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里没有外人,大家也就没去阻止他发泄。
说实话,大家都挺不理解的,做为皇子,从小在皇宫里,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那李氏原不过甄家在江南调教的一瘦马,送给龙德帝做玩物的。
这样的女子,别说宫里,就是兄弟几个各自的府里,随随便便也能拿出个十个八个去送人的。
若非这女子在宫中有了品级,又是在众人面前爆出身孕,说实话,龙德帝真不介意把这样的女子送给儿子玩玩儿。
但是,这样的女子,却钩的皇子龙孙要死要活的,龙德帝就绝对不能容忍了,这样的女子,以后必然会勾着五皇子宠妾灭妻。
能做皇子王妃的女人,家世必然是不简单的,龙德帝不可能同意,因为这么个玩意儿,让王妃的娘家对朝廷有意见。
只是,这个五皇子跟疯了似的护着那女子,一心等着生产之后,把人带进忠信郡王府,这毕竟是丑闻,两位皇帝也害怕五皇子直接不管不顾的嚷嚷开,皇家可丢不起这人。
而那女子又是经过调教的,自然对药物或事物相克什么的都是了解的,让龙德帝和丰亨帝不好直接弄死女子。
但是,这宫里让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早道的办法多得是,借着这女人怀孕,胃口不好的机会,太医院猛开开胃又不伤身的药。
初时,二人害怕这药里有问题,还特意拿着房子问那些大夫,得到的结论都是,不仅药方开的妙,这药本身还不伤身,就算是孕妇喝了都没有问题。
二人这才放了心,对于之后,胃口越来越好,几乎是刚吃完,马上就又饿了那样,二人也只当是怀孕造成的正常现象。
再加上,做为扬州瘦马,那是从小就用药物控制了身体,所以,就是再饿,吃的也就那么多,自然看起来也是长不了多少肉的。
忠信郡王也就是初一十五进宫给自己母妃请安的时候,才能偶尔瞄上一眼,这是他和太上皇商量好的,但,就这么一眼,自然也看不出什么不妥的地方。
那女人后期可能是意识到不对了,但是,苦于找不出证据,而且,出来的时候,身后总是跟着嬷嬷,她也没办法。
因为给女人的食物都是用助眠的药物泡过的,嬷嬷们看她吃完躺在床上睡了,就出去闲聊去了。
哪知这天,女人多喝了些水,再加上经常吃这样的饭菜,已经有了抗药性,竟然提前醒了,女人看四周没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自己起身了。
外面两个嬷嬷,还浑然不觉的聊着,女人却越听越心惊。
曹嬷嬷:“老姐姐,你说这太医一直这么给喝保胎药,这到时候要是羊水一直不破,孩子直接憋死在肚里咋办?”
宋嬷嬷:“哼,那就是该着她给龙子做福窝呗,也是她造化!”
曹嬷嬷:“可惜肚子里的孩子喽!”
宋嬷嬷不屑地道:“可惜?可惜什么?乱伦出来的孽障,要不是怕闹大了脸上挂不住,太上皇早就直接让人把她乱棍打死了。”
曹嬷嬷赞同地道:“就这样的女人,莫说皇家,就是普通人家也早就浸猪笼了。”
宋嬷嬷道:“等着吧,皇上都命人找好地方了,只等着进了产房,给盘好了然后送去,反正她一个瘦马出身,能怀孕已经是奇迹了,生不出来,想来忠信王爷也说不出来什么。”
曹嬷嬷点头道:“那能说什么?自古这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生孩子生死的又不是她一个。”
宋嬷嬷叹气道:“到时候做福窝的时候,尽量给她做出护着肚子的样子,到时候再说两句感动的话,咱们那五王爷估计就剩感动,再给赋诗两首,也就完了。”
曹嬷嬷笑道:“男人可不就那样,过两天皇上再给赐两个相似的女人,到时候估计连她的样子都记不住了。”
宋嬷嬷站起身,伸个懒腰道:“成了,那位也快醒了,去把保胎药给热了端过来吧,咱们再坚持一个来月,也就轻松了。”
女人到底是调教出来的,即便是到了这时候,也是很镇定的快步走回床上,然后道:“谁在外边那?”
宋嬷嬷不疑有他,快步走了进来,看她正穿鞋(脱鞋),赶紧低头帮着给穿好。
女人低头冷笑,自己这里,早在出事的时候,连宫女带太监的,都被处死了,这两个嬷嬷以为知道了这些阴司之后,她们还能活着出去?不过是给自己陪葬罢了!
这女人的心机不可谓不深沉,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也一如既往的该吃吃、该喝喝,丝毫不表露出惊慌之色。
只是,谁都没发现,女人悄悄地藏起了一把小刀。
又过了三天,到了十五,忠信进宫请安的时候,两个嬷嬷一左一右的跟在后面,就在两个嬷嬷要将人带回去的时候,女人突然拿出藏在袖子里的小刀,割开了自己的肚子。
这样的变故将人都吓疯了,这女人也是真狠,就这么自己把孩子从肚子里掏了出来,忠信这时是真的被吓疯了,跑过去抱住倒在地上,还护着孩子的女人。
女人将孩子交到忠信手里,拼着最后一口气说道:“皇上……要……要我们……们,娘俩一尸……两……命,地方……地方……都找好……了,要我……做……福窝……骗你……”
后面要说什么,没说出来,但也能猜出来,忠信是恨得目眦欲裂,这时,他怀里一弱的和小猫似的叫声,暂时唤醒了忠信的理智。
忠顺不顾脏污,把孩子小心翼翼的放到女人怀里,又把自己身上的蟒袍脱下来将娘俩包好,抱出了宫里。
据说,那是个女婴,但是,忠信亲手埋葬女人之后,那女婴是死是活,并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忠信不顾一切的要去嵩山少林,大家都以为,这位情圣是要出家。
龙德帝对这个儿子本就没有什么感情,文不成武不就,成天就知道伤风悲秋地写两句狗屁不通的文章诗句,跟贾家那个贾政好有一比,所以,龙德帝根本不在意他去哪儿。
丰亨帝就更不在意了,又不是他儿子,所以,在两皇默许下,忠信就这么消失了。
果然,不久之后,就传出了忠信要落发出家为僧的消息,只是,最后,老方丈言其六根未尽、尘缘未了,最后,忠信只能带发修行。
只是,忠信自己在少林寺附近盖了个小庙,不接受香火,也不招待访客,换句话就是,除了忠信身边的亲信之外,他再不见任何人。
时间长了之后,就是龙德帝都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逆子的时候,忠信竟然反了!
龙德帝和丰亨帝之所以没预料到他会造反,不仅是他本人窝囊无能,更主要的是,他除了外家表兄左良玉之外,再没有手握实权的人脉。
但是,要说左良玉能跟着造反,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说他造反,跟有人告诉龙德帝,忠顺和贾赦拆伙了,也没有什么区别。
左良玉自幼父母早亡,被叔叔家,也就是忠信的外祖父收养,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战场上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
而且,左良玉是个很忠心的人,忠心的有些认死理儿,他因为体恤士卒,曾经为了给自己的兵讨回公道,得罪过高官,险些被按照叛国给斩了。
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丰亨帝,听说后给拦了下来,又让四皇子去给调查,最后还了左良玉公道。
所以,左良玉是最恨人说他叛国造反的。
除非,下达命令的是丰亨帝本人,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让他兴兵造反。
至于帮助他表弟忠信郡王,那就是扯淡。
这里还牵扯着一些家族隐私,这左良玉早年家里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他的父亲乃是贾家族长,无奈,左良玉还只有十来岁的时候,他父亲就意外去了,不久,母亲也没了。
几岁的孩子,自然是没办法掌控宗族的,于是,这族长的位置就落到了忠信的外祖头上,也就是左良玉的亲叔叔身上。
可以说,忠信母亲进宫之后,这打点的钱,大部分都是左良玉父母留给他的钱财,而到最后,为了不让左良玉有出息,甚至哄着不叫他读书。
以至于左良玉最后无法,只能凭借小时候父亲教导的骑射功夫,成年后又个高体壮,习武从军,因善左右射,勇猛顽强,曾经得大皇子赏识,只可惜,最后陷害他的人,是大皇子妃的弟弟,大皇子选择保小舅子,让这位勇猛的帅将,彻底选择了太子。
第82章
贾琏和贾珍带着一小队人马急行,冯唐老将军带着大部队也是紧随其后,兄弟两个赶到金陵的时候,见到的是满目疮痍,县衙早就被攻破了,倒是自家老宅还算安全,并没有被人过于攻击。
只是,不等二人长出一口气,就被仆人们的话,吓得魂飞魄散,几人竟然在这时候,去了山上的尼姑庵,为了救一个尼姑。
二人听后,那是又气又急,急忙留下两个兵将,吩咐在原地等大军,他们二人带着剩下的人先去救回那三个不知死活的孩子。
那尼姑庵离贾家老宅约么二十里地,一路上,二人拿出随身的软剑,看到那些叛军阻路,就一路杀将过去。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撞上了忠信带人绞杀寺庙里的尼姑,而他们要找的三个少年,早都已经是精疲力尽的强撑着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
就在看到他们的时候,三人松了一口气却是卸了劲儿,武功最弱的卫若兰,身形一晃,眼看着就被敌军给一剑刺穿胸膛了,被贾琏用凌波微步给救了下来,只是,仍然在胸膛上留下了一道不小的口子。
贾琏他们带的人,那都是跟贾赦上过战场,说是以一敌百也不夸张的,所以,尽管贾琏和贾珍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仍然是很快的控制住了这伙不少的叛军。
忠信眼见着就剩自己身边的几个死士,而贾琏和贾珍明显不想留活口的时候,直接亮出自己的身份牌道:“本王是忠信郡王,你等不能杀我,否则就是以下犯上!”
贾珍笑着将手里的软剑送回腰间,然后不等忠信松口气,又抽出腰间一柄装饰大于实用的剑说道:“此乃君子剑,又叫龙泉剑,乃是圣上赐予我叔叔的,可先斩后奏!”
忠信大惊,刚要说什么,贾珍对贾琏说了一句:“琏弟,这几个死士就交给你了!”说完就攻向了忠信,贾琏默契的对死士们出手。
兄弟俩配合默契,再加上步法精妙的凌波微步,很快,忠信这个只懂得骑射的人,就身首异处了,只是,死不瞑目的忠信,到死仍然看向尼姑庵。
这让二人很是不解,这尼姑庵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让一个郡王致死仍然念念不忘?
士兵们开始打扫战场,那些大些的尼姑安抚着惊魂失措的小尼姑们,年老些经事儿的,则帮着给贾蓉三人包扎,比较惹眼的是,一个一身道袍却仍做俗家打扮的居士很惹眼。
这居士看年纪不过十三四岁,最惹眼之处就是她周身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犹如莲花一般让人不敢稍有亵渎之心。
这个僧不僧、俗不俗的女孩儿,清清冷冷的站在冯紫英跟前,冯紫英的眼睛都快掉到女孩儿的身上了。
贾琏眯着自己的桃花眼笑道:“行啊,小子,毛还没长齐呢,就开始惦记英雄救美啦?”
冯紫英躺着抱拳道:“琏二哥莫笑,她本是我的表妹,也是我的未婚妻,只是因从小多病,经过一位大师指点,最后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贾琏和贾珍现在没空听他们讲古,只是让受伤最轻的贾蓉先带人回老宅养伤,他们还得去扬州平乱呢。最主要的是,贾瑚一家子可都被困在扬州城那。
贾蓉也惦记他二叔贾瑚,想要跟着一起,贾珍嘲笑道:“你现在能站起来,我就带你一起!”
冯唐跟贾珍他们会和之后,知道儿子安全只是受了点伤,这才放心,也没等儿子过来,就赶紧往扬州赶去。
三天后,这场所谓的“清君侧”闹剧,在贾瑚和贾珍等人的里应外合之下,很快就被平定了。
只是这结果很让人难受。
原来,在之前,左良玉就接到了丰亨帝的密旨,让他做好准备,配合巡盐御史贾瑚,要收拾扬州的这些大盐商。
当一个蒙面人过来传旨,让左良玉用虎符调遣大军的时候,左良玉并没有怀疑,只是,当大军围住扬州城后,左良玉看到忠信的时候,就意识到不对了。
可惜,这时已经晚了,就在他要撤兵时,几个黑衣死士抓住了他的儿子,逼着他放下手里的武器。
贾珍等人是在左良玉家的地下室找到重伤的左良玉的,只是,左良玉老泪纵横地说了一句:“我辜负了陛下!”之后,就陷入了昏迷,当晚就咽气了。
而左良玉的妻儿,早在此前就已经被忠信的人给杀害了。
贾瑚开始帮着扬州的地方官,安抚当地百姓,处理善后,贾珍等人带着左良玉的遗体以及忠信的尸首回京复命。
回去的时候,自然是将贾蓉三人一起带回了京城,都这样了,也不可能让他们再参加今年的科考了。
同行的还有已经彻底做俗家打扮的妙玉。原来她本是苏州人氏,出书香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这妙玉是她的法号,她俗家姓李,八岁时得了怪病,几度险些没气儿,父母遍寻名医,也看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后来,一个有些道行的僧人路过李家的时候,说这女孩儿乃是佛家人,不出家是好不了了。李家人无奈,只能先送妙玉去了寺庙住着,哪想真就好了。
但是,李家父母早前丢了一个女儿,这好不容易又盼来个女儿,哪里就舍得女儿出家了?于是,花钱买了替身送到庙里替妙玉出家。
说来也怪,这妙玉只要离开寺庙,那怪病就会找回来,送了替身进去之后,病症甚至更严重了。为了女儿活命,李家父母只能忍痛将妙玉彻底送到了玄墓蟠香寺。
只是,妙玉的师父看了妙玉之后,却说道:“这女孩儿感情上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只是暂时要在庙门中避劫,他日缘分到了,她自己选择该是落发断红尘还是赴命定姻缘吧。”
为了让妙玉生活与家中无异,李家父母不仅给玄墓蟠香寺捐了大笔的香油钱,还将给妙玉准备的嫁妆,都交给了妙玉,又送了两个丫头服侍她。
谁想,没过多久,妙玉的父母就相继去世了。
妙玉十三岁的时候,她的师父对她说,劫难满了,她可以下山了。
回到家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早就已经去世了,家里的三个哥哥也都分家了,却都不愿意要她,直到知道她手里有一大笔嫁妆,她的大嫂才让她住下。
48/59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