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穿越后的生活日常(穿越重生)——梨花树下梨花酒

时间:2018-12-10 10:07:49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皇帝陛下最近倒是很高兴,毕竟科举考试今年就可以举行了。
  如今朝中的大臣都是世家出身,世家们通过联姻使彼此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只要在朝中提高寒门子弟的数量,那么朝堂才不会变为世家的一言堂。
  这天下是他和他老子打的,这些世家却能比王朝存活更久,坐享富贵,而且大多于国无益,他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能打破这个现状。
  一口吃不成胖子,慢慢来吧。他这样想着。
  其实皇帝比较欣赏陆时安,但是听说陆时安不想科举,还是有点不太满意的。
  陆时安确实不想参加科举,因为他实在不想当官。
  他觉得自己的性子搞搞学术还行,当官就不行了。
  当官的情商得高,背景也得好。
  他是啥都没有,还是算了吧。
  再说了,也没谁敢保证他陆时安一定能考上,陆时安自己还是知道自己水平的。
  背背古文,了解一下还行,叫他写诗?
  不去不去,怕了怕了。
  没错,陆时安是会背不少这个时代没有的古诗文,但这里不一定能用啊!
  朝代变了,历史变了,背的诗里连典故都可能不一样,或者没出现过
  再说,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随便一品就知道了。
  一个人写出不同风格的诗,大约会被人骂成疯子吧。
  终究陆时安只是个普通人,没那么高尚的情操和逆天的智力。
  他目前所表现出来的不普通,不过是因为他是个穿越者罢了。
  陆时安是愿意为这个时代加上自己的痕迹的,但不会通过做官这种方式。
  程玉在这一年里赚了不少钱,但也没想扩大店面了。
  他对钱财其实不是很热衷,只要够了就行,再说陆时安也不愿意看他一头扎到赚钱上。
  陆时安又给他讲了很多现代仙侠剧比如《仙剑》系列,程玉和陆时恒听得津津有味。程玉将这些故事画成连环画(陆时安这么称呼的),果不其然收到热烈追捧,每天都有人催促后续的发展。有不少少女深深迷上了故事里的男主,从开始的一周一催变成一天一催。
  店员们叫苦不堪,可是奈何程玉每次只会画一个章,等更的人不乏达官贵人,不少少年少女甚至将程玉视为偶像。
  当然,出于安全考虑,程玉用的是匿名,所以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粉的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孩。
  ……
  清闲下来的时候,陆时安会带两个弟弟去山上看看种树的进度。
  大多都是请村里人来种,陆时安和程玉自己也会上手种。
  至于陆时恒,他还太小,只能帮忙浇浇水了。他知道大哥种了山楂树,每次一想起自家山上会长许多山楂,他的口水都会忍不住往下流。
  陆时安也想看看果树开的花,他种的这几种树,花开得都还是很有野趣的。程玉不知道原来陆时安骨子里还有不看价值看长相的毛病,不过知道也没什么,千金难买大哥高兴嘛。
  “今年种的树,今年就开了花,这树还是不错的。”一个帮陆时安种过树的大叔说道。
  陆时安笑而不语,花了大代价浇了灵泉水,再不开花,他大约不如把它们都拔了吧。
  “大约是今年年景好,大叔家的庄稼长得也不错。”陆时安说道。
  大叔表情很喜悦:“是啊,今年雨下得正好,往年总是特别干,浇水都得紧赶慢赶,才能保证收成。”
  虽然现在石头村里的人收入不错,但是村人还是没有放弃家里的田地。
  这时候大多数人家都会喜欢家里的田越来越多,因为市面上交易也可以用粮,家里人吃的也是自家种的粮食。所以只要别发生天灾,有田家里就饿不死。而且如果家里存粮多,遇到荒年也没在怕的。
  陆时安入乡随俗地又买了些地,同时把田佃了出去,反正存点粮食也没什么不好的。
  见他肯存粮了,村长也很高兴。毕竟这小子之前一直不太重视田地,吃的东西都是买的(其实是陆时安在空间里种的),这得多浪费钱啊。
  老一辈人都是节省惯了的,陆时安理解也尊重他们的想法。
  倒是村长的重孙和他不是很相像,这小子和陆时恒一般大,平时嘴很甜,见了陆时安他们就叫叔叔,陆时安倒也很喜欢他,有时逗他帮忙做活他也愿意,给他一二文钱的工钱也会接着。
  但他的工钱绝对不会留到明天,通常都会去村里买点东西吃,不过还知道分点给家里人。
  村长老爷爷既欣慰,也不禁担心他养成存不住钱的习惯,还是要叫孙子好好做工,存点家业啊。
  不过陆时安倒是觉得那孩子不错,别人给的东西要看看价格才会决定要不要,而且他不管收了什么都会和家里人说。至于会花钱,那也没什么,那孩子不是个懒的,以后花的多,也会赚得多的。
  不过村里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赚钱存起来,一般知道自家爹娘收了这钱就不会还给他们了,所以他们都选择放在自己的宝贝木盒子里,藏得好好的。
  但是想藏得过家里火眼金睛的娘,基本没可能。存到一定数目,小孩子的耶娘就会偷偷从木盒里拿出一半,一些心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倒有孩子发现了,但是看在耶娘没全都拿走,也就算了。
  陆时恒这孩子却不是很在意赚钱这件事,毕竟大哥二哥每天给他的零用钱都有很多了。是村里孩子中唯一的“资产阶级”。
  不过他很喜欢帮别人忙,所以懂得的也比其他孩子多一些。可以说什么活计都懂一些,陆时安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陆时安一直觉得,你可以选择不做那件事,但是你必须要会。比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做家务,但是每个人都应该会做。
  因为你不能一直依靠别人去帮你做一些事,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得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所谓靠人不如靠己,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其实这几天都比较忙的,我尽量每天更新。
 
 
第20章 建学院,做豆腐
  自从朝廷规定了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各地的民办官办的学堂就开办了起来。
  地方官学除了在府州和县设有由长史管辖的“儒学”之外,还设有直辖于太医署的府州“医学”,还有乡学。
  乡学不同于现代所说的那样要招收六个乡的学生,这里的硬性规定是三个乡。
  村长和里正和其他几个村的村长商量了办学的事,其他村的村民都同意去石头村办乡学,毕竟他们很多人都在石头村做活,在石头村办学院,就可以每天接送自家娃娃了。
  不过里正和村长们说了,如果还有其他地方的孩子想来求学,只要交了束脩,也可以来这里读书。
  村长们想:“石头村又不是什么办学的好地方,应该不会有太多人来。”所以都同意了。
  这时候大家都觉得人少才好,人少自家孩子才能获得关注。
  但是学生过于少,也不利于办学。只有学堂人多了,才能搞出一套竞争机制,才能被县学关注。况且能多点人才,若能以后留在这里,也是不错的。
  石头村里正知道陆时安的意思,他也觉得这样挺好,所以便同意这样提议。
  各类私塾就是民办的,大多是贵族们给自家子弟办的学堂,普通人家进不去。
  乡学虽然是官学,但是就条件差了很多了,不过也有办得很不错的,主要看当地的财力物力。
  像石头村,就在村里选了风水宝地,向县官报备后,就建立了条件不错的学堂。
  只要有水平不错的老师愿意在石头村教学,一年除了有学生给的束脩可以拿,还有村里额外给的月钱。这些钱都是从每个村里的共同产业里出,现在石头村是不差钱的,所以村长大方地给了不少。
  这是各村一致同意的,他们觉得能来这里的老师很难得,毕竟石头村离镇上和县城比较远。
  这些老师远道而来,要想他们为村里的孩子尽心力,就要提高薪资待遇。
  毕竟谁也不是圣人,不解决实际问题,谁也不能靠爱发电啊。
  陆时安不声不响地在村里买了一大块地,准备在这里修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
  他觉得这样才能确切解决招生问题,他参考了现代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的标准,设计了宽敞的教师宿舍和布局合理的学生宿舍。
  教师能住独立套件,里面有一间客厅,一间卧室,还有一间厨房。如果不想要厨房,也可以改成卧室。
  学生四人一间,四个火炕,每人一个铁水壶,用来烧热水,一张长木桌,四把椅子,还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可以说条件很好了。
  住宿倒是不用钱,但是自己的生活费要自己出。
  陆时安还想办食堂,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因为石头村不缺便宜又好吃的吃食。
  这还在计划中,不过如果足够迅速的话,半年就能做好,大不了多请些工程队嘛。
  等学堂正式建好了,也可以把陆时恒和程玉送进去学习。
  陆时安比较忙,所以可以偶尔蹭课上,忙的话就不去了。
  陆时安最近除了在忙着找工程队,还忙着做豆腐。
  他在这里过了这么长时间了,都没看到过豆腐。
  他不是很爱吃豆腐,但是一年没吃也觉得缺了点啥。
  至少没有豆浆喝了,他咋了咂嘴,有点想喝豆浆和吃甜豆腐脑了。
  做豆腐首先要用石磨磨好豆子。
  然后将打好的生豆浆倒在纱布中,用手把豆浆挤出(挤剩下的豆渣留着,拌在面粉中可以做各种面食);
  过滤后的豆浆煮开,将表面的泡沫捞除,不然很容易溢出,豆浆煮开后还要继续小火煮五分钟左右,煮透,防止有豆腥味;
  煮开后,边倒盐卤边搅拌。要精细一点就一勺一勺加,直到豆腐变成絮状。
  这种絮状的就是豆花了。
  将豆腐放在合适的容器里,盖上纱布,再等上十分钟,就能得到凝固好了的豆腐。
  要想吃紧实一些的,就在上面压点重量合适的东西就行。
  做豆腐关键就在于卤水,卤水做好了,豆腐就能做好。
  煮豆浆的时候会有豆皮在上面,那个就能晒干就是能做成腐竹了。
  陆时安不缺钱,就是想吃点手工做的豆腐脑和豆浆。
  他打算先让人在他家做满一个月的豆腐,然后再把做豆腐的法子教给他们。
  不限制什么地方的人,只要来了就教。
  毕竟现在村里人收入都还行,做豆腐比较累,叫村里的人做豆腐,可能没时间,也没兴趣。
  陆时安在安阳城都是比较出名的。
  他一说要做新的吃食,大家便都想来石头村看看。
  有些贫苦人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马从家里出发,准备去石头村陆时安家。
  不过是一个月的工,如果自家学到了,就能每天挑着一担豆腐,大街小巷去卖了。这也是进项啊!
  果然村里只有那么一两个人来学,但陆时安相信,还会有人愿意来的。
  陈招娣是隔壁安昌镇的一户人家的女孩,她爹因为她娘生不出男孩,身体又不好,所以就把招娣的娘给休了。
  陈招娣气坏了,立马和母亲搬离陈家。
  招娣如今已经十六了,因为要养活身体不好的母亲,不愿意嫁到别处。
  再过两年不嫁人,她就是个老姑娘了。
  她娘不愿意拖累她,曾经服药自杀过,又给招娣送到医馆治好了。
  倒是有些男人愿意娶招娣,也愿意养活她娘,但是却不愿意出彩礼。
  招娣一来不喜欢他们,二来,她要的彩礼不多,连这都不愿意给,那她母亲想来也不会被安置好,她向来是个有主意的,当即就拒绝了。
  他们觉得她不识好歹,但她也无所谓。
  因为她的父亲,她也不相信成亲能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一辈子不结婚也没什么。
  大不了以后等自己赚钱了,招赘一个男人回家,生个孩子,若是男人品行不好,休了就是。
  眼下就有个发财的机会。
  只要去陆时安家,好好做活,学到了本事,就能在镇上开店了。
  赚了钱,招了赘,就给她娘生个孙子或者孙女,相信她娘很快就能振作起来。
  打定注意后,她收拾收拾,带着母亲去石头村租了一个月房子,准备学会了就回去。
  招娣是唯一一个跟陆时安学做豆腐的女孩子,从她的衣着上看得出来,这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她仍然对生活乐观。
  每天她都是来得最早的一个,几乎除了做豆腐之外,其他的活也都抢着做。
  在陆时安看来,这样的女孩子无疑是值得赞扬的。
  可能想通过做豆腐就能发财,这样的想法有些天真,但是,这种天真确确实实打动了陆时安。
  陆时安决定帮她一帮。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建的宿舍都有了初步雏形。
  招娣在这里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起来。
  她除了每天做豆腐,还能在村里打打零工。每天也是有进项的,虽然不多,但是除去开销还能余下一些。不比她在镇子里赚的少。
  关键这里的村民对她和母亲很和善。
  虽然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没那么严重,但是因为招娣母亲的被休,还是会被一些嘴碎的人指指点点。
  这里的人不会过于关注你的生活,招娣母亲在这里修养地很好,几乎肉眼可以看见变化。
  招娣很感激这里的人,尤其是陆时安。
  那天,在她做好最后一份豆腐后,陆时安教她做了五香豆干。
  她珍惜地看着陆时安的每一个步骤,生怕自己错过什么。
  她暗暗下决心,自己不但要在镇子里做豆干,还要把豆干往外面卖,那生意做大了,给陆时安分红。
  看着招娣被背上的沉重的背篓压的有些弯曲的背影,陆时安的心情沉重又有些欣慰。沉重是因为这天下还是有不少像招娣一样的女孩子;欣慰的是虽然有重压,但是仍然可以继续前行。
  辛苦是不用怕的,怕的是辛苦之后,看不到希望。
  这个女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哪怕遇到失败也是可以重新来过的。
  有他的帮助,相信她的路也会好走一些。
  程玉很喜欢家里豆腐脑的味道。
  陆时安做了一些咸酱,小菜,咸虾米。吃咸豆腐脑时会加一些,豆腐脑的鲜嫩和咸酱,小菜的爽口下饭,使人百吃不厌。
  陆时恒更喜欢甜豆腐脑,里面加点红糖或者红豆,就很好吃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