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重生之这不科学(穿越重生)——红尘滚滚

时间:2018-06-13 12:15:51  作者:红尘滚滚
  反正他们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没什么人蠢的过来找他们的麻烦,而且梁季文和他们又不是雇佣关系,他除了提供场所和工具,也就只收个佣金罢了。
  湛九江是会修家具的,不管是收音机还是冰箱电视他都能上手,但比起修这些,他更喜欢和梁季文去收东西花钱买东西。两人周一到周五认真看书学习,一到周六周日就骑着那个小破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转悠,每次看到地下室满满当当的一堆东西,湛九江都恨不得在上头打个滚。
  以前两人收的东西虽然也多,但那都在梁季文空间里放着,没什么视觉的冲击力,等一堆堆的东西放在眼前的时候,那种骄傲自豪的感觉能把人的小心脏撑爆了!
  梁季文和湛九江在拼命花钱,梁丝丝几个却是在拼命挣钱。四合院最不缺的就是屋子,为了放这些东西,梁季文特意把后罩房腾了两件房间出来,一件放要修的修好的或是要拆卸的家电,另外一件则是“工作室”,一般也只有周六周日白天这里才会有人。
  梁季文来帮忙的同学只有周六周日来,平时来不好意思也不太方便,所以一到周六周日就往死里干,恨不能把一周的工作量都敢上来。
  梁丝丝几个反正是每天住在这里的,工作室就在自己屋里,再加个桌子就成,平时回来就在眼前架个缩小版的书架,把书摊开往那一放,一边干活一边看书背书。别看修一件东西才一两块钱,但有些故障是很好解决的,只要东西足够,一整天加半晚上下来能赚十一二块钱呢!
  再加上黑市的买卖,梁丝丝几个钱包都被塞得鼓鼓的,一个月少说也有六七百块钱。最近也不知道受什么刺激了,一个个跟比赛似的,看谁往家里寄的钱多,一次两百三百的寄,把家里人吓的发电报来问他们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
  梁季文几个自然是不会出什么事情的,简单地说了一下近况,就让梁大伯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事情,让他多争取争取,最后能在今年就把他们村最为试点单位的事情确定下来。
 
 
第227章 
  梁大伯当了十好几年的村支书, 他的工作能力不错,成绩也是有的, 照理说他早就该升上去了, 但事实是他一直在梁里村待了这么些年。
  梁大伯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在村里的威望可高, 算是个土皇帝。真让他升到公社或是镇上,他还不乐意呢。
  一来, 他清楚自己是什么段位的, 他太过方正, 正直忠厚是好事情, 但这种人不太适合官场, 他们那里虽然小,但该有的勾心斗角一点都不少;二来,梁爷爷一辈子就是个种地的老农民,家里要人脉没人脉要关系没关系, 即使升上去了, 照着梁大伯那不会经营的性子也只能坐冷板凳。
  三来,那就是梁大伯对他村支书的位子很满意, 他也愿意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所以这么些年了,有好几次可以升上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这两年梁家陆续出了大学生,上头领导也有想把他调到镇上的意思, 但梁大伯也都拒绝了。
  小岗村的事情上了报,造成的效果很轰动, 但批评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梁季文几个知道梁大伯有争取试点的意思,一直在写信给他支招,镇上领导出于补偿的心理,一直也答应的好好的,只是好几个月过去了,消息也没能确定下来。
  梁季宇是早就跟家里商量好要种什么的了,如果今年能顺利被选为试点村的话,照他们家的人口能分到五十亩地,十亩地拿来种小麦,十亩玉米,十亩大豆,五亩甜菜,五亩花生,五亩玉米,三亩甜瓜,再留两亩种些蔬菜,这样又有粮食又有经济作物,只要不是收成太差的话他们家都不至于会亏。
  计划虽然都做好了,但最关键的不知道能不能成,全看在春耕前的通知能不能下来了。
  梁大伯经常去问,隔一天就要去一趟镇上,消息一到他就赶紧回去了,把这事情一说,村里顿时热闹开了,不管是平时多懒的懒汉也赶紧跑到开村民大会的晒场等着,眼巴巴地看着梁大伯说话。
  大伙可都不傻,虽然以后盈亏自负了,但种出来的东西都是自个儿的了,谁还不下死力气地去收拾啊。
  好多人早就对原来的不满意了,大家拿一样的工分,出的力气不一样,谁乐意啊,眼瞧着粮食收成是一年比一年少,谁都知道只要手脚勤快点就能有个好收成,但自己苦哈哈别人却悠游自在的时候,哪个心里能舒坦?又有哪个能天天这样不被影响着下死力气的?
  梁大伯在提交申请前就把这事给大伙说了一遍,听完了以后一个个地还没开始分,都摩拳擦掌地要大干一场。
  等期末考考完了,梁季文就专心投入他们的修理大业,早前破破烂烂的小三轮车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铁锈被磨掉了,刷上了一层耐脏的军绿色油漆,插了个“修家电收老物件儿”的小白旗,乍一看还是像样的。
  修家电这个需要知识和技术,本钱也不小,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但也不止他们在做,好多和他们一样的大学生,十多人凑一堆,合租了一个房间也能磕磕绊绊地做下来,只是没梁季文他们发展得好罢了。
  修家电的收入确实是高,好多人都把回去的日期推后了好多,就盼着能在这里多赚些钱出来。一个个忙活到二十六七,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回家了。
  与其说大伙都要回家过年,倒不如说是因为梁季文几个要回家,生意要停了,只能回家了。不然一天□□块甚至十一二块的工资和回家过个年,这谁都会选工资的。
  梁丝丝几个其实也是舍不得的,但梁季文一句话就把他们打败了,最近燕京的生意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多,家电这东西都是属于奢侈品行列的也不是谁家都能有,谁家也不能天天坏啊。
  但是他们镇上就不一样了,有家电的人虽然不多,但是那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市场啊,回家又能过年还能挣钱,两全其美的法子谁不想要啊,想通了以后收拾起来的速度别提多迅速了。
  梁釉是最爱凑热闹的,她不会修,但是她爱跟着梁季文去收东西,带着心爱的五条大狗,梁釉手里拿着梁季文用硬纸给她卷的“喇叭”一路蹦跶一路喊:“修电视冰箱空调收音机洗衣机缝纫机,收旧书旧瓶酒书画咯——”
  梁釉想到什么就喊什么,蹦跶累了就往小板车上一坐,晃着两条小腿,也不嫌热,还抱着几只大狗跟着大狗一起吐舌头。瞧见有卖冰棍的,还会跑过去从兜里掏出钱,贴心地买四条冰棍,三人一天一条,五只大狗分一条。
  等一天结束回家后,梁季文就掏出一块钱给梁釉当工资,梁釉拿到钱就把门锁上,满屋子的藏。小脸上全是笑容,怎么都消不下去,见天儿地傻乐。
  后来梁釉也做起了生意,买了一堆的橡皮铅笔本子糖果果丹皮饼干……跟人换铜板去。铜板这东西都没法拿来当钱,小孩们都是拿来玩的,三个铜钱加几根鸡毛就是一个毽子了,拿来打水漂也是好玩的,或是串成一串当风铃……能用铜钱换吃的用的,对小孩来说就等于捡天上白掉的馅饼,赶紧捡了再说。
  梁釉换铜钱,就是跟着哥哥姐姐们瞎掺和,几个大的天天收集这个收藏那个,拿茶杯当宝贝抱着睡的都要,梁釉就想着,她应该也要收藏点什么才好。但是她没多少钱,正巧就看见湛九江呼啦啦地倒出一大罐铜板,然后细细地用干棉布一个个擦过去。梁釉凑着脑袋过去瞧,看了半天,发现湛九江把铜板排成了好久个队伍,她好奇地问:“江哥,你在干什么呀?”
  “我在按着年代给铜板排序呀。”湛九江手里这一大罐都是较为普通的铜板,虽然普通,但湛九江也都好好收着,他有个习惯,闲着没事就爱给东西排序,那么多的铜板排起序来也费时,不过正好加强一下记忆。
  “这个是什么?”梁釉伸着指头指了在队伍最前头的一个。
  “先秦半两,这是东周的东西了,你自己算算,这个铜板至少得有多大岁数了?”
  梁釉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她知道的历史知识还是很多很扎实的,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然后就双眼亮晶晶地看着床上地一堆东西。
  “江哥,我决定了,我以后就要收集钱币啦!”说着就跳下床趿拉着鞋就往外跑。
  湛九江被这一出整得一头雾水,把这一堆钱币分好,湛九江拿了绳子把钱串号裹上棉布重新放进盒子里。出去的时候就瞧见梁釉满世界地找木头要梁季文给她做以后放收藏的小盒子。转天就拿出私房钱买了一大堆东西开始收钱币。
  在家带了十几二十天,收了一堆东西,然后带着家里人满满的不舍和梁釉的眼泪走了。
  新学期开始,他们的生意又重新开张了,生意自然是没上学期好的,但也算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去年那个狮子大开口要买四合院的年轻人卖了近一年的房子还没卖出去,最近终于松口要价六千。
  梁季文上辈子生活的那个年代,首都房价都涨得不行了,随便一个位置都要背上一辈子的账务,全给银行打工了。现在燕京的房价不高,甚至可说是白捡的,所以梁季文是鼓励甚至十分支持他们买房的。不过除了梁季宇和吴时谣,其他几个没攒下什么钱,想要一下子拿出好几千来也是有难度的。
  梁季文去讲了一次价,年轻人是真的着急了。之前他卖不卖都无所谓,可是最近几个月南边那里搞得热火朝天的,他不是个能耐得住性子的,听了些风声就忍不住了,怎么说都要凑钱去那里见识一番。然后就把主要打倒四合院头上来了。
  梁季宇和吴时谣把所有的存款都掏出来了,梁季文又借了一点,然后一共花了四千五把这一百多平的小四合院买下来了。四合院买下来,梁季宇和吴时谣也不是没地方住,而且这个小四合院破败得有点厉害,修整的话很麻烦,就先租出去了,一个月还能那点钱。
  田项阮几个都还是下半学年,梁季文四个因为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的原因,已经升上了大三,课表一下就空荡了下来,不过实践参观的机会多了很多。
  梁季文经常往中科院那边的研究所跑,不过他连小杂鱼都算不上,就只能在外围当当临时清洁工。
  湛九江常去的地方就高大上了许多,他因为经常拿古董方面的问题请教夏教授,有时候两人还会偷摸着一起去黑市买东西,夏教授都七十多的岁数了,性格还是跟个小孩似的,是一个很好玩的老头。湛九江和夏教授关系好,就乐意带着湛九江去开开眼界。
  夏教授在文物方面的修复有一手,有时候去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就把湛九江叫上,也不让他干什么,就只让他小心点到处看看,两人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文物商店。
  文玩商店的东西都是在经过挑选和确认的,避免有重大价值的文物流失海外。其实开文玩商店也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国家缺钱,缺外汇缺物资,所以华夏很多出口的东西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都是亏本卖的,为的就是挣外汇。
  文物商店那么多,卖的东西那么多,说绝对没有贵重文物流失海外,这话是十成十假的,夏教授在国内也能算得上是泰斗式人物了,但这辈子也有打眼的时候。捡漏捡漏,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能捡到漏的,就看有没有那个眼力了。
  湛九江在文物商店这边就是单纯给夏教授打下手的,有时候看见喜欢的,还能用内部价买下来。文物商店对外卖古董,但是也对外收,夏教授有锻炼湛九江的意思,收东西的时候就让湛九江在一边看着,然后问湛九江的看法,也不让他开价格,就只让说判断,对的就夸两句,不对的指点一下,然后再给出价格。
  来这里卖东西的基本上就两类人,一个是知道这是古董,但是不清楚具体价值的,另一种就是什么也不知道单纯过来碰运气的。
  在还这两种人之间,还有一种人,那就是清楚价值也爱惜东西,但是迫于生活压力,无奈卖出的。
 
 
第228章 
  日子滴答滴答地过着, 院子里移来的小树有些都到了结果能吃的时候了。
  院子的的这些树都是梁季宇给寻摸回来的,都是差不多今年能结果的树苗。新结的栗子小小个的, 但味道一点都不像外形, 煮熟了什么也不加就这么吃都好吃,又甜又糯。家里人多, 即使煮上一大锅也就只有一会儿的功夫就没了。
  湛九江吃得不过瘾,又拉着梁季文跑出去打了一些栗子下来, 搬了两个小马扎在窗户前剥扎手的外壳。
  这个季节的鲜枣其实也好吃, 但院子里就种了两棵枣树, 早就吃没了。至于石榴, 湛九江嫌那吃得碍事, 非要梁季文剥完了一大碗到嘴里,嚼吧两下把汁儿喝进肚子里,然后噗噗噗地往外吐。
  吐着吐着就把自己逗笑了,倒在梁季文的怀里笑个不停。
  梁季文也笑, 大手掐着湛九江的脸, 他手上沾着黏答答的汁,剥石榴的时候, 因为石榴外面有点灰有点土,手上自然也是沾上了的,一掐湛九江,湛九江的脸上就多了好几个手指印, 湛九江没感觉,梁季文却是笑得更厉害了。
  湛九江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梁季文搞的小动作, 顿时就不肯了,拿着可以当武器的栗子做势就要砸梁季文。梁季文赶紧讨饶:“别闹别闹,咱们去摘葡萄好不好?”
  “町丫几个会把你打死的!”湛九江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梁季文要真是信了不去摘的话,不用町丫几个出手,梁季文肯定先死在湛九江手里。
  前院花多,风景也好,姑娘们特意在那里搭了秋千架,还种了葡萄藤缠上去,绿油油的叶子上挂这紫黑的葡萄串,看着别提多赏心悦目的。抄手游廊边上也有葡萄,还特意搭了个竹棚子给葡萄爬,夏天去那里过走廊的时候两边都耷拉着绿帘子,里面外面都是能乘凉的好地方,休息说话的时候还能顺手摘点东西扔嘴里,别提多美了。
  但美滋滋的同时,代表着的就是葡萄迅速地被消灭了。连走廊顶上都翻上去叶子都不知道被被翻了多少遍了。现在唯一还有的,就是秋千架上的葡萄了。那个就是姑娘们的命根子,那可是秋千架唯一的点缀了。梁季文空间里其实有葡萄,而且还不少,好几千公斤新鲜的葡萄堆着呢,但他就是欠儿,非得撩拨一下。
  梁季文和湛九江鬼鬼祟祟的猫着腰出去,湛九江为了让体验更真实,还非得要把梁季文的脸蒙上,偷了剪刀到秋千架旁边就准备下手了。
  湛九江早就看好了要下手的目标,两人速战速决,剪了目标就赶紧跑,跑进屋以后湛九江就捂着脸笑,笑够了就催梁季文去打水。
  第一个葡萄是梁季文吃的,葡萄就是野生野长地大了,稍微过了一下水,洗去上面的灰土,湛九江把第一个葡萄塞进梁季文嘴里,然后问他:“甜不甜?”
  “甜。”梁季文把人拉到怀里,亲了一口,也摘了一个喂他,两人你喂我我喂你,没几分钟就吃完了。
  第二天梁静瞧见少了一串葡萄,果然就翻了天,梁季文被声讨了好半天,直到下午放学回来给买了半桶鲜枣、一小篮鲜桃和五个柚子吃了赔罪才被放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