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竹歪了歪脑袋,没有计较对方的称呼。
他把自己那两条鱼扔到余青的篓子里,一只手拎着,大大咧咧地走到了闵政身边,“喏,这么多,值不少钱吧?”
闵政面上闪过一丝诧异,“你不会算?”
苏青竹蹲在石头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哥教过,太难了,我懒得学。”
闵政笑笑,“我来教你,很好学。”
苏青竹皱了皱鼻子,满脸拒绝。
闵政呵呵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不会算数,可是当不了大将军的。”
苏青竹不解,“当大将军和算数有什么关系?会骑马打仗不就得了?”
闵政耐心地说道:“倘若连自己手下的兵都数不清,如何带兵?如果连每仗所需粮草都算不出来,又怎么当得了一军之帅?”
苏青竹眨眨眼,崇拜地看着闵政——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真的不难学?”
“不难。”
“不用背那个‘九九乘法口诀’?”
“九九乘法口诀?”
苏青竹头疼得抓抓脸,“就是那个‘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噜噜噜……那么多,根本背不过。”
他的话音刚落,水潭边便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
苏青竹直直地盯着小家伙粉嘟嘟的小嘴,黑亮的眼睛越睁越大,幼稚地威胁道:“小雪娃,舅舅不喜欢你啦!”
小家伙闭上小嘴,委屈地鼓起脸。
苏芽儿一边往篓子里捡鱼一边和苏页搭话,“昨个儿不是刚刚背到‘四’吗,今日就会背‘五’了?”
苏页扬起眉眼,难得没有谦虚,“早上刚学的,教了两遍,我也没想到他能记住。”
他们这边闲话家常,闵政却十分郑重地问道:“这便是‘九九乘法口诀”?”
“啊,对啊,谁知道我哥那脑袋是怎么想出来的……”苏青竹苦着脸,“雪娃就是个小怪胎,明明我和虞豆子都记不住!”
闵政惊讶,“你方才说,是小页编的?”
“嗯呢,他就爱整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苏青竹小声说道。
“不,这很好。”闵政看着苏页,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
被苏青竹万般嫌弃的乘法口诀在闵政那里成了宝贝。
他特意把苏页叫到跟前,亲切地问道:“小页,方才雪娃背的口诀你能否再说一遍?”
“大人稍等。”
苏页扯下一根枯枝,在地上画了一个乘法表,他特意将阿拉伯数字替换成了隶书。
“这是完整的表格,从一到九,可以横读,也可以竖读。”
闵政抚着光秃秃的下巴,连连点头,“妙啊,当真是妙!”
小书童闵生在旁边脆生生地说道:“师胡,这个可比您教得好记多了!”
闵政虎着脸敲了敲他的脑门,“既然好记,今晚便要背熟。”
闵生倏地瞪圆了眼睛,“背不过肿么办?”
“没有饭吃!”
(⊙o⊙)!
这样的惩罚当真是太严重了!
“我一定会背过哒!”闵生握着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道。
雪娃眨着黑黑亮亮的眼睛,软软地说道:“生生哥,我教你……唔,只到五。”
“到五啊,”闵生扭头去问,“师胡,到五可不可以吃一半?”
“先背过再说!”闵政绷不住,露出笑脸。
闵生嘿嘿一笑,推着雪娃到旁边背口诀去了。
这一幕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大伙私下里纷纷议论,不愧是小仙童,就连京城里来的大人都向他请教学问呢!
从此,大伙对苏页的崇拜再次上升一个档次。
——
虞家村带头把捕到的鱼卖给了闵政。
闵政按照之前的约定,让随身的书记官当场结了银钱,用的是朝廷新制的五铢钱,一枚不少。
大伙拿眼瞅着,发现收鱼的官差态度十分温和,并没有挑三拣四或故意压价,这才彻底放下心,争先恐后地去卖鱼。
这两日,来水潭边捉鱼的百姓越来越多,大伙拼着一把子力气,起早贪黑地捉鱼卖鱼,各家各户都挣下不少钱。
到后来,闵政带来的那些官差已经不用亲自下水,只需收钱、点钱便好。
三天下来,大伙捉到的山泉鱼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银白色的鱼群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场面甚是壮观。
闵政并没有将这些鱼开膛破肚就地处理,也没有立刻运走,而是用竹篱在潭水中圈了一片地方,养了起来。
苏页不解,“大人这是打算收得多了再一并处理吗?”
闵政微微颔首,“虽说现在数量不少,等到运至京城能否剩下一成都未可知。”
苏页更加纳闷,“大人的意思是……中秋宴上只能用活鱼吗?”
“死而不腐也可以,然而这七月的天气,运到京城很难保证新鲜。”闵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小页有何建议?”
苏页下意识地说道:“为何不用冰块保鲜?”
闵政诧异,“冰块可以保鲜?”
苏页点头,“如今天气转凉,大户人家剩余的冰放着无用,大人正好可以收来冰鱼。”
“小页的意思……莫非是将鱼放在冰中,可以不坏不腐?”闵政不甚确定地问道。
苏页一愣,这才想起来,冰块保鲜技术似乎从宋朝起才开始有记载,难怪闵政想不到。
好在,存冰的传统先秦时便有,苏页之前见人在河里采过冰。
苏页想了想,说道:“大人试想,冬日里存放食物是否时日更久?夏日炎热,是否腐烂速度更快?”
闵政点头,“的确如此。”
“就是因为温度。”
“温度?”
“呃,就是冷热。”苏页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解释道,“和存冰消暑的道理一样,冰块可以在小范围内形成一个低温环境,就像冬日一样,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闵政沉吟片刻,当即吩咐,“通知附近县令、郡守,叫人去收冰。”
官差当即应下,“是!”
闵政看向苏页,目光中多了几分满意,“小页应该不止这一个法子吧?”
“的确。”苏页笑笑,继续道,“若是一时间找不到足够冰,也可将鱼初步加工。”
闵政挑眉,眉眼间同苏页竟有七分相似,“如何初步加工?”
“比如制成腊鱼,或者用油炸酥,这样的话既能增长保存时间,又可以做成不同的口味……”
“哦?”闵政明显很感兴趣,“何谓腊鱼?又如何炸酥?”
“大人可还记得之前尝过的煎鱼?”
闵政笑着点点头,“甚是美味。”
苏页笑笑,说道:“炸鱼同煎鱼味道相仿,只是需得多放些油,将稍稍腌渍的鱼用面浆裹了放在油里炸……这样做出来的鱼即便放凉了也能食用,或者撒上葱丝姜片放在屉上蒸热,味道也十分不错。”
闵政扭头吩咐,“记下来。”
“是,大人。”书记官跪坐在席子上,以大石为书案,铺上一张楮皮纸,奋笔疾书。
苏页特意放慢语速,又说了腊鱼的制法,这个要复杂些了,需要一定的场地和时间,当然,制成之后的口味更是令人垂涎。
闵政沉吟片刻,问道:“小页可有把握将这些鱼处理好?”
苏页一时间没有明白闵政的意图。
闵政露出温和的笑,“若是小页能够做好,届时我便可直接呈给今上。”
闵政虽然没有明说,苏页依旧听出了背后巨大的利益。
他抿了抿唇,果断地说道:“我可以先做一部分,若大人觉得好,我再继续。”
闵政谨慎地问道:“时间上可来还得及?”
苏页肯定地点点头,“村里人手充足,处理起来会快些。”
“好,小页尽管放手去做,若做得好,我自会在今上面前为你请功。”
“大人言重了,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就这样,苏页接下了穿越以来最重要的一单生意。
——
炸鱼的方法并不难,苏页当着大伙的面做了一遍,妇人们便都学会了。
于是,大伙各自分了些鱼,拿到家里去做。
苏页把苏花大娘几人集中起来,讲解腊鱼的制作方法。
说起来,这法子需得用到虞家村的酱油,否则的话,就算拿到皇宫里都做不了。
近来天气好,水分蒸发快,且北方干燥,即使是七月的季节也不易腐坏,将晒好的鱼放在阴凉处,不出十天就能晾好。
十天之后,苏页将处理好的腊鱼、蒸鱼、炸鱼一并放在闵政跟前。
还没吃,闵政便笑眯眯地说道:“单是看着,便觉得不错。”
苏青竹笑呵呵地说道:“大人好眼光,别看我哥平时爱唠叨,做饭手艺却是顶好!”
苏页暗地里伸出手,照着苏青竹腰上的软肉狠狠地拧了一把。
苏青竹“嗷”的一声,猴子似的跳了起来。
闵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脸上带着意味不明的笑。
当他试吃的时候,一大圈人围在旁边,一双双饱含期待的视线齐刷刷盯在他身上。
到底是历经两朝、舌战群儒而不败的御史大夫,即便在这样的阵势下,闵政依旧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地净了手,挨个尝了一遍。
“怎么样?”所有人都摒住呼吸,紧张地看着他。
“甚好。”
“耶!”苏青竹第一个欢呼起来。
妇人们也纷纷松了口气,一个个握着手,露出欣喜的笑。
苏青竹叉着腰,大大咧咧地说道:“我们都想好了,如果皇帝要给赏赐的话,我哥一不做官,二不要钱,给地就好,我们要种更多更多的庄稼,让全天下的人都不必饿肚子!”
看着少年脸上肆意的笑,闵政眼前一阵恍惚。
时间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同样有几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说着类似的话。
第85章 【亩产四百斤】
七月过半, 中原腹地陆陆续续进入秋忙时节,虞家村庄园也不例外。
苏页、虞峰, 外加侯安、苏青竹等人都忙翻了,就连主持做饭的小夏嫂子这几日也是脚不沾地。
虞峰要赶在变天之前夯实晒谷场,想要容纳下整整两顷地的粮食,需要好大一片地方才成。
苏页则是和木匠商量出做出一台脱粒机,当结结实实的脱料机放到晒谷场上的时候,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严实。
眼看着一粒粒饱满的麦子从出口漏到竹箩里,大伙全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这也太神了!竟然拿脚踩一踩就能打出麦粒?”
“你瞎呀, 这不明摆着嘛!”
“我、我就是不敢相信……”
“诶诶, 你们看,麦粒都是完整的,一点没碎!”
“唔, 还真是,比碾子碾出来的可好多了!”
慕风抓了一把麦粒,恭敬地呈到闵政面前,“大人,您看,这些麦粒饱满, 少有碎裂,即便是直接留种也是可以的。”
闵政难得收起了笑眯眯的神色, 目光复杂地看向苏页。
他仰头看向湛蓝的天空, 心里默默问道:未央兄, 咱们当初的决定真的正确吗?
然而, 天高云淡,没有人给他答案。
此时,侯安已经将第一批麦粒称量完毕,看着竹简上的数目,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四、四百斤?亩产四百斤!”
侯村长一巴掌扇在侯安后脑勺上,虎着脸斥道:“是不是皮痒了?好好算!”
“我、我再算一遍!”
侯安不仅重新算了三遍,还不厌其烦地将新收的麦粒重新称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是四百斤。
四百斤,比正常亩产足足翻了一番,这样的成效,足以上达天听,甚至载入史册。
那一刻,偌大的晒谷场上鸦雀无声。
人们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
就连慕风也难掩惊奇,“亩产四百斤?确定吗?”
侯安几乎要哭了,他颤着手将竹简递过去,皱着脸说道:“大人,我来来回回算了三遍,的的确确是四百斤啊,您看——”
慕风接过竹简,转身呈给闵政。
闵政略略扫了一眼,扭头看向苏页。
苏页稍稍一顿,便将施肥、灌溉以及深耕的原理解释了一番。
直到此时,村民们才知道春耕之时那一番折腾的缘由。
闵政目光灼灼地看着苏页,连说了三声“好”。
村民们更是喜极而泣。
看着大伙这般高兴,苏页的心里也好受了许多。
实际上,他原本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毕竟,经历过亩产千斤的时代,四百斤,与大伙的劳动量相比还是太少了。
他特意嘱咐苏青竹,将杂交过的麦粒单独收起来,留作麦种,明年用秋水仙碱处理过后,兴许又能给大伙一个惊喜。
61/103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