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十年之后(穿越重生)——若言言言

时间:2018-06-03 12:13:28  作者:若言言言
  赵诺勉强稳下心神:“陛下,臣妻已有三月身孕,可否求陛下恩典……”
  “夫人请起,”赵诺的话还没说完,李濂便松了口,神色恹恹地说道,“明其也起来。”
  赵诺轻柔地扶着梁氏起身,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到一旁的软榻上,生怕梁氏磕碰到了一点。做完这些,赵诺看见李濂举着杯茶站在他身侧,手向前一伸,“夫人别激动,喝口茶静静心。”
  梁氏不敢不接,可也不敢入口,只捧了茶杯抬头望向李濂,眼睛中水光晶莹。赵诺见状握紧了她的手,另一只手拍了拍她的肩膀,低声安慰她:“莫怕,阿染,有我在呢。”
  “你们这样,倒愈发显得我是个恶人了。”李濂嗤笑一声,摇摇头,又向前走了一步,“夫人与我也算是旧识,我便这样骇人么。”
  他乍见故人,只是想叙旧,可梁染一进门就先跪下请罪哭了起来,他劝都劝不动。现在还得好声好气的来哄着梁染,他都想为自己叫一声委屈了。
  梁氏好半天才小声道:“妾只是在赵舍人这里寻得庇护,赵舍人不知道妾曾做过些什么。敢奢求陛下宽宥。陛下心善,赵舍人又是一心向着陛下的。只求陛下莫要因妾的事,牵连了赵舍人。”
  “阿染?”赵诺实在忍不住,也不管什么礼法规矩了,小声问梁氏,“究竟怎么回事?”
  李濂深吸了一口气,用温和的语气道:“夫人这又是说的哪里话,我有何事需要怪罪你。明其前几日方为你求了诰命,你说的这样疏离,他的心怕是都要凉了半截。”
  见两人都不说话,他接着安慰:“夫人从前没少骂过我,我也没有哪一次追究过呀。怎得如今见了我就怕成这样?莫不是有了身子容易胡思乱想,也是了,当初六娘怀着的时候,也时常多想。”
  梁氏半信半疑地点点头,“陛下仁慈。”
  “染娘,”李濂突然又换了旧称,“安心养胎。我找明其有些事,便不与你多谈了。”
  到了赵诺的书房之后,李濂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意,冲着赵诺问责:“赵明其,你胆子是真大,什么人都敢娶进门,你可知她的身份?”
  赵诺立刻跪下请罪:“臣死罪。臣知其是前朝女官,到了年纪放出来嫁人的。”
  “前朝女官,”李濂低声怒道,“知道沾了前朝两字你还敢碰。”
  赵诺觉得自己纯粹冤枉,他同梁氏成亲时前朝还不是前朝呢。他小声辩解道:“当时臣不过河间一小吏,也算是门当户对。”何况糟糠之妻不下堂,他总不能因着自己仕途愈发顺利,便把人休弃。
  “可你现在是天子近臣。你的发妻是前朝女官,还是陈昭身边随侍的侍女。”李濂又丢出一个重磅□□,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对他说,“被人揭出来了,谁都保不了你。”
  梁氏不多提自己之前的事,赵诺也不问,他原以为梁氏以良家子入宫,而后到了年龄就放出,从未想过她会是周帝陈昭身边的侍女……怪不得李濂认识。
  赵诺顿时就全明白了,李濂发怒不是因梁氏曾是前朝的宫女,而在于梁氏曾是陈昭身边的人。若真是让别人知道了这点,他的仕途也算是完了。如今李濂的意思是准备保他,那便是打算让他弃了梁氏。
  赵诺俯身一拜:“求陛下开恩。”哪方面的开恩不言而喻
  李濂冷哼一声,对他道:“再说一遍。好好想想,这话该怎么说。”
  赵诺不改口,依然道:“求陛下开恩。”
  “你倒是重情,”李濂依旧没让他起身,只说,“事不过三。再说一遍,想清楚了再回话。”
  赵诺摘下幞头,请罪道:“求陛下……”
  话还没说完,李濂挥手就打断了他:“你别说了,起来吧,我也不问了。”
  “她助臣良多,现今又有了臣的骨肉,臣做不出抛妻弃子之事。”赵诺咬咬牙,苦笑道,“臣有心助陛下创清明盛世,然阴差阳错……臣甘愿请辞。”
  这都什么跟什么事,我怎么就成了棒打鸳鸯的人了?李濂暗暗骂了一句,他本意不过是想让赵诺求自己几句,自己就帮他解决此事,结果赵诺直接理解成自己要他抛妻弃子了。他在内心冷笑,要真是如此,自己方才哪里用得着低声下气的去哄梁染。
  “行啊,好走不送。”李濂挑挑眉,没好气地把一张布帛扔到赵诺怀里,“带着你家里人,滚去豫州吧。”
  赵诺深吸一口气,认命地翻开布帛,上面却是草拟的诏书——任他为豫州刺史的诏书。
  他如今是中书舍人,官位不过正五品下,可豫州刺史,却是正四品上的官职,还是一州里掌握实权的任务,堪称是封疆大吏了。
  赵诺再迟钝也明白李濂的用意,李濂果然还是没打算斩尽豫州官吏。他立刻谢恩:“臣些陛下天恩。”
  李濂叫起了他,依旧没什么好脸色的对他说:“最多两个月,你就启程。没个五六七八年你别想再入朝。”
  他隐去了一句话没说,中州刺史,封疆大吏,再入朝时便可拜相。他想,谁让你不会说话,我也不将这句话说给你听。
  
 
 
第13章 第 13 章
  在李濂感叹今日实在不宜出行时,李沅正站在国子学的门口,美人在侧,连带着李沅的心情比平日都好上许多。
  刚从永昌坊出来的时候,林子清还担心李沅不识得路,非要再叫上一人跟着。
  提议自然是被李沅拒绝了,李沅还颇为自信地表示,这条路,就算自己闭着眼睛都知道该怎么走。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沅自小就求学于国子学。从永昌坊到国子学的路,他走过千万遍,即使时隔多年,也依旧熟稔。
  一路上,他还向林子清讲着长安的各处风貌。林子清静默地听着,仿佛是要听透过这些话语,去一窥身边人的少年岁月。
  眼见李沅看着国子学的正门出神,林子清问他:“郎君要进去看看么?”
  “不了,绕着外面走一圈就好。”李沅摇头拒绝了他。国子学内的学子并不会因休沐而懈怠,他这样贸然进去,定会打扰到他们。
  走到西北角的一片树林时,李沅四下找寻一番后,带了几分遗憾叹息道:“果然是没了。”
  林子清走到他身侧,问他:“郎君在找什么?嘉平二年五月,诏令修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即便是没有修缮,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该有些不一样了。”
  李沅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又走到了国子监的围墙附近,在靠围墙极近的地方站定,对林子清解释:“原来外面是有几块大石头的。当年他们总趁着没人管的时候,溜出来围坐在这里。”
  林子清立在他身旁,抓住他刚才话中的点,问:“他们?郎君不在其中么?”
  李沅有些怀念地笑了一下,轻声道:“不在。那时我守规矩得很,最多在外围看过几眼。”
  那时他是成国公府的长房长孙,是承嗣子。家中对他要求极严,他从不敢抛下功课逃出来玩乐。可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爱玩的时候,每每路过的时候,脚步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
  他已经记不太清,当时那些人在那里都干了些什么。似乎有下棋的,有温书的,也有纯粹不想在国子学里面待着的。
  过了片刻,巡逻的武侯发现了他们两人。林子清在他们往这边走时,就抢先一步到他们面前,亮出了身份。那一队武侯怕也冲撞了贵人,在林子清示意后,没多停留一刻。
  林子清一转身就对上了李沅那双笑意盈盈地眼睛,亮得能摄人心魂。对视的那一刻,林子清觉得自己的心漏跳了一拍,很快他便避开了这道灼热的目光,快步走到李沅身旁,假意抱怨:“郎君也不带几个侍卫出来,这路上要是出点儿什么事……”
  李沅却不以为意:“天子脚下,哪那么容易出事。再说,我佩了剑,不必担心。”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自负,可李沅的剑法确实厉害,能胜过他的人寥寥无几。
  林子清也不再劝他,静默地立在一旁。
  李沅侧着头,笑着看林子清:“你今日倒是话多。”
  林子清当下便要告罪:“子清失礼,请郎君责罚。”他只想着趁此机会多与李沅多亲近些,竟忘了李沅向来不喜欢身旁陪侍的人多嘴。失而复得的喜悦太过,以至于有些得意忘形了。
  “别这样,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李沅向身侧走了一步,离林子清更近了些,“你多说几句话,让我也安心些。”
  李沅突然之间遭受剧变,说自己心里没有一点儿惶恐是假的。
  刚开始的几天,他尚处在对周围环境的试探中,心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不敢表现出来丝毫慌乱。后来得知李濂即位,自己不但没有危险了,还处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境况下,一颗心便落了下来。
  可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种不安。
  周围的一切皆不同于往日。母亲妻子亡故,亲人只剩下了李濂一个。李濂对他倒是足够恭谨,可一来原本他们两人的年龄相差就大,二来李濂身为天子,又是鏖战四方的开国之君,总是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亲近了。
  旧友零落,在京中还能与他说上话的,只剩了一个昔年的同窗沈焕。可毕竟时过境迁,沈焕也变了许多。他还冲自己抱怨说“外戚难为”,那时李沅只在心中想道,你沈家又不是没当过外戚。可是如今宫内的两位皇子,都是沈六娘所出,照李濂的样子,估计日后也不会有其他的孩子了。这独一份的外戚,确实难为。
  剩下的,昔年的同僚旧部,如今都不知道散落在何方。即便是能找到,自己与他们本也没多亲近。
  天地浩大,可他孑然一身,不知该归于何处。
  今日见了林子清,他才发觉原来还有一个人,与他记忆中的几乎未曾改变。这样的人陪在身边,能让他稍稍心安一些。
  林子清忽然之间就语塞了。他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才能配得上李沅的那一句“安心”。
  李沅又向身侧挪了一步,此时他与林子清已经离得极近了,两人的肩膀已经快要靠在一起了。
  他没再开口,就这样静默地和林子清并肩而立。
  枝头的布谷啼了数声后,他们才再次动身。李沅一脸看好戏地表情,让林子清去安平侯府上拜访,还说得冠冕堂皇:“你帮了窦三娘,自然要去跟她说一声,顺便提几句小侯爷的近况。”安平侯夫人窦氏,行三,小侯爷便是窦三娘正外放宜阳的独子。
  如他所言,林子清是该去侯府拜访的。可林子清自进京以来,都一直在驿馆内等待传召,没顾得上去。
  所以明知李沅是想看热闹,林子清还是答应了他的提议
  安平侯府离此处也不算远,两人索性又一路走了过去。林子清始终跟在李沅身后半步的位置,不敢开口。
  林子清忍了那么多年,如今实在是快要到极限了。人言百忍成金,可如今他看见了一点光明的可能,便觉得自己的满腹情意同蓄在堤坝内的洪水一样,即将喷涌而出。
  可他不敢有丝毫表露,生怕那情意如滔天的洪水一样,给自己,也给李沅带来无穷的灾祸。他只能再尽力将堤坝筑高、再筑高,直到某日,巨浪将自己淹没为止。
  走出一段路之后,李沅忽然停下来,转头看看林子清,等林子清走到和自己并肩的位置,再继续向前。可没多久,林子清又落到了他身后半步的位置,李沅便重复方才那一系列动作。如是再三,林子清终是不再故意落后。
  突然,李沅伸手揽过林子清,把他带往一旁。
  刚走到街边,大街正中就传来人们受惊尖叫的声音,一人身骑骏马向北飞驰而去。
  “竟当街跑马,”转过身避去被马蹄卷起的尘土,过了一会儿,李沅又转身若有所思地看着路的尽头,林子清在他旁边解释道:“看样子应是直接送到政事堂的文书。”
  李沅打趣他:“林太傅是厉害呀。”
  林子清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倒是李沅自己先笑了起来。
  到了安平侯府门前,林子清方一递进去帖子,门房就说主人有请。
  屋子中央立起来一道帘幕,透过其中可以看见一道影影绰绰的曼妙身姿,便是安平侯夫人窦氏了。
  两人问好寒暄之后,林子清讲了自己在宜阳的所见所闻,为了让夫人安心,他还讲了一些小侯爷的近况。
  窦氏盈盈一笑:“林太傅大恩,妾无以为报,”
  李沅看着这两个人之间隔着一道帘子眼波流转,实在忍不住接了一句:“以身相许?”
  听到这话,窦氏直接掀开帘子,一步跨了出去。大惊道:“表兄?”
  “真是你呀,”见李沅点头,窦氏便顾不上旁边的林子清了。她吩咐侍女带着林子清到偏房中坐一会儿,自己则撤了珠帘与李沅对坐而谈。
  她睁着一双杏眼盯着李沅,难以置信地感叹:“啊呀,之前有人说,我还不信。”
  “听谁说的?子清方才对我说,你为了你家大郎的事,走投无路,只能求助于他。”李沅顿了顿,接着说,“九郎还说,你若真是上奏无门,可以直接去找他。”
  窦氏掩唇低笑,直言:“哪能真没有门路啊。只是我要不这么说,怎么才能让小清儿理我呀。”
  “你还真想以身相许?”李沅挑眉一问。
  窦氏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怎么了,不行吗?他又未娶,我为何不能再嫁于他?”
  初嫁由父,再嫁由己。如今再嫁之风盛行,多得是守寡之后再嫁的妇人,也难怪窦氏想要与林子清结缡。
  “没说不行,只是,”李沅皱了皱眉,表达出心中不满,“你竟然还对子清有意。”窦氏在陵州的时候,就喜欢没事凑到林子清身边,如今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竟然还没死心。
  “没有‘还’字。之前我一心一意向着亡夫的。”窦氏立刻反驳他的说法。那时候年少不懂事,可她都嫁人那么多年了,儿子都长成了,怎么可能还惦记着林子清。只不过是如今她丈夫亡故,适逢之前林子清在京中时,与他又有了接触,才想再嫁与他。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