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筒中的签越来越少了,货架上的猪肉和蔬果一样样的地被选手挑走,可开昕却一直站在原地。
饭可以多吃,话不要乱说。不仅不能乱说,想一下也不行。
开昕第一次极为痛彻地领悟到了这个真理。
等到台面上只剩下三块猪肉时,开昕终于听到石天华的口中说出的“8号”。
他跑到货台前,可看见台面上的食材时,却发愁了。
猪肉只剩下三种,一对猪手、一对猪脚和四条带肉的筒子骨。开昕朝旁边一看,蔬果只剩下木瓜、苦瓜和柠檬。
开昕想了一下,挑中了筒子骨和木瓜。临要下台前,他被女主持人叫住了。
“这位选手叫开昕,真是个寓意极好的名字,我能问问你为什么不挑猪手猪脚,而是选择猪腿骨吗?”女主持人笑着将话筒递到了开昕的嘴边。
四个评委嘉宾和剩余31名选手的视线,立刻移到了开昕的身上。
开昕保持镇定,微笑着对主持人说道:“因为我想要做两道菜,所以选择了筒子骨和木瓜。”
“两道菜?”女主持人有些惊讶,但因为比赛尚未正式开始不方便继续问下去,便让开昕先回到了料理台。
下一位被叫到的是7号选手,正是开昕左边那位具有古典美气质的女生。
女生选了猪手和几颗黄黄的柠檬,转过身来时脸上带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而最后一名男生,愁眉苦脸地选走了和他脸色十分匹配的苦瓜和猪脚,默默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关昱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说道:“除了各位亲自选中的两种食材,其余的香料、调料全部都不限制使用。我很期待各位奉上的饕餮大餐。”
“计时开始!”女主持人一声令下,悬挂在嘉宾席上方的计时器立刻开始倒数。
开昕刚才挑选食材看到筒子骨时,立刻想到了奶奶曾经做过的凉拌骨边肉。
筒子骨上没有什么肉,价格比排骨便宜很多。开昕小的时候,猪肉店的老板知道开昕奶孙俩日子过得清苦,经常会送两根筒子骨给他们。当时奶奶会用筒子骨炖汤,希望能给开昕补钙让他长高一些。
吃多了肉汤没想到开昕更馋肉了,奶奶就想了一招,将炖好的筒子骨上的骨边肉剃下来,给开昕做拌面吃。
炖得软烂又不会松散的骨边肉,淋上用葱头炸出来的香油,再配上裹了花生酱的细碱面,构成了开昕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
所以开昕决定选筒子骨,配合清甜的木瓜,做个一“骨”两吃—— 一吃是炖汤,二吃是沙拉。
开昕迅速地将四条筒子骨放在流水下洗净,紧接着放入灶上的冷水中,大火烧开去除骨头上残留的血水和淋巴。最后将筒骨和姜片一并放入高压锅中加水炖煮。
煲汤应当用砂锅小火慢炖,汤才会比较浓郁。但今天比赛的时限是45分钟,开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高压锅。
高压锅炖汤时食材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会因为高温迅速析出,汤会稍显油腻。
开昕选择的另一种食材木瓜,恰好能够中和掉这种油腻。
节目组提供的这两个木瓜尚未熟透,表面还带着微微的青色,捏起来也比较硬。这样的木瓜还不能直接食用,入菜却刚刚好。
将木瓜清洗去皮,开昕把一个木瓜切成块放进高压锅中一起熬汤,另一个切成细丝放置待用。
开昕抬头时发现已经有选手将做好的菜品端上去了,心里不禁有些着急,急忙加快手上的动作。
这时候一架摄像机出现在了开昕面前,开昕对着黑洞洞的摄像头,不自觉地开启平日里的直播模式:
“将白糖、鱼露、辣椒、大蒜、白胡椒粉、香芒和白葡萄酒醋一起捣碎搅匀,沙拉的酱汁就做好了。”
他冲镜头微微一笑,边说边用擀面杖用力碾压塑封袋里的混合酱汁,白皙修长的手背上显出微微凸起的青筋。
摄像师小哥眼尖地将镜头对准了开昕的手,拍下了这一幕。
时间已经过去了30分钟,压力锅里的大骨汤已经炖好,开昕松开气压闸门,滚烫强劲的热气立刻哧哧向上冒出。
锅里的骨汤香味浓郁,呈现淡淡的橙红色,中间点缀着橙红色的小块木瓜。接下来加入少量的盐调味,第一道木瓜筒骨汤便做好了。
开昕将取出来的筒子骨放入冰水中晾凉后,用小刀剃下筒子骨边缘的骨边肉。
骨边肉和切成丝的木瓜,同调好的酱汁搅拌均匀,第二道木瓜骨边肉沙拉就完成了。
嘉宾席旁的大屏幕捕捉到这个画面,石天华看着近镜头下的两道菜品,点了点头说道:“汤算是老火汤,沙拉又加入了东南亚菜爱用的鱼露和香芒,我很期待成品的口感。”
盛汤、摆盘后,开昕举起手示意自己完成了。时刻关注着选手动态的主持人道:“8号选手完成了,现在请他为四位嘉宾呈上他做的菜。”
开昕将托盘摆到嘉宾席前的那张黑色大理石长桌上,发现已经有一些选手的作品被品尝过了,被摆在边缘的位置。
四位嘉宾盯着开昕,摄像机也在侧面拍摄着开昕和嘉宾们的反应,开昕后背出了一层薄汗,有些紧张地放下了托盘。
美食评论家胡慧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问开昕:“8号选手为我们介绍下你的菜品吧。”
“我选用的食材是筒子骨和木瓜,”开昕边说边将四碗清香四溢的骨汤摆到四位评审手边,又将那一盘沙拉摆在了四人的正中间,“请四位评审先品尝沙拉,再喝汤。”
石天华最先动筷,夹了一筷子沙拉放进了口中,慢慢咀嚼品尝着。
清脆鲜甜的木瓜丝上沾着酸辣的沾汁,骨边肉软硬程度刚好,不柴不烂,轻轻咀嚼一下竟然还有些弹牙,强烈的刺激瞬间将口中的味蕾全部打开。
石天华忍不住又细细回味了一下,才端起面前的那碗淡橙色的清汤喝了一口。
木瓜香味全部融进了汤里,吃不出来调料修饰的痕迹,只有甜、鲜、暖、香,仿佛整个人都被安抚了,汤汁顺着口腔一路向下,沿着喉咙直达胃部,让人觉得十分舒坦。
石天华放下碗,表情很满意:“这道沙拉和汤完成了餐前开胃的职责,将食客的胃口充分调动了起来。”
一旁的胡慧芳也放下了筷子,道:“我本来以为你会做酱大骨或者仅仅是煲个汤。木瓜骨边肉沙拉让我很意外,但是很好吃。”
开昕深呼吸了一口气,不敢松神,转而看向剩余两名嘉宾评审。
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Sabina弯起了碧绿的眸子,通过翻译同样表示了对沙拉中加入骨边肉这一创意的赞赏。
“这两道菜很合我的口味。”轮到关昱时,他脸上漾着笑意,“说实话我挺想再多吃几口,但是肚子不够大。”
开昕弯起了嘴角,向四位嘉宾评审鞠了一躬。
听到四位嘉宾评审的一致好评,开昕略微松了口气,可是没听到最终宣布的结果,仍然没有放下心来。
回到自己的料理台前时,45分钟的计时刚刚结束。开昕看着一名名选手依次将自己的作品送上去,又带着或喜悦、或沮丧的神情走了下来。
大家心中都十分紧张,静静地待在原位等待最终的评审结果。
四位嘉宾品尝完32名选手的菜肴后,在嘉宾席后经过商量,将一份用红色信封包住的最终结果,送到了女主持人的手中。
“紧张而又精彩的第一轮比赛正式结束了,嘉宾们根据‘变’这一主题选出了晋级的16位选手,进入下一场比赛。下面我来宣布晋级的选手名单。恭喜2号选手王建章,请问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蒜头鼻男王建章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得意洋洋地答道:“下一场比赛我一定会继续赢的!”
“我们也期待你接下来的突出表现。”女主持人笑着说,“下一位是7号选手贺嫣,恭喜你。”
贺嫣微微一笑:“谢谢老师们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的!”
……
开昕听着女主持人念出的一个个名字,从不知道自己的心跳有一天可以跳得这么快,快到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一样。
女主持人看了眼手中的晋级名单,抬头笑着对摄像机说:“恭喜8号选手开昕也晋级了!”
第31章 “爸爸!”
第一场比赛的录制历时3个小时终于结束了。开昕出来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手机开机。
屏幕亮起后,一连弹出了好几条通知,有阿姨发来的团团的小视频, 有保镖发来的个人定位,最后是阮寒山发来的询问情况的信息。
开昕弯起了嘴角。工作人员搬运着各种设备、厨具, 像水中的鱼儿一样在开昕的周围不断穿梭着。开昕左手举着手机、右手提着节目组发的赞助商华天厨具送的全套刀具小心地避开他们, 边往外走边给阮寒山打电话。
阮寒山心神不宁了一上午,虽然知道开昕只是去参加比赛, 也和自己报了平安,可一想到他手机还关机还没把保镖带在身边,心里就不由自主地开始担心起来。
节目组应该没人刁难他吧?选手会不会给他使绊子?还有做饭的那些明火,会不会把录比赛的地方给烧了?
他灌了好几杯黑咖啡,不但没有镇定下来, 心跳反而跳得更快了。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阮寒山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切:“怎么样?顺利吗?”
开昕下意识点了下头,脸上带着压不住的兴奋和激动,翘起唇角道:“第一轮过了, 导演说下周一再录制第二场比赛。”
“太好了!”阮寒山立刻笑了,心中觉得比自己签了一个亿的合同还要开心,“你做得很好, 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晚上好好给你庆祝一下!”
听到阮寒山毫不余力地夸赞自己, 开昕有些不好意思, 可心里像有只小麻雀在跳一样, 走路都轻快了许多,脸上带着笑意回道:“好,那我先回家了。”
阮寒山忙叮嘱开昕道,“让司机和保镖送你,小心安全。”
开昕应了声好,让阮寒山不要担心,就挂断了电话。
周一录制的比赛,要到周五晚上才会播出。开昕坐到车上后,将节目组发过来的宣传照和个人介绍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号召大家到时候准时收看节目。
评论里一片撒花、支持,有人询问开昕是不是要转行当艺人了,还有人问开昕什么时候做直播。
开昕挑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一回了,终于回到了家。
从三楼电梯出来后,开昕便直奔团团的婴儿房,结果压根没看见宝贝的小身影。
开昕有些着急,没换衣服就顺着楼梯往下走,唤道:“阿姨!”
阿姨的声音从楼下传了上来:“开少爷,你回来了!我和团团在下面呢!”
开昕循着声音下去,果然看见了一楼起居室里的阿姨和团团,这才放下心来。
起居室的外墙是整片的落地窗,透过窗户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游泳池。正午金色的阳光洒在碧蓝的水面上,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水面泛起了层层褶皱,那粼粼的波光便因为光线折射照进了室内。
团团肉嘟嘟的小脸被印上了金色的光斑,他微微眯起眼睛,两只小肉手在面前一捏一捏地想要抓住碍眼的光。
开昕被他那副可爱的模样萌到了,连日来的疲劳和紧张瞬间一扫而空,笑着唤他:“团团!”
团团小手一顿,侧过头来看见开昕,原本还皱起的小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一个又甜又乖的笑容,挥着小手喊道:“叭!叭!”
“是爸爸,团团要叫爸爸,懂吗?”陪团团坐在爬行垫上的阿姨,一字一顿地说道。
团团歪着小脑袋,眼中满是疑惑,小小的手指指着开昕,又喊了一声语气词:“叭!”
开昕的心咯噔一下,脸上的笑也淡了。
团团现在已经快8个月了,可依旧只能发出这种单音节的叫声。可团团平时和大人之间的互动,却又处处透着机灵,一点也不像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孩子。
开昕不禁想起团团上辈子一直不会说话的情况,心中更加担心了,脸上的表情也愈发凝重了。
阿姨瞥了好几眼开昕,迟疑了半天道:“开少爷,团团其实应该已经会叫爸爸了。”
“什么?”开昕回过神来,一颗心瞬间提得老高,语速也加快了,“什么时候的事?”
“就前两天,当时我正在厨房里给团团做辅食,团团在外面看你的直播视频,远远的我似乎听到他喊了声爸爸。”阿姨有些愧疚地继续说,“我当时听得不清楚也不敢确定,所以就没跟你和少爷说。”
“那后来呢?团团有没有再说过别的话了?”开昕忙问。
阿姨摇了摇头:“没再听到,所以我才怕我那次听错了。”
开昕的心又沉了下去。
阿姨自觉自己说错了话,惹开少爷不开心了,忙道:“开少爷别担心,团团这么聪明,过段时间肯定就会喊爸爸了。”
开昕知道她是安慰自己,扯开嘴角笑了下,岔开话题问阿姨白天都带着团团做什么了。
傍晚阮寒山回来时,开昕正陪着团团在游戏房里玩小汽车。他边帮团团组装小汽车模型,边想着宝宝说话的的事情。
正常的孩子都是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会说话,时间前后会有些浮动,所以现在团团没说话,也不代表他就有问题。更何况上辈子医生给团团做过精密的全套检查,结果显示团团没有任何身体缺陷。
阿姨说曾经听到过团团开口喊爸爸,虽然她说不敢确定,但开昕隐隐有一种直觉,那就是阿姨没有听错。
所以他决定再等等看。如果等到九个月大时团团还不能说话,那时候再带着团团去医院。
阮寒山回到家时,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开昕,想问问他今天比赛的具体情况。
阿姨看见他回来了,忙叫住他:“少爷,我有些事想和你说。”
“怎么了?”阮寒山边问边松开束缚脖子的领带。
阿姨将中午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又将开昕闷闷不乐连午饭都没怎么吃的状况告诉了阮寒山,随后满脸歉意道:“都是因为我的话,让开少爷不高兴了。”
阮寒山的动作一顿,眉头皱起:“开昕呢?”
22/63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