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我渣过这世界(穿越重生)——海澜歌

时间:2018-06-12 11:09:58  作者:海澜歌
  这一路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这些人可以说除了自身泼皮的本事,根本就不会打仗,更没有学会打仗的本领。平时吓唬别人是一等一的好事,真的遇上了士兵,就怯了。
  而栾宁在听了章胥的意见,擒获皇帝的心比攻城更重要,便把大部分的嫡系都派出去追击皇帝,只留下小部分的嫡系以防止其他士兵叛变。
  这小部分的嫡系自然是戍守在栾宁身边,而派出来攻城的自然是路上添加的人,死多少,他都不心疼。
  西直门路途较远,在抵达西直门之后,他们就听闻北直门和朝阳门惨事之后,他们这些人就怕了。
  尤其是听到西直门的擂鼓声,直接就怯了。
  不敢回营,又不想逃走,便先驻扎在西直门,等待时机。
  东直门的士兵同样得知了北直门士兵们的遭遇,他们学精明了,也不去主动攻击,只是一味地切断水源。
  子期早就预料到,也不让人抵抗,只是让士兵们挖早就探测好的地下水源。
  带领士兵攻打正阳门的是栾宁的嫡系,作战较攻打其他四个城门的将领高明许多,他不欲强攻,而是从城外挖地道进城内。
  然而他却未料及子期早有防备。
  这边从城外挖地道进去,而守城的士兵们和他们一样,也正在挖地道,而且还洒了烧油。
  而后就等着他们钻。
  待城外的士兵挖的差不过的时候,正阳门的士兵们在这头可以看到城外士兵模糊的影子的时候,正阳门的士兵就点燃烧油的引线,直接放火。
  火势极快,直接烧了城外士兵猝不及防。
  四万人和一万五千人的比例并不悬殊。
  尤其是在正阳门的士兵意气奋发,和城外士兵的胆怯中,几乎可以以一敌十,最终,正阳门外的栾宁嫡系让士兵们停止攻打,暂时休战。
  洛宁各种荣誉政策的宣讲,并没能吸引很多人,直到各个城门守护成功,太子如何用兵如神,再加上宫人们对太子的各种事迹的宣讲,京城留守的百姓们对太子倍加信赖,便迸发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
  兵源得到极大补充,军备亦是,尤其是相持五天之后,水源并未成为危机,京城已经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
 
 
第50章 欲戴王冠 10
  和不断补充兵源的守城队伍相比,栾宁的这边的队伍逐渐减少。
  逃兵越来越多,栾宁虽然是下了严格命令,并且专门设置巡视队伍,却仍旧无法遏制住逃兵风波。眼见士兵数目锐减,攻城的神器冲车而攻城难度愈大,栾宁打算把追击皇帝的士兵队伍调回,毕竟那是嫡系队伍。
  然而嫡系部队却失联了。
  栾宁召集谋士,讨论下一步作战策略。
  有谋士指出,应该速战速决,攻下京城;也有谋士指出,应该先撤回大本营,固定军心,意图再起。
  两方争论不休,栾宁最终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章胥。
  章胥却坦然说自己没有什么好主意。
  会议结束,章胥并没有离开,而是等人都走了,才同栾宁讲道:“主上,我有一计。”
  栾宁大喜过望,而后蹙眉道:“你为什么不在会上说出来?”
  “此乃离间计,需要遮人耳目,不可走漏风声。”栾宁不慌不忙地说道。“请卿速速说来。”栾宁回道。
  “我与这些守城门的将军素有交往……”章胥同栾宁把计划讲明。
  “明天你就同间谍一起进入京城。”栾宁安排道。
  “不,今天晚上就去。”章胥道。
  子期正在看图纸,有人进来禀告。
  “禀太子,敌军正在攻城。”
  子期略加思索,便点将而出。
  敌军万军列兵在正阳门,敲锣连天。而此时,趁着夜色朦胧,几个男子从另外一个小路逃过士兵看守,进入了京城。
  敌军声势浩大,来势汹汹,更有将领叫阵说:“你们皇帝被我们捉到了。”
  军心涣散之时,洛宁搭箭射人,那敌军将领应声落下马来。
  不过片刻之后,敌军退去。
  次日,京城里散布了许多皇帝被捉住的消息。
  而守城门的将领也见到了章胥和他的随从。
  有人向子期禀告京城内的情况,子期沉吟片刻,让人不去管它。
  子期拆开桌上的三封书信,原来子期初初守城的时候,分别给三人去了几封书信安排几人事宜。若是有事,加以联系。
  王昂的书信是,现在王洛出工不出力,并且蚕食了栾宁的地盘,现在只待栾宁被杀,王洛就随后可以处置。
  徐璋的书信主要介绍了南疆之事,所谓敌军侵犯,不过是一些边疆部族以敌国的名义侵扰。
  萧伯仲的书信则是将领文储主要抉择是帮助皇帝还是帮助六皇子。
  三人都等待子期的进一步指示。
  子期一一回信,给王昂回复的是,让王昂劝服王洛继续混乱栾宁的嫡系部队,然后等待栾宁死之后,杀死王洛,扶立王洛之子王彻上位。
  子期随信附上了立王彻为大将军的圣旨。
  子期先亲笔写了给部族的几封书信,宣扬朝廷的恩信,让部族请求内附,然后给徐璋的回复则是,对部族加以利用,平衡马武和部族以及敌国三方面的势力。
  最后把亲笔信和给徐璋的书信一起送回。
  给萧伯仲的回信则是,让萧伯仲劝文储迎接皇帝,以此抗击栾宁的嫡系部队。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无后顾之忧之后,子期就专心研究如何快速有效的拿下栾宁。
  此时,军帐掀开,章胥走了进来。
  子期和章胥四目相对。
  “回来了?”子期问道。“是。”章胥干脆的回答。
  “一个人?”子期问道。“还有四个尾巴。”章胥笑着回答。
  “将计就计。”章胥站在图纸上,比划着说道。
  “可。”子期回道。
  章胥同子期讲了一路行来的种种过程,以及栾宁队伍的现状。
  二人定下了计谋。
  子期故意和正阳门的守城将领演了一出反目成仇的戏码,后悄悄地放走了四个尾巴。
  当天,栾宁亲自披挂上阵。
  他令士兵围住正阳门的四面,并且开了一角。喊话道:“我只要京城,不要士兵的性命,给你们留了活门,从现在开始,给你们三个时辰的时间,想活命就从此处活门过。”
  栾宁又令嗓门大的士兵们不停地喊话。
  但是守城的士兵毫无反应。
  正待栾宁继续催人喊叫的时候,“你说的是真的?能保证我们的性命?”正阳门的将领却突然问道。
  栾宁大喜过望,连连点头答应。
  在两军对峙的时候,正阳门的将领却带着一队人从城门走出,在两军的注视下,离开了城门。
  城楼上,唯有子期和洛宁在坐镇。
  待正阳门将领逃逸之后,子期便命人擂鼓不断,想要是杀出城来,却只是虚晃一枪,让栾宁每每扑空。
  直到折腾到半夜,栾宁的队伍已经疲惫,有的已经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栾宁正准备命令众人安营扎寨,正逢此时,有人禀告栾宁,后方失火。
  原来是正阳门的首领带着队伍根据章胥的指点,带着栾宁的旗号,大摇大摆的烧掉了栾宁的粮草,然后逃之夭夭。
  冲天通红的火焰炽烈,城楼内外的人都可以看到。
  栾宁被气得差点吐血,正打算回营戍守。
  恰在此时,京城内一声炮响,突然之间,洛宁率领守卫冲杀出来,栾宁立即调令攻城。
  许多人刚刚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而洛宁所带的人则是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骑兵所过之处,皆引得敌军大乱。
  一波又一波的士兵来袭,完全不比他这边的士兵少。
  原来子期把所有的士兵全部调至正阳门,增兵毕其一役。
  而正阳门将领的烧敌营
  栾宁见势不好,在嫡系人马的掩饰下逃脱,沿着河流而去。
  洛宁大喊:“栾宁死了。”
  栾宁手下见将军不见,无人指挥,更加混乱,只顾着仓皇逃命。
  而栾宁带着手下,正庆幸逃出升天的时候,杜良施施然的站在他前面。
  原来,杜良早就等在此处。
  栾宁不甘心的死在杜良手里。
  至死,他都未曾和太子交过手。
  至天亮,此战结束。
  杜良拎着栾宁的人头,正阳门首领和骑马奔来的洛宁,三人脸色激动,相视一笑,和章胥、何迁一起,齐聚军帐内。
  “我们胜了。”洛宁笑着说道,语气中饱含着无数内容。
  洛宁看着太子爷,心中顿生万千情绪。
  几次死里逃生,困厄东宫,终于太子爷守得云山见月明。
  子期含笑着一一看过众人。
  “昭告天下,叛贼栾宁已死。”
  军营内外,京城内外,群情激奋。
  随着子期的诏令传遍天下,许多朝臣开始回到京城。
  子期论功行赏,却遭到西直门的首领抗议,“我们都是士兵,他们都是百姓,怎么能得到一样封赏?”子期道:”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
  西直门的首领被怼的哑口无言。
  子期按照所言,分封赏赐,并免京城一年税。
  京城的百姓欢欣鼓舞,更加拥戴太子。
  最先是一些和皇帝走散的朝臣回到京城,想着战后的京城毕竟是混乱不堪,他们都打算着在太子面前施展一二,能拣给大官当当。
  未曾想,京城井然有序,比战前更加繁华。
  而想要恢复原职却并不容易,因为他们要先通过考试和考察。
  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
  子期设置的这个官员门槛,导致一部分朝臣怨声载道,然而寡不敌众,要不是被怼成官迷心窍,总之四处不逢源。
  和整个朝气蓬勃的京城格格不入。
  为了能继续做官,只能按照太子爷的指示继续考试。眼巴巴地望着太子爷的班底还有一半的空缺。
  随着子期的诏令,王昂、徐璋、萧伯仲依计行事,边疆四处已经安稳。
  待昔日的朝臣已经考中,再次入官的时候,却发现六部的主职已经有人了。
  工部杜良,吏部萧伯仲,户部何迁,刑部王昂,礼部章胥,兵部徐璋,每一个人都有功勋,惹不起。
  只能怪当初自己早早的就逃走了。
  这些朝臣想着从前不能立功,现在得赶紧立功,成为太子的人,便开始频频上策。
  却不料子期却道:“不谙民事,轻于献计;一旦施行,片纸之出,兆姓蒙害。”
  这些朝臣终于歇了心思,安心埋头做起实事来。
  朝政初稳,子期着人去请被贬的右相出山,打算改制。
  而此时,有人劝说太子当立为帝,却有人出其不意的反驳道 “应该把在外的皇帝迎回来。”
  子期答应让人寻回皇帝。
  暗中,有人私下劝说子期应该暗杀皇帝,子期一面答应,一面派人,兵分三路,以假乱真去接回皇帝。
  待子期接皇上的人马返回的时候,就有谣言四起,传言皇帝被太子暗害。
  此时,六皇子属下劝六皇子趁机反叛,夺得天下。
 
 
第51章 欲戴王冠 11
  京城烟雨霏霏,绵绵如丝。
  在皇帝被太子暗杀的流言蜚语中,右相身披蓑衣,一身布衫,推开了皇宫的大门。暗中有无数眼睛在注视这一幕。
  这是一个讯息。
  无论是对于从前的旧臣,还是现在的新臣。每一个关心仕途民生的人都会关注这一幕。
  从清晨到薄暮时分,右相未曾离开。
  后来的史书把太子爷和右相这一天的对谈称之为元始变法之始。
  据史书记载,被贬斥的右相和太子爷对谈了三天三夜,右相出宫殿的时辰是那一日的早晨,笼罩京城多日来的烟雨终于停了。
  天放晴了。
  百姓们都在说着,那一日,天晴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条真龙。
  朝臣们都在说着,右相要被起复了,太子爷询问右相了十策。
  然而事实上,和众人所想的那般神秘不同。
  第一日,子期招待右相喝茶。
  第二日,子期询问右相贬斥之后的日子。
  直到第三日,右相才敞开心扉的问了一个足以称得上是近乎刻薄的问题。
  “太子爷喜欢打仗?”右相看了一眼摆放在太子寝宫书房的地图,语气平淡的问道,其中并无讥讽,然而从一个为宰十年的丞相嘴里说出,这已经足见起分量。
  “相爷你终究是开口问了。”子期抿了一杯茶。
  “太子爷不是只喝白水吗?”右相依旧语气平淡,看都没看子期一眼。
  右相知道的是,曾经的太子是聪慧的,是为国为民没有私心的。可以在朝堂上为士兵亲命,可以宽待皇宫内的太监宫女。
  然而自从他被贬斥之后,太子也随之被困厄东宫,六皇子成为储位的最大热门。那时候,他担忧过太子的安危。然而,待边疆的将领叛乱,势如破竹的攻入京城,皇帝和六皇子皆弃城而逃,唯有太子救下满城百姓的时候。
  他是欣慰不已的,实属命脉未绝,国家有幸。
  随着太子迅速挫败了叛将,他只想满腔热血酬太子。
  然而,待他知道章胥、萧伯仲、王昂、何迁、徐璋四人分别被派往边疆四将做间谍,而章胥在栾宁手底下效劳的时候,所造的神器乃是杜良所制,而现在的六部则有这六人统领。
  右相醒悟过来,只觉得这一切都是太子所操纵,让章胥怂恿边将谋反,进而逼近京城,从而让皇帝离开京城。
  以天下为棋盘,以万民为棋子,以战争为手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是一个有好手段的太子!
  右相痛心疾首,他不知道到底是太子变了,还是他从来没看清过太子。
  所以他义无反顾的跟着太子的人马进了京城,哪怕是冒天下之不韪,也要问一个答案。
  “茶水若有毒,孤便爱喝白水,茶水若无毒,孤便爱喝茶。”子期淡然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