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农场具现进程报告(穿越重生)——眷介

时间:2018-04-15 09:33:57  作者:眷介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此次匪患不足为虑。虽于惠王辖内声势赫赫,却也到底不过是些手无寸铁的刁民之辈。虽惠王不足以对,却也不值得圣上忧心,我满朝文武皆可以为圣上分忧!”
  站在左相身后的一位少壮派大人,本是左相的学生,听到左相的话,恐皇上真有意责难,连忙站了出来,言语中自信满满,朗声而道。
  闻此一言,朝中众多官员都应和起来,却无人敢去言及左相无过的话来,只是纷纷表示,小小匪患不足为虑,圣上挥手间便可倾灭。
  卫城沉默无声地看着面前的场景。与他同样沉默的,是坐在高堂之上的人。
  这些人,在这个高堂之上做官,在高位坐得久了,已看不清京城以外的事情了。心里只装得下这个京城,只关心着他们的荣华富贵和屁股底下的座位。
  惠王此人自视甚高,如果不是匪患之事确实到了一定程度,他也不至于就在年关这种时候,不顾尚处于休朝期间,就来向他禀报,寻求朝廷派兵前去他的地盘剿匪。
  如果这次匪患确实并无大碍,他也不至于现在就要中止休朝,他会连这一点衡量都没有吗?说到底,不过是这些人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太过懈怠了
  皇帝咳嗽一声,示意候在一边的乐公公将茶换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将杯子搁在了几上。仔细地一一看过下面已经安静下来的各位。面色已经沉得快要滴下水来。
  这些人胆颤心惊看着他的模样,让他觉得有些可笑,这就是他的朝廷重臣,是他的得力干将,一个个的,都把心思放在了揣摩圣意,谄上媚下,结交朝臣,谋求名利上,他真不知道这些人他又怎么敢信,怎么去用。
  皇帝将自己的视线往前挪去,面色稍微缓了缓。“左相不必自责,各地常有匪徒出没,劫掠商队,影响百姓的生活,便是朝廷派了兵士前往围剿,却也如同野草,很快就再次发展壮大起来。加之此等刁民之流,虽然扰民,却到底不曾有过火行为,只为求财,朕也多有轻乎,何况左相乎?”
  “微臣多谢皇上体恤,但圣上您乃一国之主,日理万机,而臣等便是为圣上察查此中疏漏,可臣愧对自己的职责所在,臣,自请前去助惠王一臂之力,清剿匪徒,还商地百姓一个平安,还请皇上允许臣随军同往。”
  见左相的话一出口,底下的其他人都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愧疚地低下了头。皇上暗叹一声,再次开口,“左相有此心便足慰朕心,但到底商地匪患已成规模,且有不臣之心,心思歹毒,手段狠辣。左相一为朕之臂膀,不容轻易犯险,一则,左相到底年龄已经过大,恐难受咒舟车劳顿之苦,不宜远行。左相所言,便就作罢,另择他人前去吧。”
  “老臣遵旨——既如此,老臣认为宋大人可替老臣为圣上分忧,前去剿匪。”左相恭敬说道,接着行礼之后回到朝列之中。
  被提名的宋大人连忙站了出去表忠心,表明自己愿意前往,愿意为圣上分忧。话一出口,整个朝堂中的文臣武将,一干众人都纷纷表明,愿意为圣上鞍前马后,披挂上阵,聊为冲锋。显然是一副肝脑涂地的模样。
  皇帝仍然不为所动,不知道到底是个愿意还是个不愿意。只是目光锐利地看着下面一切的发生。心里琢磨着自己的心思。
  “皇上,臣以为,诸位大人愿意为圣上犬马效劳,却不是适合的人选。若要说最佳人选,微臣觉得倒是恭王方是上上选。恭王领兵之能,朝野皆知,若有恭王相助,皇上何愁区区匪患?”惠王笑得古怪,夸奖的话说得一半真心一半虚假,实在让人觉得怪异之极。
  皇帝倒是不以为意,他这个十七弟,历来对他的儿子感觉看不上眼,对上谁都没有个什么好脸色。只一个老二和一个老八,可以得到他的一点青眼,能得一个慈眉善目的表情。
  “不知恭王……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卫城以为不如何。在这种恰逢新年的时候,他可没那么想离京去做这种当地官员为了要些剿匪经费而每年都要做的剿匪之事,但是他只是声音平淡地回了一句:“臣但凭皇上调遣。”
  以往,他在京中待的时间极少,过年这种时候,于他而言,也并无什么不同。但是今年,于他而言,到底有些不同。这是这么些年以来,他唯一一次不急于离京,而是觉得在京中待得安稳的。
  但是,世事可真是难料,他不想留在京城的时候,每年都得不得不在京城待到心生不耐才能离开,今年他不想离开,却又可能不得不早早离开。
  皇帝听见卫城的话,也不再说些什么,只是按揉了一下眉眼,示意乐公公,自己起身离开了,“此事明日再议,容朕再想一想。退朝吧……”
  乐公公会意,示意身边的小太监唱退朝词,自己连忙跟着皇上的身影追了出去。满朝文武俱行礼相关,等到那明黄的身影已经完全失去踪影,一群人面面相觑,还是左相当先向着卫稷等人告退离去,一些人才刚反应过来似的,纷纷道别离去。
  ……
  封元一手抱着娃,一手抱着猫,背上还背着他妈给他装的包,用脚踢了踢门,等到大哥开了门,封元连忙将孩子往他手上递。“哥,快把你儿子抱好。”
  封淮一看,就是一乐,他儿子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滴溜溜乱转着看着他,再仔细一看,就见这小东西手里紧紧抓着一条毛绒绒猫尾巴,拉在脸边,一直想要去咬。但是够不上,小家伙急得啊啊乱叫。
  封淮拉着小家伙的手,把在封元怀里可怜地喵地叫了一声的小猫崽解救出来,接着接过了他这小倒霉儿子,“来,小倒霉蛋儿,来老爸抱会儿……小元,你去跟哪个同学玩儿去了?你还有这种会玩儿的同学呢?以前总觉得你的同学都跟你一样,是书呆子……”
  封元不接他哥拉拉杂杂的话题,一溜烟地蹿进了屋,将他怀里僵直着卧在他身上的半天,可怜兮兮地一直喵喵叫的小墨放到了沙发上,小家伙以比他还要快的速度一溜烟跑了。封元以理解的目光,目送它在一边默默舔着自己的毛毛。
  “哥,爸妈还没回来呢?”
  封淮点头,“对呀,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些老年妇女一碰面,聊起天来就没个完,一时半会儿的,大概是没什么时间回来了。”
  “哥,你瞎说什么呢?小心妈等下收拾你!”
  “对呀,”封大嫂开门出来,听见两人的话,应和道:“我要告诉妈,你说他的坏话,让妈好好收拾你一顿!”
  封淮哀嚎一声,“你们两个人,怎么回事啊?立场真是不坚定!怎么可以做这种打小报告的事呢?要这么干,我跟你们两个说哈,以后我可是学得会的……”
  封大嫂看到沙发上的猫,惊喜地走了过去,伸手摸了两下猫,好奇地问道:“诶,小圆子,你这是跟哪里抱来的猫啊?好可爱啊!”说着话,不顾小墨细微的反抗,将它抱到了怀里,“我跟你说,我一直都想养个猫,可是你哥老是不让。”
  “什么叫不让啊?诶,你可不要乱说话冤枉我。我是说,我们两个人都忙,带孩子都带不过来,你养个猫啊狗的,哪来的时间去照顾啊?我说请个人来家里帮忙吧,你又觉得自己去上班养着别人在家,感觉怪怪的……要不,我们还是请个钟点工阿姨?或者请人来帮忙看一下孩子?”
  “算了吧,你才赚了几个钱啊?家里也没多大点儿地儿,还请人,你不会觉得有点好笑吗?算了算了,就像你说的,养了猫,我也没照顾过,可能也顾不好。”
  说到这里,封大嫂想起什么似的,“对了,小圆子,爸妈不是都不喜欢养猫吗?你把这猫带回来,打算怎么办啊?这是哪里来的猫?”
  “哦,这个啊,”封元应了一声,“同学家里的猫,托我照顾一段时间,过两天就给他送回去。没事,这段时间我自己照顾,又不要爸妈喂,也不要他们收拾,没什么关系吧。”说了两句,封元又是无赖一笑,“再说了,养都养了,他们也不能就给扔出去吧?养两天养出感情了,说不定还是他们会更加不习惯呢。”
  网上那些死活不许养猫最后却变成猫奴的爸妈们,可都是榜样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熬到了这时候啊!我要疯……
 
 
第44章 商量剿匪
  封元跳下马车,跟着等在一边的卫城一起往太子府走。进了府里,封元清楚地认识到了卫城的王府可真是简陋到家了,给人的感受就只有一个——粗犷。大约就是按照制式建了个宅子,然后他就搬进去了。
  府里除了一些体现屋主身份,不得不存在的装饰,其他方面来说,是真叫一个粗犷,让人走进去也生不出什么想欣赏的想法,说不定根本都不会分出任何注意力给这个野蛮生成,跟外边没什么不同的地方。
  反观这太子府就不同了,到底是有女主人的地方,这整个宅子都被收拾得细致而精巧,便是刚跨进府门,都能从路边的细致的景观,掩映在其中娇嫩的花朵看出来,是有人用了心在收拾着,虽然不会是女主人亲自收拾的吧,但也肯定比他们恭王府根本没人打理来得强啊!
  处处都透着生活情趣和审美印象,走在这里都让人觉得不由流连其中。这整个宅子兼具着太子府的大气和园林的精致,又处处被收拾得无比精细,完全让封元大开了眼界。
  而且,这些有人住着的地方,与现代供人观赏游玩的园林比起来,又要更加来得不同。有更多生活的痕迹。
  总之,封元对整个太子府的印象都很好就对了。
  特别是在他见到太子妃之后。
  太子妃是一个很明显的古典美人,而且,有着现代女性所没有的一些古典贤淑的气质。当然,他这可不是对现代女性有什么意见,或者说是推崇古代女性什么的,现代女性有现代女性独有的魅力。
  而古代女子,也有一种现代女性没有的气质。虽然说古代封建落后,女性地位低下,但是,一样米也会养出百样人,古代女子,也有一些,一见便会让人生出好感来的——呃,或许,这也是因为颜值的缘故?
  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的。
  长得好看的人有时候是会得到一点优待不错,但是,封元对太子妃印象好,是因为她有着一张面目可亲的脸,而且,就算是面对他这样一个既没有得到皇上认可,性别也有些出乎意料的这么一个不尴不尬的“弟妹”,她也没有表现出来一点点异常,而且态度也是真心亲近。
  太子妃去吩咐着下人准备了吃的东西送上来,自己回到了太子身边,安静地坐着,面上带着柔和而恬静的笑意,听着卫稷三人的谈话。
  “小六,”卫稷亲自动手给卫城和封元添了茶,结束了他们此前的寒暄问话和介绍,进入了正题。“这次,你恐怕还是要亲自去一趟商地。”
  “嗯。”卫城随意地应了一声,对于这一点,他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了。
  卫稷对他淡淡的神色也并不以为意。继续解释道:“十七叔仔细向父皇禀明了商地匪患的情况。此前,十七叔也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并没有加以重视,等到后来,这些人误将主意打到了十七叔身上,十七叔的人一时竟然难以相制。”
  卫城仍是没有什么表情,封元却不由得想起了卫城此前告诉他的,在他到牧州城的路上,就遇到了佯作匪类,来追杀他的人。
  那些人的武力值不低,而且实在不似匪类,所以,卫城知道他们的身份可疑。而最终查出来,这些人也确实并不是什么匪类,而是牧州城的守军。
  最终,这些人被定性为牧州城中牵涉舞弊一事的官员为逃脱责罚,想先下手为强。
  这个结果怎么听怎么搞笑好吗?
  但是,据卫城所说,这件事他之所以这么定性,是因为追杀他的人只承认了这一点,而在这之后,便全都自杀了。
  要知道,在卫城手下的人手中审着,还能给他们找到机会自杀,卫城不得不怀疑,他的人中,已经不再如他以为的那么干净了,有人混了进去。卫城就以个结果上报,也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可以尽早把这家伙揪出来。
  虽然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也不知道这人到底揪出来没有,但是有这么一件事,他却是一直记得清清楚楚的。
  这下商地也出现了这种正规军都搞不过的家伙,封元不由得好奇,到底是确实匪患严重,还是又是一出假作劫匪的事情。
  封元看了一眼卫城,他大概也想到了这件事,见到封元看过来,他略微点了一下头,意思是这件事大概也可以往这方面考虑,不过,现在他们到底是道听途说,也没办法作出准确判断。只能往这个方向考虑,却也不能就这么下结论。
  卫稷也不介意两人在他眼皮子下“眉来眼去”,继续介绍,而太子妃则一直不发一言,无论听到了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似的,平静地听着他们的话,只专心地顾着卫稷手中的茶杯,不时地给他续上,或者给他喂些吃的,仿佛这才是他关心的全部事情。
  “十七叔后来调了商地的守军,想要端掉他们的窝点,但是,赶到了地方却一个人都没有留下,只有些老弱留守,恐怕是有人通风报信。守军无奈之下,只能撤退。可是守军一退,这些人又仿佛是涨水一样涨了回来,甚至涨到了十七叔的王府中。”
  卫城皱起了眉头,“这些人竟然胆大到敢攻进王府?”
  卫稷也很无奈,这就是为什么十七叔要来请求父皇派人前去相助,只不过,事情倒并没有到那个程度。“倒并没有攻进王府,只是长时间有人潜进王府,后来再去剿匪,便受了一次大挫,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十七叔也是疲于应对,所以才会……”
  封元也忍不住皱眉“可是,如果这样的话,让卫城带人去,也没什么必要吧?还是就近调兵会比较快吧?而且,已经知道有人通风报信,最重要的事,应该是要揪出内鬼吧?”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剿匪是要带着守军出行,加上王府中的的人,要排查出泄露消息的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必起来,绝对的力量加以碾压,反而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毕竟,商地现在的匪患形势不容乐观。”
  这些人不仅仅是会劫掠商队,伤害百姓,对商地富户也多有劫掠。这个甚至王府都不能让他们有敬畏之心,这样的形势是真的不容乐观啊!依着十七叔对这些人兵力的描述,再加上他们的人数还一直在增加,这些人,说不得是真的有反心。
  就算没有,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足以引起朝廷的注意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