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衍第一次见到这么任性绽放的花园,好像把穆康耀眼的灵魂具现化,捧到自己面前一样。动不动不是红脸就是红眼的林指又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低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重点是龙胆。”穆花匠架势十足地说,“意大利杜鹃花很多,搭配深蓝龙胆就能做出感觉。”
深蓝龙胆虽然还没到开花时节,仍看得出长势喜人,混在爬满花架的藤本蔷薇、花团锦簇的常青杜鹃和绿意盎然的青草间,让花园里好几处生生蓝出了地中海的滋味。明明是一个瑞士高原上的普通家庭花园,跟地中海八竿子打不着,却连不存在的海盐和柠檬香都被这片景色意淫出些许。
林衍佩服得五体投地:“花园从没这么好看过,我都不敢进去了。”
“现在还没到最佳时间。”穆康率先走了进去掏钥匙开门,“等到七八月,龙胆和高山雪绒草都开了,才是最美的时候。”
深蓝龙胆和高山雪绒草悄然绽放那一天正值周末,林衍和穆康都没出门,惬意地坐在院子里赏花喝茶,顺便迎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方之木给穆康发微信求帮助时可没料到事情会变得这般毛骨悚然。一场“考前指导”而已,穆大才子不仅把场所安排在了考场旁边,还干脆直接把考试提前了。
妈的,早知道不发了。
钢琴王子悔不当初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朝站在花园里的林衍露出颇不自然的笑容:“林、林指,您……你好。”
林衍手捧茶杯,穿着T恤短裤拖鞋,微笑地说:“你好,好久不见。”
方之木干笑道:“好久不见,林指你都没怎么变啊,哈哈。”
虽然林衍此刻的造型平易近人得像个学生,方之木心里仍虚得犯怵。
他的心虚并不是空穴来风。
学生时代的方之木可以理直气壮地拦住林衍要求合作普罗二,因为彼时的他练琴刻苦,技术上乘,完成普罗科夫耶夫是小菜一碟。
时光荏苒,每个人都不得不和年少轻狂的过去道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知名钢琴家方老师早已被巡演缚住手脚,每年攥着一套作品跑遍全球,拉二弹得都快吐了,拉三也没练出来。
七年前的方之木就深知自己和林衍差得很远,七年后的他见到被岁月宠爱着、样貌一如往昔的林指,仿若面对一个关于梦想、追求与曾经的梦,自惭形秽,一点信心都没有。
他紧张地坐在客厅的钢琴前,看着书房里的另一架钢琴被推到了客厅,林衍打算以双钢琴的形式为方之木伴奏。
方之木冷汗直冒:“……辛苦了林指。”
林衍温和地说:“没关系,我很期待。”
穆康看了一眼方之木,讥讽地说:“最好别抱期待。”
方之木忙不迭地附和道:“是啊,别抱期待,哈哈,林指,别抱什么期待。”
林衍:“……”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线条壮阔瑰丽,旋律优美动听,是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也是上演率最高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开头的八个和弦振聋发聩,被誉为“世纪末的钟声”。
这八记钟声被敲响了无数次,有些音乐家喜欢缱绻地把余音拉到无限长,有些音乐家喜欢直抒胸臆的恢弘气势,方之木的诠释是第一种。
他左手横跨十度,从pp开始渐强,弹完第八个和弦和紧接的两小节琶音,扮演乐队角色的林衍没有进来。
他微微皱眉看着方之木,穆康更是直接说出了口:“不行。”
方之木双手离开琴键,没说话,手心开始出汗。
穆康:“八个小节,八个和弦,从pp到ff,你这渐强也太随意了吧?”
林衍详细地说:“第五、六、七小节,你刚刚的强弱几乎没有差别。”
方之木艰难地说:“我已经尝试做出梯度了。”
穆康:“听出来了,但是效果不佳。”
林衍:“因为你第一个音不够弱,最后一个音也不够强。”
“……这是我能控制到的极限了。”方之木讷讷地说。
“音量的极限而已。”穆康不耐烦地说。
“但是情绪没有极限。”林衍一针见血地说。
情绪没有极限。
情绪即是音乐。
这么简单的道理,每一个音乐家都该铭记于心,可方之木居然忘记了。
他心生惭愧,涩然道:“对,钢琴声音有振幅极限,但人的情感并没有极限。”
穆康:“你需要用情绪来表现强弱,而不是分贝大小。”
方之木毕竟是钢琴家,一点就通了,慢慢地说:“也就是说,我得把第一个音想得更遥远,最后一个音想得更剧烈。”
“没错。”林衍示范了乐队进来的几个小节,“第九小节是一种终于到达顶端的宣泄,宣泄成琶音,再过渡到乐队。”
方之木正色道:“好的指挥。”
方之木的琴声线条绵延,音色清亮,拉二里的大乐句和呼吸被他延展得很到位,技术片段里所有跑动也交代得清楚干净,表现力绝对担得起“知名钢琴家”的头衔。
然而当钢琴家将旋律交给承担乐队责任的林衍时,第一个乐句就开始出现显而易见的差距。
穆康抬手让方之木暂停,摇摇头说:“方同学,你少了那种……贴背感。”
方之木:“什么意思?”
林衍也没听明白:“贴背感是什么?”
穆康耐心地对林衍解释道:“汽车开动的时候,惯性会让人贴住椅背。”
林衍想了想,困惑道:“我明白汽车开动时的贴背感,和音乐有什么关系?”
穆康笑着对林衍说:“你天生就会,当然感觉不出来,我来演示。”
他和林衍交换了位置:“听好了。”
穆康弹的是第一乐章钢琴最具歌唱性的片段,从第一乐章4号第9小节到5号结束。他弹了两遍,对方之木说:“第一遍是你的弹法,第二遍是阿衍的弹法,听出区别了吗?”
“听出来了,林指的弹法确实有一种贴背感。”方之木点点头,“但是我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林指能说明一下吗?”
林衍犹豫道:“你这么问我也说不清楚……”
“阿衍有与生俱来的触感。”穆康解释说,“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乐句里每一个需要强调的音,都要拖到拍点的最后。”
方之木“嗯”了一声,一边思考一边试着弹了几个音。
穆康单手给他做示范。
“这个音,你听,马上就要晚了……”穆康指尖的音符被拉到窒息边缘,“……却卡在了拍子还没过去的最终时刻……出现,这就是贴背感。”
方之木若有所思,慢慢地说:“分寸很难把握。”
“你和大师之间就差在了每一拍的最后零点零零几秒。”穆康总结道,“掌握好这种分寸,就能进一大步。”
客厅里安静了几分钟,林衍还是一头雾水,方之木却像醍醐灌顶般重重点了点头,郑重地说:“我明白了,太谢谢你了穆大才子。”
这次大师课没白上。指导结束后方之木心满意足,暗自庆幸自己没在紧要关头打退堂鼓。
更何况这次收获颇丰的上门拜访,似乎还附赠了一个了不得的惊天大秘密。
秘密的迹象一直不怀好意地在细节处闪现,直到骤然高调的那一刻,差点闪瞎知名钢琴家的眼。
方之木喝完穆康特调水果茶后打算告辞,站起来再一次对穆康诚恳道谢:“多谢穆大才子,受益匪浅。”
林衍好奇地问穆康:“你怎么发现贴背感的?”
穆康随意道:“早就发现了。”
林衍:“没听你说过。”
穆康:“你本人而已,有什么好说的。”
林衍喝了一大口水果茶,叹道:“我还是不太明白。”
“不用明白。”穆康自然而然地接过林衍的杯子,仰头把剩下的水果茶喝了,笑着说,“你的琴声我即使蒙着眼睛隔着老远也能听出来,”
方之木:“……”
穆康是在和林指共用一个杯子吗?
所以他们是在……同、同、同居吗?
一眼看破事情本质的方之木惊讶到连白眼都忘记翻了,神情恍惚地回到酒店,踌躇半晌,点开微信给穆康的狐朋狗友们发信息问情况。
第一选择当然是看起来胸有沟壑、实际上怂得一逼的管啸。
-方之木:穆康和林指住在一起啊?
-管啸:是,你去了?
-方之木:去了。
-管啸:怎么样?
-方之木:挺好,他们关系很好啊。
-管啸:嗯,灵魂伴侣。
知名方姓钢琴家和音乐学院管姓教授不惧七小时时差,捧着手机心有灵犀般一同范起了怂。
方之木摸不透管啸所谓的“灵魂伴侣”是什么尺度,是连性生活也包括在内的尺度吗?
管啸拿不准方之木那句“关系很好”是有多好,到底进展得怎么样了?林指得手了吗?
“他俩好上了吗?”这句话被两人打出来又删掉,删掉又重打,反复了大概十八次。
方之木踟蹰不前:万一穆康不愿意告诉别人呢?那我岂不是直接掀了他的老底?
管啸纠结不已:我到底要不要问?万一方之木只是随口说一嘴呢?
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还是……算了……吧?
怂逼狭路相逢,向来没有最怂,只有更怂。
方之木和L团的合作演出在第二天晚上,音乐厅座无虚席。虽然大部分人是冲着林衍来的,但方之木显然也有一定粉丝基础,和林衍相携走上台时,观众席里冒出几道穆康没听过的尖叫频率。
方之木自然无法一晚上就掌握“贴背感”的大师演奏技法,但穆康能听出进步,知道方之木确实是把自己和林衍的意见都听了进去。
曲子来到第三乐章末尾,钢琴和乐团以fff齐奏主题再现,音乐中饱满的情绪升华到最高潮进入Coda,直至最后一个结束的重音。
方之木手掌抓出激烈的跳音和弦,手臂从琴键上高高跃起,闭着眼欣然迎接雷鸣般的掌声。
“Bravo——”
“Bravo!!”
音乐厅里叫声震天,喝彩此起彼伏,演出非常成功。穆康高傲地想:孺子可教也。
钢琴家微笑起身朝观众致谢,王子风度还是在,就是持续时间有点短,鞠躬鞠了没几秒,方之木就转头去和林衍拥抱了。
穆康坐在贵宾席,把方之木的迫不及待看得清清楚楚,刚刚还算顺眼的“孺子”立即不顺眼起来:方同学也抱得太紧了吧?抱那么久干嘛?我操,还他妈哭了?三十岁的人了,至于吗?
你赶紧给我放开他。穆康火气噌噌地往上窜:方之木,不然老子弄死你。
方之木哪里听得到穆康的无声威胁。他沉浸在“终于弹出了一次不一样的拉二”的感动情绪里无法自拔,死死抱着林衍哇哇大哭,钢琴王子的形象大打折扣,让台下的经纪人暗暗捏了一把汗。
林衍安慰地拍着方之木的背:“棒极了,祝贺你。”
方之木泣不成声:“谢谢你,谢谢你林指……”
林衍感慨道:“都是穆康的功劳。”
方之木浑身一僵,猛地想起脾气巨臭、疑似林指另一半的穆大才子也在台下坐着,强烈的求生欲让他刹那回魂,吓得眼泪都缩回去一半,火速放开了林衍。
尽管台上灯光炽烈,演员理应看不到观众席里的人,方之木仍然靠着被穆康打击多年练就而成的玄妙经验,捕捉到了一丝真假难辨的杀气。
钢琴王子心有余悸地走下舞台,背着观众偷偷翻了个白眼:还好关键时刻稳住了,生死边缘捡回了一条命。
作者有话说
全世界都送了一轮助攻啦,请宝贝儿们允许我明日休息准备一天,从后天起,本文将以日更的节奏奔向车车!
老被演的拉二(Sergei Rachmaninoff - The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和巨难弹的拉三(Sergei Rachmaninoff - The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歌单里之前都有放过,拉二是我男神的版本,拉三男神没录过,放了阿格里奇美人时期的版本。
第四十一章
《L'étranger》完稿于八月中旬。穆康在五线谱上写下内细外粗的双直线那天,正是花园里深蓝龙胆尽数满开的时候。
时针指向五点,林衍还没下班,厨房里小火炖着排骨,音响罕见地保持沉默。
穆康独自坐在书房,神情漠然,思绪空白,嘴角划出嘲讽弧度,面前躺着厚厚一叠总谱。阳光从窗户透进来,在地板烙下钢琴的阴影,如同泛黄胶片里只剩一个人、一架琴,在天地间相依为命。
人与人性是割裂的。
譬如说穆康,劈开特殊的当下,也将自己与笔下的音乐割裂。
故事里莫梭是一个异乡人,絮絮叨叨,神经兮兮;故事外的穆康是一个局外人,消极厌世,冷眼旁观。
作曲家永远无法让自己的音乐理性客观。
林衍深谙这一点。当穆康在阿尔卑斯山巅的寒风里,破绽百出地说这部作品“是莫梭的故事”时,林衍并不认同。
然而被质疑的人不为所动。
林衍的不认同没有影响穆康写曲的思路,穆大才子固执到宁愿选择割裂,也拒绝承认这是自己的故事。
林衍到家时正好六点,穆康在厨房准备晚餐,整个一楼弥漫着炖排骨和煎鱼的香气,穆康写给L团的新作被静静摆在茶几上。
36 /74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1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2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3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4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5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4)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5)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6)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7)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8)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69)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0)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1)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2)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3) 追声与循途(近代现代)——庸责己(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