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南北杂货(穿越重生)——报纸糊墙

时间:2018-12-21 10:09:59  作者:报纸糊墙
  “那烧土粪之法确实好用。”负责经营这个皇家庄园的小官言道:“陛下亦知,此庄园的粪肥供给每年都是定量的,同样多的肥料用下去,经那烧土粪之法,肥地的效果明显比从前更佳。”
  “确是如此。”圣人亦是点头。
  次日,圣人与几位大臣商议过国事,又说起了自己这日在皇家庄园的见闻。
  当皇帝的对待自己手底下的臣子,也不能每回见面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严肃正经做派,偶尔也得和他们唠唠家常,联络联络感情。
  这些大臣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食邑和庄园,一说起这庄园里的事,大家都是比较有共同语言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还挺热闹。
  不热闹不行啊,当皇帝的要跟他们唠家常,他们难道还能不给面子?
  “那罗三郎着实是个妙人,不如我将他宣到京中,与诸位爱卿一同见一见此人,卿等以为如何?”皇帝说道。
  “哈哈哈,老臣亦是想要见一见那罗三郎,听闻是个翩翩少年郎。”那些大臣里头当即便有人捧场。
  “我倒听闻是块棺材板儿。”复又有人玩笑道。
  “究竟是个翩翩少年郎还是块棺材板儿,咱会会他便知。”圣人笑着说道。
  这些人几句话说下来,罗用便要千里迢迢跑去长安城,不过这时候他并不知晓。
  开春那会儿,罗用在自家猪圈旁边种着几株丝瓜,那丝瓜的藤蔓就沿着他家猪圈攀爬生长。
  今日一早,罗用站在自家院子前面的土坡上,看到下边猪圈顶上的草棚上,长了两个不大不小的丝瓜,他今年还没有吃过丝瓜,不禁就有些馋,于是便搭了个梯子爬上去,将那两个丝瓜给摘了下来。
  刚好这一日五郎因为学校放假在家休息,中午四娘做饭的时候,他就给四娘打下手,给丝瓜削皮的活儿就落到了他手里头。
  在这个没有削皮刀的年代,用菜刀或者小刀削丝瓜皮,那是相当考验手艺,五郎的手艺就很不怎么样。
  “那皮怎能削得那样厚,两个丝瓜都快给你削没了。”四娘见了他削出来的丝瓜,不禁就心疼抱怨起来,今年他们家可还是第一回 吃丝瓜,就这两个,本来一人也吃不着一两口的。
  “……”五郎抓了抓耳朵,一脸羞惭之色。
  “这丝瓜皮确实是不好削。”罗用这时候正搬了一筐肥皂从后院出来,见到这个情景,便出言替五郎解围。
  “哼,你就知道惯着他。”四娘哼哼道。其实这话是二娘的口头禅,每回罗用护着四娘,她就要把这句话拿出来念叨念叨,这会儿倒是被四娘给用上了。
  “我不大会使刀。”五郎跑过来帮罗用抬那筐肥皂。
  “无事,不就是个丝瓜吗,将来我给你做个刨刀。”罗用笑着说道。
  “那刨刀不是刨木头用的吗?还能刨丝瓜啊?”四娘在一旁听了,满脸不信道。
  “甚刨刀?”杜构原本正打算去许家客舍吃个炸酱面,经过罗家院子的时候,听他们在说什么丝瓜刨刀的,一时好奇,便拐了近来。
  待罗用把自己关于削皮刀的“设想”给他一说,那杜构登时便来了兴致,炸酱面也不吃了,骑上他那匹马,哒哒哒哒就往城里头去了,据说是要去铁剑铺打制刀片。
  “阿兄,他真去了!”五郎跑到院子外头,站在他家旁边那个小土山上,眼睁睁看着杜大郎骑着马跑远了,这才八卦兮兮地带着一脸兴奋劲儿回到院子里,向罗用报告道。
  “就为了削个丝瓜皮?”四娘表示那些城里人太不靠谱了。
  “你们知道个甚?”罗用笑道。
  人家杜构是什么眼光,他家这俩小屁孩是什么眼光,根本没法比。
  这几日,那杜构也跟罗用说起过他在莱州那边的见闻,原来在莱州当地,每年春季正是盛产针梁鱼的季节,这种鱼十分凶猛,用渔网网不住它们,用鱼钩钓鱼,它们又会吐钩,相当麻烦。
  正因为它难以捕捉又性情凶猛,在莱州一带,这种鱼就很多,尤其是每年五六月份,渔民既捕不到针梁鱼,也很难捕到其他鱼种,一个物种的泛滥,必然会侵略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种情况,杜构就想出来一个用带倒刺的鱼钩钓针梁鱼的方法。
  他们找来很多干葫芦,将那鱼钩穿上鱼饵,系在干葫芦上面,这一串葫芦撒到海上,再收回来的时候,就能钓着不少针梁鱼。
  “这法子甚好啊!”罗用称赞道。虽然不知道这带倒刺的鱼钩是不是杜构本人发明,但他在当地推行此法,不管怎么说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也不尽然。”杜构却摇头说道:“那带有倒刺的鱼钩,鱼儿吃了就吐不出来,渔民若是不甚将那鱼钩穿入手中,亦是难以取出。”
  罗用几乎不敢去想象那带倒刺的鱼钩扎到肉中的情景。
  劳作之中,难免都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就算是在地里种田的农户,偶尔也会有不慎受伤的时候,更别说是在大海之上捕鱼。
 
 
第101章 郝建平
  杜构进城去打制了几片小小的细长刀片,回到西坡村以后就开始鼓捣起削皮刀来了。
  刚开始做出来的削皮刀也是比较简陋,经过几次改进以后,那削皮刀看起来就很接近后世的模样了,因为只有一个刀口,所以就只能拉着削,不能推着削。
  这个削皮刀的第一个受益者,便是那许家客舍了,他家每天都要做许多饭菜,最近又是丝瓜瓠瓜上市的季节,所以也就有不少削皮工作。
  自打从杜构那里得到一把削皮刀以后,就算是他们家年纪最小的孩子,也能轻易完成这一项工作。
  住在许家客舍的不少商贾,在见到这种削皮刀以后,其中不少人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刀子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有些人仔细看过一番,暗暗在心中记下,打算回去以后照着做,也有一些人表示想要花钱从杜构那里买一把回去做样子,杜构也很爽快就买了,价钱就按五文钱一把。
  这削皮刀最值钱的也就是那小小的一个铁质刀片,约莫一钱重,加上给铁匠的加工费,也就两文钱上下,剩下的木架子再怎么着都花不了一文钱,至多半文,所以这个削皮刀卖五文钱其实还是有利润的。
  只可惜这个东西的结构实在太简单了,一旦传播开了以后,轻易就会被人模仿,并不能给他带来长久的利润。
  王当等人见了这个削皮刀,就打算弄一些到定胡县去卖,结果跑去杜构那里一看,那家伙对于削皮刀的热情已经过去了,这会儿依旧埋头作画,只说愿意将那削皮刀的制作方法告诉王当等人,叫他们自己做了拿出去卖。
  罗用那些没有在他们师父这里租地种田的弟子们听闻了这个消息,其中也有一些人表现出想要做这个买卖的意愿。
  “这些削皮刀做出来,你们打算怎么卖?”这一日,罗用从羊舍那边过来,途经许家客舍的时候,看到他的几个弟子正围坐在厅堂一角,埋头制作削皮刀,于是便过去问了一句。
  “寻那些住店的商贾兜售便是。”其中一个弟子抬头说道。
  “一个一个去问?”罗用问道。
  “在街上叫卖亦可。”另一个弟子补充道。
  “你们打算怎么叫卖?”罗用有心想要指点他们几句。
  “嘿嘿……”在场一个弟子被问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发,虽然也是做过货郎的营生,叫卖吆喝,那都是基本工夫,只是这会儿当着自个儿师父的面,不知怎么的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你们平常叫卖的时候,都用些啥词儿啊?”罗用还真有些好奇。
  “词儿?”众弟子也是好奇,叫卖而已,还不就是那一两句,还要什么词儿?
  “若是编套词儿,应能吸引更多人来买。”罗用想想这时候的商业确实也是很不发达,连品牌观念都还没怎么形成,销售手段想必也是比较落后的。
  “那岂不是还要花钱去请人写词。”在这个年代,能写词的,那基本上都是比较高级别的文人,一般粗识几个大字的人哪里能写得了词。
  “倒也不用那般。”罗用正想着要怎么跟他们解释顺口溜这个东西,就看到许二郎的长子从外头摘了两个瓠瓜正打算拿去厨房那边,于是便招呼他把瓠瓜给拿了过来。
  这瓠瓜也就是葫芦,许家那菜园子经营得好,瓜菜种得也早,这几日他家就有不少瓠瓜成熟,店里头也用不完,常常叫家里的小孩摘几个送去罗家院子那边。
  这时候罗用接过这两个瓠瓜,又从他一个弟子那里取了一把削皮刀过来,稍微回忆了一下后世那些地摊上的常用词,坐在那里,就给自家弟子演示起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叫卖。
  “来来来,走过的,路过的,都过来看一看,瞧一瞧,看看我家这个削皮刀……”
  “南来的,北往的,骑驴的,做马的,都来看一看嘞……”
  “往前站,别后退,现场演示不收费,买不买,不要紧,了解一下新产品……”
  “五文钱嘞,五文钱一个,你买不了吃亏,五文钱一个,你买不了上当……”
  刚开头那两句,罗用还颇有几分不好意思,越到后面他就越嗨了,别说,穿越到这里也有两三年了,他还真挺怀念二十一世纪的喧哗街道,夜市菜场。
  而他的那些徒弟,这时候完全已经目瞪口呆:经过自家师父这一番洗礼,他们以后再也不敢说自己原先也是当过货郎叫过卖的。
  “咳咳。”这时候,门口那边有人发出一声轻咳,罗用转头一看,只见郝刺史与另外几人正站在那里。
  “罗三郎,陛下有旨,令你不日启程,进京面圣。”郝刺史对罗用言道,此时他面上的表情颇为微妙,与他同来那几人亦是不遑多让。
  许家客舍厅堂众人,刚刚才被罗用神一样的叫卖功力给震得七荤八素,这时候乍闻此信,竟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草民遵旨。”这时候也就罗用还算比较淡定,对于这一日的到来,他也是早有意料,那么多二十一世纪的东西一样一样被他搬到七世纪,皇帝又不是瞎子,早晚得找他会会。
  “我听闻你近日劁了一些山羊,又种了一些稻子。”郝刺史说道。
  “方才从前面羊舍那边过来的时候,郝刺史可看到了?”罗用这时候早已穿好鞋子下了炕头。
  “山羊长得不错,至于那些稻子,如今尚还看不出究竟。”粮食这东西,没到最后结出果实,谁也说不好这东西究竟能不能在他们这里种植,那稻秆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万一到时候结出来的都是瘪粒呢。
  “若是果真种成了,届时刺史也尝尝我们离石县产的稻米。”罗用笑道。
  “甚好。”郝刺史也笑着说道。
  郝建平乃是太原郝氏出身,家族松散,并无多少力量。
  在这个比家室论军功的年代,他与许多官场同僚相比,根基就显得十分浅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加小心谨慎。
  算一算时间,如今距离当年李渊称帝,改国号武德,也不过才十几年时间,伍德元年以后,国内依旧还有许多股势力,硝烟四起,战乱不断,有战乱自然就有功臣,这些年在京中以及各地为官的,就有许多当年的功臣,乃至于功臣的子嗣。
  全国上下,总共也就这么些官位,又有功臣需要安置,又有那许多士族势力需要安抚拉拢,分来分去,最终又有几个位置能够留给后面那些靠科举考试出来的学子呢,而那些士族勋贵,亦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位被人动摇。
  “听闻你不会骑马,届时便让我这健扑赶车送你去长安城吧。”对于这罗三郎,郝建平多少还是有几分歉疚。
  他一直奉行的都是自保之策,作为一州刺史虽也还算尽心,但自然也少不了为自身谋划。
  罗三郎此人,他早前并没有太注意,待他后来造出那燕儿飞来,郝建平在对待他的态度上便多了几分谨慎,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郝建平并不确定他自己是不是能顶得住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那一股强风,于是他选择了避让。
  说起来,罗三郎这几年为离石县当地着实做了不少事,他这个当刺史的亦是自愧弗如。
  只他风头太盛,又素来不肯与人低头,不行那逢迎之事,此次进京,当真不知是福是祸。
 
 
第102章 重逢
  长安城这边,皇帝陛下刚说要宣罗用进京面圣那会儿,朝中还有几个人对这件事表示了一下关心和好奇。
  但是没几天,宫中又传出太上皇近来身体越发不好的消息,然后整个朝野上下的气氛就都变得有些微妙起来,那马上要进京的罗棺材板儿自然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按理说,无论是在谁家里,哪个老人要过世了,大家表现出哀戚和同情的姿态总是没有错的,怎么哀戚怎么来就对了,但这事出现在天子家中,那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李渊当年那皇位毕竟不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让出去的,他的存在,对于现在的皇帝李世民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父亲,在这一场权力角逐当中,父子之间就算不说仇恨,隔阂也是很深的。
  这时候李渊快不行了,当臣子的就很是要权衡一番轻重,万一哀戚得太过了,你让人李世民怎么想,哦,你们这些大臣的心还是在我父亲身上,不在我身上。
  一旦给主上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不管是哪个家伙,他这辈子的仕途基本上就算完了。
  但你又不能表现得太不当一回事,那可是太上皇啊,曾经的天子,当今皇帝陛下的爹,谁敢不把他当回事?
  横竖就是一句话,伤心你得有个度,轻了重了都不行,所以说这个事就让大家伙儿很为难,那些真正忠心于李渊的臣子,这时候面上也要掩着些。
  罗用就是在这种时候来到的长安城,进城那一日,时间已经是六月初十,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李渊应该会在六月二十五那一日死亡。
  古时候的人很迷信,赶在这当口接到面圣的旨意,罗用也是比较无奈,生怕被人扣上一顶丧门星的帽子,言是自己的出现冲撞了太上皇,虽然也不一定就会发生这样的事,但罗用还是想把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苗头都掐死在摇篮之中。
  罗用一路催促着那个赶车的健仆,紧赶慢赶,好容易才在初十这一日到了长安城,那健仆只当罗三郎面圣心切,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因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