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重生之这不科学(穿越重生)——红尘滚滚

时间:2018-06-13 12:15:51  作者:红尘滚滚
  湛九江迷迷糊糊地起来,站得还有些东倒西歪的,梁季文半搂半拖的让他漱了口水,用给他擦了把脸,带着人跑去上工。大队长吹哨要吹三次,第一次是提醒,第二次是要列队的,第三次吹人还没到的话就要扣工分了,干一个上午,只有正常的一半。
  不过上工也是靠自愿的,上学和年龄不到的孩子除外,年龄到岁数的老人也除外,剩下的人只要每年做到标准线就是最低要求了,当然,能拿到多少粮食就得看工分了。
  这样连续几天忙下来,即使梁季文天天往做饭的水缸里加灵水,天天给他们喝营养液,但大家的精神还是有些不好,晚上扛粮食,白天空闲收拾,不仅木柴消失得迅速,大家的精神也消耗得厉害。
  梁春算是他们比较信任的人,空闲的时候也过来帮忙制作各式果脯,但相比较庞大的基数来说是很少的,而且他们出于安全考虑,对她还是有很大的隐瞒的,梁春知道他们家最近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好在梁外公梁外婆也找了借口过来,白天梁外婆带着田项阮和梁外公,湛爷爷带着四个小的,尽量让帮着他们减少点负担。
  这天,大雨终于倾盆而下,生产队也不用上工,梁家人为了掩饰,串门锻炼还是要和往常一样的,梁奶奶带着三个儿媳妇和梁釉串门唠嗑去了,梁季宇和梁季恒找了个借口拒绝了小伙伴们的邀请,梁大伯去村民中心商量工作安排,梁家人把门关起来烘小麦,炮药材。
  为了避免东西被打湿,前些天他们就加快速度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转移回来了,现在除了两千多斤的小麦,就只有一些工序比较繁琐的药材没处理好了。剩下的都是收尾工作,梁外婆把小孩们都赶去睡觉了,梁爸爸和梁三叔也被赶了出去,除了乖乖睡觉没别的办法。
  梁爷爷这些天也没怎么休息好,但他性子倔,非要到地窖里再看看。梁外婆也扭不过他,但和他说好了,看完地窖必须就得去睡觉!
  梁家一共两个地窖,小地窖是起房子的时候就有了,比村里人的地窖要稍大一些,不过里面没多少东西,看着就空荡荡的。大地窖藏得深,前期做的时候就弄得结实,后来梁季文又弄回来了一批铁板,安上后更是不怕水。
  为了避免把水汽带到地窖里,里面放得都是烘干好的东西,未收拾好的东西全在西厢房里堆着,这么多的东西在那里放着,梁爷爷心里总是恐慌着。要是碰上小偷或是有执法队的人来检查这么办?那么多的东西被发现,他们家可没九年前的好运气了。他心里惴惴不安的很,每天晚上都要去西厢房里看上两三回。
  梁家人从梁爷爷这里带出来的老实有好也有坏,梁季文还记得他第一次把在西梁山种的粮食带回来的时候,梁爷爷拿起拐杖就揍他,不是做做样子的揍,那是梁家人第一次揍梁季文。在他们看来,梁季文这样就是走.资.派,挖.社.会.主.义.的墙.角,闹了好几天,最后梁大伯把他们带回来的粮食全捐出去了才舒了一口气。
  后来还是他们家实在是过不了日子了,双胞胎和梁季恒都饿昏过几次,梁外公那边也是想方设法地接济,但他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三家人过了一年的苦日子,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梁妈妈劝了梁爸爸好几次,被气得恨了,俩夫妻还因为这个第一次冷战起来。
  湛爷爷和梁外公也在这期间劝说了不少话,对梁爷爷这脾性,是敬佩的,但又觉得有些愚蠢,好说歹说定好了捐些
  作者有话要说:  粮食,分些肉出去,这样才过了这场风波 。最后听取了梁季文的建议,在西梁山上开垦了一大片用来种粮食的地方。就算是这样,大人们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党和人民。
 
 
第64章 
  梁家的这堆粮食弄完了, 梁外公梁外婆还有田项阮住了两三天后也准备着要回去了,梁外公这些年一直在纺织厂里做会计,他年龄大,能力好, 位置也是比较高的, 虽然会计只有在月末的时候才会忙,但现在的行情不一样,他是工会的一份子, 不光要做会计, 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要参与。
  田项阮晚上和梁丝丝梁町一起睡的时候还因为不想回去掉了金豆豆,农村里比镇上要自在,她性子安静,身体虽然经过常年的锻炼比小时候要好上很多, 但还是和同学玩不到一起去,最好的朋友就是梁町和梁丝丝了。梁町和梁丝丝也挺舍不得她的, 不过三人在同一所学校读书, 梁町和梁丝丝的请假时间马上也要到了, 三个小姐妹很快又能见面了。
  梁外公三人来的时候带了布料白糖红糖香皂菜刀过来,回去的时候梁奶奶给他们带上了十斤肉五斤麦子, 还有一小瓶的蜂蜜。这是很让村里人羡慕的,不管是送礼还是回礼, 在村里都是很有面子的。
  梁外公和湛爷爷都是见过不少世面的人,聊起天来很起劲儿,梁爷爷虽然没走过那么多地方, 但对人对事也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的。这些年来,三个老头感情越来越好,仨老头中午还特地摆了一小桌,几斤白酒,几斤自家酿的葡萄酒,另几碟花生卤肉的小菜,从早上十点聊到下午四点还没尽兴。最后梁外公是被梁爸爸背着上牛车的。
  梁爸爸慢悠悠地赶着牛车,梁季文和湛九江在西梁山的偏僻处角落等他们,把一百斤的小麦,一大麻袋的菜干香菇,五条大鱼干和三十斤的肉给他们装上车,还给塞了两大大篮子的各式果脯给他们带上,最后在用柴火来把东西给盖住。
  明面上的东西都是来唬人的,每个月梁爷爷都会让梁爸爸偷偷给送东西过去。每次梁外公都嫌多,但每次梁爷爷都往多了送。梁大娘娘家那边也会送东西,只是没送这么多罢了。至于梁三婶娘家,不提也罢!
  “季文九江,你出去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冷了要自己添衣服,热了也别直接喝凉水......”梁外公醉得糊涂,也不知道他和梁爷爷湛爷爷都聊了什么,拉着梁季文和湛九江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梁外婆拉不住他,就说他:“文文九江都多大的人啦,他们都知道!”然后梁外婆也拉着他们絮絮叨叨的说了些话。
  等四人走了,梁季文和湛九江默默对视了一眼,湛九江问:“我们是啥时候走来着?“
  “八月。”
  “现在几月来着?”
  “六月。”
  然后两人面面相觑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梁季文,我们到小河边玩一玩呗,我想吃鲜鱼了。”两人并肩往回走。
  “好啊。”他们虽然从山上抓了很多大鱼回来,但那些鱼全被弄成了咸鱼、鱼干,那是要留着慢慢吃的。尤其是梁季文以后都很少有机会在家里长时间带着了,这些东西就得省着吃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挺自在的,梁町和梁丝丝的还有半个多月的学习日子,她们离梁外婆家近,吃住都在那里,梁季文背着背着一百多斤的粗粮细粮鲜菜干菜肉干咸鱼果脯果酱送她们去梁外婆家。
  在外婆家吃了一顿饭,梁季文无视梁外婆的拒绝,躲过梁外婆塞钱的动作,头也不回地跑了。
  下地上工,跑步训练,日子过得普通但是很充实,湛九江在梁家住了半个多月,终于耐不住他爷爷的白眼,滚回自己家去了。
  这天,梁季文正在自己家的自留地里边松土呢,突然背上一重,就听到:“不许动,快投降!”梁季文早在他靠近的时候就听到他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了
  湛九江抱着梁季文的脖子,他在身上晃来晃去,有点报复的意思在里面。
  梁季文想逗逗他,干脆在他把自己晃来晃去的时候猛地将他的手一拉,借着巧劲儿将他翻了过来,然后自己站起来,搂着他的腰往自己怀里一带,他把人扯着站好,正要说话,就看到湛九江红红的眼睛。
  “咋了?”梁季文被吓了一跳,连忙摸上他的脸,有些心疼焦急的问。
  湛九江自然是被吓的,他狠狠地瞪了一眼梁季文,甩开梁季文的手,毫不留情地伸脚就踹,他可不是轻轻的做做样子,是真踹。梁季文也知道自己玩大发了,老实地给湛九江踹了两脚。湛九江还不解气,又伸手拧了一下梁季文的耳朵。
  “别气了,都是我的错,”梁季文讨好道,“好些个甜瓜都到可以吃的时候了,吃不吃?”
  湛九江还想再矜持一下,但最后还是经不住诱惑:“要吃。”
  梁季文看他那生气但还要憋着馋劲儿的表情,忍不住想笑,但又把怕把湛九江给惹到了,只能憋着。
  自留地里的这一小角落的甜瓜是梁季文从空间里挑了好品种,从成熟的香瓜里面掏出来的种子,有经过了这么几年的改良种植,两种瓜一种长出来的瓜又脆又香,一种果肉绵软泛着沙,两种瓜水分也多,果肉泛着蜜色,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甜味,又不是那种腻味的香甜,而是清香怡人的味道。
  湛九江不太会种,但他挑得很好,他把每个瓜都看了一遍,又上手摸了摸,挑了五个出来。甜瓜藤虽然只有五株,但产量大,就三分地大小的地方,满满当当地挂了好几百个,每一个差不多只比成人拳头大上一圈。
  “要不要再挑几个?”他们家人都爱吃甜瓜,爱吃脆瓜的人要多一些,不过沙瓤的也很受欢迎,湛九江就只摘了两个沙瓤三个脆瓜,分到十几口人嘴里每人就只能吃那么一小点了。
  “其他的都还没咋熟。”湛九江不理他,抱着小巧可爱的小甜瓜就进去了。天气热,甜瓜洗洗后在放进水里冰一冰,饭后来一块别提多舒服了。
  家里的女人女孩们都是轮流做家务的,有时候男人们也会来帮上一把,今天正是梁町和梁静帮着梁大娘烧晚饭,湛九江抱着甜瓜进来,梁静就尖叫了一声。
  “江哥,甜瓜熟了啊!”其他人听到她说,也都惊喜地看他。
  湛九江点头,边舀水边说:“不是特别熟,先摘几个过来吃一下。
  甜瓜可以说是梁家梁外婆家还有湛九江爷孙最爱的水果了,但为了保证其他蔬菜的种植面积,甜瓜所占的面积是比较小的。几百个甜瓜听着是很多,但分带这么多人嘴里,每人也就十来个,偏生这瓜还特别小。村里人也挺爱吃这瓜的,但这甜瓜的产量再大也大不过他们这边的一种土瓜,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虽然口感不好。甜瓜价格便宜,也不能当粮食,只能算水果点心吃吃,虽然梁家人虽然愿意分出甜瓜的种子,但没有多少人是真的种的。
  梁家虽然有了大青山的粮食保证,但梁爷爷也是勤勤恳恳地种地,能拿出三分地来种甜瓜已经是家里小孩们死缠烂打的结果了。
  梁爷爷为人古板固执,但恰恰是这种人最有坚持和底线。他出于家庭的责任默认了小孩们鼓捣的那些“坏事”,他虽然备受煎熬,但他很有原则——既然是孩子们出了大力气的,那这些东西就得进他们肚子里。说固执也好,说愚蠢也好,他很少吃细粮,很少吃肉,他会劝着孩子们多吃,但他几乎不会伸筷子,他用这种固执的行为默默表达自己的抗议。
  梁爷爷从来不要求别人和他一样,刚开始那会儿,梁季文出了个馊主意——大家都不吃,陪着梁爷爷喝稀粥,吃咸菜,梁爷爷当时一拍桌子扭头就走了。儿子孙子们给他夹的菜,他都一点不少地夹到老妻的碗里,那段时间家里的氛围很不好。梁季文当时很不能理解,用他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他也不能理解。
  后来,梁季文养蚯蚓,堆绿肥,地里的土壤越来越肥沃,产的东西越来越多,把方法经验都公布出去了后,梁爷爷脸上才多了笑容,伸筷子也勤了。这样,家里才恢复原先的模样。
  吃过晚饭,小孩们殷勤地把碗筷收拾好,然后把切成小块的甜瓜端上桌,每人用筷子戳着往嘴里塞。大家都很有默契,吃了几粒就跑出去玩了,心照不宣地留下几粒给老人们吃。三个老人嘴里嚼着甜瓜,眼里带着笑意看着大伙特意给他们留的,心里的蜜可比嘴里的要甜多了。
  “江哥,明天能再吃几个啊?”自留地离他们家不远,小孩们一窝蜂地跑出了看甜瓜了,一个个围着小瓜们蹲着。之前不知道甜瓜能吃了,都没咋来,现在吃了一顿,心里别提多惦记了。
  湛九江皱着眉,眼神忧郁地看着满满当当但还不能吃的甜瓜,叹了一口气,说:“三个吧。”
  小孩们眼神都黯淡了下来,湛九江最会吃,挑的瓜味道都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听他的。
  梁静大人似地叹了一口气说:“明个儿我们肯定连一个都吃不到了,爷爷肯定要拿去送人呢。”梁大娘娘家,梁妈妈娘家,要再加上村里和他们家关系比较好的人家的话,指不定之后还几天都吃不着。其他孩子听了也都叹气。
  梁季文往他们每人脑袋上都轻拍了一下,说:“瞎操心什么,这么多,又不是只能长一茬!”
  湛九江被他拍了一下脑袋,气呼呼地扭头来瞪
  作者有话要说:  湛九江被他拍了一下脑袋,气呼呼地扭头来瞪他,恶声恶气地说:“不许拍!”
  梁季文朝他笑了一下,把抱着的梁釉往他怀里一塞。
  湛九江马上就笑开了,梁釉一愣,然后马上仰起脑袋扯嗓子开始大哭。
  梁季文:“......”
 
 
第65章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 梁季文又带队去了几趟大青山,其中有两次是雨后借口去采蘑菇野菜的。周围山头的蘑菇也多,但梁家人的战斗力太强,能少一个竞争对手也是好的。每次依旧是三天, 白天夜里忙活了十来天, 一千多斤各种干蘑菇木耳肉类果脯被藏到地窖里,大地窖也装不下,小地窖也装满了。
  梁季文的灵水也消耗了一半还多, 每次他进山扫荡, 都会倒下好多的灵水,所以大青山越来越绿,动物越来越多,物产也越来越丰富,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灵水的功劳。
  梁季文在华国过了这么多年,对现在的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绿色不够。前些年大肆被破坏过, 人地矛盾很突出, 又接连旱灾饥荒, 虽然没有工业污染,但环境说又多好那是不可能的。在满足家里人的身体健康后, 梁季文也愿意为村子,为大青山做出点贡献。
  湛九江私人物件很少, 梁季文帮他收拾来收拾去也只收拾出了三件夏天的衬衣,两条裤子,两件背心, 三条内裤,还有冬天的三套秋衣,两套棉袄,最后是一年四季都能穿的公装。
  湛九江沉默地做在床边看着梁季文帮他收拾,脚有一下没一下地踢着炕和土地链接的那条缝,专注的神情好像下一刻就能从里面找出七八百斤的大米来。
  “别踢了,再踢坏了咋办。”两人之间的氛围很奇怪,梁季文找着话题想打破尴尬的气氛。
  “坏了就坏了,反正好的也没人睡!”梁季文愣了两秒钟,才反应过来。
  “你回来的时候不睡啦?”
  湛九江愣了一下,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反正你就是嫌我碍事!”这个炕还真没什么人睡,湛九江上学的时候空着,回来了大多时候也和梁季文一起睡,很少回这里,家里就他和湛爷爷两个人,他一方面是嫌人太少,一方面是想和梁季文腻在一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