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历史同人)——青律

时间:2018-10-16 08:23:56  作者:青律
  更何况,绝大多数百姓也只会跟着最后赢的那个人吧。
  钱凡在旁边闷不做声的点了根烟,看了眼对面坐着的赵青玉:“他们的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岳飞秦桧的故事,我不是昨儿才跟你讲过么。”赵青玉懒懒的打了个哈欠:“他们的统治者就是再昏聩,臣子都忠心耿耿,这不是儒学洗脑了一千年,脑子都洗坏掉了么。”
  “总不能让咱们江银的几万人,都一起蹦到这瘦西湖里淹死算了吧。”
  柳恣跟着打了个哈欠,淡淡道:“定下的事情,都不要变。”
  他知道厉栾的意思。
  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
  做得越多,错的就越多。
  收进来的城民越多,乱七八糟的非议和舆论就越复杂。
  可想让江银的人长久的活下去,就必然去控制更多的城市和资源。
  而江银的人,也势必会干涉他们这些古代人互相虐待的那些破事。
  “该插手的事情,也全都全力以赴去做。”
  他抬起眼眸,声音沉着而不容置疑。
  “大不了,就说这临国的首脑暴虐无情,一手铁腕政治无从置喙,”
  “把锅都甩给他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宋朝看起来再美好,也只是一个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和汉朝明朝没有任何区别。
  光辉是真的,腐烂与龃龉也是真的。
 
 
第19章 不举
  郭老爷子对于这群奇奇怪怪的人,以及目前自己现在的处境,都非常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他本身和孙县令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看懂他们的奇异之处。
  比如说手电筒、汽车、扬声器、广播这类的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和理解。
  扬州城里的百姓自然也是如此——迷信的认为这些人都是神仙或者半仙,不迷信的则觉得广播是传音入密,光芒那也是施了什么功法。
  郭棣本身虽然抗拒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但他并没有选择。
  修筑了三十年的城墙说破就破,城里的两万守军搞不定那几条水龙,看样子这群人呼风唤雨,还不到处糟蹋东西掳掠妇孺,怎么说也比那金国的骑兵要好点。
  他虽然看不惯衙门里来来往往的女人,但也明显感觉的到,大家对他都颇为客气。
  至于这是对老人的照顾,还是对他旧官职的认同,就无从考量了。
  老头儿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人确实不得了。
  他们可以日行千里,还能操控白色的飞鸟,千里传音之类的更是稀松平常。
  ——难道真是神仙?
  于是在某一天,他送了个炉子到衙门里,想找柳恣说点事。
  柳恣看见这老爷带了个火炉过来,有点懵。
  “您这是……”
  “一点心意。”
  郭棣露出为难的笑容,又意识到他并不懂这炉子的意思,就解释道:“现在进了十月,这是我们节令的礼物。”
  “请坐,炉子放这就好了。”柳恣略有些茫然的看了眼那半人高的小铜炉,好奇道:“节令?”
  “十月一日是烧衣节,”郭棣露出笑容来:“也叫十月朝,届时当授衣祭祖,抑或出城飨坟。”
  他示意柳恣看那暖炉的炉口,善意的解释道:“十月朔开炉向火,这十月里,我们当地人经常用这种炉子温酒烤肉,围坐在一起饮啖。”
  咦,老爷子今天怎么还主动送礼物来了?
  柳恣自然也知道,这郭棣平日里不怎么亲近他们,眼睛里的抗拒和提防也一直存在。
  “您这是……有事找我?”他试探道。
  “我不知道你们是哪路神仙,”郭棣虽然理解不了他们的这些东西,但本能的感觉这些人不是神仙,只行礼道:“放足禁奴之事,老夫不予置评。”
  “但有一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办成。”
  他看向那白净的年轻人,只犹豫了一下,开口道:“生子不举之事,屡禁不止,且近年来愈演愈烈。”
  “你们如果能革除此习,也是在行善积德啊。”
  柳恣示意门口候着的孙赐给老爷子上杯茶,好奇地听他说了下去。
  宋人把生下子女不予抚养的事情,称之为不举。
  而所谓的不举子,也就是弃婴。
  弃婴的现象在宋朝的各个时期和地区都非常普遍,到了郭棣这一代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无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士大夫家里,孩子生多了就直接杀掉或者扔掉,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是……只杀女婴吗?”柳恣试探性的问道。
  “不,”老爷子叹息着摇头道:“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东坡先生及其他官员也曾多次上表,但无论官府做什么,都屡禁不止。”
  柳恣愣了半天,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半晌没说话。
  他大概明白这其中的问题了。
  老头当然是心善,看不得有成千上万的婴儿死于非命。
  但这个社会问题的重点在于……避孕上面。
  俗话说食色性也,抛离繁殖的需求,滚床单这件事情的快感完全是进化出来的奖励机制。
  现代的男女拥有如此多寻欢作乐的途径,也抵抗不了性快感的诱惑,更何况是娱乐方式单一的古代人……
  问题是,这时候叫他柳恣变个避孕套加工厂出来,也不太可能啊。
  人们碍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养育太多的孩子,所以才把生出来的多余的孩子,都统统用不人道的方式处理掉。
  但……
  柳恣想到了什么,突然神色一动道:“郭先生,你知道土豆这个东西么?”
  郭棣愣了下:“那是什么?”
  “那玉米呢?”
  “啊?”
  柳恣也愣了下,叫孙赐去一趟临时搭的厨房里头,把从镇子里带的玉米和土豆拿两个过来。
  郭棣从那女孩的手中接过了形状奇异的两样东西,怔然道:“这是什么?”
  “这个是……一种非常容易充饥,而且可以广泛种植的东西。”
  柳恣耐心的解释道:“这个玉米,单一株就可以让四五个人吃饱。”
  “而这个土豆,种了以后不怎么需要伺候,而且长成的时间快,非常容易充饥。”
  如果能把这两样东西广泛传播出去,养不活孩子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就学困难之类的问题,生存危机都没有解决,别的都暂时不用考虑了。
  郭棣握着那两样奇异的植物,脸上的神情也变化了许多。
  难不成——真是从蓬莱来的神仙?这是仙草吗?
  “回头我让农经局的人多培养些,教这扬州城的百姓们如何育种,”柳恣耐心道:“不是什么难事,放心吧。”
  老头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事情真的如他所言,那等于在冥冥之中会拯救上万被溺死掐死的婴儿。
  这其中的功德,就是成佛都不算过。
  老郭同志在慢慢瓦解心防的同时,全城的百姓也尝了个新鲜。
  虽然开会的时候,那几个当官的都言语激昂,个个说着话恨不得拍桌子。
  但做起事情来的时候,还是非常懂得分寸的。
  其一就是对于传播思想这件事情,没有按着他们的头逼他们进步。
  由于江银镇的学生们都被集中着学习发展,老师自然空出来了不少。
  厉栾安排着推土机和工人拆了几处无用的房子,在扬州城的东南西北开辟了四个小广场,然后安排了几十个凳子。
  七八个老师就轮换着去上班打卡,还有人推了小黑板过去,方便他们做板书。
  一开始,这老师过去讲课,是对着空空荡荡的广场。
  但他们的话语还是跟着广播的声音,真实而清晰的传播了出去。
  讲的东西也并没有多复杂。
  在最开始的时候,只谈两样东西。
  人权思想,与自然科学。
  老师都被嘱咐了用教小学生的态度,把那些专业的名次掰开了讲细了,让模糊的概念能够被人们理解。
  比如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这个问题。
  开民智是个很漫长,但绝对有用的事情。
  柳恣清楚这事急不来,所以在最开始,只废除了三样东西。
  裹脚、奴隶制,以及三妻四妾的问题。
  其实废除三妻四妾这个事,是其他人没有想到的。
  柳恣的手段并不过激,只是表示今后不允许纳妾,凡发现者皆会被严厉惩处。
  ——纳妾这事本身不会干涉经济生产,也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社会影响。
  但柳恣接触政治的时间久了,清楚一个核心的问题。
  如果他允许新的纳妾行为,那么自己的内部迟早会出问题。
  江银的人,迟早会和扬州人有贸易往来,时间久了也会风俗交融。
  如果扬州人可以自由纳妾,那江银和自己内部的人,也迟早会起这种心思。
  那江银的女人能饶了他?自己内部的人不会撕起来?
  他要是不提前把这苗头掐死,回头够自己喝一壶的。
  而奴隶制的事情,也被转化的非常合理。
  由于扬州城的南城墙被炸垮了,柳恣需要大量的工人来进行相关的重建和修复,直接配合政府工程提出了全城募工制。
  取缔卖身契和家养奴等行为,连续三天公开说明了募工制和合同这两样东西的存在。
  在百姓不能给予最低工资的情况下,政府方面划定了最低工资线。
  他们虽然没有铜钱,但钱凡直接和柳恣批了公文,拿出几根金条出来,跟当地的富商换了对等的铜钱和银铤。
  这个时代白银还没有广泛流通,加之物价的缘故,就是发工钱也主要是发铜板。
  募工的消息广播了没两天,第一批人就已经满了。
  有很多都是公开从商人或者世家大族的府邸里逃出来的——然而那些人也对政府没有什么办法。
  ——有活儿干,有工钱拿,还拿的不少,傻子才不去!
  第一是财务局的人在派人和他们谈采购商品和物资的事情,在有生意要做的情况下,跑了些许仆人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何况卖身契作废,签些便宜的合同就是了。
  其二,自然是忌惮他们的监管和控制能力。
  人们猜测着这些奇异人士的身份,也在暗中观察他们的善恶。
  目前而言,既不算讨厌,也不算喜欢。
  但起码……女人们被放松的脚,总算能喘口气了。
  与此同时,热电厂终于可以恢复开工了。
 
 
第20章 开炉
  宋代与唐代的典型区别,就在于通用能源。
  从这个时代开始,煤炭开始被广泛运用,从山西往东有大量的山脉被开垦出矿井,到了冬天全国几乎都没有供暖问题。
  虽然就现在扬州以北基本上都被金国给占了,但煤矿生意照样进行不误——毕竟金国也想坐地收税,断然不可能干涉这些往来。
  人们虽然对江银的人保持警惕和审视的态度,好在有郭棣老爷子的引荐,好几笔大订单都在几天内敲定,伴随着货运卡车的轰鸣作响,一批批的煤炭陆续运往了江银镇。
  对于车这个东西,扬州城的人们还是保留着好奇心。
  他们隐约觉得这些外邦人没有敌意,比胡人要聪明神奇许多,手中有数不尽的宝贝。
  正因如此,当汽车轰鸣着喇叭,示意人们开路的时候,许多人甚至会站在道路两侧,观望那车是如何跑动,里头的人又是如何出来的。
  四千斤煤炭几乎掏空了好几户富贵人家的储蓄,吴恭和柳恣商量了一下,决定走供电配给制。
  优先恢复政用和军用的配电,同时热电厂暂时只开放一半的产能,避免之后续不上煤炭。
  在合理的规划下,即使煤炭的供应突然中断,也可以再撑着供电半个月。
  在热电厂重新开炉的那一天,柳恣带着郭棣老爷子去了趟江银镇。
  从坐上车的那一刻,老头就在抖。
  孙县令是没见过世面,书也读的少——他与现代事物接触的时候,全程都是懵的,问都不知从何问起。
  可郭棣毕竟戎马半生,被小姑娘扶进这车里头,脑子里就全是那些志怪神话里的东西。
  什么饕餮白泽全出来了——他并不能理解这个能驮动这么多人的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这马车怎么没有马?”
  赵青玉颇有种哄自家老爷爷的耐心,认真道:“这是机械,就如同你们古书上的水木流马一样。”
  郭棣愣了下,正试探着触碰扶手,车子就发动了。
  他讶异的看见玻璃窗升了起来,透明的屏障外景物一览无余。
  “居然——居然会自己动!”
  “老爷子别怕哈,这东西不咬人的。”坐在前面的钱凡笑着道:“这就是个机关密致点的马车。”
  郭棣绷了神色,强行装作一副见过市面的样子,只嗯了一声。
  车子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到了江银镇,这期间老爷子的眼睛到处乱瞟,生怕错过了什么东西。
  竟然有如此快的马车!难道真是腾云驾雾不成?
  可这几个年轻人从谈吐做派,到饮食喝水,都不像神仙啊。
  江银镇的戒严已经越来越完备,居民们也开始适应了规律稳定的生活。
  关卡前的士兵看见那辆车,齐齐敬了个礼便放行了。
  到了这个时候,郭棣才惊异的又开口道:“你们的路……怎么是白色的?”
  他们的路面向来露着黄土,断然不可能是这样如石头被削了个平面般齐整的路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