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汉侯(穿越重生)——来自远方

时间:2018-12-01 10:52:07  作者:来自远方
  “长安有信送来。”魏尚抹了一把胡子,将竹简递到两人跟前,“奏疏天子已经看过,令太仆主掌此事。只是至今没有眉目,似有人故意作梗。”
  太仆是九卿之一,秦时设置,汉时沿袭,掌管天子车马和国家马政,并掌管边郡畜牧事务。论理,关乎国本的大事,本该是重中之重,尽早做出决断。接天子令却故意拖延,难免令人心生疑窦。
  前任太仆刘舍同魏尚交好,有不妥自会给他递出消息。新任太仆同他并无太多交情,反同灌夫素有来往,想要知道具体情况,就不是那么容易。
  魏尚越思越深,有把握此事同灌夫脱不开干系,又觉得对方不会蠢到如此地步,在关乎农耕之事上动手脚。
  魏太守不是没经历过政治斗争,人生也曾大起大落。但是,任凭斗争经验再丰富,事情没有头绪,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目的,也是无从下手。
  “有何想法?”等两人看完竹简,魏尚开口问道。
  “阿翁,依我之见,代国相或有推动,然应非主使。”
  灌夫不是傻子,明知此事关乎国本,不可能真的肆意妄为。大概是为了给魏尚添堵,才顺手推了一把。
  灌夫不会在乎赵嘉是谁。
  在他眼中,赵嘉无足轻重,他针对的一直就是魏尚。不能把魏太守干趴下,挤兑他一回,让他烦恼一阵也好。
  这样的性格在掌权时还好,一旦被打落高位,就可能成为催命府。
  魏尚既没点头也没摇头,沉默片刻,又看向赵嘉。
  “阿多以为如何?”
  “回使君,嘉愚钝,实不知此中关窍。”赵嘉的确是满头雾水。他以为是冲自己来的,但从竹简的内容和两人的对话来看,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阿翁,何妨再送一份奏疏入长安?”魏悦道。
  魏尚沉吟片刻,直接将长安的来信推到一边,取出一册新竹简,洋洋洒洒写下数语,交给魏悦封好,对赵嘉道:“阿多,我要借你畜场中的耕牛一用。”
  大致猜到魏尚的打算,赵嘉当即点头道:“使君放心,嘉今日回去安排,明日就将耕牛送来。”
  “善!”魏悦抚须朗笑,递给赵嘉一枚木牌,道,“凭此木牌可出入府内,无需通报。”
  “谢使君!”
  接过木牌,赵嘉的宾客身份就板上钉钉。只是和其他宾客不同,他不需要为魏太守出谋划策,只要偶尔到太守府露个面,让众人知道他的身份就好。
  魏尚的目的,自始至终是为他提供保护,让背后之人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下手。
  看到摆在架上的青铜器,赵嘉灵机一动,想到日前城内的传闻,开口道:“使君,嘉闻赵掾府上有青铜牛一尊?”
  “青铜牛?”
  “阿翁,那尊青铜牛鼻上有环。”魏悦道。
  魏尚先是一愣,继而反应过来,笑道:“善,大善!来人,去请赵掾,我要借他家中青铜牛一用!”
  前朝的古物,证明此法早被先民采用。古物耕牛一起送到长安,有谁再敢继续在此事上拖延,就是自己找死!
  仆人领命离去,魏太守笑着将饴糖推到赵嘉跟前,道:“阿多甚是聪慧,吃糖!”
  盯了盘子两秒,赵嘉拿起饴糖送进嘴里,腮帮立时鼓起一块。
  长安,未央宫
  宣室内,宦者点亮数盏戳灯,将室内照得灯火通明。
  景帝坐在矮几旁,面前摊开一册竹简,上面详细记录着赵嘉献上的驯牛之法以及此法的出处。
  魏尚的奏疏早已经送到,其中的内容他也看过数遍,直觉此法大善,当日即交予太仆。只要确定可行,既可发下赏赐。
  然而等了数日,一直没有确切消息。
  召来太仆询问,先是推脱犍牛数不足,需多搜罗一些。待到犍牛齐备,又上报犍牛鼻孔穿环实为新法,此前未有尝试,需要多观察几天,才能确定犍牛是否完好,能否下田耕种。
  景帝虽觉得不耐,但臣子说得在理,也不好强催,以至于拖到今日,始终没有结果。随着春耕时间越来越近,景帝的耐心也将要耗尽。
  “阿彻,你觉得此事如何?”
  八岁的刘彻坐在景帝身边,一身黑色深衣,没有戴冠。
  成为太子一年,刘彻一直跟着卫绾、王臧、汲黯等人学习,即学儒家又明黄老,气质逐渐发生改变。脸上还带着些许婴儿肥,眉眼间却已有了一股锐利。
  “回父皇,儿以为魏太守所献应是良策。”
  “为何?”
  “父皇常言魏太守坐镇边陲十数年,爱护士卒边民,抵御匈奴有功,是国之良臣。粮乃国本,若无十分把握,魏太守不会上这份奏疏。”
  “确实如此。”景帝颔首,提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几行字,唤来门外的宦者,命其送到太仆官寺。
  “传朕旨意,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敬诺!”
  宦者捧起竹简,弯腰退出宣室。
  又过片刻,宦者前来提醒,太子听课的时间到了。
  “去吧。”景帝看向起身行礼的刘彻,叮嘱道,“尊师勤学,不可淘气。”
  “遵父皇教诲。”
  刘彻退出宣室,走出不远,就看到等在前方的韩嫣。
  “阿嫣!”
  两人年岁相仿,刘彻是胶东王时,就在一起读书、玩耍。
  韩嫣的曾祖是韩王信,高祖时叛入匈奴。祖父归汉,受封弓高侯,在七国之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得景帝重用,家门重新荣耀。
  时至今日,提起弓高侯府,背后如何不论,当着韩家人的面,却少有人再提起当年韩王信投匈奴之事。
  “阿彻,这边!”韩嫣朝着刘彻招手,示意他别出声。
  “怎么回事?”刘彻走到近前,顺着韩嫣所指看去,发现是自己的两个姊姊。只是和平日里不同,两人都有些无精打采,尤其是长姊,表情似还有些许惊慌。
  “长公主日前在城内惊马,这几天都在严查,听说已经有了眉目。长公主今日入宫,去见了太后,现在还没从长乐宫出来。两位公主面带焦急,似要往椒房殿。”韩嫣低声道。
  刘彻皱了下眉,转头看向韩嫣,目光锐利,根本不像一个八岁孩童。
  椒房殿中,王皇后坐在屏风前,看着对面的两个女儿,神情间带着少有的厉色。最小的女儿坐在她身边,来回看着母亲和姊姊,大气也不敢出。
  外人皆道皇后和善,少有疾言厉色之时,与差点登上皇后位的栗姬截然不同。只有椒房殿内的人才知道,王皇后严厉起来,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
  宫人和宦者都被挥退,连将行也未留下。
  殿门合拢,室内只剩下母女四人。
  王皇后不言不语,面带冷意。
  阳信公主脸色越来越白,终于控制不住全身颤抖,伏在皇后身前低泣出声。
  “阿母,救我!”
  “救你,如何救?”即使女儿哭红双眼,也丝毫未能让王皇后心软,连声音中都带上冷意。
  “阿母?”阳信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着王皇后。
  “你可知自己做了什么?”
  “我、我只是想为阿母出气,没想会闹这么大。”阳信公主低下头,泪水挂在眼角,嘴唇倔强的抿起。
  “没想?你没想到的事情多了。”王皇后的声音没有太大起伏,却让长女的倔强再也维持不住。
  “阿母,阿姊知道错了。”三公主扯了扯王娡的衣袖,软声求情。
  “知道错了?她哪里知道错!”王皇后沉声道,“我之前如何教你们?你们又是如何做的?你弟成为太子不过一年,临江王尚在,你不能帮忙,至少不要添乱!”
  “我没有……”
  “还敢顶嘴!”王皇后点厉声道,“我让你们每日给太后请安,你们去了吗?我让你们同陈娇结好,你们是怎么做的?在长乐宫前嚷着让她行礼,还被太后知道,你都在想什么!我的叮嘱抛在脑后,又惹出这弥天大祸,我救你们?不出两日,我就会落得栗姬一样的下场!”
  三个公主都被吓住了。
  阳信公主的脸色一片惨白,继而又泛起潮红。
  她就是不明白,明明她母是皇后,她弟是太子,等她弟登基,她也会是长公主,凭什么就要在陈娇跟前低声下气?!
  “凭什么我要给陈娇低头,凭什么?!”
  “凭什么?凭她唤太后大母,你只能称太后。凭她唤天子舅父,可以对天子撒娇,你就只能规规矩矩的叫父皇!”王娡一把将女儿拉到近前,一字一句道,“我在宫中熬过多少年才有今日?你为何不能懂事?难道真要看我落到栗姬一样的下场,你弟和临江王一般?”
  “我没有!”阳信公主尚是金钗之年,被王皇后训斥,终于撑不住,再次哭出声音,道出心底的话,“我只是不甘心,阿母,我不甘心。”
  “我知道。”王皇后叹息一声,将女儿抱进怀中。
  “阿母,我不想对陈娇低头,我不想。”
  “我知道,但你得忍。”王皇后抱紧女儿,一下下顺过她的发。
  “阿母,我做不到……”
  “做不到就学,就逼自己去做。”王皇后伸开手臂,让三个女儿都靠到自己身边,轻声道,“你们记住,今日忍多少,明日就能得多少,不能忍就一切都得不到!”
  阳信公主只是哭,哭得打嗝。
  两个妹妹也被她带着哭了起来,泪水浸湿了王娡的深衣。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宦者的声音:“皇后,长乐宫召两位公主前去。”
  “阿母!”阳信打了个激灵,猛地抓住王皇后的衣袖,眼中带着恐惧,“阿母,我不去,我不能去!”
  “别怕。”王皇后松开女儿,看着皱成一团的深衣,召来宫人,口中道,“我同你们一起去。”
  “阿母?”
  “这宫中何曾简单过?凭你二人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给长公主的马下药?”王皇后绕到屏风后更衣,不要宫人上妆,仅是顺了顺鬓发,就走回到女儿身边。
  “到了太后面前,切记不要说谎,将你们做的一五一十说出来。其余的事不要管,多余的话也不要说,明白了吗?”
  “诺。”
  “阿母,我去吗?”三公主拉住王娡。
  “不用,你留在这里。如果太子过来,告诉他什么事都不要做,也不要去天子面前求情,知道吗?”
  三公主点头,老实的坐回屏风前,翻开之前没读完的竹简,继续看了起来。
  看看三女儿,又看看长女和次女,王娡叹息一声:“如果你们也能如此,我也就不需如此心焦 。”
  阳信公主和妹妹对视一眼,同时低下头,脸色泛红,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长乐宫中,宫人换上新灯。灯油是脂膏和蜜蜡调配,还加了草药,燃起来全无半点烟气,还有隐隐的香味。
  窦太后微合双眼,靠在矮榻上。
  陈娇坐在榻边,手上捧着一册用玉简雕刻的《道德经》,是日前梁王遣人送来。上好的白玉,入手温润,采用隶书雕刻,普天之下恐怕也只这一册。
  馆陶公主坐在另一边,说完了日前在城内惊马,又提及拦住疯马的张次公,语气中不无欣赏之意。
  窦太后只是听着,良久也未出声。直至宦者来报,王皇后和两位公主已奉召前来,窦太后才睁开双眼。
  “皇后也来了?”
  “回太后,是。”
  “让她们在殿外等着。”
  “诺。”
  宦者退下传话,窦太后转向刘嫖,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置?”
  “阿母,凭阳信两个不可能办成这件事,八成是另有其人,想借机挑拨。”还有一点,就是王皇后贼喊捉贼。不过以王娡的心性,这个可能实在不大。
  “还行,没蠢得彻底。”
  “阿母!”在女儿面前被这样说,刘嫖的脸上有点挂不住。
  “我之前和你说的事,你想得如何?”
  “我……”刘嫖皱眉,她依旧没能下定决心。
  “想好了,趁这个机会,正好把话说了。”窦太后道。
  借阳信两人犯错,将口头约定揭过,哪怕太子日后得知,也只能当做是刘嫖盛怒之下做出的决定,不能借此找堂邑侯府的不自在。
  毕竟这事是他亲姊理亏。
  陈娇合上玉简,抬头看向刘嫖,双眼格外明亮。在刘嫖避开时,眸光不由得暗淡下来,直至一片幽深。
 
 
第二十一章 
  听到宦者传话,王皇后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带着两个女儿站在殿门前, 许久一动不动。
  长乐宫, 秦时为兴乐宫,汉初定都长安, 高祖刘邦、皇后吕雉都曾居于此。惠帝之后,天子移居未央宫,这里成为皇太后的居所。
  直视紧闭的殿门, 王娡挺直脊背。
  在入宫之前, 阿母卜筮得言, 她与阿妹都将贵不可言。
  为此,她离开良人, 撇下亲女, 入皇太子府, 成了太子刘启的美人。又向太子夸赞亲妹美貌, 为亲妹铺平进入太子府的路。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固宠,为了不被刘启遗忘, 为了同栗姬和程姬争锋!
  从太子府到未央宫, 年复一年, 从桃李芳华到年逾不惑, 从太子府内一个小小的美人到椒房殿中的皇后, 王娡偶尔回想,仿佛做了一场大梦。
  她埋葬了自己的亲妹,同馆陶虚与委蛇, 算计了栗姬,使得前太子被废为临江王,将亲子送上太子宝座。
  从被栗姬压在脚下,到坐上皇后之位,王娡越来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她要如薄太后和窦太后一般,从椒房殿走进长乐宫,她要执掌大汉宫廷,成为一言可决朝政皇太后!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