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朕又回来啦(穿越重生)——长乐思央

时间:2018-03-10 11:37:59  作者:长乐思央
  “既然出了差错,这狩猎便停了吧,先查清楚情况再说。”
  森林外没有什么藏身之地,想要埋伏也不容易。
  燕秦提议说:“王叔,不若去高台,那处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更容易看清楚贼人。”
  燕于歌点头,继而摇头:“高处虽好,处在刺客的眼中,却成了明晃晃的靶子。”
  他们处在明处,刺客却在暗处,若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怕是没有等到找到刺客,就先遇了刺。
  他让人肃清了山上,按理来说不会出这个问题,但那一支从高处射来的箭确实真实存在的,以防万一,他不能让燕秦冒这个险。
  最后夫夫两个一商量,选了个折中之法,两人和一部分将士处在高台后,一部分人上高台,俯瞰森林的情况。
  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入先前那刘仲达被冷箭射中的地方,搜寻每一寸土地,可以隐匿刺客的草丛,还有任何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但燕秦这边等了极其枯燥的一个时辰,都没有等来底下的士兵前来报告有半点异常的地方,那冷箭像是凭空生出来的一般,就是因为诡异,才更让人心慌。
  摄政王趁着没人发现,捏了捏小皇帝的手,才发现燕秦虽然面上不显,手心却已经被大量的冷汗浸得濡湿一片。
  不是燕秦胆小,主要是他确实经历过几回刺杀,虽然这辈子还未曾碰过,但上辈子留下的阴影不可能因为时间的流逝完全被磨灭,碰到这种事情,他难免比旁人更怕一些。
  燕于歌眼带几分忧心之色,握紧了小皇帝的手:“陛下,这山上危险尚未排除殆尽,将士搜山,也不知天黑之前能否完成。不若就先禁了这秋猎,到山下行宫稍作歇息,你看如何?”
  感觉到手上传过来的,源源不断的属于摄政王的温度,燕秦那颗飘忽的心安定了几分,他的眼睫动了动,轻飘飘吐出一个字来:“可。”
  因为疑似有刺客出现,皇帝与摄政王以及众位大臣率先移步行宫。秋猎虽然重要,但皇帝安危更为重要,倒没有什么不识趣的言官跳出来说一句皇帝应有英武之气之类的,毕竟他们也在这山上,谁知道刺客会不会冒出来,对着他们来个一箭穿心。
  等到燕秦缓过劲来,行宫里已经给皇帝上了晚膳,而且因为出了刺客的事情,对这些吃食的试毒环节比往日更严苛一些。面对一桌子的山珍海味,燕秦却没有什么胃口,只喝了几口素汤,便放下手中银筷。
  摄政王看他来时也没吃几口,用干净的筷子指了指几盘素菜:“这些都是清淡之物,陛下可尝尝看。”
  燕秦拒绝了摄政王的好意:“有劳王叔挂心了,只是孤没有什么胃口,实在是吃不下。王叔吃着吧,我看你就好了。”
  燕于歌没有勉强燕秦,也没停筷,他试图用自己吃得香的表情来唤回小皇帝的些许食欲。
  他问身边伺候着的宫人:“去看看,外头可有什么消息?”
  他现在的感觉就和等待放榜的举子差不多,担心自己错过了消息,总想着要早一点知道情况。
  燕秦的话音刚落,殿外便响起羽林军的首领的声音:“臣卢成毅求见圣上。”
  燕秦表情放松些许,长舒一口气道:“宣。”
  穿着兵甲的羽林军首领踏入殿中,当然,在进殿之前,他被除去了身上所有可以远距离伤人的兵器。
  朝着皇帝行礼后,他恭恭敬敬地道:“陛下,经过羽林军的搜寻,在三处搜出了带有机关的冷箭,看树皮的痕迹,应是昨晚趁夜的时候,贼人偷上山放下的,还有几处猎兽的陷阱,观其破坏程度,当是附近猎户半年前布置。”
  皇家山林,一向是禁止他人狩猎的,就是为了能够把山野上的这些野兔子野鸡之类的 ,养得膘肥体壮,不然的话,皇家子弟,千辛万苦地猎到一只兔子,却是又瘦又差,岂不是失了乐趣。
  不过新帝登基,皇家子嗣单薄,一年到头,这林场也没有什么人来狩猎,守林人疏于看管,便有附近猎户为里谋生,大着胆子偷溜到山上来。
  燕秦这会也没有心思去计较猎户布置陷进的事情,这都是事情弄清楚了,一起要处置的事。
  “那三个带暗箭的机关呢,在哪?”
  “已经叫人拆除了,人在殿外,被拦住了。”
  “宣他进来。”
  捧着一堆破铜烂铁的人走了进来,燕秦贴身的宫人上前,取过那机关,双手高举,呈给皇帝。
  燕秦正打算伸手去接,却被一旁的常笑挡了:“陛下,机关锋利,老奴来便好。”
  常笑从手中掏出锦帕,小心翼翼地抱住那被拆毁的机关,连着几支箭羽,一同呈现到小皇帝的面前。
  这机关是木头做的,而且还用了树皮裹在全身作伪装,又放在高处,利用大树繁茂的枝叶做遮挡,箭羽的箭头磨得十分的锋利,按理来说,锃亮的箭头一下子就会让人发现,但这箭上抹了墨绿色的汁液,让亮晶晶的箭头一下子变得暗沉起来。
  燕秦命人唤了随行的太医来:“看看这箭头上,是什么东西?”
  太医向前,用干净的白色锦帕抹了把箭头,用上看诊时的望闻之术,粗粗的一字眉拧成了绳结:“回陛下,这是金钱白花蛇的胆汁,应当还混合了它的唾液。”
  金钱白花蛇,北方几乎看不到的一种蛇。因为毒性极强难以捕捉,它的价值非常的高昂,燕秦没遇到过这种蛇,但是有从那种游记话本中看到过,这蛇咬人一口,百步丧命。
  燕都虽然干燥,但前些时日下了一场大雨,大树的枝叶再繁茂,也不可能完全地遮挡风雨,这箭矢上的毒液能够残留到现在,更加说明了这机关是新放上去的。
  燕秦看着那箭矢,眸光陡然暗沉几分,在皇帝身旁没有吭声的摄政王出声道:“那刘信达呢,他人现在何处,情况如何?”
  燕秦这会已经没有耐心等人从这边寻到刘信达处又回来给他报信了,他直接起身:“来人,替孤引路。”
  他看向摄政王:“王叔陪孤一同前去吧。”有摄政王在,他会安心许多。
  后者也跟着站了起来:“便是陛下不想让臣去,臣也是要跟着走这一遭的。”
  刘信达是直面那冷箭的人,也是唯一被伤到的人,虽然他地位不高,但牵扯上行刺大事,燕秦安排了好几个御医给他。
  燕秦一进屋子,几个御医纷纷跪下来向皇帝行礼,燕秦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眼睛却看到没有看这些人一眼,只看向那刘信达,对方脸色惨白,身上绑着雪白的绷带,伤口处渗透出来的血把白色的布给浸透了,但血迹是暗红色的,看着是鲜血干了的正常暗色,而不是中了毒呈现的乌黑。
  他看向御医:“他身上只有箭伤吗?”
  御医道:“不是,刘大人中了毒,蛇毒,好在臣带了清毒的药,又放掉大量毒血,救的及时,才保住了刘大人的性命。”
  说话的御医指了指远处的盆:“那便是放出的毒血。”
  燕秦扫了一眼,果然是黑色的血,散发着一股子血液的腥臭味。
  他又看向刘信达,对方生得一副正派十足的长相,方正脸,一看就让人觉得宽厚老实,因为放血过多的缘故,唇色已经接近苍白,脸色也相当的难看。
  “刘卿好生养伤。”出来的时候,他又吩咐跟过来的羽林军首领:“多安排几个人手,看好他。”
  他说的是看好,而不是保护他。
  说幸运吧,三处机关,只发动了一处,唯一中箭的便是这刘信达,说不幸吧,银环蛇是剧毒,要是救助的不及时,早就一命呜呼了,可刘信达虽然失血过多,却顺利地活了下来。
  燕秦对这人产生怀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要说对方自导自演,得亏御医带了清蛇毒的药物,万一御医没带,那对方不就一命呜呼。
  一般人,是不会随便拿自己的命去做赌注的,可刘信达这么做,能有什么好处?燕秦想不出对方的目的,但并没有因此打消怀疑。
  待到回了行宫中为皇帝建造的寝殿,燕秦还在想刘信达的事情,一只温暖的手突然伸过来,握住燕秦的手:“陛下的手好凉。”
  往日里的时候,小皇帝的手总是暖呼呼的,像个温暖的小火炉,现在燕秦的手虽然同先前一样柔软,但冰冰凉凉的。
  虽然现在是深秋,但今儿个其实是个好天气,燕秦身上穿的也不少,手这么凉,主要还是因为心凉。
  燕秦缩了下手,却被摄政王握得更紧,干脆也就不抽回了,就任由摄政王握着,给他暖手。
  燕于歌身上传来的温度似乎把他的心也捂热了几分,燕秦沉默了许久,方说:“王叔觉得,今儿个这事,是何方人所为?”
  他是皇帝,又不是银子,不可能让人人都喜欢,只是不喜欢他的人,一般也不会想着要谋害圣上。而且绝大多数人,仅凭着一腔孤勇,可能还没有近他的身,就被斩于羽林军的剑下。
  只有意图篡位,或者想要天下大乱,且地位不低之人,才敢做出此等有谋略行刺之事。
  燕于歌答:“陛下要臣回答这个问题,臣也不能妄言。”
  心怀谋反之心的,肯定不止一个,但没有一点证据,皇帝也不能因为怀疑,就随随便便地把那些人给抓起来打入大牢。
  燕秦也知道这一点,他再度沉默下来,又听摄政王说:“这金钱白花蛇,在北地极其罕见。”
  “孤知晓,燕都气候干燥,少山林,便是这狩猎的林场,也极其少见毒蛇。”
  “金钱白花蛇,山溪都郡就有。”
  “山溪都郡不是地处平原,少山么?”
  “少是少山,但也不少没有。山溪处南方,气候湿润,多雨,山不多,密林却是不好啊。”
  本来这毒蛇,就不是那种高山上的深林密处才能寻到的东西。
  燕秦其实不大想把事情往山溪都郡的百姓身上扯,他知道百姓的苦,也知道这些百姓是多么好满足的一群人。
  历来朝代更迭,除了外敌入侵之外,基本上是官逼民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遮风挡雨的处所,被逼得没办法,才会揭竿而起。
  但他对山溪都郡这次的灾祸,可以说是极其的重视。独孤柳先行,本来就保住了大部分的性命,而且他后头毫不吝惜银两,一大波一大波的粮食送过去,灾银也绝对不能说是少数。
  在独孤柳出事之后,他又安排了人过去,都是些清高的硬骨头,到现在,他都一直没断了和那边的联系。
  到如今,山溪都郡地动灾后重建完成了七七八八,虽然要一下子过上先前的日子没有那么容易,但绝大多数灾民都已经顺利安顿下来。
  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所求没那么高,不过图个温饱,有安身立命之处。即便有心人想要煽动,灾民们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也不肯豁出命去图那点虚无的富贵。
  燕秦不是那种默默付出的性格,自然也是要灾民念着他的好的,特地安排了翰林院的几个撰修,写了几篇歌颂皇帝的文章,又写了几篇檄文,征讨在背后鼓吹灾民的贼人。
  臣子们的文章写得好,但过于文绉绉了些,文坛里的那些个文人念了兴许会道一声好,但老百姓听了,可能只会觉得满头雾水,根本不明白写了些什么。
  燕秦把文章拿了去给南国先生,这一年来,在燕秦暗地里的扶持下,南国先生已经把小小的一个书坊发展的有模有样。
  毕竟先前经过摄政王的一番敲打,燕都的绝大多数书坊都不敢上那些“不正经”的话本,但南国先生有皇帝做后盾,官府自然不可能拿他开刀。
  当然了,书坊是正经书坊,虽然十分鼓励手下的笔者勇敢创作,乱七八糟的淫秽之物,他们却是拒绝的。
  因为话本多,话本改成的折子戏传唱度广,而且有些话本还时不时地黑一下某些当权者,俨然和百姓站在一处,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书坊后头站着的是皇帝,对书坊在话本里“揭露”的一些事情,也相当的深信不疑。
  这一次,燕秦就让书坊的人把他“预言”到地动,拯救山溪都郡百姓的事情,编一编,也不直接的点名,就写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的角色。然后带上此次的山溪都郡之事,把皇帝吹得是真龙下凡,天命之子。
  而反派的角色,自然是那被抄了家的萧家,卖国贼,敌国的暗探,都是极其能够戳中老百姓的点。
  山溪都郡的人百姓,虽然买不起话本做消遣,但总是有好心的“文人”,走南闯北的“侠客”,到处搭台子的草台戏班子,会在无意之中把这些故事传唱过去。
  燕秦掐指一算,他安排的那些人,应当也在山溪都郡处待了不短的时间,加上官府助力,不可能会有正常的百姓还对他这个皇帝怀着什么深仇大恨才是。
  他摇了摇头:“孤想不出来,谁会一直盯着山溪都郡?”
  摄政王又说:“并不是山溪都郡而已,陛下好生想想,山溪都郡更远些的地方,还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
  燕秦在脑海中绘制了一张大燕的版图,他眼睛一亮:“王叔的意思是,迦南关?”
 
 
第127章 
  山溪都郡地处平原地带,但往南侧走, 便是天然的屏障, 迦南关。
  大燕两大关卡,益阳关和迦南关。益阳关是四面环山, 春风不度, 准确地说,益阳关周围都是拔高的山,敌人想要通过崇山峻岭,必然得走狭窄险峻的小道。
  便是百万大军,想要通过此处,也必须拆分成一支支的单人队伍, 守在益阳关的将士,在高处设伏, 只需从顶端砸下一块块大石,避开, 便是跃下万丈深渊,不避, 直接被乱石砸死。
  而迦南关地处温暖潮湿的南方, 却成了阻挡另外两国的咽喉之所, 更是大燕的重要屯兵之地,则是因为它的瘴气。
  用两个字来比较, 益阳关是凸, 迦南关便是凹的中间部分。它的两侧均是平原, 一边是大燕, 另一侧是齐国,两国之间,凹进去一条无法横跨的大峡谷,想要传过峡谷,必须下落到益阳关,然后穿过密林。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从高处投放乱石,或者是掷下火把,直接烧了这峡谷里的戍边将士。
  可是处在峡谷中的迦南关并不像益阳关那般干燥,随随便便可见风沙漫天,狼烟直起,而是秉承了江南地带惯有的湿润潮湿,虽然是峡谷,常年却是弥漫着水雾。有林有水,瘴气遮人眼。
  迦南关之所以能成咽喉之所,主要还是靠瘴气围绕,烧得再旺的火把往下扔,还没等烧起来,就灭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