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璟中毒昏迷后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提醒少玄小心皇兄身边的内官。他相信以自己跟少玄的默契,少玄应当会警惕并且想办法抓住徐诫。
从他回忆的情形来看,上辈子俞昭仪想致二皇子于死地,但大皇兄却把齐璟也毒死了。
这一世,他们显然又一次联手,昭仪想毒死二皇兄,但徐诫却是大皇兄的人,所以听其命令把齐璟这个七皇子也害了。
后来齐璟和齐珩一起中毒,俞昭仪肯定明白徐内官背后的主子另有其人。
几个皇子接连不利,大皇子的势力会日渐壮大,再加上父皇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在只剩下这么一个长子的情况,恐怕也别无选择。
到了那个时候,齐璟就算侥幸活下来,先祖返魂的秘密一但暴露也非常危险——对于父皇来说珍贵的先祖返魂,在齐琅那里,就更是不能留下的眼中钉、肉中刺。
谋害皇子是死罪,谋逆更是罪无可赦,皇帝就算选择过继子嗣,也绝对不会再选择大皇子做自己的储君,唯有这等罪名,才能彻底解决齐琅这个隐患。
不过这样做,并非不用付出代价,对于俞昭仪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命换一命的意思。
她要让皇帝信服,就必须拿出最确凿、最有力的证据,她与大皇子勾结已久,除了对老七下手这件事以外,几乎桩桩件件都脱不了干系。
俞昭仪并非无知妇人,这么多年小心谨慎,手上总会握有些对方的把柄,好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来自保。
这些证据是双刃剑,既杀得了大皇子,也会把自己弄成重伤。同样参与了种种恶事的俞昭仪,最终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哪怕齐璟是先祖返魂,哪怕他可能成为储君。
——所以,她是真的全为了他,才选择用这种方式,让父皇知道内情,好来保护他?
虽然知道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但别说是这一世的齐璟,哪怕是上辈子的他,又怎么能轻易相信俞昭仪对他会如此重视、甚至重于生命呢?
……
“徐诫死了,确实是意外,不过,俞昭仪有其它的证据。”
少玄见齐璟若有所思,将当时的情形描述了一番。
原来齐璟和二皇子中毒时,琢亲王府当下是一片混乱,援军赶到的时候,有些中了迷药的宗室还有意识,曾试图唤来自己的护卫协助突围。
无论是出于心虚,还是想趁乱逃跑,徐诫当时也有要离得远些的举动。
少玄虽然听到齐璟的话,但对于那时候的他来说,保护齐璟不受伤害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根本没有去管徐诫,只能眼看六皇子的人将其杀死。
其实,即便徐诫在当夜侥幸活下,恐怕之后也会被人灭口,来个死无对证。只不过在援军来时丢了性命,只能感叹时也命也。
就跟原本有机会继承大统,最后却功亏一篑的大皇子一样,只能印证世事无常。
大皇子以为昭仪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之人,而且与他牵连颇深、骑虎难下,就算齐琅对老七出手,俞昭仪也已经拿他无可奈何。
谁知道,他碰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俞昭仪竟然宁愿自损八百,也要将他暴露人前。
“她现在,在哪里?”
得知事情的经过,齐璟一度萌生想要见她一面,把话问问清楚的冲动。
但他怕自己见到俞昭仪,就会问出“你做这些是不是又有什么阴谋”的问题。
如果俞昭仪真的是另有打算,那问这个问题的自己就太傻、太心酸了。
可如果俞昭仪单纯是想救他,甚至丢了性命,那问这个问题的齐璟又太残忍、太无情了。
既然是个答案无论如何都会叫人伤心的问题,齐璟想,自己又何必去刨根究底、徒惹悲伤呢。
“被囚在文思殿,只是秘而不宣,”他想了想,补充道:“太后应当不知。”
对于齐璟是先祖返魂这件事,皇帝表现得十分谨慎,除了七皇子身边极亲近的人和必须要留下来诊脉的曹院使,齐钧连皇太后那边都暂时瞒着。
如果处理了俞昭仪,势必会影响七皇子,所以在没有思量周全的情况下,皇帝暂时不会处死俞昭仪。
对外的理由也好编造,无非是俞昭仪因担忧儿子而病倒,暂时出不了文思殿。
俞昭仪知道陛下的意思,为了老七,自然会主动配合,不叫太后发现端倪。
得知太后最近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齐璟在心底庆幸了一番——皇祖母毕竟年纪大了,恐怕受不得这等现实,能瞒一时,是一时。
“齐琅呢?被关押在宫里,还是宗正寺的大牢?”
“还在宫中,被单独关押在东六所。”
擒拿齐琅的时候,少玄也在场,因为他武功高强,所以被寄予厚望,最后也见证了齐琅是如何被降住,然后被拖走。
当时皇帝下的命令,正是将大皇子齐琅软禁在东六所,等彻查其罪行后,再行处置。
齐璟闻言,突然觉得有一丝讽刺。
天京皇宫的东六所,历朝历代都是皇子们成年建府前的住所,他们兄弟几个都曾在这里度过十几年的时光,不可谓不熟悉。
但自六皇子和七皇子出宫建府,东六所就彻底空了出来,变得十分冷清。
这一下子,突然住进了中毒的二皇子和七皇子不说,随后又关押了一位皇长子……东六所正以一种异常的方式“热闹”了起来。
……
齐璟刚刚醒来,身子骨还没有完全恢复,一天里有大半时间都在休息,就好像恢复了当初刚刚觉醒先祖返魂的状态。
小十一只要有哥哥陪在身边,倒无所谓做什么,齐璟醒着他挨着,齐璟睡着他陪着,连带着小赤羽也跟着他们,吃饱了睡,睡醒了吃。
大概是因为有七哥在身边,小家伙慢慢恢复了些在王府里的样子,还晓得扒在他哥的腿上,嘴里念叨“小秋千做好了,可以刻上十一的名字么”这一类的话,借此提醒齐璟兑现承诺。
齐璟也不是食言的人,很快就让侍从照着府里那个秋千,在院中的树下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还真的给它刻上十一的名字。
因还是冬季,天寒地冻,齐璟是不可能真让小十一去玩秋千的,所以常常是坐在暖阁里,把窗户打开,齐璟抱着十一在窗前看院子里的秋千,饱饱眼福。
除了睡觉和陪伴小十一,齐璟每日还要用上一些时间,去看齐珩。
曹大人说过,珩亲王身上的余毒已清,醒来不过是时间问题……只是这醒来的时间,到底要花一天、两天,还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久,却无法预料。
有时候齐璟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是丢过性命的人,所以活下去格外艰难。
不过,若叫齐璟选择,他当然宁愿选择波折,也要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看着昏迷不醒的齐珩,齐璟觉得无力,迫切想要为二哥做点什么。
并非因为齐珩活着对他有好处、亦或者其它任何原因,齐璟只是单纯希望齐珩能够度过这次难关,不要留他的妻儿孤苦伶仃。
“皇兄,快些醒过来吧,旁人处心积虑要害我们,但我们岂能叫他们如意?钦天监呈了几个好日子,父皇在选哪一天举行册礼……太子的册礼,怕是这几年最盛大的庆典了。”
齐璟正轻声跟二皇子说话,其实也就是自言自语,他并没有发现齐珩掩在被子下的手,动了动手指。
第一四四章 交心
随后的一个月, 七皇子和十一皇子仍旧住在东六所里。
为了好好休养,齐璟没有立刻回到朝堂——身体是本, 他还想跟少玄长长久久, 自己的身体当然得仔细照顾。
他不用刻意去关注, 也能猜到如今的青州朝廷, 该是如何混乱的局面。
五皇子和六皇子趁陛下身体不适的时起兵造反,随后又证实大皇子也参与其中, 再加上二皇子中毒未醒……如此望去,陛下的儿子中, 暂时只剩下没有觉醒的七皇子和十一皇子。
在没有身体康健的皇嗣拥有神武的情况下, 自然让人想到陛下是否要改立,或者过继。
对于此事, 没有人觉得惊世骇俗, 毕竟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寿元不长而没来得及留下子嗣的帝王, 又或者皇帝身体有什么隐疾,没能得到觉醒神武的儿子, 但青州又必须由有神武的皇族执掌, 这时候就必须过继。
过继皇帝兄弟的子嗣,或者在京中宗室里挑选, 才是皇帝可以选择的事。
青州四境的王爷里,镇守东部临海之地的锋亲王已经从天潢贵胄沦为逃犯,他只来得及带走长子, 其余家眷皆已被押解进京,这等好事自然轮不到他们。
除此之外, 在南的铮郡王,镇西的珀郡王以及居北的璨郡王,则都有可能过继子嗣给皇帝。
至于京中宗室,还是以宗正铎亲王家中两子呼声最高,尤其是早些年常常代皇族四处奔波的铎亲王世子,出身高贵,德才兼备,器宇不凡,十分符合皇储的条件。
铎亲王惯是个左右逢源的人,在谋逆案中属于无功无过,在动乱中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当听到有人这般提及,齐铎心中自然是狂跳不已。
——不想当皇帝的宗正,可不是好父亲……
如果亲王的子嗣真的被皇帝过继,名义上自家的儿子变成人家的儿子,但实际上的好处,却是无穷无尽的。
陛下得先帝看重,早早就被立为太子,随后又顺理成章地继位。
他们这几个兄弟看似都是皇子,但离那个位子很遥远,可若说心里没有过一丝想法,那也是自欺欺人的。
历史上所有因过继而继承皇位的皇帝,在先帝驾崩、自己登基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生父为太上皇。
如此一来,昔年没当上皇帝的铎亲王,也可以实现曾经梦寐以求却求而不得的心愿。
再想想,原本他这个宗正的位置,是坐不长久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七皇子领了礼部以后该做什么——这是一条许多人都走过的老路,七皇子将来很可能接替铎亲王。
虽然七皇子没有神武,但留在京中的皇族,只要不是皇储,又不用震慑妖魔,有没有神武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更何况这宗正的位置也不靠神武来维系。
等再过十几年,只要七皇子不出大错,而且二皇子能够继位,那齐璟势必会成为下一任的宗正。
到时候,新帝会按照惯例,加封铎亲王的儿子为亲王,再送他们去封地,表面看起来是进了爵,实则却是明封暗贬。
离了天京去了地方,不出三代就会失去神武,彻底变成普通人,不禁封地会被皇族收回,自己及后代从此泯然众人,何其凄凉。
这样两相比较,哪一边更具有吸引力,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但经历过最初的狂喜之后,铎亲王渐渐平复了下来,恢复了理智。
他渐渐意识到,这过继之事,现在看着光鲜亮丽,但实则是个烫手的山芋。
因为这一场谋逆,大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就算不死,也逃不过被夺封号、贬为庶人,然后圈禁到死的结局。
暂且不谈醒不醒得来的二皇子,皇帝已经一连失去了三个儿子,可青州皇族可选的人,并不在少数,指不定就会落在谁身上。
如果这时候他们不小心谨慎一些,不仅可能会惹得陛下不喜、失了皇帝的欢心,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同时还可能得罪未来的新帝。
若将来必定要离京,那封地在哪儿、有多大,还是很重要的,陛下和未来的新帝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三代的繁华,总比一下就没落来得好。
铎亲王为人圆滑,也素来谨慎,当然不可能坐视于己不利的事情发生,所以想了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办法,偷偷在京中传开了点消息,来了一招祸水东引。
很快的,镇守边境的亲王被京中人士频频提及,甚至暗暗有股风潮,人们私底下都在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昏迷已久的二皇子,终于醒了过来。
二皇子的醒来,打破了一些人的希望,同时也让很多人欣喜若狂。
……
相对于朝堂震荡,后宫这段时间的变化,也许巨大的。
二皇子、七皇子和十一皇子都搬回东六所,但宫里少了不少宫妃,外命妇也有不少因为家族受到牵连而失去入宫资格的,太后的慈安宫一下子就冷清下来。
原本太后要看顾俞昭仪,但偏偏俞昭仪受不得接连的打击二病倒,一直躺在文思殿里,看上去一日虚弱过一日。
希望皇帝和老七来看看俞昭仪吧,皇帝忙碌到连太后都见不着,更别说去文思殿。
老七虽然醒来了,但还在养伤,皇帝又三令五申要求七皇子好好休养、不得外出,所以太后着急的同时,也无计可施。
齐珩的清醒,可把宫里的人给喜坏了,太后甚至一天两次地跑去东六所,就为了看齐珩恢复得好不好。
为保证珩亲王府的安全,王妃杜氏和他们的长子旭郎也被接到了宫里。
因为要看顾孩子,杜氏没有办法完全陪在齐珩身边,眼下他们终于可以一家团聚。
相比于一醒来就可以下床走动的齐璟,齐珩显然没有这么幸运了。重伤,再中毒,接连两次的变故让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所以齐珩醒来之后,又在屋里躺了两个月,直到九州大地春意正浓的时候,才算是稍微缓过劲来,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早些时候,小十一听说旭郎在宫里,其实就有点想看看小侄子。
但不知道为什么,“生病”的明明是二皇兄,被藏在屋子里总也看不到的,却是旭郎。
齐璟对趴在他膝盖前的小十一解释道:“冬天太冷了,旭郎又那么小,当然得好生藏好,如果吹了风,生了病,太难受了,你也不想旭郎难受不是?”
他不能跟十一说,因为这个孩子是珩亲王唯一的儿子,如果二皇兄在,他就是珩亲王世子,如果二皇兄不在,他甚至可能成为皇太孙……这样一个金贵的孩子,自然会被多方严密保护起来,连齐璟想要见旭郎,都得皇祖母或者父皇在场的时候。
小十一回忆了一下,虽然旭郎每次都被包得严严实实、看不见真容,但他的小豹崽却是很精神的,哪怕十一不能在人前理睬它,那只小毛球也可以在旁自娱自乐,看上去很健(圆)康(滚)的样子。
不过他想:冬天里,哥哥也很看重保暖,所以更小的旭郎被几位长辈看住,似乎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
99/127 首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