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氏道:“弟弟一直就是个细心的人……”犹豫了一下,虞氏又说:“我瞧着弟弟的样子,怕已是情根深种……”说到这里,虞氏有些不好意思,于是顿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说:“那日后在子嗣方面……”
沈思面上的表情立刻淡了,说:“他对妮儿和盼归如此细心,必然是喜欢孩子的……”这么一个喜欢孩子的人,却不能有自己亲生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边静玉和沈怡之间,又不是别家那种嫡母故意给庶子娶男妻为限制他们的情况。像那种情况,他们和男妻之间没有感情,估计都没有同房行为,只是让男妻担着一个妻子的名分,私底下再纳妾生子。边静玉和沈怡应该是不会纳妾的。
沈思咬了咬牙。他想,只能累娘子辛苦,他们夫妻俩努力再生个儿子了,日后好过继给沈怡了。
在子嗣这个问题上,此时的人不比后世的人能想得开。后世有很多夫妻选择一辈子都不生孩子,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丁克越多。这在此时是不能想象的。但是,在过继这个问题上,此时的人却又比后世的人想得开。后世有很多人都觉得,过继、收养来的孩子总是和自己隔着一层。但在此时,一旦过继了,只要在族谱上改了关系,那么因为改族谱而产生的礼法关系将比血缘关系更重要。
沈怡还不知道,他婚期未定,但他的大哥大嫂已经连他日后的子嗣问题都开始考虑了。
临上职的前一天,沈思勾着沈怡的脖子,兄弟俩像纨绔子弟一样的一起出了门,然后逮着落单的钱松禄,把他蒙头揍了一顿。钱松禄就是妮儿的生父。钱松禄此时已经娶了兰敏郡主有一年了,几个月前刚得了一个儿子。算算日子,孩子的月份肯定不对,那兰敏郡主应该是怀着孩子嫁给钱松禄的。
都说恶人自有恶人磨,这话很对。当年,钱松禄的老娘因不满沈巧娘越过她管家,又嫌弃沈巧娘娘家落败,因此在沈巧娘生产时动手脚,差点把沈巧娘害死。那时候,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沈家没法把钱老娘绳之以法,这早让沈家人心里呕了一口血。等钱松禄娶了兰敏郡主,钱老娘得意了没两天,当她想要让郡主立规矩时,被郡主身边的丫鬟逼着给郡主儿媳下了跪。她儿子可不敢帮她说话。
沈德源和沈思早知道沈巧娘受了那样的委屈,肯定要为她寻一个公道。只是,兰敏郡主身后还站着一个长公主,他们总要先在朝堂上阻击一下长公主的势力,消去长公主的圣心,然后再出手对付长公主的女婿。沈思知道这事急不得,但他心里实在窝火,于是带着沈怡一起,先把钱松禄揍了一顿。
等他们回家时,他们在家门口碰到了高飞。高飞已经无罪释放,皇上特准给他那几十位枉死的族人建祠堂。高飞看着仍有些憔悴,但罪魁祸首得诛,他身上的担子就卸了一部分,因此精神气还成。
高飞是来谢过沈怡当初的收留之恩的。
沈怡忙把高飞请到府里说话。高飞告赢了御状,告倒了德妃的娘家,引起了朝中的诸多纷争,这样的经历十分传奇。过不了几天,他估计就能成为茶楼里那些说书人口中的主角了。因皇上也赏赐了银两,所以高飞现在不缺钱,就给沈家的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连妮儿和盼归这两孩子都没有落下。
沈怡问高飞日后有什么打算。
高飞说要去参军。他道:“……我如今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负累,又有一身力气,自然是去参军最好。若有幸立下功劳,日后把功绩刻成石碑放在祠堂里,也好护得族人世世平安,世世能投个好胎。”
沈怡大为感动。高飞根本没说什么忠君爱国的话,沈怡反倒是觉得他是个最忠义不过的人。
沈德源和沈思知道高飞曾在沈家做过护院,都称高飞为义士,纷纷谢过他这两年的看护之情。沈德源还在心里想,他得想办法弄些兵书给高飞。他虽是文臣,却也知道,在战场不仅仅是奋勇杀敌就够的,想要赢得战争,还必须要有谋略。听说高飞跟着阿墨学过字,他觉得高飞应该能看懂一些书。
高飞并未久留,很快就告辞了。
待沈德源和沈思入了职,沈怡继续和边静玉约着时间一起弄连环画。他们两人待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沈怡先说高飞,说他如何如何叫人敬佩,说完这位义士,又把话题转到了钱松禄身上。
“……我实在没想到,我大哥现在变得这般厉害了,专挑着那畜生身上要命的地方打。”沈怡有些骄傲,但又有些心疼沈思。他大哥的变化之所以会这么大,肯定是受了入狱坐监和流放经历的影响。
边静玉实在想象不出沈思拿着马鞭揍人的样子。
沈怡又说:“若那畜生没有娶兰敏郡主,只要找几个御史弹劾他们家,反正所有证据都是现成的,肯定就让他们恶有恶报了。现在却怕皇上看在长公主的面子上把事情略压一压,不会从重处罚他们。”
边静玉转了转眼珠子,说:“我却知道一些……勉强可算是有趣的事情吧。”
边静玉的好友姚和风,就是南婪那位姚县令的儿子。他看上去君子如风,其实是个很八卦的人。当初钱松禄和兰敏郡主刚勾搭上时,这消息就是姚和风说给边静玉听的,边家才能顺利救下沈巧娘。
“……兰敏郡主和离回京后,一直住在郊外别院里。那儿离着书院不远。郡主的入幕之宾可不止钱松禄一人。”边静玉这样的纯情少年觉得这些肮脏的事情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都仿佛是玷污了高洁的自己,“你再想想兰敏郡主嫁给钱松禄的日子和她生子的日子……这孩子是不是钱松禄的都不好说。”
沈怡愣住了。待他反应过来边静玉都说了些什么时,他只觉得心里无比痛快。
边静玉眯了眯眼睛,笑着说:“其实,那孩子到底是谁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钱家知道,孩子肯定不是他的。想让钱家不好过,何必从官场入手,只要派个人去钱松禄耳边挑唆一下,若钱松禄有胆子找兰敏郡主对峙,那就等着看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吧。若他没有这胆子,他就当龟孙子去吧!”
沈怡眼睛亮了,道:“这真是个好主意!”
边静玉故意说:“哪里是什么好主意?不过是些小道而已。我只怕你觉得我不磊落。”
沈怡现在也学精明了。
要搁在以前,当边静玉说出这样的话,沈怡肯定会急得团团转,然后指天发誓说他觉得边静玉就是君子,谁也不能说边静玉一句坏话。但现在,他和边静玉越发亲密,自然也就学会顺着边静玉的话往下说了。他有些急智,略动了下脑筋,就做出了两句诗,翻译成大白话是赞美边静玉如白莲花一样高洁,又说边静玉的品性就如上好的绿茶一样,茶香清幽,旁人只需闻一闻就沁入心脾了。做完两句诗,沈怡又说:“就算你是真小人又如何?你若做小人,我就学卑鄙,我们俩正好凑一对卑鄙小人。”
边静玉调戏不成,就被反调戏了。他忍不住摸了下耳尖,只觉得耳尖有些烫。
————————
沈怡对现代知识一知半解,竟用上了“白莲花”和“绿茶”来作诗。
但其实这两个好词语已经多了另一层不好的含义了。
要是边静玉也有现代知识,沈怡会被家暴吧。:)
第63章
连环画是一册一册的,一个故事可以被分成几册。沈怡和边静玉弄好了两册,手里捏着一册的存稿,就可以把第一册 送到宫里去了。他们两个还要读书,总不能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耗在连环画上,边静玉就琢磨着请两三位生活窘迫但有一些才华的书生来续笔,只要画风和文字风格能衔接上就好。
反正这是给小儿看的书,有个五六分的才华就能应付了。
时间过得很快。鲁家舅舅已经着手晒盐之事了,“饿否”在他手里再次扩大规模,还开到了别的城市里去。沈怡回家和沈思商量了一下,果然按照边静玉的提醒,派人去钱松禄的耳边行了挑唆之事。结果,这事到最后还是被沈德源知道了。沈德源当然也痛恨钱家。若当时钱家只是要休妻,沈德源可能还没这么痛恨,最多就是和钱家绝交。但钱老娘当时是真的想要害死沈巧娘啊!沈德源心里觉得两个儿子做得好,但面上还是把沈怡提溜到自己跟前,说了沈怡一顿,叫他日后莫要沉迷于各类小道。
沈怡不敢说这是边静玉给出的主意,只能默默听训。
其实,如果沈怡真说了边静玉的名字,也不会破坏边静玉在沈德源心里的形象。沈德源说不定还能为边静玉的行为找到各种借口,比如说“虽佛家慈悲,但佛也有怒目金刚”,于是“虽君子高洁,但对付卑鄙之人却不能太过君子”,连孔圣人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直”呢!总之沈德源很看好边静玉的。
正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边静玉很快就找好了一个书生,名叫饶庆生,他能写也能画,就把弄连环画的事都交给了他。
有了饶庆生,边静玉就从连环画中解放了,然后他就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连环画中。
虽然都是连环画,但其实是不一样的。饶庆生画的是按照边静玉给出的大纲重新编的神话故事,是给宫里的十四皇子和十一公主看的。而边静玉要弄的连环画却存着他的私心,是以沈怡为主角的。
等转过年来,玉米就该公之于众了,边静玉弄的连环画主线就和玉米有关。
玉米是沈怡的功绩,但边静玉是一个很懂政治的人,因此连环画的开篇和沈怡无关,而是一群神仙在天上开蟠桃盛宴。其中一位神仙感慨说,如今人间帝皇勤政爱民,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使得他们在天上都能听到皇上的贤名,其他神仙纷纷附和。众仙面有满意之色,对其中一位神君微笑颔首。
原来,这位神君就是本朝的开国皇帝。
因前朝官场败坏、民不聊生,这位神君下凡来拯救苍生,待功德圆满就回归了天庭。也就是说,他是显武帝的祖宗!这位祖宗也很满意显武帝的表现,于是就出言向各仙界同僚为显武帝讨要礼物。
众仙纷纷笑神君爱护后辈,果真就送了礼。
有一位神仙说,他将赠长寿于显武帝,盼显武帝长命安康。
有一位神仙说,他将赠良臣于显武帝,盼显武帝君臣相宜。
有一位神仙说,他将赠福运于显武帝,盼显武帝流芳百世。
……
到了司农星君,他道:“春有时,秋有时,星移月转,皆有定时。我等仙人本不该擅自插手。但人间帝皇是有大福运者,又心怀天下百姓,本君便赐下良种给他吧,好叫他治下的百姓都能饱腹,叫天下都传扬他的圣明。只是这良种本是五百年后才能降下的,此时降下有违天时,因此中间必有波折。”
以上就是连环画的开篇了,总之边静玉把玉米的由来都归功于了显武帝。这样一来,虽然接下来的主角都是沈怡,等连环画传播出去后,人人都要感念沈怡的功劳,但沈怡不至于碍了显武帝的眼。
接下来的故事是,玉米神种落到了地上,忽然一阵妖风吹过,本是应当落在皇宫后花园里的良种竟被吹到了蛮夷之地去。这就是司农星君说的必有波折了。总之,找到玉米的过程里必然会有很多的波折,而这些波折就靠边静玉的脑洞来支撑了。于是沈家被流放,沈怡去看望父兄时又遭遇了危险等等,经过种种艺术加工后,沈怡恨不得要像唐僧师徒那样遭遇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能够找到玉米。
这个故事同样可以被分成好几册。
边静玉打算在显武帝明年开始推广玉米时把连环画拿出来。在他的计划中,到了那时候,他至少已经弄好四五册的情节了。这样一来,他的连环画正好能乘上官方推广玉米的东风。边静玉为了赶进度,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这事是瞒着沈怡弄的,因此他不能找沈怡帮忙。又因为玉米的事还处在保密阶段,他也不能去找饶庆生这样的外人来帮忙。边静玉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请自家大哥来帮忙。
边嘉玉读书一般,画画还行,勉强能配合边静玉。
边嘉玉其实很乐意做这件事,毕竟他和边静玉凑一块儿满足了他一直以来要和弟弟一起读书习字的愿望。但他嘴上还是要抱怨两句,道:“沈二何德何能啊,竟然让我这个当哥哥的为他做这种事!”
这话一出,边静玉还没说什么,安平伯就在边嘉玉的后脑勺上拍了一下。
“没听静玉说么?温阁老暗示过,待年后,不说我们府里的爵位能不能往上提一提,但你选官时肯定会有个好结果。要不是有玉米,能这样顺利吗?你心里不念着沈二的好,竟然还敢说这样的话!”安平伯说。和沈德源一样,安平伯其实也有些“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的意思,对沈怡非常看好。
得了亲爹的教训,边嘉玉只能继续委委屈屈地弄连环画。
在本朝的官场制度中,科举制和选官制并存,以科举制为主。像边嘉玉这样的贵勋子弟,若是能入到国子监里,就算考不上举人,也能当官,这就是选官了。选官分有武职和文职,武职主要是指宫里的侍卫,若能当上御前侍卫,那就是好差事了,这肯定轮不到边嘉玉。文职主要是指一些徒有其名的虚职,若能当上县令,别看这只是个小官,但因为是实职,就是一个好差事了,也轮不到边嘉玉。
选官出生的官员少有能爬到一品高位的。但因为他们本身是世家子,日后有个爵位能继承,若能当上御前侍卫或者县令,只要努力地经营几年,总能有出头之日。但如果选官得到的是虚职——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得到虚职——那就只是面上好看而已,根本不算正式进入官场,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安平伯府已然没落,边嘉玉眼看着就是只能得到虚职的料,但安平伯府在玉米这事上立了功,他说不定就能被选为一方县令。如此再好好经营三四十年,只要他争气些,未必不能做到三四品大官。
“你媳妇就要生了,你也该有一番作为了。”安平伯又说。
边嘉玉忙把自己脸上委屈的表情撤了,道:“我这不是……这不是见爹和静玉心里都只想着沈二,有些吃醋嘛!沈家对我的帮助,我肯定铭记在心,时刻不敢忘记。我一定会把沈二画得漂漂亮亮的!”
正画到司农星君赐良种,有丫鬟不顾仪态奔跑过来说柳佳慧要生了。
边嘉玉放下笔,拔腿就跑。
等他跑到自己的院子时,柳佳慧已经进了产房。鲁氏作为母亲,从内院赶来,已经在产房外等着了。见边嘉玉跑得连鞋子都飞了一只,鲁氏安慰他说:“莫急,你媳妇怀相很好,定能平平安安的。”
41/79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