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入了凤泽堂,按照往日的惯例,小德子马上奉上御点热茶,供皇上享用、歇息。
萱儿则忙着要替皇上换掉朝服,以穿上更为轻便的常服,这个时刻本该是最为轻松的。
“朕不饿,你们先退下。”端坐在御座上的爱卿抬了抬手,喑声道,“军情危急,想必大臣们还要送折子来,未免耽搁议事,朕一会儿再唤你们。”
“皇上您说得是,奴才退下了。”小德子面带微笑,心里却十分紧张,这打仗可不比别的事,若有差池,可致国运衰亡呢!
他走时,还捎上了其他的宫女太监。
爱卿看着空无一人的华丽殿堂,终于忍不住似的环抱住自己的胳膊,手指紧紧地抓着。
就算宫人都退下了,现在若是哭出来的话,一定会被殿外的侍卫听见,在这大敌当前的时刻,他必须得忍住!
不然,“皇上被敌国吓哭”的传闻,可要闹得人尽皆知,大大扰乱军心了。
可是——他心里真的很难受!在父皇突然决定退位,带着爹爹离开皇宫时,他的心也是这般地疼,就像有一把烧红的刀子,挖着里面的肉似的。
痛得他除了流泪,还是流泪。
不过,父皇这么做都是为了爹爹好,而他既然身为太子,又是长皇子,自然应该抹去泪痕,帮助父皇、爹爹打理好这个国和这个家。
爱卿深信待爹爹的身子好转,他们是一定会回来的,父皇亦会复位,因为只有父皇才是真正的大燕天子。
只要想到父皇和爹爹,他就能鼓起勇气面对日复一日的繁冗政务,可是,爱卿没有想过,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还得把心爱之人往凶险的战场上送!
其实,早在父皇在位时,就有数次提到过晟、夏二国居心叵测,不可不防,所以,当他们的皇子、公主联姻结盟后,爱卿就明白这场恶仗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没有感到任何的惶恐不安,反而起该如何应付。
他自幼熟读兵书,但父皇说过,兵如水无常形,没有一场仗可以按照兵书上写的打。只有到了战场上,才能明白何谓瞬息万变,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没有时间给你细细参详,再做出决断。
大燕武夫虽多如繁星,但能够做到坚定、果断地指挥大军作战,甚至可以转祸为福,临危制胜的大将,朝野之内不足十人,排除掉年迈、抱病等不宜征战的,还余下五、六人。
在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比起一军统帅,更适合当勇往直前的前锋将军,有的能当统帅,却始终欠缺些什么。
爱卿也说不清其中的缘故,这只是他的直觉。
能够当好这个统帅的,爱卿心里早有人选,便是他知根知底的景霆瑞。
景霆瑞的武将天分自然无需细说,爱卿对他很有信心,为此还故意提拔秦魁,是为了景霆瑞在奔赴前线之后,无后顾之忧。
秦魁会替代他的位置,保卫禁宫里里外外的安全,而作为景霆瑞曾经调教过的属下,秦魁也深知该怎么做合适。
事情都已安排妥当,他要景霆瑞安安心心地去当这个征伐大将军,再者,先提拔秦魁,也会让反对景霆瑞的人,比如相爷转移视线,没有时间得以插手阻拦。
一切都想得很好,只是当圣旨从自己的口中说出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到——有多么地舍不得!
“还是换另外一个人去吧。”脑袋里甚至响起这样的声音,“朕会不会太过乐观了?对方还有神婆,用兵险诈,万一瑞瑞中了陷阱……”
只要想到景霆瑞可能马革裹尸还,爱卿的脚下几乎都站不住。
他拼命地挥退浮现眼前的不吉利的幻想,一再地告诉自己要坚强些,因为瑞瑞才不是那样没用的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起躲藏在‘男宠’的身份里,微臣更乐意直面敌人,有什么比手刃敌人更要快意的事情?”
能让爱卿坚持住自己的选择,便是景霆瑞曾经说过的这番话,他拒绝做受皇帝庇佑的宠臣。
“我不能做阻碍瑞瑞的人……”
男儿志在四方,没有人比爱卿更清楚,景霆瑞的才华与志愿。且唯有战场才能成就一代名将,而不是待在宫廷里“纸上谈兵”。
可是,战场毕竟不同于其他,有道是刀枪无眼,谁也说不准会出什么意外。爱卿心绪极乱,总忍不住想到极坏的一面,而变得万分痛苦。
景霆瑞可不像父皇和爹爹,是去山谷寻求养生健体之路,他这一去,可是九死一生!心里一揪紧,热辣辣的泪水顿时浸湿眼眶。
“但是,即便不是他去,换做其他将领,何尝不是有家有室、有心爱之人?”爱卿又想到,苦恼地捶着自己的脑袋,“朕不可以这样自私,应从大局着想。如若真的要派遣大将,自然得用胜算最大的,便还是瑞瑞了……”
“皇上。”突然,殿门推开一条缝,是小德子的声音。
“容朕歇息片刻,再见大臣……”爱卿连忙说道。
“是景将军求见。”小德子说,似乎知道皇帝不会拒绝,把殿门打开了。
景霆瑞就站在那儿,爱卿不由得屏息,愣是把泪珠子、心酸劲儿给逼了回去,伤势整理衣领,而转头偷偷抹了把眼角。
“你进来吧。”爱卿清了清嗓子,端坐着说道。
“末将叩见皇上。”景霆瑞如同往常一样,跪地行礼。
“不必多礼,你怎么不回将军府去整理歇息?”爱卿的嘴角努力地往上翘,硬挤出一个笑容来,“这事态紧急,怕你在这儿也留不住几日了,多陪陪你的母亲也好。”
“卿儿。”景霆瑞突然抬头,凝视着爱卿,“我可以这样叫你吗?”
“啊?”爱卿一怔,脸孔顿时就绯红,轻声道,“可以吧,又没别人在。”
“我很高兴你愿意派我前去战场,为你扫除敌寇。”景霆瑞说,眼波温柔得如春日里化开的雪水。
“就算朕不令你去,你也会主动请缨的吧。”爱卿的心也被这样的眼神融化了,随口说道。
“是,我已经备好了奏本。”景霆瑞上前,把怀里书写工整的折子双手呈上。
爱卿却拧起秀眉,望着那本折子,喃喃地道,“果真如此……”
“不过,我真的深感意外。”景霆瑞并不介意爱卿不拿折子,只是将它放在一旁的几案上,“我要离开,而你竟然没有哭鼻子。”
“什么?”爱卿的鼻头一热,不知是因为害臊,还是被猜中了心思,“朕乃一国之君,派你出去打仗,还要哭闹不成?”
“呵呵,你是真的长大了。”景霆瑞上前,就站在御座前,他之前有考虑过,也许为出征一事,会和爱卿有所争执,可就算是惹爱卿生气,他也必须得出战!
不为别的,只为扫除爱卿眉梢间的焦急与阴郁,就算死也是值得的。
不过,景霆瑞并不会轻易地送死,他还想要留在爱卿的身边,守护他一百年。
“你别小看了朕。”爱卿起身,就立在景霆瑞跟前,抬起头来,“你要为朕,打一个大大的胜仗回来才是。”
景霆瑞伸手搂过爱卿的腰,一手更是捏紧了爱卿的下巴。
爱卿本能地眼睛,可是过了片刻,都不见有任何动静,而微微地睁开眼。
景霆瑞在微笑,俊美的笑容里透着那么一点让人气恼的得意,这让爱卿忍不住地咬住自己的嘴唇。
“我会吻你。”景霆瑞低沉地说,“但要在我凯旋归来之后,这个吻,还有更多的吻,到那个时候,您都要给我。”
爱卿的心激烈地跳动着,舍不得三个字,竟然是如此地折磨人心,他终究是松开了咬得发红的嘴唇,极为沙哑地道,“朕知道。”但不能再说出更多的话了。
“微臣告退。”
景霆瑞跪安暂别,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发兵之日是越早越好。
待那扇殿门吱嘎地缓缓关上时,“啪哒。”有什么东西掉下来,直直地坠落在乌黑发亮的地上。
漫开雨点般的水迹。
爱卿拼命地压着喉里的呜咽之声,可眼泪还是断断连连地簌簌掉下。
他当真是舍不得,可是他当真只能这么做。
“父皇,当初,你让爹爹上战场时,可是一样的心情?”
爱卿提手抓过景霆瑞方才放下的奏本,紧紧地捂在心口,痛苦得不能自己……
在命将大典的前两日,萱儿突然被调离长春宫,去给永嘉公主当陪嫁侍女。
永嘉公主为皇上同父异母之长公主,下嫁湘南王丁乾之子、从一品郡王萧文忠为妻。这是一位有才有貌的少年郎,和公主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偶。
除赏赐丰厚的嫁妆,皇上还想派一位信得过的宫女,去照顾远嫁在外的公主。
没想长公主也有此意,且一开口便是讨要“萱儿”,皇上虽然有些不舍,但萱儿十分聪慧又体贴细致,确实是极佳的人选,便赐给了公主。
萱儿虽依依不舍,但唯有领命辞别。不久,内务府又调来好几拨的宫女。其中有四位名叫“彩云”、“彩霞”、“红玉”和“红珠”的,由同一位教习嬷嬷带大,年纪也差不多,都在二十岁上下。
她们不但绣工了得,还会画画,会下棋,能给皇上解闷儿。
最最稀奇的是,她们还会舞刀弄剑。皆因她们的教习嬷嬷乃武夫之女,所谓近朱者赤,一般的侍卫还不是她们的对手呢。
小德子把她们安排在内殿,专门伺候皇上的衣食起居。最年长的彩云,虽其貌不扬,但胜在善于鉴貌辨色,行事机敏,便当上了首领宫女。
安平却明白其中的缘故,这四位宫女姐姐和他一样,均是景将军的人。
他和小德子都不懂武功,虽然有秦魁、宋植这样的能将当差,但万一有刺客近了皇帝的身,那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贴身宫女是最不起眼的,也是最好的侍卫。
景将军的用心良苦,让安平顿悟为何将军没有阻止两位亲王偷偷溜出皇宫。
显而易见,将军是可以阻拦住亲王的,但他们必定会不开心,继而去叨扰皇上。
冒着有可能被革职的风险,故意放水,只是为了换回皇上的耳根清净。
只能说,将军太过宠爱皇帝,已经到了不管是什么,只要皇上好,他就会去做的地步。
此次出征,也是一样的缘由吧。
“为了将军,小的一定要照顾好皇上。”安平默默地想着,这原本就是他的使命,可是,还是头一回,他怀有一种绝不能辜负将军信任的决心。
不为别的,就为将军那一份明知无望,却依然倾心投入的深情。
他没有这样的勇气,在得知将军心有所属,且不可能再爱上别人之后,他就很爽快地放弃了,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可明白是一回事,反应到心里,还是一样的酸楚,他便只能埋首于大典的筹备中去,便 也忘了这份情愫……
许是知道闯了祸,两位学生亲王在这些天里收敛了不少,还托了宫女向安平赔不是,送了好些珠玉过来,怎么说,因为他们,安平的脑袋都差点搬家。
但安平统统退回,还附上纸条说,“小的微贱,岂敢受此重礼。”
亲王们还去向皇上下跪,摆出一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样子,见到这番情形,皇上说了两句之后,倒也没真的责罚他们,反倒给了一个恩准。
同意他们每月出宫一次,每次限两个时辰,且要青允将军随行,不准乱跑,不准惹事,凡事都得听青将军的意思。
得了这样大的好处,安平满心以为这两调皮蛋应该满足了,不再来找自己的麻烦,却又是天真了一回,在那之后,他也没少被叫去,被他们戏耍一番。
不过,这都是景将军出征后的事了。
所谓命将大典,即是要告诉出征的将士,此大将乃代替皇帝出征,无人可违抗他的军令,无事可挑衅他的威严。
自古以来,不管是讨伐流寇,还是抵御外敌,大燕都会进行相同的大典,只是今日的这一次尤为隆重。
不仅文武百官全部到场,就连附近省、县里的府衙官兵,也要沿线集合,文官着蟒袍,武士披铁甲,跪地恭送征伐大将军,那场面甚是壮观!
而景霆瑞并非首次被钦点为一军统帅,却是第一次在勤政殿上接受敕命,且是由皇帝新手交于他的,在以往,都是宰相代为授之。
接着,景霆瑞手持印信和御旨,与出征的官员将士一同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待礼毕,还要去奉先殿进香,祭拜完先皇祖宗,再去武庙参拜,祈求武神庇佑,所有的这些事,都是根据礼节来的。
礼部官员为了这次大典能够顺利举行,都快熬白了头发。
到了这最后的一步,即送行,已是夕阳斜下,皇上和诸位大臣一同来到皇城郊外,在那里已经预先设好帷幄,酒宴齐备。
那一顶绣着彩龙的黄帷,便是皇帝所在之处。御座上,爱卿几度起立,向将士们敬酒,说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的大吉话。
将士们纷纷下跪谢恩,还有百姓聚在周边,隔着重重的御林军,向那帷帐的方位磕头,都激动地呼喊着,“皇上万岁!将军千岁!”
贾鹏捏着那青花瓷的酒杯,听着那一声声隐隐约约的“千岁”,眉头略略皱拢,却能稳住不发一言。
坐在他身边的工部尚书严璐,冷冷一哼地道,“都是些市井小民,出去打个仗就是千岁了?当真是没见过世面!”
“严兄,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再说,大敌当前,我们得同仇敌忾,多多支持景将军才是。”贾鹏装模作样地说道,还举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严璐的碗里,“来,吃菜。”
“我呸!不就是个皇帝的宠臣!当个大将军,还能蹬鼻子上脸不成?”
在景霆瑞当值时期,曾上本参奏他监造兵器不力,导致铁弓、箭矢的库存数量货不对板,少了数百副。
这种事往年就有,人手不足、工期紧张、工艺复杂等等,总有原因造成交货延后,这时只要往后延些时日,哪怕是几个月后才入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15/69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