中他也是其中翘楚,学生来前他托了学生给大人带了一些礼物,还请大人笑纳。”徐二郎说着从怀中摸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锦匣,然后放到了桌几上。
姚颜卿眼皮一撩,伸手出来拨弄了那锦匣一下,将盖掀了起来,锦匣放着一支浑体通透,翠绿欲滴的镯子,姚颜卿唇角牵了牵,将镯子拿到手上把玩着,屈指轻轻一敲,音色清脆悦耳,这个一支镯子没有万两白银可是拿不下来的。
“陶会长说这是送您的新婚贺礼,还请大人不要嫌弃才好。”徐二郎轻声说道,见姚颜卿将那玉镯拿在手上把玩,心头暂且一松,只要心中有私欲便能给他们留下一条财路可走。
“这镯子品相倒是上佳,拿到市面上万两白银倒能轻松出手,徐二郎君帮我算算看,这样一支镯子可能还回来多少海盐。”姚颜卿将玉镯放回了锦匣中,挑眉看向徐二郎。
徐二郎心头一惊,一时间竟不敢回姚颜卿的话,右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心中越发惶恐。
姚颜卿笑了一声:“徐二郎君算不出来是吗?那本官给你算算,一盐引原本可换四百斤的海盐,白银四十两,白大人曾以五十二两的价格将盐放出去,这支玉镯按照世面上的价格也可换八担海盐了。”他将匣子一扣,反手退了回去,声音一冷:“告诉陶致庸,这礼本官收了,本官用这个换他八担海盐,问他给是不给。”
徐二郎不敢得罪姚颜卿,却也不愿得罪陶致庸,若是将陶致庸得罪狠了,他恐难以在彭城立足了。
“大人。”徐二郎面上带有几分慌色,如何也不敢将那锦匣拿回来。
姚颜卿冷冷一笑:“怎么?他陶致庸能托徐二郎君办回事,本官就请不动你的大驾了?”
“学生不敢。”徐二郎声音中都带了颤音,他缓缓的伸出手,手刚摸到那锦匣,就听姚颜卿道:“听说这一次徐二郎君代不少人都给本官带了新婚贺礼,本官知他们的情,这心意便受了,不过还得劳烦徐二郎君办一件事,将这些东西折算成银价给本官换几担海盐回来。”
徐二郎知自己若是将话带到,必是会把人得罪狠了,当即将手一缩,人便跪了下来:“还请大人高抬贵手,给学生一条生路可走。”
姚颜卿却是笑了起来:“徐二郎君这是何故?有道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况且你既非戴罪之身,本官可担不起你这一跪。”
“大人,容学生说句放肆的话,您若真将学生带来的东西退回,无疑是将这些盐商逼上绝路,他们若拼死一搏,大人远在京城倒是无碍,可姚家的生意只怕是要受挫。”徐二郎咬了咬牙,眼下这个时候他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是走上一条死路,反倒不如放手一搏。
姚颜卿闻言脸色当即一沉:“这是威胁本官不成。”
“大人,您又何必要犯众怒,盐商们愿拿出部分海盐来一解眼下僵局,还请大人也高抬贵手,留下几分情面。”徐二郎颤声说道。
姚颜卿怒极反笑,一字一句道:“且回去告诉这些盐商,我给他们三日时间,三日后我若见不到盐价下调,本官就要他们这辈子也不必再吃一粒盐了,尽可以让他们把本官的话当成耳边风,本官若不言出必行,这身官袍也就不必在穿了。”说罢,姚颜卿不顾徐二郎的哀求,甩袖而去。
第141章
姚颜卿甚少如此怒形于色,人都有逆鳞,他的逆鳞便是姚家,这些盐商敢将脑筋动到姚家身上,他若不将他们扒下一层皮,他姚字便倒过来写。
雍王见姚颜卿面有薄怒之色,便知定然是那徐二郎惹恼了他,他将一盏茶递了过去,脸上挂着几分笑意,温声出言道:“与那些人有什么可计较的,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仗着手上有的是银子便猖狂起来,他们这是自寻死路。”
姚颜卿面若冰霜,冷声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王爷也别小看了这些盐商,说不得他们发了狠,咱们就得英年早逝了。”
雍王嗤笑一声:“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如此……”“行事”二字尚未出口,他心头一动,瞧向了姚颜卿,笑了起来:“一会我便让侍卫去召两江总督李元镜来。”
姚颜卿见雍王闻音便知雅意,不由露出一抹笑来:“王爷不必如此心急,不好前脚徐二郎一走,后脚您就遭人行刺,总得给他们一个仔细思量的时间,咱们也得好好部署一下。”
“都依你的意思办。”雍王笑道,其实依他之意何必如此麻烦呢!那些盐商既不识趣,他有的事办法叫他们低头。
姚颜卿唇角勾着冷笑,他若不叫他们知晓自己得厉害,等海盐的事一了结这两淮岂还有姚家立足的地方了。
次日一早,姚颜卿去了集贤书院走了一遭,这也是他昨夜想了一整夜的结果,他实不愿叫自己的老师一身清名将来毁在徐二郎的身上。
沈夫人瞧见姚颜卿既惊且喜,沈先生教导过的学生中姚颜卿无疑最得她的喜欢。
“师母。”姚颜卿拱手见礼,唇角含笑,将带了补品递到了下人的手上。
沈夫人拉着他坐了下来,叫丫鬟上了茶,笑道:“说了多少次了,人来便好,你老师若知你又带了东西来必要训斥你一番。”
“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老师若说,还劳烦师母为我说情才是。”姚颜卿笑眯眯的说道。
沈夫人轻笑一声:“之前书院里都在议论说是你回了广陵,我还与你老师说这次你怕是不得空上山了。”
姚颜卿笑道:“此次随雍王殿下同来一时无法分身前来拜会老师,这才耽误到今日上山。”
“你有这心便可,实不必走这一遭,你那老师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哪里会领你这情。”沈夫人嗔笑说道。
姚颜卿微微一笑:“老师是嘴硬心软。”说完,问沈夫人道:“师母,老师今日可是在书院?”
沈夫人轻轻摇了摇头:“他身子不舒坦正在屋里歇着,你来的时候倒是赶巧,一会你帮我好好开解你老师一二。”
姚颜卿面带疑色:“老师可是病了?可有请大夫来瞧过?”
沈夫人忍不住苦笑一声:“他这是心病。”
姚颜卿眨了眨眼睛,想起了沈大娘子的婚事,他口中溢出一声轻叹,道:“不瞒师母说,此次登门我也是有一桩事要和老师说,眼下,我反倒不知该不该说了。”
沈夫人忙道:“什么事?”
“事关徐二郎君。”姚颜卿看着沈夫人,一字一句的说道。
沈夫人苦涩的笑僵在了脸上,半响后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初慈母心肠作祟,不忍瞧着茜娘蹉跎青春年华,这才酿下了苦果。”
“实不瞒师母,得知茜姐和徐二郎君做亲,我也是委实惊讶。”书院中不乏有才之士,若沈先生有将女儿再嫁之心,求娶之人能从山下排到山上,姚颜卿实想不出徐二郎是如何入了沈先生的眼的。
“谁能想到人心易变,当初那么好的孩子如今竟钻进了钱眼里。”沈夫人想到女儿竟嫁了这么一个小人,便红了眼睛。
姚颜卿不好在问下去,只能温声劝着沈夫人,说话间,沈先生由着书童扶着进了大堂,姚颜卿赶忙起身,长揖一礼:“学生见过老师。”他抬头一瞧,不免一惊,沈先生素来讲究养生之道,身子骨保养得当,可今日一瞧,与姚颜卿记忆中已大变的模样,活生生的老了近十岁。
姚颜卿忙从书童手上扶过沈先生,小心翼翼的将他送到上座,沈先生坐下后指了下首的位置:“坐下说话吧!”
“你今日怎么得空来了?海盐的事已办妥当了?”沈先生出言问道。
姚颜卿轻声回道:“已有了章程,正好今日雍王殿下给学生放了假,学生便来瞧瞧老师。”他见沈先生这般模样,反倒是不敢提徐二郎的事了。
“我有什么好瞧的,圣人命你随雍王同来,是叫你为百姓做事的,可不是让你省亲的。”沈先生低声斥道,以拳抵唇咳了起来。
姚颜卿赶忙起身为其斟了一盏茶,无不担心的道:“老师不若随学生去京城让太医瞧瞧,也可开个养生的方子仔细调养下身体。”
沈先生眉头一皱,摆手道:“哪有那么金贵,我不过是受了凉,修养几日便好了。”
“你们师徒好好说会话吧!我去给你们做几道小菜。”沈夫人起身说道,对姚颜卿递了一个眼色。
姚颜卿轻轻点了下头,却也不知该如何开口劝沈先生,反倒是沈先生率先开了口,道:“徐哲可有去寻过你?”
姚颜卿见沈先生提及自己的女婿竟是直呼姓名,无一分亲近之感,甚至难掩厌恶之色,便知他对徐二郎绝无好感。
“昨日徐二郎君曾登过门。”姚颜卿轻声说道。
沈先生听罢却露出冷笑:“他是打了我的旗号登门的吧!日后他若在来,你只管叫人打出去就是了,无需看在我的面子上接待于他。”
“倒也不曾,其实我与徐二郎君曾有一面之缘,当初我还曾给了他一张夏都的引路手书。”姚颜卿轻声说道。
“他倒是好本事,竟连你都受了他蒙蔽。”沈先生冷笑连连。
姚颜卿温声道:“其实也算不得蒙蔽,当初所见徐二郎君一身书生之气,说一声温润如玉也不为过。”
“若不然怎么说是人心难测,我竟不知是我当初看走了眼,还是这人心易变。”沈先生咳了两声,露出了苦笑,他虽未曾教过徐哲,可他也在集贤书院待了八年之久,也可说是他的学生,他尚记得徐哲虽不够聪慧,却极肯用功,当初知他离开书院打理家业时他也曾为其可惜,是以才会在他重进书院的时候对他更为上心,怎知他竟是有眼无珠,看一匹贪婪的狼看成了人。
“老师勿要为这种生气,个人有个人的缘法,他既不想走了正路谁又能管得了,这人的心若是变了,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未必能拉的回来。”姚颜卿轻声劝着沈先生,仔细斟酌了一下,还是透了话出去:“雍王殿下近日要有大动作了,老师若得了什么消息也不必惊慌,只做未知便是了。”
沈先生道:“他的事我是管不了,若他真有个什么闪失,我只将茜娘母子接回来便是了。”沈先生已有了心理准备,这人走上了歪路终是要自食恶果。
“老师如此想,学生就放心了。”姚颜卿还真有些担心他这位老师一时糊涂为徐二郎出了头,他在两淮声望极盛,若他出了面,他们下狠手之时还真的斟酌一二,毕竟雍王总要估计几分在士林中的名声。
姚颜卿在沈先生这里用过晚膳后方才下了山,一回巡盐御史府便有侍卫匆匆的迎了上来,面色极是凝重:“姚大人,王爷遇刺了。”
姚颜卿面色当即一变,急匆匆的去了内院,雍王此时正躺在穿上,身上只着了一件单衣,手臂缠着纱布,隐隐透出血渍,姚颜卿眉头一皱,问一旁的大夫道:“王爷伤势如何?”
大夫先是见了礼,才回道:“回大人的话,王爷伤势不重,不过近些时日还是卧床修养为好,以免触碰到伤口,让伤势加重。”
姚颜卿点了点头,冷喝道:“这些贼人好大的胆子,竟连王爷都敢行刺,我看是不要命了。”
一旁的侍卫道:“王爷素来无人无仇无怨,才到广陵不过几日,小的以为必是那些盐商背后之人知王爷的来意,心有不满,才想出这样的昏招。”
“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姚颜卿沉吟了片刻道,面色一寒,与雍王道:“依臣之见还是先将李总督请来为好,由他领兵在广陵坐镇,也可让贼人不敢胡来。”
雍王闻言轻轻点了下头,扭头吩咐侍卫派人召两江总督李元镜前来,又让人送了大夫出去,待人一走才做起了身,拿了湿帕子在脸上胡乱摸了摸,擦下一层白色的面脂。
“你是想从谁身上先着手?”雍王将帕子扔回了水盆中,问姚颜卿道。
姚颜卿薄唇轻勾,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陶致庸不是想要见我嘛!我便成全了他。”
雍王闻言笑了起来,那陶致庸这次怕是不死也得被五郎扒下一层皮了,他家五郎的罚酒可不是那般好吃的。
第142章
雍王到广陵连面都未露,便遭贼人行刺,这消息传出后起初并没有多少人信,可等两江总督李元镜率兵露了面,众人才知这消息不假,一时间两淮皆是人心惶惶,生怕被误作为刺客下了大狱。
有些聪明人敏锐的察觉出了这桩事的异样之处,忙和相熟的地方官员打探,这一次地方上的官员都三缄其口,不是他们不肯说,而是他们都不知这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又是谁的手笔,想要过巡盐御史府探望,却皆被姚颜卿打发了。
有脾气暴躁的官员当即与姚颜卿发了怒:“姚大人这是何意?一再拦着我们探望雍王殿下,你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姚颜卿慢条斯理的呷着茶,头也未抬的道:“王爷如今需要静养,各位的心意我会代为转达。”
90/114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