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蕴从门内走出来,向姬允行的不是宫礼,而是臣子之礼——本身在本朝,皇后除了是皇帝的后宫之首之外,也是皇帝的一大臂助。
只是顾蕴实在过于淡薄,有时竟让人想不起还有这么一位皇后来。
“容臣妾禀,”顾蕴神态语气都还是如往常一般淡淡的,仿佛要说的事情只是在自己的花园里接待了一个客人,“有人趁陛下离宫之时作乱,因事态紧急,臣妾等不及陛下回宫,便自作主张召来了白大人和傅先生,先行平了叛乱。”
末了,还纯属礼节性地添了一句:“望陛下恕罪。”
姬允自然不能怪罪她,他下得马,双手将顾蕴扶起来,笑道:“皇后何罪之有,要多亏了宫中有皇后坐阵才是。”
顾蕴垂下眼皮,安静地一笑。
两人看起来相敬如宾,琴瑟和鸣。
顾蕴难得穿上朝服履行一国之母的责任义务,然而这不过半日多的时间也把她累着似的,姬允一回宫,顾蕴便托言疲乏,回寝宫歇着去了。
唯有白宴傅衹留下来,跟着姬允到书房,将今日之事复盘一遍。
前半段大致上同姬允推测的情况差不多,叛军声东击西,趁着大半兵将跟着姬允去东郊,城防空虚的时候攻破西华门。但后半段就有些超出姬允的意料了。
“你们知道有内应,”姬允挑挑眉,蜷起的食指敲了敲桌面,“还把人放进来?”
白宴和傅衹相视一眼,傅衹拱手道:“是微臣的主意。”
“不知道陛下有没有抓过鸡鸭,鸡鸭吵杂,又能四处蹦哒,当它们分散的时候,要捉住是很难的,但只要把它们赶进鸡笼里,便一抓一个准了。”
傅衹这个假出世的,外人以为他都要修炼成仙了,恨不得往他身上堆上一团一团的缥缈仙气儿,却不想本人倒是乡村野趣足足的。
白宴眉毛微一动,眼里微微闪过一点笑的痕迹。
没人注意他这点细微的变化,傅衹继续道:“辽东王与汉阳王各自被困在黑水咸阳,已是到了穷途末路。他们分兵入京,不过是困兽之斗,做最后的挣扎,得手固然是赚了,失败了也没什么,不过鱼死网破而已。这样的人伤敌八百,不惜自损一千,若是放在外边,不知会惹出什么乱子,还是关起来打的好。”
白宴在旁边帮着解释:“正好借那内应的好处,那些人一进宫门,还没来得及觉出味儿来,便被我们的弓箭手包围,才得以大胜。”
姬允略抬起眼皮,他仔细看了看傅衹,不知想到什么,似笑非笑地扯扯唇:“傅先生的意思是,朕的皇宫,是一个鸡笼吗?”
白宴和傅衹都不由一愣:合着我们说了这么半天,您只注意到您的宫殿变成了鸡笼吗?
除了这不大端庄的小小玩笑,姬允没再说什么,只大致敲定了事后的奖罚细则,便让人退下了。
殿内空旷,姬允坐在椅中,一手支着额头,像是累着了。
徐广宁取走茶盏,无声无息地,便要退出去。
这些年他呆在姬允身边,从不多嘴多舌,也未出过错,实在是贴心又合用的一个哑巴。
用得顺心又顺手,只是有时候又不免觉得两分乏味。
像是这时候,若是李承年那种见着他的神色,免不了要自作聪明地问上几句,姬允虽然嘴上总是挺嫌弃李承年,但其实也想同人说说话。
两世加起来,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到头来也只能挑挑拣拣那么一两个人,藏着掖着地说说心里话。
姬允叫住了徐广宁。
徐广宁站住了,诚惶诚恐一般,微微地缩肩低头。
“陛下,有什么事吩咐奴才吗?”
姬允瞧他小心谨慎的模样,心下有些厌烦,只忍耐住了,道:“你今日听到傅衹说的话了?”
徐广宁迟疑片刻,轻轻地点一点头。
“传闻此人有奇才,如今看来确实是不错的。”姬允声音放轻了,仿佛在同徐广宁说,又仿佛是在自语,“事出突然,傅衹被皇后临时召进宫,却能够迅速决断,筹谋部署,兵行险着地反过来利用内应——更厉害的,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出了内应是谁。”
姬允不自觉地摩挲着自己拇指上的指环,他眼神微深,看起来略微地有些不大对劲,仿佛里面藏了一只阴郁的鸷。
同徐广宁说话的声音却轻飘飘的:“你说,他是凭什么推测出来的?”
徐广宁莫名从他那飘忽的语气里感觉出了一丝寒意,他脊背发凉,差点要双膝一软,跪倒下去:“奴才愚笨,实不能够揣测傅先生的意思。”
姬允见他一副心惊胆颤,怕极了要殃及自己的恐慌神情,那股厌烦终于攀升到顶点,忍耐不下去了。
也是他脑子不清醒,自己都犹豫不定,掰扯不清的事,问这没用的废物又有什么意义。
他按了按皱起来的眉,强行忍下了想让人滚的念头,只说了声:“罢了,你出去吧。”
数日后,黑水降将反扑的消息才传到了京城。
驻扎黑水的樊业受伏击而死,连带着三万大军折损大半。
姬允震怒不已,当庭下旨,全力清剿叛军。
这些消息传到谯州,则又多耗费了两三日的时间。
一切都已经发生,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来不及阻止,也来不及改变。
白宸从城楼上巡视回营,便看见姬蘅脸色不大好看,正将两封已打开的信重新装起来。
“怎么了,”白宸难得见小孩有这样严肃的神色,不由问道,“哪里来的信,说了什么?”
姬蘅脸色有些阴沉,索性将信都推给他:“你自己看吧。”
白宸接过了,脸上神色也慢慢地变了,等看到“余鸿”那个名字时,眼眶几乎抽搐起来。
……难怪他之前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于洪”这个人,谁会想到,这个人换了个名姓,便安全地藏匿在假名之后,叫人再找不着了。
“于洪”化作“余鸿”,这种拙劣伎俩却成功地瞒天过海,还做出了与上一世毫无二致的事,简直像是为了刻意嘲讽他所做的一切准备,都不过是徒劳。
太子姬蘅先头已看过这两封信,被里面的惊涛骇浪也激出了一身冷汗,但如今见白宸才看到第一封,脸色就变成这样,脸上的青筋都要爆了出来 ,不由吓了一跳,反而安慰起他来:“虽说我们也有损失,究竟对方不过野鸡杂碎,怎么比得过我们正统之师,便是打入了京城,也照旧没好结果的。”
“你说什么!”白宸闻言猛地抬起脸来,眼睛里竟泛出丝丝的血红色:“他们还打进了京城?!”
就像上一世那样,他们还是一路打进了京城。
姬蘅也觉后怕地点点头,道:“是啊,他们还在朝中安插了内应,为他们开了宫门。不过多亏了白卿有先见之明,我听闻当初白卿来此,傅先生本是想要同行的,万幸白卿将傅衹傅先生留在了京城,否则此番京城危机,恐怕还没那么好过得去。”
说着说着,出于对英雄的敬仰,姬蘅便又忍不住开始喋喋不休了:“傅先生委实是个奇人,领着那帮不中用的少爷兵,硬是守住皇宫不说,还利用那个内应,反过来将反贼一网打尽,父皇着实对他大肆嘉奖了一番呢……”
而白宸听着听着,却不知是因为什么,脸色反而一寸寸苍白下来。
傅衹当机立断,力挽狂澜,甚至一眼挑出了谁是那个内应……凤郎会怎么想,会觉得傅衹是受了什么人指引吗?
白宸紧紧地攥住了手指,指甲陷入了掌心也毫无知觉。
他只能默然无声地自己消化那些在自己心里肆意翻涌的浪潮。
他不能慌,不能自乱阵脚,种种这些似曾相识的轨迹,什么也说明不了,傅衹也是皇后顾蕴传召的,不能算到他的头上。
他咬住牙齿,隐隐地尝到了一丝血腥味。
他重活一遍,不是为了见证历史是如何再次发生的。
第68章
大年初二,整个京城却笼罩在一片肃肃氛围中,从朱雀大街头走到朱雀大街尾,听不见半点烟花炮竹喜庆声,一眼望过去没有火红的灯笼门联,反而不少人家挂着素缟白幡,不时传出门内悲哭之声。
今岁大年过得颇为沉寂,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宴被取消,鼓乐吹笙更是一概不许,都是姬允亲自下的旨意,以此来祭奠死在战场上的英灵。
月前辽东王在黑水绝地反扑,余鸿宛如一柄藏于袖中的短刃,是刺客最后的武器,专用来鱼死网破,一剑割喉。
樊业和荀羽都驻扎在黑水,荀羽且不说,樊业是老将军樊城的嫡孙,还有一个封为忠勇的将军父亲,在如此家风的耳濡目染之下,樊业连小时候玩过家家,都是只做大将军,绝不做它选的,总是领着一帮歪七扭八的鼻涕军,攻破敌方搭的小破塔楼,插上自己的小旗子,得胜之后便漫山遍野地撒欢儿乱跑。樊业小时聪明,长大倒也不曾了了,不负家族所望地长成了一名优秀军人,在领旨去黑水之前,樊业已大大小小立了不少军功,与顾桓那位子侄顾襄一起备受瞩目,被戏称为是小樊将军小顾将军。不难看出,在这年轻一代里,也唯有樊氏这一支能稍微有资格与顾氏较量一番。
樊业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嘴炮将军,他上过战场排过兵,不是什么没经验的瞎指挥,余鸿带着八千人来投诚,不是一个小数目,樊业不可能不怀疑不审视。但是千防万防,总归有防不住的地方,余鸿能够从当年诛杀姬准的大案里逃脱,还能说服辽东王收留自己卷土重来 ,足可见其心计深沉。
到底是棋差一着,樊业的处处试探都被对方一一化解,终于犹豫着接纳对方,便被毒蛇见着了缺口,一口狠狠咬上来。
那是在正式纳降的夜宴上,樊业欣赏余鸿的识时务,赠与他珠宝玉石,高官厚禄,而余鸿则承诺提供更多辽东王后续的计划,以供朝廷调整对策。觥筹交错,宾主尽欢,樊业仍记着正事,酒并没有多喝,但药效已经起了 ,他觉得头脑渐渐昏沉,眼前笑着的人带了重影,他重重地甩了甩头,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酒酣耳热之后,是一场残酷屠杀。
樊业因为与余鸿相隔太近,甚至没有片刻时间留给他做抵抗,就被余鸿袖中刀一刀捅进胸口,死得不能再彻底。
荀羽勉强摇晃着自己站起来,被药物麻痹的手指还没将刀拔出一半,已先做了刀下亡魂。
有人在挣扎的时候掀翻了桌子 ,有人在大呼救兵,呼救声只到一半,永久吞没在喉咙里;有人试图夺路而逃,被追上来的人从背后一刀砍成两半……种种呼号,种种乱象,好似地狱重现的场景。
他们以为的那些胜利在望,那些志得意满,一夜之间被踩碎在满地血腥里。
姬允嘴唇周围一圈又起了燎泡,肝火旺盛得感觉一说话就能喷出火来。
上一世,平定八王之乱,几乎耗损了朝廷所有能用之人……
所以为了重叠上一世的轨迹,即便他提前准备,即便他顾虑周全,最后还是要出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那些人死于这种可笑的原因吗?
姬允眉心突突地跳,两腮绷得爆出了青筋,他突然暴怒,用力将案上东西全部扫落在地。
叮铃咣啷 ,稀里哗啦的一声巨响,小心侍立周围的宫人顿时心脏一抖,瑟瑟发抖地跪作一团。
“你他妈在玩我吗!你他妈是不是在玩我!”
不知道姬允是在对谁怒吼,他仿佛是失心疯了,面色扭曲,状若癫狂,他怒吼着发泄了一通,又力竭地倒回椅中。
他双手抱头,仿佛脑子里有什么在捶打着他,让他痛苦不已,他不时地捶自己的头,恨不得往墙上撞几下,让自己能够好受一点。
但撞完了疯完了,也祭奠过亡灵了,姬允还是要派人去收拾那片烂摊子,他简直恨不得扒了余鸿的皮,喝了余鸿的血。
他冷着脸咬着牙,几乎是带着一种麻木不仁的心理,冷眼看着渐伤亡数目渐追上上一世的程度。
他心里甚至冷冷地想:接下来呢?接下来是什么?
按照上一世的路子,是不是这边才结束,后梁就要打过来了?
而仿佛正如他所想象的那样一般,在朝廷总是莫名其妙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说来就来的大雨雷暴,甚至是多年难得一见的龙卷风等等导致战局发生变化,而损失惨重的两个多月之后,叛军好像终于失去了老天的庇佑,朝廷军万分艰辛又苦逼地生擒了辽东王和汉阳王,将双王押送入京。
嘿,后梁瞅着盛朝打完一场憋屈大仗,正是又虚又弱的时候,果然趁隙而入了。
第69章
后梁进犯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光是白宸做督军的这几月里,双方就已大大小小交锋了数次,彼此都很明白对方的意图是在拐弯抹角地试探自己的实力底细,谁都不怀疑关于大盛和后梁,这场仗迟早是要打起来的事实。
白宸在谯州待这数月,顾桓留下的班底和纪律在他手上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比之前更为整肃,好像他一直在为两国彻底撕破脸皮这天做准备。到后梁大举入侵的时候,分明过多内耗让盛朝整个里子虚弱疲乏,拿得出手的将士屈指可数,但宛如铁桶的谯州犹如大盛朝最外的一层钢筋铁皮,不管内里如何溃烂,竟硬生生扛住了来自后梁的密集炮火。
盛朝首战告捷,捷报飞抵入京,姬允连日来焦头烂额,此时终于稍稍缓了口气。
还好还好……还好没像上一世那样,战报尚未抵达京城,就已经连失数城。
那口气没松完,莫名又咯噔一下,姬允想起之前打辽东汉阳王时出现的一堆烂事,一颗心瞬间又提上来了,甚至愈发有种战战兢兢的感觉。
他仔仔细细抠了一遍战报,战报是白宸自己写的,白宸写私信与写战报,字迹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流丽后者刚劲,每回姬允收到白宸寄来的信,都要交替欣赏一遍对方的书法才能看得进去内容。
只是这回却无暇关注,他来回确定了再没看见什么似曾相识或者有疑点的东西,但还是不能放心,提笔回复时,一连写了三个小心,落笔为重,因为实在攥笔太紧,骨节都有些扭曲,最后一笔甚至劈了。
白宸上了城楼,早一点清扫战场的时候发现北边城门被砸破了一个角,他来检查破洞有没有补上。
谯州本是处南,与阆州不过隔了一条阮水流经,分明也该是分花拂柳,多情绰约的姿态。但自盛朝和后梁分水而治以来,原本只是沿沇水而建的谯州诸城,便陆续修起了座座城防堡垒,在百年里历经刀剑摧残,城墙上三不五年打个补丁,看起来很像破破烂烂的灰扑扑旧衣裳。
47/58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