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主:“你在干什么?”
“煮点阳春面,请弟子们吃。”
他说煮面,就是真的煮面。桌案上红泥火炉银丝炭,大汤锅水开了,咕咕冒泡。他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翻搅。
怀清怀明侍立身后,同样面色平静。
大家摸不准程千仞心里想什么,目光惊异。
安国公主上前两步:“你答应过我……”
“我说过不会跑,没说立刻回宫。等大军撤出白雪关,在朝光城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我再启程不迟。”
安国皱眉:“这恐怕很难。镇东军精锐骑兵主力将撤出东川战场,调来其他军部的主力顶上。这是我的决定,已经得到批准。”
程千仞‘哦’了一声。
今年镇东军的作战强度远高于以往,骑兵需要时间休整、保存战力。人事调动在情理之中。
“你们打算调谁来?”
“应该是周老将军。”
程千仞:“周将军年事已高,只怕不好。”
“那你觉得谁好?”
安国有些紧张。众目睽睽,他竟在这时出言干政,权力与责任相伴,只要他下一句话出口,就意味着接受皇族的命运。
“花间雪绛。”程千仞缓缓道:“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
阳春三月天。顾雪绛北上皇都述职。
随他一同进城的,还有顾旗铁骑精锐。骑手与马匹身披铠甲,泛着一片冷冽的银光,黑色战旗在春风中飘扬,像连绵起伏的海潮。
朝廷组织民众夹道欢迎有功将领,长街人山人海,却十分寂静。没有欢呼声,只有节奏整齐的马蹄、盔甲碰撞声。
人们仰视他,或者不敢看他。
顾将军骑着有异兽血统的高大战马,像一尊威严又冰冷的神像。血红的朝阳在他背后升起,使他如沐金光。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衣锦还乡,睥睨万千广厦,威风极了。
顾雪绛努力回想离开皇都的那个黄昏,天气是否也像今天一样好,却发现曾经深刻在心里,以为永远不会遗忘的记忆,不知何时已经模糊不清。
那些爱过他、恨过他的人,无边的欢乐和仇怨,仿佛成了别人的故事。
而他的人生是从南渊学院开始的。医馆阁楼,程千仞送徐冉疗伤,他坐在门口抽烟,窗外百花盛开春意烂漫,阳光透过云层,清澈而明亮,像小鹿的眼睛。就像今天。
西南战场与东川战场停战,使风雨飘摇的王朝得以喘息,顾雪绛倒是想一鼓作气打下去,提两位反王人头交差,奈何军部旧派联合,搬出各种理由,出奇团结地上奏。这种关头逼他回皇都,无非是要卸磨杀驴,抢他军功。
他对此不甚在意,顾旗铁骑日渐势大,遭人忌惮已久,皇都的春天暖风醉人,他也很多年没回去了。
即使回去不能改天换日,看看湖边桃花,烧烧花间祖宅也很好。今非昔比,谁能不让他烧呢。
他没有去淮金湖,带兵入驻皇都禁卫军营地,一切奉诏行事。
当日便有宗族长辈拜访,说他父亲已经自尽,希望他回家上一炷香。不用他动手,总有许多人迫不及待向他示好,希望换取他的友谊或承诺。这就是皇都的规则。天道好轮回,参与当年冤案的主谋或从犯,多年后一个也未得善终。
顾雪绛喃喃道:“我这样记仇的人,以为今天会很痛快,原来没什么感觉。”
自首辅摄政,三司权力被削弱,新贵崛起,不可一世的四大世家逐渐退出权力中心。四国公府曾经的煊赫门庭已然草木凋敝。
副将:“将军,您说什么?”
顾雪绛点烟,悠悠吐出一口:“淮金湖畔桃千树,前度顾郎今又来。”
副将听不懂:“好诗!好诗!”
说是归京述职,却没有人召他进宫,不论是皇宫还是朝辞宫。就在顾雪绛以为,自己被暂卸兵权,顾旗铁骑被暂时闲置的时候,一封调任令到了。
彼时春花初谢,绿荫繁茂,他正带着手下兵将打牌喝酒,当即摔了酒坛子:“来得好!”
顾将军披甲胄,跨战马,光明正大地打出战旗,骑兵如钢铁洪流,一路向东,烟尘浩荡。
他高调的作风,使这次军部人事调动更加醒目。世人将此看作太子第一次参政的结果:调花间雪绛去朝光城,由顾旗铁骑接替镇东军主力,逼安国公主离开镇东军,让出最高指挥权。
事实上,最后一点是安国自己的决定:“刀既出鞘,当用则用。”
程千仞态度坚决,一定要在朝光城与顾雪绛完成交接,才肯启程前往皇都。所幸顾雪绛来得很快,比所有人预想中更快。
春末夏初,天朗气清。
程千仞与剑阁弟子、南渊学生、宗门修行者站在城头等待。视线尽头的地平线出现一面黑色战旗,眨眼战旗如云,铁骑如风逼近城门,一线沙尘升腾,紧随其后。
清淡的日光下,顾雪绛一骑当先,披风高高飘扬。
众人亲眼看见这尊杀神,却被他风姿所慑,心中不约而同升起隐约的念头,这颗新生将星,必将在东川战场大放光芒,闯下青史留名的功业,走向辉煌顶峰。
安国对身边的温乐道:“他曾是禁卫军副统领,翻案时,他的旧部都希望他能回去。这些年又在神武军中有了顾旗铁骑,如果这一次,还能在镇东军站稳根脚……那么论资历、论功勋,军部中年轻一辈将领,再无人能与他争锋。”
各州驻军战力不足,禁卫军、神武军、镇东军,是王朝最强的三支军队。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调徐冉去禁卫军了。三军军务不同,军纪作风各异,她应该趁现在多学点东西。现在有花间雪绛顶在明处,她的风头不至于太惹眼。我也一样会老会死,到时候这支军队能交给谁?我视她为镇东军的继承者。”
温乐怔怔听着皇姐的话,不知该作何反应。
顾雪绛在城门外整兵,骑兵动作整齐划一,战号震天。
随程千仞一声令下,城门缓缓打开,顾雪绛拥兵入城。
今天是个大日子,徐冉却坐在较为偏僻的角楼。
看到朋友这样无限风光,任谁都会与有荣焉,心生万丈豪情,但她没有笑。
她想起还在学院时,刀术课先生说的话:水满则溢,月盈则缺。圆满就是走到头了。
直到此刻,她才彻底明白。
就像如今的顾雪绛,正打起全部精神,展现冷酷名将、决裁者的风姿,手下兵将狂热地崇拜、信任他,徐冉却觉得他随时可能倒下。
其实什么都没有变,顾二依然带兵打仗,依然抽烟喝酒,非要说哪里不一样,大概只有林鹿离开他了吧。
***
林渡之坐在窗边眺望。
黑塔的尖顶,由一整块巨大琉璃打磨而成。银色月光穿透轻薄光滑的屋顶,洒在他身上,使他仿佛焕发着淡淡光辉,而那些柔光富有某种温度。
波旬看着这幅画面,轻声感叹道:“真暖和啊。”
这里很多年没有暖和过了。
夜空湛蓝,月似银盘,七彩琉璃下,白衣佛子静坐。
魔王开心地抖了抖双翼,走上前去:“你在看什么呀。”
林渡之没有答,甚至没有看他。
波旬不在意被冷漠对待,顺他目光望去:“那株菩提树,是我栽的,你喜欢吗?”
雪域气候恶劣,不适合菩提树生长,但那树汲取他的魔力维持生命,生在黑塔旁边,长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菩提果吸引鸟类啄食,风雪中不飞喜鹊画眉,只有巨大的黑色渡鸦,不分昼夜地环绕着巨木扑扇翅膀。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这里,除了那些渡鸦。
林渡之:“为什么种菩提?”
“五百万年前,有一只金翅鸟落在我的塔顶上。雪域没有食物,它飞不过去,快要力竭而死。它看着我,忽然口吐人言,请我种一株菩提树。那时天地混沌,诸灵未开,它不请我种,还能请谁呢?我告诉它,它命不久矣,等不到菩提结果的那天。它说‘愿自我以后,其他生灵饱食无饥’。小小禽鸟,竟发宏愿,我觉得有意思,想种便种了。”
林渡之神色微异:“一直到今天?”
“当然不是。无趣时我便去睡觉,经常一觉醒来,五六十年过去,大树早被风雪摧折。倒了再种,种了又倒。”
岁月漫长,沧海桑田,死亡与新生交替,早就不是很多年前,金翅鸟请他种的那棵了。
林渡之沉默不语。
波旬道:“随我来。”
黑塔没有其他人或魔,他们的脚步声在狭长走廊内回响。这段时间异常安静,足够林渡之思考很多问题。墙壁两侧灯台烛火憧憧,魔王的影子显格外高大。
这是一间布置简陋的书房。
魔王点了灯,照亮书桌前未写完的卷册,还有那些层层叠叠的古旧书架。
林渡之问道:“你为什么有佛经。”
他声音平静,仿佛已经知道答案,却非要问出来不可。
“这不是佛经。你每一世的传记,都是我写的。”魔王笑笑,“我不喜欢写自己,活得太久,一天和一万年没有区别。写你更有意思。你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我都替你记着。”
波旬打开琉璃窗,风雪灌入,吹得案前纸页哗哗作响。几只黑色渡鸦飞进来,四下盘旋,叫声嘶哑。
林渡之脸色微白。
禽鸟受黑塔魔力浸染,天长地久生出灵性,叼走魔王的札记。于是那些佛经故事散落人间,又被人口口相传,重新演绎或添改。
多荒谬。黑塔就是浮屠,传说中云端之上的传经之地。
波旬道:“那只金翅鸟,是你的第一世。”
魔王与天地共生,与星辰为伴。人族观察星象,用推演术之类的法门去卜算未来,他却不需要,他对万物规律、天地意志的体察出于直觉。
林渡之拾起案上被风翻动的卷册:
“第九世佛子生于蓬莱仙岛,乘船渡海,入世见人间诸苦,发宏愿寻止苦之道、使众生证悟。”
他一页页翻看,看对方如何寥寥数语记叙他的人生,最后一张墨迹尚新,应是前些天写的。
“历尽磨难,路遇魔王波旬,此为涅槃成佛前最后一道劫数……”
而此刻,无所不能的魔王,就站在他眼前,磨墨提笔,写下故事的结局:
“受困浮屠塔,永世不得成佛。”
林渡之平静地看着他,无悲无喜。
波旬被他目光激怒,冷笑道:
“你为了终止人间战祸留在这里,那些人却不知道你的慈悲。你解救苍生,可是谁能来救你呢?”
林渡之拍了拍他的头,像刚捡到他时一样。
魔王高高展开、充满攻击性的羽翼无意识收拢下去,少年面容露出天真神色:“成佛有什么好,我也能给你最好的呀。”
自打那日,林渡之吃珍奇的灵草,用最柔软精细的丝绸,魔王取玉液琼浆,天材地宝供养他。
林渡之没有异议,他不觉得自己是囚徒,自然摆不出生无可恋的姿态。
魔王却一天比一天崩溃,因为大多数时候,对方不言不食。只在书房看书,或在窗边看风景。
剔透的眼睛不再对他笑,纤长的手指不再摸他头。更不会有人抱着他讲故事了。他想林渡之留下,却不想林渡之这样对他。
那天佛子在书房写字,窗外的渡鸦飞进来,低头磨蹭他掌心,叼走他桌上纸页,扑扇着翅膀飞远了。
波旬嫉妒地瞪一眼那只死鸟:“你尽管写信。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林渡之置若罔闻。
第116章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
程千仞与顾雪绛上次见面, 在佛光山慈恩寺里。他们身陷重围, 并肩作战,那时顾雪绛还是紫衣公子打扮, 护在林渡之身前, 插科打诨, 笑骂群雄。
朝光城再见,顾将军披坚执锐, 气势冷厉, 倒显得程千仞平静温和。
他们屏退左右,城头叙话, 时间有限, 也不必寒暄, 话题开门见山。
顾雪绛:“你到底是要跑路,还是去做太子?”
朝局云谲波诡,皇都是野心家的一场美梦,未知危险伴随着巨大宝藏。但以他对朋友的了解, 程千仞权欲不重, 做院长、做山主, 大多出于责任心。
“我跑什么,天赐不取,反受其咎。”
长风浩荡,天高地阔,护城河波光粼粼,城头旌旗飘扬。
“我可以回避, 但它会成为我的心结……剑道已至瓶颈,我冥冥中心有所感,突破的契机应该就在皇都。”
顾雪绛:“你是不是太急了。修行路上三道关隘、三座险峰,你才闯过险关,就迫不及待要登山?”
“见山攀山,见海赶海。我怕什么。”
换做傅克己,肯定会严肃劝诫他端正态度,但顾雪绛只是狠拍朋友肩膀:“好!”
在人与魔族漫长的战斗历史中,攻城器械与城墙层层加高。直到今天,朝光城作为大陆第一要塞,城墙高三十余丈,由坚固无比的花岗岩砌成,远望像万仞山脉延绵,接天连地,钢筋铁骨般骇人。
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想起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事关种族存亡的战役,因生而为人感到万分自豪。取水沧江、暗流汹涌的护城河,刻满防护符文的墙体,城上巨大的投石机和弓弩,共同见证伟大将领的功勋、人族世世代代不屈的斗争意志。
顾雪绛看见这座城,就想起少年时的野望。
“千仞,谢谢你。”
平叛之将固然威风,却不是他初衷,杀神凶名也非他所愿。成为守护家国、令魔族闻风丧胆的镇边之帅,才是他最高理想和终身抱负。
唯一遗憾,只是听说徐冉已经调任禁卫军,前日启程赴任,可惜不能与昔日好友并肩作战。
一腔热血酬知己,知己一个也无。
“除了你,谁堪此重任?”程千仞道,“我得走了,安国一直盯着我,好像我会破碎虚空、消失不见。”
顾雪绛拉住他,低声道:“最后一件事。自林鹿东出朝光城,便失去音讯。我派去跟他的人,可能是被他发现了,所以故意甩开。我猜他不想再跟我有牵扯,但是……”他说到这里,声音更低,好像这种请求很过分一样,“如果你有林鹿的消息,请告诉我一声。我没想打扰他,只是担心他。”
87/102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