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井点了下头,身体的肌肉还是紧绷的,怒气也明显还未消下去。
蒋县令道:“孩子既然没事,那本官就回去了,你二人安顿好家里之事再去县衙找本官吧。”
邵云安忙道:“大人不忙回去,孩子主要是受了惊吓,过两天就没事了。大人既然来了就再进来坐坐吧,大人那杯茶还没喝完呢。”
王石井也道:“大人进屋坐吧。青哥儿喝了药要睡上一会儿了,村里的郎中也说调养几天就好了,原本我和云安也是打算今日去拜访大人的。”
见两人不是虚情,蒋县令便还是随两人进了屋,邵云安让王石井把他的茗炉和紫砂茶壶拿过来。王石井拿来后,邵云安烧水,给蒋县令重新泡了一杯金丝皇菊。王石井坐在邵云安身边,气息依然压抑,邵云安也不避讳,握住了他的手,安抚他。
第41章
蒋县令喝了几口水,道:“你家的水比找喝过的都要甘甜,不知是这菊花的缘故,还是这水就与众不同。”顿了顿,蒋县令说:“我与石井同岁,却比石井大几个月,私下里你二人就唤我一声康宁大哥吧。”
“大人?”两人都很吃惊。
蒋康宁却露出一抹惭愧之色,说:“云安、石井,我也不与你二人兜圈子了,我今日前来确是有事相求。”就是自称都变了。
蒋康宁已经放低了姿态,邵云安就顺势道:“康宁大哥,别的不说,您刚才如此为我家青哥儿做主,您有任何要求只管开口,莫要说什么相求。”您愿意让我和井哥喊您一声‘大哥’,不也是愿意把我和井哥当成是您的兄弟么,是什么事?
蒋康宁却有些难以启齿,紧了紧牙关,他一咬牙:“云安、石井,你们那果酱的方子能否卖给我?你们放心,我不会在永修县内贩卖。”
邵云安眨了眨眼睛,很吃惊,王石井都愣了。蒋康宁吐了口气,说:“我知道我这一要求是为难你们了,也知道你们与赵家里正签了契书。但我打听到,一丈轩虽然把果酱也卖到了京城,却是数量吸少,他们连敕南府的量都不能保证。我家兄在京城做生意,自是比不上一丈轩的背后东家,我也只是想给他找一个能挣钱的买卖,以保他的生活无忧。我也只让我家兄做京城的生意,不会跟一丈轩抢生意。”
邵云安还是眨了眨眼,蒋康宁马上又道:“若实在为难,你二人就当我没提此事。我也知我这要求确实很为难人。”
邵云安瞬间回神:“不,不是为难,康宁大哥您千万别误会。其实我与里正大叔家签的契书里是有写明我还持有方子的所有权。在不影响里正大叔家生意的前提下,我还是可以卖给别家的。”
蒋康宁立刻神色一震:“那可否卖给我?我听说赵家花了三百两银子买你的方子,我出五百两。”
邵云安顿时哭笑不得:“康宁大哥先莫急。这果酱现在看起来确实很赚钱,但有心人人多研究一番,迟早会有其他人做出来。我想,那一丈轩的东家也不是傻子,我就不信他没找人研究这果酱方子。其实,这果酱只能算是个小买卖,要论手艺的高低,还不如这菊花茶。”
蒋康宁笑了:“那你是要把这菊花茶的方子卖给我了?”
“不是。”邵云安咧嘴一笑,“是比果酱、比菊花茶还要挣钱的方子。有大钱不赚,康丁大哥何必要这小钱?”
蒋康宁挑眉,眼神灼灼:“还不快快说来?”
“哈哈。”
邵云安看向王石井:“井哥,麻烦了。”
王石井知道他要什么,下炕去给他拿,邵云安道:“康宁大哥,你今日来的真是太巧了,青哥儿的事巧在你在场,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买卖我也正愁找准合作,说实话,我并不想什么事都通过一丈轩那边,就长久而言,对我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想到我这边瞌睡来了,您就送来了枕头,这太太太巧了。”
蒋康宁完全被提起了兴致,佯怒:“你快说是什么吧,别卖关子了,小心本官赏你板子。”
“咦,不是‘康宁大哥’吗?”
“……你呀你。”
王石井先把那一套茶具加茶盘拿了过来,然后又拿来了一罐子龙井,等王石井坐好后,邵云安先烧水,说:“不知康宁大哥是否知道前阵子我到处收茶叶来着。”
“略有耳闻。”
“我现在就让康宁大哥尝尝我制的茶,您看看我的茶叶能不能做大买卖。”
蒋康宁收敛了神色。
水煮上了,邵云安舀出茶叶,茶叶一出来,蒋康宁的神色就微变。把茶叶舀入茶荷中,邵云安递过去:“康宁大哥您闻闻。”
蒋康宁拿过茶荷一闻,神色更是变了:“这是茶?”
“确是。我起名为龙井,乃绿茶。”
蒋康宁也是喝过好茶的人,却是第一次闻到如此清香的茶叶,立时慎重异常。邵云安在三个青花瓷的茶碗里放入定量的茶叶,道:“这龙井茶我手上有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四种。我现在给康宁大哥您泡的是一等茶,之所以没有拿特等茶,是口感上特等茶比不过一等茶,只胜正品相极好,一会儿我再泡特等、二等和三等的给您尝尝。”
蒋康宁很严肃地点点头。
邵云安耐心地等水烧好,顺道解释了一番龙井茶该如何冲泡。就如那天他演示的一样,在蒋康宁面前,他再次演示了一番龙井茶的冲泡方法。当蒋康宁看到杯中的茶叶慢慢旋转,然后茶水渐渐碧绿,他的心也随之怦动。
放下茶壶,邵云安做了个请:“茶,最为朴素,却又无任何一样饮品能之争美、争宠。茶的美,不仅体现在舌尖上,还体现在神韵上。闻看茶香、品看茶味、享受着茶韵,邀三五好友,在那曲水之边,一杯清茶顺水而去,停在谁人面前,谁拿起来品味一番,朗朗诗作脱口而出,好一幅曲水流觞之图,好一场以茶会友之乐,只是如此想来,都觉得心旷不已。”
蒋康宁的面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幅曲水流觞的画面,他拿起茶碗,茶盖轻拨两下,缓缓啜饮一口。当那清香的茶水入嘴的霎那,蒋康宁甚至有些眩晕了,味蕾处传来的喜悦直冲脑门再窜至四肢百骸。
邵云安眨眨眼:“康宁大哥,怎么样,用这一招曲水流觞的噱头,这茶叶应该能大卖吧。”
还在精神领域享受的蒋康宁立刻被一股浓,的市侩气给砸得七零八落。他把杯子一放,怒了:“你真真是浪费这好茶!”
邵云安摸摸鼻子:“我做茶就是为了赚钱啊,我要有那情怀,我都能去京师国子监了。”
“你!”蒋康宁被他那泼皮样气得不轻。
邵云安无赖地一笑,又问:“怎么样,康宁大哥,我这茶不错吧,我敢说,我这茶绝对是大燕国独一份。”
蒋康宁深吸一口气,压下被邵云安破坏的美景,说:“确实是独一份。我也喝过不少所谓的好茶,但与你这茶相比,再回想起来却是不堪入口了。”
邵云安:“我手上的茶叶不多,其实卖到京城是最赚钱的,正好您家兄就在京城做生意,最好不过。”接着,他有些犹豫地说:“不是我自夸,这东西只要有生意头脑的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价值。我就担心,您罩得住您大哥吗?我可不想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我不敢找一丈轩的原因之一,挣钱是要的,安全更重要。”
蒋康宁问:“你这茶可给过别人?”
“没有。就我一家四口喝过,孩子们不会乱说。”
蒋康宁对邵云安的谨慎表示赞赏,说:“家兄那边倒是不需担心,家兄的生意虽然做得不大,但有我的老师:庄京城帮衬,倒不会有人敢为难他,我的老师乃两朝帝师翁老太师,他也是京师国子监的院长。”
“哇啊!”邵云安崇拜了,“大人,您真人不露相啊!”
要不是王石井在,蒋康宁一定会给邵云安一个暴栗。
“家师一向身正清廉,我是他的学生,自要维护家师的声誉,又岂能四处张扬,我也不合自给人家说我能当官都是因为家师。”
“明白明白。”
邵云安马上正正表情:“康宁大哥,我还有一个买卖,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把茶叶拿给您品尝,倒不是想隐瞒,就是因为那个买卖的时间还没到,我本想和那个买卖一起拿给您的。”
“是什么?”
“酒。我用羊奶子果,也就是红酸果酿的酒。”
“果酒?”
“对,果酒。康宁大哥知道葡萄酒吗?”
蒋康宁点点头:“喝过,家师那里不少好东西,我经常偷拿,不过不怎么好喝。”
“咳咳……”这种事就不用说了吧。
邵云安喝了口茶,说:“我酿的果酒肯定好喝。不过还没到开封的时间,大概还需要等十来天,我是想届时连着果酒和茶叶一起拿给您。这果酒放置的时间越久,味道才越好。”
蒋康宁道:“我相信你酿的一定不同。不过云安,你确定要把这茶叶交给我家兄来做?我家兄的生意仅限于京城。我虽有家师,但事关我自己的私事,却是不好总找家师帮忙,但一丈轩的背后东家却不一样。一丈轩的大东家是京城恒远侯府魏家的嫡次子,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可以说大燕国哪里都有他家的生意。你若与他合作,挣得绝对比与我合作挣得多。”
邵云安亳不所动,只说了一句:“他生意做得再大,我也不认识他啊。我就认识康宁大哥你,我还指看您以后升了官,继续给我家做靠山呢。”
邵云安的不假思索令蒋康宁感动不已,他深吸口气:“你和石井直接唤我大哥吧。这‘康宁’大哥,我听看都累。”
邵云安立刻顺杆爬:“大哥!”又暗中戳戳王石井,王石井闷声喊了句“大哥”。怎么看也看不出蒋康宁比他大,蒋康宁似乎看出了王石井的疑惑,说:“为兄今年二十有六,三月生人,”
王石井也是二十六,是七月生的,确实比蒋康宁小。
邵云安:“您真年轻。”
“呵呵。”蒋康宁笑笑,“也只是看着不老罢了。”心却很老了。
邵云安没有不长眼地多问,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说:“大哥,不管是果酱,还是菊花茶,包括我这茶叶、果酒,永远不可能只掌握在一个、或几个人的手里,总有一天,这些手艺都会传播出去,成为一种常态。到那时,谁家能卖得出去,卖得好,就各凭本事了。
于大燕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会的人多,竞争就激烈,竞争激烈,每家都会绞尽脑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卖得更好,才能续出好的价钱,那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这手艺、方子始终保持在几个人的手里,成为垄断。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久而久之,东西只会越做越差,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就是恶性的循环。”
“我这制茶的手艺也同样不认为只能留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日后我会传授出去。我要做的就是,不管有多少人会制茶,我制的茶都是口味最好,都是令人趋之若骛的。这就好比开酒馆,世上酒唁千千万,出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只要我能保证我自己茶叶的品质,又何愁没有买家,何愁卖不出好价钱,茶是如此,酒也是如此。”
蒋康宁听得很认真,邵云安的这番言论在他心里激起了莫大的波浪,王石井则是全神贯注地看看自己的媳妇,就觉得此刻的媳妇好耀眼。
“所以只要我能保证我的品质,那我与谁合作又有什么关系。我认得大哥你,不认得那侯爷次子,我想大哥能一直给我家做靠山,所以我要与大哥你合作。”
蒋康宁的喉结动了动,一点都不生气邵云安要他做靠山的直白,反而很窝心。
第42章
邵云安明知故问:“大哥,咱大燕国很穷吧?”
蒋康宁叹息地点点头:“是啊。上上下下都要银子,朝廷却又拿不出银子,只能征税,征了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就更穷。”
邵云安道:“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我说,朝廷要银子,不能总盯看农户。农户靠天吃饭,一家子人再多又能种几亩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商业。”
“怎么说?”蒋康宁顿时有些急切。
邵云安道:“无论哪个朝代,商人都是最会挣钱,也是最有钱的。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商人们都很有钱,朝廷的税收重点放在商人身上,那么不仅农户的压力会减轻许多,朝廷的税收也能有所保障。农户的压力减轻了,日子好过了,那于朝廷来说就是安稳。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由于朝廷的扶持,他们挣得也多了。朝廷拿收来的税款建设家园,改善民生,加强军备,这样不就国泰民安?”
蒋康宁舔舔嘴:“确实有些道理。但又要如何发展,商业?还有,这大家都去做买卖,那谁来种田?没有粮是绝对不行的。”
这也是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重农轻商的原因。邵云安道:“咱大燕国的农户肯定是最多的,就算开放了商业,鼓励大家做买卖,真正能做起来的又能占多少?这做买卖可不是种田,这其中的讲究、弯弯绕绕可不是普通人能做通透的。对农户来说,有田有地始终是根本。换而之,若朝廷有了钱,一方面鼓励经商,一方面又加大扶持户种田,减少税收,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对农户来说自然还是种田最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届时不仅粮食不会少,反而会多。”
蒋康宁连连点头,催促:“你继续说,那要如何发展,商业?”
邵云安:“发展商业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扩大内需,就是增强大燕国的子民们之间的商业往来,给朝廷增加税收。举个例子,果酱和菊花茶就是在大燕国内部销售,里正大叔和孙族长家都因此挣了钱,这就是利用内部的需要拉动商业的发展,让百姓们富裕起来,让银子能流动起来。”
蒋康宁点点头,眼神灼灼。
“其次,是要提高外需。咱们虽然刚打完仗,但不是周边所有的国家都与我大燕国为敌吧,那些与我大燕国交好,或者来往不多的国家肯定有我大燕国没有的东西。反之,我大燕国也肯定有他们没有却也稀罕的东西,这样双边一来往,一交易,商人都是闻利而动的。我们拿出去的东西可以换来我们没有的稀罕物,甚至是真金白银。我们没有的,从别国拿进来又可以在国内换取真金白银,这一来一往,钱多了,朝廷就可以多收这部分的税,不就有钱了?”
38/208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