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明朝]科学发展观(历史同人)——青律

时间:2018-05-27 10:49:13  作者:青律
  每个字都被加了不少弯弯绕绕的笔画,真要自己通畅的拿繁体字写封书信,恐怕还得修炼个大半年。
  陆炳站在他的身侧,俯身接过了笔。
  他的身上,沾着淡淡的清水香。
  清冽而沉静,便如他本人一般。
  虞璁悄悄嗅了下,又侧过身来,不偏不倚地蹭到他垂落的袖子。
  “陛下?”陆炳下意识地退了一步,略有些不习惯这样过近的距离。
  虞璁瞥了他一眼,摆摆手道:“你替我把六部的高层名字都写一遍,还有内阁的那几位。”
  杨一清年纪大了,桂萼张璁结了小圈子抱团,历史上还有贪污的黑点。
  眼下之急,是要多提拔几个能干的人上来,帮他一把,让经部的成立和各种事宜都能更高效率的运作起来。
  王守仁和杨慎还在路上,起码还得等一个月,眼下自己信得过的,好像也只有徐阶了。
  想到这儿,虞璁托着下巴发起呆来。
  徐阶这时候,还是个小年轻啊,胡子都没长呢。
  苗子自然是个好苗子,后来也是官升礼部尚书,斗倒了严嵩还调教好了张居正。
  但他现在还只是个国子监祭酒……要是贸然予他权位,等同于把徐同学当成靶子,让他被一帮人追着怼。
  陆炳写完名簿,便屏息凝神的站在一旁,连呼吸声都静悄悄的。
  虞璁想来想去,忽然一拍脑袋。
  青词!
  原主朱厚熜当年强行让一帮小臣上位,不就是因为他们青词写的好么!
  “陆炳,你现在就去,把徐阶给我带过来,”虞璁一拍陆炳,两眼发光道:“就说朕有事问他,速去速回!”
  没过一炷香的功夫,一脸茫然的徐阶就被带到殿中,略有些生疏的行了个礼。
  像他们这样的品级极低的小卒,顶多在朝会上瞥一眼皇帝模糊的影子,哪里敢想自己会有被皇上私下召见的机会?
  虞璁随口让他免礼平身,然后不痛不痒的问了几个国子监的问题。
  由于他自己不太熟悉这国立大学里是个什么情况,也只问些伙食如何,俸禄够不够这样的小事儿。
  徐阶按着礼制,不敢抬头面见圣颜,只沉稳的答完了一个个琐碎的小问题,言语不多不少。
  “朕从前,看过你殿试的文章,记忆颇为深刻。”虞璁握着哥窑茶盏,用指腹摩挲着光滑的质地:“行文流畅自如,政论深刻有见地,颇为不错。”
  徐阶愣了下,颇有种自己在做梦的感觉。
  皇上——皇上居然还记得自己的文章!
  这每届考进来的士子,看似都是全国凤毛麟角的才子,实际上进了国子监之后,想要出人头地,做三品以上的高官,可能熬几十年都未必可能。
  文官数众,但皇上竟记着自己的文章,这是何等的知遇!
  “徐爱卿,”虞璁顿了一下,心想自己又得昏君一次了:“朕近来颇好道论扶乩,想委你为朕作一篇青词。”
  青词?
  徐阶怔了下,失望的心情在心底无声的蔓延。
  他原以为,皇上相中了他的才学,是打算让他为国家效力,恪尽职守。
  原来——竟是让他作这样的锦绣文章!
  什么青词,不就是写给天上神仙看的吹嘘之作吗?尽择些华丽词汇,再吹捧下太平盛世、天子功德,回头一把火烧掉,便当做与上天相谈了。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被泼了盆冷水,全都浇灭了。
  “可听清楚了?”虞璁怕他没理解,又开口道:“明日午时之前,递到乾清宫前的孙公公那便可。”
  徐阶忍下心里的不甘,低低应了一声:“臣,遵旨。”
  ……怎么感觉你怪不乐意的?
  虞璁挠了挠下巴,隐约看出来这徐大才子似乎并不兴奋啊。
  这要是严嵩被私下邀进乾清宫里,恐怕当天下午就能把青词递过来。
  徐阶兴趣缺缺的又回答了他几个问题,便请辞告退了。
  皇帝大人要了碟桃子切块,边吃边纳闷哪儿不对劲。
  不过说到这姓徐的,他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
  虞璁啃着桃子,心想自己这穿个越,玩的跟卡牌收集游戏一样。
  “阿彷,你听说过徐渭、徐文长这么一个人没有?”
  整个大明朝,真正令后世铭记的大才子,只有三人。
  撰写《永乐大典》的解缙,被放逐流亡的杨慎,和这既能画作诗文,又能行军奇谋的徐文长。
  三个人里,他嘉靖朝独占两人。
  正可谓是天命所归。
 
 
第13章 
  陆炳把宫里上下人的名字想了一通,思考道:“好像有个小太监,叫这个名字?”
  那绝对是重名。
  在虞璁的印象里,徐文长跟着胡宗宪抗倭多年,似乎跟嘉靖皇帝本身没有什么交集。
  而按照历史定律,但凡这种在艺术文学上造诣颇深,又没有当官的,多半是考不上进士。
  按照徐渭的才学,考个秀才总是有可能的吧。
  “这样啊……算了。”虞璁趴在桌上,开始回忆这徐大才子是哪里人。
  现在虽然河套一带还在鞑靼的手里,但是鞑靼的动乱还没有正式展开,就算要打仗,也得等个十年。
  这十年里,所有的英才都应该归位回京,成为他的得力战将。
  那么问题来了——应试教育害死人啊。
  “哎……”皇帝略有些沮丧的叹了口气,心想早知道就多看点资料了,现在自己连徐渭是哪儿的人都想不起来。
  不过胡宗宪在东南一带,他应该也在福建省附近吧,毕竟没有动机从偏远地区跑到东南去。
  想到这里,虞璁揉了揉鼻子,觉得略有些疲倦。
  饭要一碗碗的吃,事情要一桩桩的做。
  “陛下可是累了?”陆炳与他处了许久,如今也渐渐少了几分拘谨:“要不出去转转?”
  屏风外的黄公公眼瞅着时机到了,小心道:“陛下,赵尚书求见。”
  “嗯?快请他进来。”
  赵尚书在厢房里等了多时,才终于被请进殿里。
  皇上似乎在龙椅上坐久了,径直挑了个客座,示意他就坐在自己旁边。
  赵璜愣了下,对这般平易近人的态度颇有点受宠若惊,在连声道谢之后,才小心翼翼的从袖中捧出一个包装好的卷轴。
  ——合着你们古代人的袖子都是小叮当的口袋是吗?
  虞璁接过了卷轴,好奇道:“这是什么?”
  “市场的设计图。”赵璜恭敬道:“请问是皇上赐名,还是臣去问礼部请个名字?”
  “不必,朕来。”虞璁缓缓展开了画卷,手抖了一下。
  这古代的工匠,论才学能力,一个个都能扔到英国皇家理工里当个博士啊。
  虽然工笔画的颇为精细,但整体亦辉宏而又大气。
  整个方形区域中心有个大圆,中间如同洒了些芝麻一般,是用来方便各路小摊贩的商台。
  他们可以自由的使用任何一个圆台,在上面摆放自己的商品货物。
  东北西南有两个营房,用来给宫廷侍卫们轮班值守,两队定时巡逻,控制好这里每天运行营业的秩序。
  在正东和正西还有两栋楼,牌匾上空无一字。
  “这个是什么?”虞璁指着这三四层高的楼,好奇道:“赵尚书想出来的?”
  “臣觉着,这往来货商既然奔波于此,肯定要吃喝拉撒,不如设客栈酒楼二座,方便他们落脚休息。”赵璜观察着虞璁的神色,小心道:“至于租金抽成,当然由皇上定夺。”
  行啊你,连市场竞争的那一套都想出来了。
  虞璁心头一喜,拍拍赵尚书的肩膀道:“赏!赐香罗扇飞鱼袍!”
  一旁伺候着的黄公公忙不迭应了一声,小跑着取贡品去了。
  他的小金库全拿来开这些新的公共场所,与其送这样的好官金叶子银片子,还不如给些日常用品,这样这些臣子们反而会更加忠心耿耿。
  这是拿他们当自己人的一种表示啊。
  赵璜原本还沉得住气,一听说要赏自己飞鱼袍,下意识的就看了眼远处持刀候着的陆炳。
  这宫里被赐了飞鱼服的,可没有几个啊。
  陆大人是皇上发小,年纪轻轻就得了无上恩典——谁想得到自己也有今天!
  “你一定记住,这两座酒楼,务必得请两家绝无渊源的人来经营,”虞璁叮嘱道:“无论是摊贩之中,还是这酒肆内外,都绝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场面。”
  “臣会用得力人手看管好,定不负皇上厚爱!”赵璜沉声道:“陛下,京城排污系统也已经被勾画出了草图,是否也过目一二?”
  虞璁想了想道:“给我看看。”
  他突然想到,之前陆炳跟自己说过,这黄河附近的排水排污管道,都是用陶瓷烧制拼接的。
  京城这样的大城市当然负担得起区区陶瓷的费用,但如果想要改善全国百姓的生存情况,就必然要用到一样东西。
  橡胶。
  塑料的制备他完全不懂,但是橡胶这种东西,就跟沥青一样,是在中古时代就可以被灵活利用和发展推广的。
  西南一带一向民风彪悍,也多半是因为穷。
  吃不饱穿不暖才会想着法子作乱。
  如果能找到西双版纳附近野生的橡胶树,再想法子推广种植,能带动全国的发展。
  虞璁看着赵璜铺开整个京城的排污系统图,突然开口道:“赵卿。”
  “臣在。”赵璜抬起头来,跟哈士奇似的两眼泛光。
  皇上每次唤他,都是突发奇想,但每每造出些新东西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难怪陶道长说陛下是紫微星君临世啊,自己也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朕从前翻些杂书,听说西南有一种奇树,”虞璁如今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越发纯熟,流畅道:“这种树若是割裂表皮,会流出乳白的液体,而这种白汁,可以在炼化之后,变成成柔韧或坚硬的材料。”
  等等……万一西双版纳那边的橡胶树,是人家从热带附近带过来的呢?
  “朕不确定此树具体在何省,但肯定是在最南边那块,”虞璁随手提起一旁的狼毫笔,随意沾了点墨,画了个橡胶树的简笔画:“大致如此。”
  从前自己在西双版纳骑大象的时候,不小心撞到这种树上,所以记忆格外深刻。
  “臣清楚了,等下就派斥候去查探巡访。”赵璜恭敬道。
  陛下真是博闻强识,一定是饱览群书,才有今天这般过人的见识!
  “多派几个,”虞璁想到了之前光禄寺里的一堆下岗职工,抬手道:“之前光禄寺里择下来的那批,你挑挑有没有合适的,俸禄给的优厚些,最好人手一张这个图,就照着去找。”
  谁要是能捧回橡树的种子,那就等于抱着金山银山回来。
  他低头抿了口茶,心想这天天喝茶人都瘦了,回头得让小宫女们榨点果汁再放点糖。
  京城的排污系统草图采用了过往的思路,所有的陶瓷管道铺设在屋后,整体也是与横渠纵沟相连,整体井然有序。
  虞璁想了想,挥笔道:“暂时就这么铺,不用选择过细的材料,回头等国库充盈了,再重新翻修一次。”
  赵尚书连声应了,又与他寒暄几句,回头便喜上眉梢的回了六部。
  虞璁坐回龙椅上,回想着刚才的排污图,总觉得自己忘了点什么。
  他记得,从前回农村老家玩儿的时候,是有沼气池这么个东西的。
  京城虽然是一国之都,但除了西城那边的达官贵人、各地涌进的游商之外,其他的本土老百姓,也大多靠种田农桑为生。
  在明朝折腾个通用沼气池,给他们提供燃气用来供暖或者燃料,可行吗?
  别整出个爆炸出来。
  “陆炳,把朕的那个小本本取过来。”虞璁吩咐道。
  自从之前想到了要整新闻联播春节晚会这种东西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脑洞太多,一时半会不可能全都折腾出来。
  不如先都记在经用又方便的小本本上,回头再一笔笔的CHECK掉。
  京城百姓们闲着归闲着,又发现新东西出来。
  先是赵员外家的二儿子在工部呆了许久,回来悄悄说了个大消息。
  虽然这员外郎家的公子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外传,但这消息跟长了飞毛腿似的,一夜之间就在街坊小巷传遍了。
  听说皇上要在城郊建一个商区,传供老百姓往来交易!
  “怎么可能?”见多识广的卖白菜的王大娘不屑道:“皇上怎么可能操心我们小摊贩的事情,再说了,南郊那么远,等我提着货赶过去,白菜都烂了。”
  “这赵公子尽说些屁话,”说书人嗑着瓜子懒散道:“皇上要是真肯掏钱做这种事,我用脸给他赵公子洗屁股!”
  话虽如此,可但凡走动活络的人都能发现,就在宫城之外,一栋新的大楼正在一天天的建成。
  这栋楼与旁的五角塔楼不同,形状颇为怪异。
  它的门设计的极大,像是生怕有人挤坏门栏似的。
  整体的形状又如同一个扁扁的月饼,两遍的环形都设计的弧度极大,如果站在里头说话,恐怕会有高声的回音。
  ——这是哪个大官建的宅子?形状也太奇葩了些吧?
  随着这大殿从筑基到添砖一天天的建成,在不远处围观的百姓们越来越多。
  他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议论,谁都猜不出这敢在皇城宫门旁建大殿的人,是个多厉害的货色。
  有些胆大的二流子竟凑上前去,嬉皮笑脸的问一旁监工的官差,这大殿是用来干嘛的。
  没想到官老爷竟没有赶人,相当正经的解释,这是将来给百姓们进出,用来听宫里政令和讯息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