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红楼同人)——默默的听

时间:2018-11-06 10:23:58  作者:默默的听
  其后,李敛带领燕北义从和天策将士攻入哦啰斯国腹地,到处放火杀人破坏,而李明珠则带领剩下来的人马继续围攻阿尔巴金萨城。
  在伤亡甚重,势不能支,国内怨声一片的情况下,哦啰斯国连忙举白旗投降,表示不会再越过兴安岭半步。
  待李敛领大军离开哦啰斯国境内后,哦啰斯国贼心不死,东挪西凑的连那十万败军在内,拼凑出三十万的兵力,再次窜到兴安岭,想要打大周一个措手不及。
  而他们这一个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李敛的极大愤慨,使李敛顺势命令一早安排的伏兵明正言顺地「反击」。
  事实上,李敛根本不相信哦啰斯国的投降,在刚离开哦啰斯国境不久,就派人在兴安岭两侧设下伏兵,正好逮到前后相差不远的哦啰斯国三十万士兵一个正着。
  哦啰斯国的三十万士兵本来就是四处拼凑而来的,当中甚至有被杀得大败的那十万将士,士气极为低落,军心散涣,实力都远不如大周将士。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哦啰斯国的士兵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触即溃,惨败而回。
  哦啰斯国国主沙皇连忙再度派人遣使乞降,并奉上国书,表示愿意成为大周的藩属国,奉大周为宗主国。前前后后一共死了数十万士兵,算是把哦啰斯国的老本打了大半了!他们都没有想过周朝的将士居然是这么猛的,较从前草原那边的匈奴人、突厥人还要厉害得多!尤其是那个领军大将军!他就好像是冬日的雷霆一般,敢挡在他身前的人都必会在他的马蹄下被毁灭,没人能阻挡他前进的道路!
  尽管这次哦啰斯国是诚意十足,连国书都递上了,但李敛都没有轻信他们,毕竟是有前科的国家。由李明珠和破六韩拔陵负责领军驻扎在兴安岭地区,防止哦啰斯国再一次说话不算话的入侵。
  大军回京后,皇上和朝庭都没有因为哦啰斯国的服软称臣而高兴起来,因为在那未知的西方,仍然有一些心怀不轨,对大周虎视眈眈的洋人在。
  在仔细研究了「神武王」山本保利通送进京有关他与洋人之间的交易消息后,皇上和百官的心情普遍沉重。
  据山本保利通所言,洋人用一万条线膛燧发枪和其他金银方面的利益收买他,让他用线膛燧发枪攻打大周朝,用以试探线膛燧发枪对大周将士的杀伤力。而那些洋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国家,他们每个国家都具有数以十万计的线膛燧发枪。而且,除了线膛燧发枪外,他们还有一些威力巨大的重火器,如红衣大炮、冲天炮等。
  假若山本保利通所言都是真的,那么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洋人带领他们国家的军队来进攻大周的话,恐怕大周沿海地区难以应付各种新式火器的威胁。
  就在众人想方设法如何解决洋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支主要由洋人组成的使节团进京了。
  之所以说是主要由洋人组成,而不是全部皆由洋人组成,就是因为这支使节团的其中一个领头大使是周人,是一个土生土长、人所皆识的周人。
  「师父!?」李敛、冯子芝惊讶的喊道。
  「王先生!?」皇上、太上皇吃惊的道。
  其他百官重臣倒抽一口冷气,满脸惊异。
  「草民王翊拜见皇上,拜见太上皇。」王翊笑得矜持。
  十数年过去,这个理论上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依旧的容貌矜严,没有丝毫的老态,时间在他身上唯一的证明可能就是那双眼睛里的智慧吧!
  「赐座!快赐座!」虽然一时间被眼睛欺骗了,但太上皇也就习惯了,他可没有忘记王翊可就比自己小几岁而已,老人家可不能久站的。
  「师父!这些年来你连信也不回一个,徒弟想孝敬你都找不到你!你究竟去哪了?又怎会跟这些洋人在一起?之前徒弟重·伤这么大的事,你也就写一封信托人转交回来说要静养就罢了!」李敛三步作两步的走到王翊身边,搀扶他坐下后,刻意加重语气的道。
  要知道,他和小芝之前合计抬出师父的名头糊弄皇上的时候,可没有想过居然连一点与师父交流信息的时间都没有的。
  王翊何许人也?一听到徒弟的语气和看到那双打眼色打得快要抽搐的眼睛,就立马知道这个「讨债鬼」又惹了什么麻烦搬了他的名头出来了。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王翊虽然没有子女,但有李敛这徒弟,都足够他忧心到九十九了。
  他配合徒弟的道:「此事说来话长了……」
  王翊年少时就立志要走遍大周各地,看那不同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只是不幸被太上皇给「耽误」而已。当年王翊辞官后,就立即重启自己年少的梦想,走遍大江南北,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好不惬意。
  有一天,他正好游玩到南边时,遇上了一队性子挺合得来的洋人商队,稍稍帮了这队洋人商队几个小忙后,洋人知道他正在往各地游山玩水后,就热情地邀请他去他们洋人的国家游玩。王翊顿时一拍后脑,思忖自己年纪这么大(李敛:知道年纪大就别乱跑了)都没有出海过啊!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艺高人胆大的王翊就这样两袖清风的跟他们出海去洋人国了!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王翊施展一身高明的医术,救了那个洋人国女王的性命,被那女王封了一个男爵的爵位,奉为座上客。之后,王翊又在偶然之下施展了几次神乎其神的捏算之术,每算必中。那女王和首相等一干洋人大人物简直是惊为天人,每当遇到什么难以解决之事都会求到王翊的头上,请他用捏算之术好生测算一下。王翊的爵位都就从小小的男爵不住地往上攀升到侯爵一位,成为洋人里的大贵族,地位举足轻重。
  再后来,其他洋人国家眼红大周朝的繁华富庶,打算联手入侵大周,并先派出倭人试探大周朝的实力。
  王翊所在的洋人国表面上欣然地响应,实际上是打算烧冷灶,趁机联手大周,从其他洋人国家里硬生生咬下一块肥肉。
  经过王翊这几年的「吓唬」和糊弄,他们打从心里认为大周朝地大物博,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跟大周朝这个神秘又强大的国家作对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而在倭人试探的情报传回洋人圈子里后,天策府将士身上那股科学完全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内力),就让他们更加相信大周朝的强大了,并立即派遣使节团前来大周商议结盟坑人…合作的方案细节了。
  说了一大番话后,王翊精神矍铄的继续道:「我所在的这个洋人国家名叫列北联合王国,算是在其他洋人国家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实力雄厚。」
  「这些洋人相信一种叫科学的学说,认为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都存乎于理,都有脉迹可循。通过科学亲自实践验证,致使知性通达事理。」
  「而这种的科学学说,就为他们研制出各式各样威力巨大的火器。」提到火器,王翊的脸上也不由得闪过一丝忌惮之意。
  「这次列北联合王国希望能跟咱们大周秘密结盟,在关键时刻携手干掉其他洋人军队,从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所有人一听就明白了,这套路贼熟悉的!不就是跟从前与柔然一道坑了匈奴联军一般嘛!
  「以表诚意,他们可以赠送三万条线膛燧发枪、六磅和十二磅的红衣大炮各三十门、冲天炮十门给我们,以后有什么新的科学技术都可以与我们交流。」
  这礼可真的是够厚的!
  皇上不由得心动的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知这列北联合王国想要换取我们大周朝些什么?」
  「他们想要我们的书籍、丝绸、瓷器…盔甲、内功、捏算之术等。」
  「不可能!」甫一听到洋人的要求,已经升职为保和殿大学士的高拱就立马道。
  「对!不可能。」王翊没有生气,反而赞同地点头的道。他虽然现在是列北联合王国的侯爵,但他更永远都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身上流着炎黄子孙血脉的周人,行事自当以大周的利益为考虑的首位。
  「只是,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有文官可惜的道。
  冯子芝沉思了一会,开口道:「书籍可以给,就给儒家那些关于忠孝仁义的书卷、道家那些长生经典,以及佛家那些导人向善的经书给他们。」有关兵法、术数、技艺的书籍严禁外流。
  「丝绸、瓷器这些货物都可以用较低的价钱提供给他们。」反正这些物品在出售给洋人的时候,价值总是会贵上几倍的,眼下就算赚少一点,都至少是物品本身价值的一倍。
  「盔甲只能以高价出售一些老旧或者被淘汰的二手货给他们。」大周的火器研究虽然停滞不前,但锻造武器、盔甲的手艺绝对是独步天下的──天策府的盔甲可以做证明。
  「告诉他们,得先把儒家、道家、佛家那些书籍都看通理解后才可以学习内功和捏算之术,如果不是的话,非但会一头雾水,更会走火入魔。」不好说那些洋人能不能看得明白那些长篇大论没有分句的书籍,就算每一个字都看得明白,但都绝对不会理解到合起来后的意思,没有专人替他们解说的话,他们根本不会学到些什么。而且,假若真的有洋人那么天资聪敏,才华横溢,真的看得懂了,恐怕经过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的精神洗礼之后,他也不会再对内功和捏算之术有兴趣的了。
  实际上,内功、捏算之术这些高深的玩意如果没有人手把手教导的话,光看书籍都根本不会明白。
  高!实在高!难怪人家能够当东厂厂公,自己只能做一个小小文官,这脑子转动得可真够快的!不少文官肃然起敬。
  王翊都颇是满意的点头,不愧是他的徒弟,就是机灵。
  初步提出方案如何解决列北联合王国提出的要求后,朝中众人就是再一顿具体深化商议,好让第二天能够与列北联合王国的使节团在朝堂上谈妥。
  文官们在商议,而武官们不是在围绕着王翊聆听他这十数年走南闯北过海的威风史,就是再琢磨那些什么六磅、十二磅的红衣大炮和冲天炮效果有多厉害。
  等到文官商议结束后,王翊拒绝了李敛和冯子芝两个宝贝徒弟的邀请,走回去使臣居住的馆驿。要知道他现在身上挂的可是列北联合王国的外交大使一职,今天之所以一人上殿都是希望先给大周一个心理准备而已。
  对此,没有办法的李敛和冯子芝只能一路护送王翊回馆驿,并派人寻李琏过来向王翊磕头,拜见师公。对了!顺带还要交流一下早前李敛「重伤垂危」,「不静养就归天」的消息,及让王翊开一张药方彻底「调理好」李敛「重伤」的身子。
  生怕馆驿的人未见过王翊,会因为王翊身处洋人使节团中就看轻、怠慢他,李敛和冯子芝还特意拿出冠军侯和东厂厂公的威风,事无大小的仔细叮嘱馆驿里的人。冯子芝还从东厂里调派了几个懂侍候人的番子到王翊身边,好生照顾王翊的起居饮食。
 
 
第一百六十八章 金子般的信任
  第二天上朝, 皇上与百官重臣把昨天商议好的条件道出后,就满怀敬意地瞧着王翊和那些来自列北联合王国的洋鬼子一阵唧哩咕噜, 语速飞快,完全不像是学了几年洋话的周朝人, 反倒像是披着周人皮的土生土长的洋鬼子似的。
  王翊何许人也?一眼就看穿他们的想法。
  只是, 他好歹都是做过大学士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 就大人有大量不跟这些浅薄、无知的人计较了。
  也不知道王翊是如何的忽悠那些洋鬼子,只见一个据说是列北联合王国王储的洋鬼子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完全接受了大周提出的条件。
  于是, 大周军方这部战争机器又一次的开动了。
  这一次,皇上大胆的起用了呼韩邪、敏何查和高阿朵。
  没法子,为了接下来这仗, 实在收编了太多匈奴和突厥的老兵入伍了。
  原本打算扩编李敛的燕北义从到二十万人,怎料前来应征的「外族人」实在太多了。不计原本已有的十多万匈奴、突厥人, 单是不远千里、万里而来的鲜卑、柔然人就已经有十万之巨, 吓得边境的守将大惊, 以为鲜卑、柔然人是想要携手叛乱, 连忙一封八百里加急的送进京城求援。然后,封闭城门, 死活不肯让鲜卑、柔然人进关。
  待牛继宗匆忙带着大军赶到边境的时候, 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鲜卑王拓跋子忠和柔然婆罗门可汗特意一同写了一道奏折上去, 内容大意是说何以皇上只征召匈奴、突厥人加入冠军侯的麾下?可是看不起我们鲜卑、柔然的勇士?那些匈奴、突厥人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鲜卑、柔然的勇士一样可以!鲜卑、柔然勇士的勇武并不输匈奴、突厥人分毫!
  这两位都说到这个地步了,皇上总不能不接纳那十万来自鲜卑和柔然的勇士,要不然就会寒了鲜卑和柔然兩族一片为大周报效的心了。
  但是征召令已经发出,早有无数遗憾赶不上上次机会加入冠军侯麾下的匈奴、突厥青壮聚集到京城报名了,粗略估计,又是一个十万。
  单凭现在的燕北义从根本吃不下这么多的匈奴和突厥人。
  眼下燕北义从里共有二十多万将士,匈奴、突厥、鲜卑、柔然四族人齐集。原本匈奴、突厥的将士就因为早来早升官的原因而稍压鲜卑、柔然的将士一头了,只是碍于有李敛的威望震着,可以仍然保持平衡。要是再多十万匈奴、突厥的将士,恐怕不止会打破了中间那微妙的平衡,鲜卑、柔然两族都会联合抗议起来的。如果再多等几个月,李敛腾出手,从上而下彻底把燕北义从调·教一遍的话,这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李敛上书,建议由呼韩邪、敏何查和高阿朵三人组建新军,去兴安岭换防李明珠等人,防备哦啰斯国的同时,把李明珠和破六韩拔陵等麾下的大周将士解放出来。
  但是,这一次李敛大周擎天柱的光环却是不好使了,这也是他生平首次在有关军方、将士方面事情的建议受挫了。
  「不行!这太冒险了!」文官之首高拱第一个反对。
  有了第一个带头的,其他文官都纷纷言道:「一旦出了意外,就是纵虎归山的局面啊!」
  「咱们现在又不是危急之际,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啊!」
  军方的自己人虽然没说什么,但看他们的表情都就知道他们也是不赞同的。
  就连自家兄弟牛继宗也迟疑的道:「老三,要不,等我们解决了那群洋鬼子后,有时间再搞新军这事吧!」现在可没有足够的兵马可以钳制呼韩邪那厮。
  实在是因为呼韩邪在草原上的威望太大了,与李敛在中原的威望有得一比。数百年内第一个整合整个大草原的草原霸主啊!虽然因为大败在李敛手里,而导致白壁微暇。但只要让他回到草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快就能卷土重来的了。
  对此,李敛坚持己见。
  李敛是正一品天策大将军,根据大周的政治体系里,大将军有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之权,其权远出大学士之右。对于军方内部的事项可一言而决,无需与人商议。就连组建军队这么大的事情,都只需要得到皇上首肯,其后往内阁和兵部说一声报备就可以了。因此,大将军这职位并不常设,需要为国立下大功,还要是皇上非常信任的人才可担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