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悠闲日常[系统](穿越重生)——半盏茗香

时间:2018-04-03 15:01:10  作者:半盏茗香
  这俩姐妹家里有个弟弟,爹娘是有点重男轻女的,虽然也疼俩女儿,但总归还是有区别。俩姐妹如今都是适婚的年龄,之前俩人还没进面脂坊时,她们的爹娘赵立辉和赵张氏就开始给两人打听婆家了,尤其是姐姐赵红霞,她要年长些,压力多数都是冲着她去的。
  后来进了面脂坊,闺女们有钱往家拿,两人倒也不急于一时了,想闺女们多往家里交点钱帮衬家里和小儿子也是好的,因此俩姐妹也得以喘口气。年初就有人来给俩姐妹说亲,但那时候雪阳花还没扩种,村里人的收入还不算多,来说亲的人家只能算一般,那时候不说姐妹俩本身就还不愿意嫁人,就说她们爹娘也看不上。
  这次因为村里人不干活每年也有几十两银子收入,说亲的人家也上了档次,这次去赵立辉家的媒人是县城一个秀才家请来的,家里的钱财比如今的赵立辉家相比差很多,但人家家里有个已是秀才的儿子,对方愿意出十两银子的聘礼,求娶赵红霞。
  换做从前,先不说对方的秀才家世,就是这聘礼,就是丽山村人想都不敢想的。因此赵立辉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就替赵红霞答应,赵红霞傍晚下班回去才知道这事,当场发了脾气。
  人有钱财底气足,赵红霞虽说每月要交三十文钱,但自己也留下一半,这一年多也存了不少钱,她与爹娘大吵一架,抱着被子收拾了几件衣裳就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面脂坊提供的宿舍里。
  赵彩云却不像她姐那样脾气火爆,她物伤其类,心中忽的升起一股悲凉。她坐在原地,跟她爹娘说,若爹娘以后也这样不问她一声就给她订一门亲事,她表示无所谓,只是有一条,一旦成亲,那这面脂坊里的活计她不会再去做,自然不会再有钱往家里交,老老实实地嫁人在家相夫教子。
  赵彩云很清楚,她姐不过一个普通农家女,以前只会伺弄田地,何德何能就能让一个秀才公来求娶呢,对方舍得花十两银子的聘礼来求娶她姐,看重的不就是她姐在面脂坊里的前途,若没了面脂坊这份工作,恐怕立即就会对她弃若敝屣。
  赵立辉不是不知道原因,但可以做秀才公的老丈人,很是满足他的虚荣心。他被小女的言论刺得面色一阵红一阵白,又被大女儿的举动伤了面子,觉得女儿不孝,但又怕将来真的如小女儿说的那样,没了面脂坊的工作,女儿被婆家嫌弃,还不是要他这个做爹的掏钱补偿,那一辈子都要矮一头,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亲事赵立辉已经答应,再过几天对方就要来问生辰八字准备下定了,现在要他去回绝这门亲事,岂不是得罪秀才公一家,万一这人以后中举,那他们一家肯定没好果子吃。
  赵立辉当天想了一晚上,还是打算以父亲的威严逼着赵红霞答应亲事,第二天去面脂坊准备找赵红霞好好谈谈,没想到居然被告知赵红霞请假出了村子,等赵红霞下午回来,才知道她去找那秀才公一家,亲自去退亲了!
  洪素雅先前再彪悍,连秀才公未婚夫都打,但退亲这事,还是她家里人出的面,这次赵红霞本人亲自上,直接得了个彪悍的名声,没过几天附近村里都在笑说此事,传得很远。
  村里对此事的态度是两个极端,一部分觉得赵红霞做的不对,她做女儿的本该就听父母言,直接顶撞父亲搬出家里太不孝,很容易让小辈学了带坏风气;一部分觉得赵立辉不对,说是东家是每个月缺了他俩口子钱还是怎的,那十两银子红霞不用一年就能补上,婚姻一辈子的大事,岂能真由他们仗着爹娘的身份私自做主,好歹也问人一声,女儿是人又不是货物,女儿过得不好,岂不害了她一辈子。
  赵立辉简直有苦说不出,人家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别人家的女儿说让嫁人就嫁人,怎的到他家就不行了?以前听话乖顺的女儿居然变得他都掌控不住了。他觉得未来几年,都不会再有人媒人上门了。
  这事虽然对赵红霞名声有所损害,但她觉得很值,至少她爹娘以后再也不敢随便给她定亲事了,而等面脂坊扩建后,顾李氏说让她和赵彩云去负责其中一个大的流水线,得管理几十个人,到时候会再给她们涨一倍的工钱,赵红霞觉得只要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她的日子是不会难过的。
  赵红霞这一住就住到过年,赵彩云与赵张氏从中说和,父女俩才终于和好。
  当然赵红霞现在住在宿舍里,对村里那些关于她的讨论充耳不闻,一心扑在工作上,让不少同事们还挺佩服,毕竟身不由己的女子太多,她们当中不乏比赵红霞还惨却没有勇气反抗的女子。
  江凡虽觉得赵红霞的行为有点莽撞不计后果,但也佩服赵红霞的勇气,也愿意给她一个支持,让她管理以后的新流水线,就是江凡跟顾李氏提议的,当然她性格冲动,光她一个人还不行,她妹妹赵彩云少冲劲但比较稳重,两姐妹性格正好互补,两人一起管理正好。
  这期间,自然也有人跑来跟江凡说媒,多是县城来的,讲的多是富商之女,关修谨看到这些媒人身上就气压沉沉,醋了好一阵。
  这会儿两人坐在观雨楼一侧,看着远处从庄子离开慢慢走远的媒人,江凡乐得直笑,指着对关修谨道:“看到没有,报应来了,让你当初用成亲一事刺激我。”
  关修谨握着他的指尖咬了一口,跟江凡说:“年后,跟我回京一趟。”
  江凡指尖在他唇上摩挲,漫不经心地,“跟你回京干嘛,见家长啊?”
  关修谨:“家属。”
  “啥?”江凡反应过来,“是我以为的那个家属吗?”
  全大周都知道,当今小皇帝登基前,头上同支血脉的长辈死得就剩一个安王了,关修谨要带他见的这个家属,除了小皇帝还有谁?!
  关修谨笑着点头。
  江凡收回手指,明显地紧张起来:“这么快啊,我、我都还没准备好呢!”
  这是见皇帝啊,在古代掌握生杀大权的超级大官的皇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江凡愁眉苦脸地说:“我拐了他皇叔,他不会对我有意见吧?”
  关修谨摸摸他的头,“不会,毅然很乖。”
  江凡对此只能呵呵,乖小孩能活着登上皇位?关修谨这人看他侄子绝对带着滤镜。想当初这叔侄俩一个残一个弱,即便关修谨出力最大,但江凡也可以想象在那样困难的生存环境里长大的小孩,心底藏着怎样的狠辣冷硬。
  不过江凡虽然想到那场景有点怂,但这一关早晚要过的,而且他相信关修谨,既然敢把光明正大地带到小皇帝面前,那就有绝对的把握让小皇帝同意他俩在一起,就算小皇帝不同意,哼哼,江凡觉得自己也不怕,因为关修谨肯定会保护他的!
  因为是年后去见小皇帝,但江凡知道关修谨肯定是要回去陪小皇帝过年的,便问:“你什么时候回京?”
  关修谨道:“月底。”
  下个月初就过年,关修谨这月月底走,走水路,路程缩短,赶回去刚好过年。
  江凡想了想,让关修谨在这等一会儿,他蹬蹬蹬下楼,不一会儿又蹬蹬蹬上来,手里拿着两颗挂了绳圈的玉球球。
  “这个给你。”江凡将一颗涤尘果递给关修谨,手里的另一颗直接挂在关修谨的脖颈上。
  “这是什么?”关修谨低头看了看,这玉球球他与江凡亲热时也曾在他脖颈上见过,没注意看,此时拿在手里才发现这玉球球不是玉石,只是颜色非常相近而已。
  “护身符。”江凡得意道,“高僧开过光的,好贵的一颗呢。你一颗,再给毅然一颗。”
  江凡也是大逆不道,直接跟着关修谨直呼小皇帝名字了,虽是同一人,但身份不同,关修谨是带他见家属,又不是见皇帝,反正他私底下脸皮可厚着呢。
  “谢谢。”关修谨说。他第一次见到这种“护身符”,知道不寻常,但他很早就察觉江凡身上有秘密,所以也不追问,江凡给他他收着便是。
  江凡给他理好衣领,看不出玉球球后,才笑了一下,“自家人,不客气。”
  随后,江凡腻在关修谨腿上,一边把玩着他垂下来的头发,一边说:“我想在村里建个学堂。”
  丽山村到学龄的孩子挺多的,而到镇上读书的话太远,江凡觉得在村里建个学堂正好。
  一般乡村的学堂,是完全不收女学生的。
  这世上像女夫子孟雁翠那样的女子少之又少,毕竟家里有个愿意教她识字的秀才爹,其他识字的女子多是请夫子在家中设学堂,这多半是有钱人家才行,也有专为贵族少女设置的学堂,这种就更少了,非世家贵族之女不得入。
  江凡想建的这个学堂,以后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都可入学。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过评论说江凡圣母。我觉得圣母这个如今在大众眼里已是贬义词的词,真的太滥用了,一个人的善良也可以被归类为“圣母”。讲真,现实世界我是巴不得多一点江凡这种圣母的。
 
 
第93章 
  本身年后, 村里不少人就有要送家里孩子去镇上书院的打算了, 所以江凡把建学堂这事稍微一提,村里人便欢欣鼓舞地同意了。
  学生们的授衣假刚结束没多久,下一次学生们再放假就得春节的时候了,在此期间把学堂建起来, 等春节后, 正好新学期开学。
  建学堂的钱, 是江凡出资, 老师也是他去找,村里人只需要出自家孩子所需的笔墨纸砚与老师们的束修,换做从前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不过如今一年的花费也就是他们一亩花田一两个月的收益而已。
  在村子里干活的外村人得知他们要建学堂了,羡慕之余,也来打听, 以后能不能让自家孩子也在这里上学。
  因为到镇上读书,离得远,孩子必须住宿,就额外多了一些花费, 若在丽山村上学,他们都离得近, 日后吃住在家里就能省下一笔钱。他们这些人在丽山村也有固定收入, 束修之类的倒也能给得起了,也没奢望孩子考秀才当官什么的,能识几个字, 以后不容易被骗就行。
  这些人问村里人,村里人自然问江凡,江凡表示当然可以。
  于是江凡家这几天,每天都能收到这些人自家种的小菜,养的鸡崽什么的,正是挂腊肉的时节,江凡家厨房院子里挂腊肉的竹竿上,眼见着腊干鸡的数量就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至于建学堂所用的土地,自然是村里自己出,需要占地的几家人与村里其他人商量该怎么补偿这些江凡都不管,他只负责出钱。
  然后,学堂里的夫子也可以在过年前先请好。江凡找了几位夫子,还去镇上将孟雁翠给请来了。吕云英三个姑娘,只跟着她认字、学算术,学的东西有限,快一年了,吕云英跟着顾芳秋去上京后,她也没什么东西可教的了。江凡将她请到村里,教村里孩子们学算术。
  除此外,江凡手下几个账房师傅自身也有十分丰富的经验,等以后开了学,江凡会让他们定期到学堂里,以自己以往工作碰到的问题为例题来教学,给学生们说一说他们以前时常遇到的问题。也不是让他们白上课,每堂课按费用结算,至于这个费用从哪出,自然是愿意让孩子学的家长出。
  算术不是读书人必学科目,就算读,也无需他们精通,会基础运算加减乘除就可以,就跟小学时候的美术课一样,每周都有课,所有学生都能接触到,但学得好不好,精不精通,就看个人天赋。几个账房师傅的课程,也跟美术培训班一样,是在基本教学以外需要花钱学的额外课程。
  同时,江凡自己还拟定了一个“人才培训班”。
  以前江凡没回村时,村里的女孩们,除了帮家里做农活,就是跟着大人学点简单的绣活,然后就等着嫁人。江凡回来后,村里的女孩基本都在面脂坊找到了工作,有了更大的“价值”。
  学堂虽然办起来了,但江凡不希望发生什么“姐姐妹妹辛苦打工供哥哥弟弟读书”的例子。因此,他为她们提供了一张合作契约,若是家里明明有余力却不愿意让女孩读书,逼着她们继续埋头工作以苦力赚钱,但自身很想来读书的女孩们,就可以来与他签订契约,由他出钱向她们的父母买断她几年时间,待她们学成后,就按照他提供的岗位以买断时间三分之一的薪资,替他工作到契约到期,到期后来去自如,若留下,薪资水平再以个人能力增加。
  这与江凡原来世界的“委培生”有点相似。
  这种方式其实是针对此类情况,只不过发生在女孩子身上比较多而已。若有情况相似的男孩,自然也可以与江凡签下契约,若是再有不舍得出钱的家长,但想子女免费学一技之长的,也可以与江凡签契约。
  当然,若合作期间,任何一方违约,都需要付违约金。
  学堂开建后,茶山也终于种满,此时已经是一月中旬,再过几天,关修谨就要回京了,分别在即,两人的那黏糊劲儿,简直快别提了,江凡恨不得拿根绳子把自己绑关修谨身上。
  这日晚饭吃得早,天还没黑,江凡留关修谨留宿,关修谨同意了,江凡便拉着关修谨去庄子旁边的西山转转。
  两人刚出了门,就听隔壁小北山上,传来激烈的鹅叫,然后一声熟悉的虎啸传来。
  江凡一拍手,骂道:“这娘俩还要不要脸了,又来偷我家鸡吃!”
  这娘俩自然指的是母虎和虎崽。
  小北山离北山最近,很早以前江凡就在小北山看到两只老虎偶尔在里面活动的踪迹,毕竟俩体重都不轻,在土地上一踩就是一个印儿,它们不在人前出现,所以起先还没什么问题。但先前,家里的驴、马挪了位置,张叔就把小北山上原先的驴棚改造了一下,养了好多的鸡、鸭、鹅在里面,个个都吃碧雾丝长大,肉质别提多好了。这娘俩以前还盯着家里的驴、马流过口水呢,不过它们知道这些东西吃不得,所以也只看看,但它们知道那些家禽,江凡也要吃的,这下好了,虎崽和它娘知道里面养了家禽后,时不时就要上小北山偷上一回。
  娘俩每出现一回,江凡家里的蛋蛋们就要少收好多,江凡逮着这娘俩骂了一回,两只收敛了一点,但肉偷还是要偷的,忍住不吃,怎么可能!只不过还是怕江凡,所以上小北山的次数减少了而已。
  鹅的领地意识强,叫声也十分聒噪刺耳,老虎还没出现就能闻到它们的味儿,立即就惨叫起来。这不,都从小北山传到西山这边了。
  江凡一转头,拉着关修谨就改道:“不去西山了。”朝着小北山就走。
  村里通往几座山的路都修的平整了,走起来也快,五分钟不到江凡和关修谨就到了小北山脚下。
  小北山大部分都种的桑树,树密集还不矮,因此看着比别处都要黑一点,不过在山道两边,江凡让人隔一段距离就挂上一盆玉茧草,当路灯用了,还挺亮的。江凡还打算在春节前,把村里的几条大路都装几个木桩子,也挂上玉茧草,那今年这个春节过得肯定要比去年有年味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