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知道少玄的身份,但齐琢他们这样的皇族勋贵要查少玄身世不难。
按照他们查到的那个假身份,少玄与七皇子府、安国公府其实并没有太深的联系。
他既然不是外界传言所说,是安国公家将或者下属的子侄,那么其忠诚,就全靠个人品行来支撑。
都说利益关系是最巩固的关系,这样看来,少玄与七皇子府的关系自然不如举家荣辱系于安国公府那般牢靠。
少玄若能力平平,将来前程还得依附七皇子或者安国公府,那想要自立门户,显然为时过早。
可偏偏他初见锋芒,若能在殿试上出头,就更加不用担心出路了。
若少玄是普通人,因着旁人的夸赞,难免生出自满之心,也许就不会再愿意屈居七皇子门下,做一个看不到出路的家将。
要知道,七皇子没有觉醒神武,注定与皇位无缘,即便将来他封王,当一个王府家将又能出什么头。但凡心里有抱负、有野心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二心来。
哪怕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立刻弃七皇子而另谋高枝,又或者七皇子不愿放人、想办法强留他在自己身边效力,孰知他心底会不会生出不甘甚至怨恨?
只要有间隙,就有离间之法。
可惜,他们想不到的是,维系少玄与七皇子府联系的并非是什么前程抱负、富贵荣华。
少玄要的,旁人谁都给不了,只有齐璟可以满足他。
“现在就担心,父皇还是起了爱才之心。”
齐璟非常清楚父皇最近为海事和赈灾的事有多烦恼,也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道理,皇帝真想要什么人,做臣子和儿子,又如何推脱不给?
虽然他曾设计在父皇面前表明了自己对少玄的重视,但却阻止不了父皇欣赏有才能的文臣武将。
到时候就算陛下碍于他而放弃少玄,但旁人也少不了议论。
说他七皇子不管莱夷半岛的老百姓,只想着自己安全舒坦。
又或者说他狠心阻碍他人前程,损人利己。
他看一眼少玄,爱极他专心致志注视着自己的模样,忍不住伸出手摸摸对方的脸:“你太好了,该怎么办?”
少玄任由他上下其手,等他意犹未尽之时,开了口:“是你的,随你处置。”
第九十五章 圣意
由于朝廷增兵在即, 今岁要于同年举行乡试和会试,所以乡试比往常要提早一些, 而且两试之间相隔的时间甚短。
这要放在文举, 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毕竟要让文弱书生们于一个月内两次被关在贡院里, 关上个三天三夜的, 恐怕人才还没被选出来,就已经先一命呜呼了。
好在武举中应考者在场上要花的时间不过一天左右, 远不如文举时举子们在场内待的时间要久,再加上武将原本就该以体力、耐力见长, 所以试炼得频繁些, 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困难。
邓松止步于此,准备下一次再战, 少玄则在万众瞩目中继续参加会试。
到了会试的阶段, 先行的兵法策论已经不仅仅是“合格者方可参加武试”的简单一环, 而变成和武试的各项一样,开始成为评次的考察部分。
最后, 策论的等次和武试的等次一起拿来比较, 才得出这些新晋武贡士最后的名次。
少玄在武功方面压倒般的优势,这一次起的效果显然没有前两次那么明显。
因为文试的短板, 他险些落到十名开外,但最后还是靠武试的等次重新回到前三。
这一次,少玄没能再取一元, 齐璟其实反而高兴得很。
眼看这个名次不高不低,既没有累了少玄的名声, 也不至于让他继续出最大的风头、引最多的注意力,齐璟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他笑眯眯地摸了摸小十一的后颈,语气里充满了得意:“十一,知道怎么样才叫厉害吗?”
小十一正在暖阁的罗汉榻上推着球玩,闻言歪着小脑袋看向齐璟,试探地说:“得第一名?”
秋夕和重九在旁边见小皇子毫无征兆地提到了第一,心里都在犯嘀咕:少玄少爷这次会试可没能拿到第一啊,小殿下就这般说出来,岂不是会让他感到尴尬和沮丧……
他们偷偷瞄了一眼少玄,在对方面无表情的脸上委实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只好忐忑地收回目光。
那边七皇子殿下还不知道自己的侍女和内官正在杞人忧天,他只是潇洒地摇摇头:“第一有什么好的,最好不要拿第一……”
秋夕和重九:“……”您不能因为少玄少爷乡试得了第一,就把武解元吹上天,又因少玄少爷没得第一,就说武会元没什么好啊!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有种感觉,自家殿下又要说什么奇奇怪怪、误人子弟的话来忽悠小殿下了。
果然,齐璟继续道:“高处不胜寒懂不懂,别人都不爱跟第一玩,老寂寞了……而且得了第一还没有继续进步的地方了,多么可怜……总之,得第一可不是最厉害的事。”
小家伙完全没意识到这是歪理,还十分捧场地配合问道:“那什么才是最厉害的呢?”
球球跟他一起坐在榻上,两小只都齐刷刷地看向齐璟,似乎对他接下来的说法十分好奇。
齐璟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一脸的一本正经:“真正的厉害不是轻轻松松拿到了第一,而是想拿第几名,就拿第几名。”
为了挽回少玄在小家伙们心中的形象,他还补充道:“就像你们少玄哥,不想拿第一,咱就不拿第一,跟外面那些庸俗的人一点都不一样,怎么样,帅气不帅气?潇洒不潇洒?”
“帅,帅,帅!”小十一顿时兴高采烈了起来,还主动帮少玄求奖励:“给少玄哥一块……两块糖糕好不好?”
——反正少玄哥哥不会吃的,到时候可以让他们帮忙把奖励吃掉!
一旁的小赤羽被他激动的样子吓得扇了扇小翅膀,但听到糖糕一词,想起自己曾经尝到的东西,又有点小期待。
齐璟明明看穿了十一的小盘算,但心情愉悦的他还是点头同意了。
“对,该奖励,明个儿哥给你们带蓬莱阁的糕点。”
小家伙们自然是欢呼雀跃,秋夕和重九见殿下并未因少玄少爷没得到会元而心烦,看起来倒是真的开心,于是也放下心来。
——希望殿试上一切都顺利,若是少玄少爷真能拿个武状元回来,那可是府里的大喜事!
……
元章二十二年秋,武科三试共举,这最后一场殿试,也如期而至。
殿试那天,恰巧又是一场秋雨过后,四处都是泥泞,武试校场上的情况俨然变得恶劣了。
皇帝陛下并未感到心情不快,反而十分满意眼下的情形:“在这般条件下,还能稳定发挥之人,才是吾朝需要的人才。”
圣上都这般开口了,朝廷上下岂敢有异议,于是肱骨重臣皆随驾监看此次武举。
经过之前层层选拔下来,能够留下来出现在帝王面前的,都为人中俊杰……只是非所有俊杰,都是有造化的人。
和科举一样,武举的殿试由帝王亲自主考。
内场考策论兵书,外场考武艺,只不过,这一场的武试只考校骑射,有一局三轮定输赢的意思。
于武会试上脱颖而出的武贡士们先于殿中考策论,这就已经足够考验个人的能力,待会还要在帝王面前,由三轮共九箭决定自己的命运,再加上校场上泥泞的地面,想来都让人胆颤。
但这样严峻的骑射条件,对于策论不足的少玄来说,反而是个优势。
知晓了策论题目之后的七皇子不禁暗道:啧啧,父皇这是想要考倒一片人啊……
他现在是一点都不担心自家美人了——毕竟再怎么难,对于他来说都一样……只要看懂了题目,背几段兵书,不至于交白卷,有个名次就好。
虽然不再担心,但该关注的还是要关注,随驾一同观看武举的七皇子不敢在父皇面前探头探脑地找人,只能眯起眼睛,默默搜寻。
武贡士们大多生得身材高大,坐下来原本是看不出什么的,但少玄外貌实在出众,于人群中很难被忽视。
别说齐璟了,就是皇帝也能看到他的出挑。
“这就是老七府里的那个徐少玄?”他问身边的童海。
童海用眼神示意旁边兵部的属官,得到肯定的回答,于是恭敬地回复道:“回殿下的话,正是此人。”
原本童海以为陛下还要问什么,谁知道皇帝对少玄并没有再表现出更多的关注,这让齐璟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叫有些人心中生出不甘。
之后众人遂陛下移驾校场,观看了武贡士们进行骑射。
果不其然,徐少玄武艺出众,在一众勇士中表现得极其突出,九箭皆入靶心,这一次终于获得陛下称赞。
大概是在寒风中站得有些久了,殿试后皇帝明显表现得有些疲惫,很快回紫宸殿休息去了。
兵部尚书和皇帝钦点的阅卷官留下,等陛下召见,评议名次,诸位皇子和朝臣则先行离开,静待结果。
三日后,殿试名次揭晓,朝中官员在太和殿外唱名,并着人在宫城门外挂榜。
殿内由天子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十六卫护送武状元归第巡街,以示恩荣。
……
到五皇子府的齐琢一想到今日齐璟初闻榜名时愣怔的表情,就觉得心中快意。
“老七想要个武状元当家将,如此便是落空了……什么文武兼修,可笑,不过是个不通文略的武夫。”
在前两试里,文试不如武试显眼,充其量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但到了这第三试、尤其是后面的殿试,哪里还可能让不学无术的人蒙混过关?
齐琢想,早知道这个徐少玄于文试没有所长,当初传其“美名”的时候就该多多在这方面努力才是,也好叫他现在更加出名。
相比于高兴的六皇子,五皇子却是从宫中出来以后就格外安静,一直若有所思。
他没有马上回应齐琢的话,而是又沉默了一阵,才面色阴沉地道:“父皇对老七,实在是太过偏爱了。”
齐琢闻言,脸上笑意还来不及收起,眼中不禁露出疑惑:“皇兄,你在说什么?什么偏爱?”
五皇子虽心中烦躁,但还是解释道:“按照惯例,武举的三鼎甲是必入十六卫的,这个你当知晓。”
天京十六卫,也称为十六卫府或十六府,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统领天下府兵。
都督府、地方长官、十六卫和行军大将军互相制约,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控制军队,所以即便天下府兵驻地分散,仍然由皇帝控制大局。
像冀州立阳三郡那般,由摄政王直掌兵权、军政一统的情况,不要说如今的九州,就是历史上的九州诸国,也是少有。
对于皇帝来说,十六卫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素来都是有能力的心腹任各卫长官,这新科武举的三鼎甲,便是重点栽培的对象。
所以无论是在青州,还是其余诸国的殿试中,得名前三的武进士,十有八_九会由陛下钦点入十六卫府,前途无可限量。
二甲通常有十到几十名不等的资格,赐武进士出身,再加上三甲之列,赐同武进士出身,再由兵部授予官职。
这些新科武进士或留在京中,或分赴各郡,真正开始为国效力。
一般来说,二甲的前几名大多会与三鼎甲一样入天京十六卫,但也有少数例外,换句话说,从二甲开始,武进士的去留就没有那么绝对了。
由五皇子提醒,齐琢想到了什么,不可置信地道:“皇兄的意思是,父皇是故意给那个徐少玄点了这个第四名?!”
虽然极不想认同,但五皇子还是点了点头:“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他拿起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却驱赶不了满心的寒意。
那个徐少玄武艺高强,在校场上的表现绝对连今科的武状元都能比下去,虽在兵法策论方面委实不够突出,但好歹瑕不掩瑜。
这样的情况下,陛下若是看重他的能力,把他点进三鼎甲,还算是有理可依,旁人就算背后议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长处显而易见。
可皇帝陛下偏偏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看重”。
五皇子明白,这绝对不是父皇不欣赏徐少玄的意思,而是父皇由于更偏爱老七,所以要成全他的愿望。
他将案几上的茶杯扣上盖:“如此一来,第四名的徐少玄留在七皇子府做家将,至少不是让三鼎甲的人才入了七皇子府,外人非议会少上许多……这对老七来说,绝对是赚了名声又不至于太张扬的喜事。”
五皇子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满脸愤恨的老六,却是不再开口说什么。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父皇既然把雨露给了老七,那会把雷霆,留给谁呢?
第九十六章 宴会
张榜第二日, 兵部举行盛大的宴会,新科武进士皆得到陛下赏赐。
只是由于科甲等级差别甚大, 同样是武进士, 鼎甲、二、三甲得到的荣耀却大不相同。
已注定会入十六卫的武状元、武探花等人自不用说, 二甲的前几名也是风光无限。
武将的前程靠得是将来积攒军功, 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不需与人打交道。
要想官运亨通,有时候靠努力、靠机遇, 也靠合时宜的上下打点,左右逢源。
在文官中, 同科的进士一般关系亲近些, 因除三鼎甲和二甲前几名是陛下钦点外,其余皆是被相同的主考官选出来的, 有“同师之谊”, 更容易抱团。
武将的习惯亦是如此。所以这些即将初入朝廷的年轻武进士们要趁着这个机会, 多与同科交流交流。
但这其中,有个不同寻常的人, 那就是得了第四名的徐少玄。
这两个月, 徐少玄的名头可谓响亮,在殿试之前甚至压过了素有名望的几个贡士。
一般了解些的人都知道, 徐少玄住在七皇子府中,本人生得高大魁梧、英俊不凡,即便没有那一身惊人的武艺, 在人群中也是鹤立鸡群、极为显眼的。
与他同场的武进士们,大多亲眼目睹了他于校场上连中九箭的飒爽英姿。
66/127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