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忍不住为他辩驳一二,权当是对这个汉末第一武将的尊重吧。
第33章 本非父子
先前元让说内伤已经痊愈了自然是骗曹操的。
他的伤好像被这个世界的法则约束了似的,根本无法愈合。
正常情况下习武之人的伤愈合的极快,本以为只消三日便能痊愈的丹田,如今已过了两个月了,却仿佛丝毫没有变化。
不,变化还是有一点的,最起码他调动内力的时候丹田的疼痛减少了一些。
而这种伤势却在世界法则的限制下并不会加重,在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向心态不错的元让便不太在意了。
那样程度的疼痛他还是可以忍受的。现在的情况比起他最糟糕的预想要好上太多了。
元让是有些心高气傲的,而他并不愿意让太多人看到他虚弱的一面。
既然内伤加重不了也愈合不了,那么曹操即使知晓了细节也只能是让他徒增担忧罢了,不如不说。
元让见吕布的脸色愈来愈黑,便主动把捏着画戟锋刃的手松了开。
可他仿佛还生怕吕布心情不够差似的,配以了一个无比挑衅的眼神。
于是他就被吕布扔到了都亭侯府的练武场。
揍不死这小白脸!
某个头顶蟑螂须的人拳头捏的咯咯响。
场地并不小,却也不算很大,西边陈列着兵器架子,上头各式各样的兵器都有。
吕布抱胸而立,昂着头傲慢道:“你可去取一样。”
元让闻言随手抓了柄大刀,掂了掂——重量差不多。
取完武器,两人就这么对峙的站着。
如今已是深冬,寒风卷走了地上的落叶,却把新的叶子刮了下来,无声地诉说着天地自然。
元让猛地把一口即将涌上的血咽下去,薄唇紧抿,运起内力先动了。
吕布皱眉,他眼前的人瞬间变成了一道看不清的白影,而那寒刃却逼直着朝他劈来,刀上的圆环猛然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的经验告诉他可以迎上去架住刀柄,而他却发现身体的反应根本就比不上他的大脑。
时间的流速在这一瞬恍惚停滞了,又恍惚没有停滞——因为对面的刀并没有变慢,而他却慢了。
那道劈砍仿佛是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能达到的速度!
好在元让并未带着杀意,刀刃在他的颈间停了下来——油皮都没蹭破一块。
与夏侯惇切磋之时不用内力那是出于友情且没必要,而他跟这蟑螂须又不认得,为了速战速决,自然是用内力开了挂。
欺负蟑螂须毫无愧疚感!
吕布瞅了瞅搁在他颈边的大刀,须臾长叹一声,浑身的怒意竟倏然间平静了下来。
他敷衍地朝元让抱了抱拳,示意服输后便耸拉着脑袋,也不怕脏,就这么往地上一坐。
服气是真服气,但吕布的情绪也是真的乌云密布。
元让瞧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好奇心又好死不死的发作了,多嘴关心了句:“你心情很差?”
不应该啊,瞧他长了个罕见的高个子,又有一匹神骏宝驹,在这个世界大概属于很厉害的一类武将,而且住在这么一个还算不错的府上,应当是属于位高权重的才对。
至少元让觉得如果他不用内力开挂的话,跟他过个一百回招能不能分出胜负还不一定呢。
可惜这蟑螂须没有生在武侠世界。
“想我堂堂一个九尺男儿……”
似乎是久未发泄,又似乎是除了眼前之人从无败绩的缘故,吕布被他形式化的这么一问,竟然啰啰嗦嗦竹筒倒豆子对他倾诉了一大堆。
完了之后继续长叹一声,说出了一句他先前从来没敢出口的话:“我吕奉先虽不算明珠,却也不该被这董卓老儿这般糟践!”
元让拍拍他肩膀以示安慰:“对我说这个,你就不怕我转头就去把话复述予你口中的那个董卓老儿听?”
你是不是傻呀大兄弟!
这下轮道吕布嗤笑了:“身份我虽然查不出什么,但你若真的光明正大坦坦荡荡,也不会身怀如此本事却忍气吞声任我试探了。”
言下之意就是你也暴露了个彻底,大家的智商彼此彼此,谁也不比谁聪明。
元让的眼皮狠狠一抽——果然不能指望这个自称吕奉先的人嘴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
不过……“吕奉先”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啊。
趁着吕布方才找了个树洞叨叨完,正在平复情绪的时候,元让努力回想。
半晌,他试探性的问道:“你可是那董卓的义子?”
“嗯。”吕布粗声粗气的应了一声。
“你为何要投董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满脸的理所当然。
“有点道理,但你为什么要拿了丁建阳的人头做投名状?”
吕布低头闷闷道:“那董卓老儿对我说只要人头嘛。”
虽然他杀丁原之后确实有点后悔就是了。
即便日后矛盾渐深,但毕竟这个前上司在很久之前对他也挺好的。
“这正是你被千夫所指的最大原因啊!”
元让有些恨铁不成钢。
即便元让完全无法理解忠诚为何物,但他明白至少要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对以后的影响。
把前任上司的人头都拿了,等董卓倒了以后还会有谁敢用你呀!
就算日后自立门户了,这么臭的名声也没多少人愿意来投奔。
董卓诱使他杀丁原的做法相当聪明,简直就是断了吕布的后路——除了他董太师,没人敢收吕布,而他本人也对吕布极其忌惮。
元让对曹操并不是所谓的忠诚,他虽口中喊着“主公”,更多的时候却还是把曹操当朋友。
而曹操也不把他当下属看,他对元让的态度更像是对待一个后辈。
甚至还因为这个被曹真暗地里嘀咕着是不是私生子云云。
若要举例,曹操对夏侯惇的做法跟元让比起来就大相径庭。平常的下属哪敢调侃曹操的黑眼圈啊。
跟吕布比起来,元让深深觉得他识人还是比较高明的。
系统默默点头——是啊,同样是被拐,被董卓拐跟被曹操拐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当然,如果曹操敢像董卓对待吕布一样对待元让,百分之百的可能就是会被元让给一刀劈了。
也正因为他是曹操,所以他不可能那么做。
吕布闻言更郁闷了,脑袋上的两根须须都垂到了地上,看上去沮丧极了。
元让莫名觉得他眼前出现了一只本以为自己能得到肉骨头,实际上却挨了一脚的大狗狗。
“……那时候没想到嘛。”吕布小声嘟哝。
这么容易就能被“诱令”,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蠢爆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三国志的记载是“诱令布杀原,布斩原首诣卓。”
吕布确实很好拐啊。
以及蠢作者又双叒叕换封面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天还会换一次。
荷包好痛QAQ
第34章 大忽悠啊
元让瞧着他颇为沮丧的样子,斟酌着开口了。
“那你可有想过为自己的名声洗刷一番?”
“事已至此,如何洗刷。”
“那些笔杆子极硬的文人大多数都被董卓下了狱,你若是与那群人达成协议,稍加运作一番,放他们归乡,再以匡扶汉室的理由举兵诛董,也许能还你一个忍辱负重的好名声。”
吕布猛然抬起头,直直地逼视着元让的眼睛,却只能在里头看见一片坦然与澈亮。
他握紧拳头,沉默不语。
分明是料峭的天气,可他的鼻尖却微微沁汗。
吕布开口了,而语气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你这是要我反了?”
“你只需带兵做出这样一个样子而已,不必背上弑父的名声。”
元让的声音似乎带着一种蛊惑。
“你一开始进京的目的就是为了董卓。”
吕布冷静道。
“是。”
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元让无需否认。
半晌,他听见了一句话。
“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见大鱼上钩,元让嘴角一勾,开始忽悠了。
……
他确实是打算借用吕布的职权方便。
吕布是很容易被挑唆的,在历史上,他便因王允导/火/索似的一句:“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而杀了董卓。
但与王允、袁术、袁绍等一干人把吕布利用完就扔不同,元让却想让这个绝世名将有个并不是那么窝囊的结局。
毕竟……这家伙跟他在某些方面简直像的跟亲兄弟似的。
不,就连亲兄弟有时候都没那么像。
元让这些天努力回忆他曾经所学的三国历史,总算是想起来了一些。
若是放任吕布如同历史上那般——分明是有恩于袁家,却在兵败之时被袁术拒绝收留;分明是帮助了袁绍大破张燕,却惨遭其暗算,险些死于非命;好不容易投奔昔日的并州小伙伴张扬做了颍川太守,总算是图了个清净,却又被已经背叛了曹操的陈宫说动,傻愣愣去跟曹操杠上了。
而他之后又有恩于刘备,上演了一出惊艳了历史也惊艳了世人的“辕门射戟”,制止了刘备袁术二人的交战。
最终吕布在被属下所叛之时为曹操所擒,而曹操惜才不忍杀他之时,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彻底断送了性命。
吕布的一生是活在被利用、被挑唆、被背叛里的。
这样的结果,元让自然不乐意看见。
这也太惨了啊。
不但活的稀里糊涂,还死的稀里糊涂。
而元让自认为并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便试图在曹操和吕布之间牵线搭桥,取得一个合作的关系。
那些名士大儒们的笔杆子带来的名声上的优势是可以把曹操那在世家大族眼里不甚光彩的出身给弥补上的。
吕布的性格并不适合自立,而若要作为下属毛病也很多,但基本都是那种能改的毛病。
至于他那“轻狡反复”的名声,元让与他接触下来却并不能完全苟同。
吕布拿上司人头的前提是矛盾渐生,心生不满再加上有人挑唆,若是能注意这一点要避免也不是难事。
接下来的事元让就丢给曹操去费心了。
吕布之勇当世罕有,一人可抵千军万马,若曹操有意将他收入麾下,肯定是能搞定的。
毕竟曹操是个机智聪明的小伙伴呀。
现在便只消把洛阳城的水搅得更浑,再与那些被董卓所下狱的名士暗中取得联系,待各地的讨董联盟形成便能伺机而动。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同时俱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
十一路诸侯聚齐,讨董联盟形成。
山雨欲来,洛阳城的表面却一片和乐。
那是爆发之前的平静。
另一边,回到自己营帐内的曹操却气的摔了他一向心爱的佩剑。
一群乌合之众,竖子不足与谋!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个封面~
再换封面我是小狗!
第35章 传国玉玺
曹操这么生气自然是有原因的。
虽然曹操早就料到这次会盟之中的各路诸侯皆是心思不一,出工不出力,少有一心为汉的,却也没想到会明目张胆到这种程度。
打头的那个自号车骑将军的盟主袁绍便整日只知喊着空泛的口号,却是心口不一,按兵不动。
汉室对袁家有恩,董卓又与袁氏有仇,只要是稍讲些情义的人,定当毫不犹豫的起兵讨伐,但袁绍却并没有这个意思。
那日,曹操终于按耐不住去找了袁绍,袁绍起初看到这个发小来找他唠嗑十分高兴,而在听了曹操的催促后,却低下头来,闭着眼睛沉默不语。
曹操定定的看着他,等着他的回答。
约莫半盏茶的时间,袁绍眼睛眯开一条缝,瞥了曹操一眼,终于缓缓开了口:“今汉室颓弱。”
曹操皱眉,正想要说话,却听袁绍又接着道:“……却余威犹在,而董贼之党看似风光,实则危如累卵。”
这是一句陈述语,而且只要是个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这一点,似乎听上去与废话无异。
但曹操瞬间就明白了袁绍的意思,一颗心骤然沉到了谷底。
而他方才热血上头想劝袁绍尽快出兵的心思也猛然之间收了回来。
眼前的人已经不是与他少年时快意潇洒又相交莫逆,时不时畅谈着大志的袁绍了。
而是已经有了极大野心,企图保存实力以拥兵自重的袁绍。
曹操先前准备对他说的那些话,是基于袁绍还有报国之志的前提上的,而现在——
袁绍在关外冷静的看着董卓与汉室相互消耗,等他们消耗完了,就是他袁本初起兵的时候。
袁绍很聪明,也很有远见,但这样的想法却是曹操所不能接受的。
“本初……”
“孟德啊。”袁绍打断了曹操的话头,站起身来,“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念在你我之交情,我便提醒你一句——现今多数诸侯皆是闻风而动,伺机得利,包括现在与你一道的张孟卓也是如此。而光凭你与那孙文台二人孤军深入,可能成功?”
这句话倒算是袁绍好心提醒了,但如今一心只想诛董的曹操却注定领不了他的情。
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操在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后,面无表情地拂袖离开了。
14/26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