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杜康传奇(推理悬疑)——文家三口的刀

时间:2018-04-08 11:12:08  作者:文家三口的刀
  “多谢前辈赐名。”杜少康连忙拱手道谢。
  温如玉笑着打趣道:“没想到胡伯伯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如此风花雪月,真是老当益壮呀!”
  胡大夫也不生气,笑道:“混小子,少没大没小的。”
  几人说笑着,西子茶也被重新泡上了。
  温如玉毫不客气换了个大杯子,给自己斟满一杯。
  胡大夫实在看不下去:“茶是用来品的,你小子这样倒像是饮牛饮马了。”
  温如玉任他说,倒茶的速度丝毫没有减慢。
  胡大夫颇为无奈,摇摇头也没拦着,转而看着杜少康道:“既然能调制出此茶,想必杜先生对药草很有研究,不知尊师是谁?没准老夫也认识呢。”
  杜少康婉婉的道:“晚辈小时体弱,幸亏遇到一个云游大夫,教了一些基本药理,可以辨识一些寻常草药。但他并没有收在下为徒,也没有告知姓名。”
  “哦!原来是这样。”江湖上原本就有些人行事怪异,胡大夫也没有继续追问。他盯着杜少康的脸色瞧了一会,才道:“看先生脸色,想来体内有些火毒,饮此茶,正适合不过!”
  杜少康脸色苍白,身体冰凉,不应该是体寒吗?怎么可能有火?温如玉心里奇怪,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玄机是他不知道的?
  看了眼胡大夫,温如玉心里盘算着如果问出来会不会被老头骂。想到老头骂人的模样,温如玉还是打消了询问的念头,转而问道:“不知杜先生是哪里人?”
  “说来惭愧,在下是叔父养大的,从小跟着叔父东奔西走,早就忘了家乡在哪里了。”杜少康笑着道。
  胡大夫感慨道:“看来杜先生也是半生飘零!不过看先生的品行修养,令叔父也可以老怀为安了。”
  杜少康不卑不亢的低头道谢。
  温如玉从小被父母宠爱,锦衣玉食,对于别人能掬一把同情泪的孤独童年自然不会感兴趣。话到这里再问下去无疑是揭人家伤疤,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继续。
  三人又喝了会茶,胡大夫便起身去看方筠蘅。
  见胡大夫走了,温如玉便缠着杜少康讨要配茶的秘方。
  杜少康也没瞒着,直接道:“这道茶的做法倒是不难,所需的原材料也都很简单,但只一味比较稀缺。”
  温如玉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这点先生放心,兄弟虽然不才,但对于弄些稀缺物品还是有些门道,多贵的都能弄到,需要什么先生尽管言明。”
  杜少康笑道:“温公子误会了,在下也用不起珍贵的东西。在下说的是翠屏山上一棵山楂树上的山楂。”
  “山楂?”本以为是什么稀罕贵重之物,结果只是普通的山楂,温如玉一听,立马咂舌:“这棵树上的山楂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温公子有所不知,这棵树长在翠屏山山顶的岩石中,无遮无挡,白天要经历风吹雨打阳光暴晒,夜里还要适应山顶骤降的温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长出的果实量少而且坚硬,我觉得直接食用不方便,就索性把它晒干磨成粉末泡茶喝。因为比平常的山楂甜了很多,所以不需要专门放糖来遮掩它的酸味。”杜少康细细道来。
  “我说这茶怎么甜中微微透着点酸,异常爽口,原来里面有山楂呀!怪不得!与生俱来的甜味确实不是寻常的蔗糖可比的。不过翠屏山地势险峻,杜先生怎么会想到去山顶呢?”温如玉好奇的问。
  “在下幽居翠屏镇多年,不过是闲来无事登山打发时间而已。可惜山顶环境恶劣,山楂产量不多,如今还不到山楂成熟的季节。看来,温公子只有再等几个月了。”
  温如玉顿时很失望:“世上的好东西果然都是可遇不可求啊!”
  杜少康见他一脸遗憾,便委婉的推让了一下:“若温公子喜欢这茶,我这里还剩些,若不嫌弃,全部送你可好?”
  显然杜少康低估了温如玉脸皮的厚度,只见他咳嗽了一声,努力做出推辞的模样:“在下岂可夺他人之好!不过承蒙杜先生相赠,小弟就却之不恭了,受之有愧了。”
  杜少康:……
 
 
第27章 第二十六章 现世报
  眼下方筠蘅有胡大夫照顾,定国侯府的事有解天愁去忙,冰蛇心也已经托人去找了。待在别院也没什么事,温如玉就想着出去打打牙祭,便借口去市面上探探情况,拉着杜少康出去了。
  先去天然居饱餐了一顿,温如玉又带着杜少康在京城的街头随便找了一个茶馆,喝茶听书。
  杜少康不由的有些好奇,问道:“温公子不是说要出门打探消息吗?为什么我们不去打探,反而要坐在这里?”
  温如玉放下手中的天云扇,气定神闲的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茶,不由得对茶水的味道皱了下眉。他只得放下茶杯,悄声对杜少康道:“杜兄平日离俗遁世,当然不知这其中的门道。天底下哪里八卦最多,消息传播最快?无非就是茶馆和妓院!妓院我们不方便去,不过茶馆还是可以来,你看看周围这些人,都是闲着没事干出来聊天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是京城发生的事情,十有八九都会拿到茶馆里来说。你且放宽心在这里坐坐,一定不虚此行。”
  此时正值午后,茶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热闹。
  说书先生手里挥舞着一把纸扇,正唾液横飞的说道着:“且说焰月盟的萧大侠听闻黄河帮帮主被杀,副帮主赵子山性命岌岌可危之事,立刻派手下的三大护法之一‘岁寒三友’之中的竹护法富大竹前去营救。富大竹潜入赵子山的囚禁之所,经历了一番苦战,终于将其成功救出。听赵子山言,原来是黄河帮的齐堂主居心险恶,与帮主夫人私通,并勾结臭名昭著的‘黑山双煞’谋害帮主,图谋帮主之位。萧大侠闻言大怒:‘江湖之中,岂能容此等败类!’萧大侠立刻派遣富大竹带领守义堂的弟兄帮助赵子山清理门户,终于惩治了‘黑山双煞’将齐堂主正法,清除了江湖上的不正之风,这其中的过程自是万分惊险,……”
  说书先生手舞足蹈的说着,周围喝茶的人不时发出叫好声。
  温如玉听着不由得微笑:“现在萧紫逸的名声越来越大了,隐隐有追上当年杜月笙的势头。听闻萧紫逸两个月后要在江南召开英雄大会,这下解忧要乐了。”说到这里温如玉故意止住,抬眼去看杜少康。
  杜少康显然对解忧的事没有丝毫兴趣,依旧淡淡的喝茶。
  看着他兴致缺缺样子,温如玉顿时觉得自己讨了个没趣,只得摸摸鼻子继续道:“解忧平生最佩服两个人,一个就是他那古板大哥解天愁,还有一个就是这大名鼎鼎的焰月盟盟主萧紫逸。解忧对萧紫逸简直到了奉他为神的地步。解忧平日什么衣服都不穿,就喜欢紫衣,都是因为萧紫逸的缘故。”
  杜少康总算给他点面子,淡淡的应道:“喔!难道解公子与这个萧紫逸相识?”
  见他开口,温如玉像得到鼓舞一般,顿时来了精神,兴高采烈的道:“据说又一次解忧陪和定国候夫人一起归宁,途中遇上盗匪。当时解忧刚刚练剑,无奈对方人多,双拳难敌四手。家丁仆人全被杀了,正在性命危难之际,被碰巧路过的萧紫逸救下。萧紫逸还送了解忧一把匕首防身,一直被解忧当心肝宝贝一样珍藏。解忧之所以舍弃仕途投身江湖,多少也跟萧紫逸有些关系。只可惜自从杜月笙死后,已经很多年没有举办过英雄大会了,也就没机会面见萧紫逸。如今听闻又要举行英雄大会,怎么能不让解忧激动呢!”
  杜少康闻言笑了笑:“没想到解忧公子也是个性情中人,放弃官位投身江湖,努力拼出名望,不为繁华、不为名利,只是为了见昔日的救命恩人一面!”
  “谁说不是呀!当年我也是得知这件事,才和他成为好朋友的!不然,就他那冷清性格,我才懒得搭理呢!”温如玉也笑了。
  说书先生已经告一段落,正坐在喝茶休息。
  旁边桌上的一个人边嗑瓜子边道:“哎,老李兄,你听说了没有?何御史家的事。”
  何御史!不就是暴毙的那个吗?温如玉连忙噤声,竖起耳朵旁听。
  被称为老李的道:“被偷福贼找上的那个铁嘴何御史吗?怎么可能不知道!听说头天夜里家里下人在大门上发现蝙蝠标记时,何御史还不信这个邪,在家大骂有人搅弄是非,第二天一大早就病死了。”
  “我可听说,他不是病死的!”另一个人嘿嘿的笑了两声,嗑着瓜子看着老李,一副吊人胃口的样子。
  老李急了,忙问:“噢!那是怎么死的?”
  另一个人也没卖关子:“我听说是呛死的!”
  “啊,真的假的!”老李大惊。
  “假不了。”嗑瓜子的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家有个亲戚在何府当差,当时看的清清楚楚,何御史喝茶喝的好好的,忽然就跟呛到一样,脸憋得紫红,使劲咳嗽,就是咳不出来什么。因为事发突然,当时在场的人都吓傻了,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听说何御史到死都没闭眼,眼睛瞪得圆圆的,就跟看见什么吓人的事一样!只不过这事儿被何家瞒下来了。”
  “为什么要瞒?”老李瞪大眼睛吃惊的问。
  嗑瓜子的人向前倾了倾身,刻意压低声音,用仅能两个人听见的声音道:“我也是听说的。据说几年前,吏部尚书姜典被诬告,求到何御史那里,请他帮忙说话。何御史当时指天发誓一定秉公直言,不然就吃饭噎死、喝水呛死!姜典见他信誓旦旦,就把所有的证据给了他,谁想他到皇帝面前反咬一口,把姜典害到丢官流放。这事儿,何家人都清楚,出事以后自然是觉得遭报应了,肯定不敢声张!”
  “哎!听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前段时间家里着火的张家,卖绸缎的那个,他家好像也是这么个情况。”老李好像忽然想起来了什么。
  “怎么回事?快说来听听?”嗑瓜子的人一脸八卦的问。
  老李往四周瞧了瞧,温如玉连忙低头喝茶。
  老李见周围没人注意自己,便用手遮住嘴,凑到嗑瓜子人的耳朵旁,悄声道:“听说张家老爷子原来有个一起做生意的合伙人,两个人是拜把子的哥们。谁知那人得了病,便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张老爷子照顾。谁知人死了之后,张老爷子欺人孤儿寡母,把人家的家产霸占了。”
  嗑瓜子的人听着不信,一边往嘴里塞着瓜子一边问:“不会吧,张老爷子平时又是舍粥又是布道,是有名的大善人,怎么可能干这种缺德事。”
  “怎么不可能!”老李严肃的道:“我二舅的朋友的堂哥和那家原是邻居。那家的寡妇身体本来就弱,眼看着自家的财产被霸占,被活活气死了。只剩下个孩子,幸亏家里的教书先生好心,把孩子收养了。不然那么小的孩子,没爹没娘,肯定饿死。哎,有钱人,贪着呢!现在好了,一报还一报!现在,自己家里的男人也死光了,留下一屋子的娘们,等着被人欺负吧!”
  “这哪是偷福贼呀!这明明就是现世报!”嗑瓜子的人不由得感叹。
  “你说对了!”老李赞同的道:“这偷福贼简直就是来讨债的!等着吧,京城里面大官富户,哪个手上干净!这时候,该他们睡不着了!”
  两人虽然刻意压低声音,但还是被温如玉听了个大概。剩下的时间,两人便拐到了勾栏里的姐儿身上,时不时的发出一些□□。
  温如玉觉得没什么可探听的了,眼见太阳西斜,便丢了锭银子在桌上,邀杜少康离去。
  回去的路上,温如玉问杜少康:“杜先生,刚刚邻桌两人说话,你可听到?”
  杜少康答道:“一开始倒还能听到,后面他们声音太小,茶馆了人多嘴杂,便听不真切了。”
  温如玉把自己听到的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杜少康听完不由得感慨:“此事若是真的,倒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不过这个偷福贼与方公子中毒并无什么关联!难道温公子怀疑方公子中毒也和那个偷福贼有关吗?”
  温如玉想想,确实和方筠蘅没有直接关系,便只好作罢。
  两人回天然居吃过晚饭才回定国侯府。
  天色已暗,走在回定国侯府的路上,杜少康轻声问:“我们今天不回方家别院吗?”
  温如玉懒懒的道:“天色已经晚了,方家别院太远了,不如回定国侯府休息。况且,我也好久没见解忧了。”
  杜少康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沿着街角缓步行走,一路上冷清的可怕。
  温如玉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仿佛有什么事要发生一样,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他暗暗的握紧了手里的天云扇,随时戒备。
  好在一直走到侯府的大门前,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温如玉暗自松了口气。
  侯府还没有掌灯,门外的侍卫见到温如玉二人,恭敬的朝他们行了个礼。
  温如玉拱手客套了两声,正准备进门,门从里面开了,出来的是解天愁。
  解天愁见到温如玉二人,有些惊讶,忙问道:“这个时辰,你们怎么还在外面闲晃,快些进去。”
  温如玉笑道:“大哥不必担心,我和杜先生又不是小孩,没什么事的。”
  解天愁不赞同的道:“正值多事之秋,小心些总是好的。”说完拉住温如玉朝门里进,嘴里吩咐身边的小厮:“赶快去掌灯。”
  “是。”小厮应声下去。
  温如玉问道:“大哥这是要去哪里呀?”
  解天愁答道:“正准备出门去寻你们。今天午后回别院,福伯说你们一早就出去了,一直没有回来,我以为你们回本宅了,结果……”
  “等一等。”杜少康忽然打断了解天愁的话。
  解天愁和温如玉都回头,一脸疑惑的看着杜少康。
  杜少康无视他们询问的目光,手指朝上指了指。
  温如玉走到他身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惊讶的发现,定国侯府高高悬挂的匾额上赫然出现了一只银色蝙蝠,在夜色里闪着诡异的光。
 
 
第28章 第二十七章 亏心事
  温如玉还没来及说一个字就和杜少康一起被一脸严肃的解天愁请进了客房。门外立马被安排了两个侍卫站岗,说什么都不让出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