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幼老爷被捕快押上府衙。
坐于堂上的京兆尹刘大人环顾四周,只见衙门周围已挤满百姓,却不见薛白,他虽是疑虑,又碍于一旁的陆廷尉,只得按捺下心底的不解,向陆廷尉拱了拱手,若无其事道:“陆大人,犯人幼有为已至。”
陆廷尉点了点头,言简意赅道:“升堂。”
刘大人给衙门内的捕快使了一个眼色,猛一拍案,“犯人幼有为,利用布庄贩卖私盐,你可认罪?”
“不认!”幼老爷梗着脖子说:“我又没有卖过私盐,凭什么要认罪?”
“不肯认罪?”
刘大人道:“本官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传——证人张员外。”
不多时,张员外怀里抱着几匹布上堂来,而余下拿不下的布匹由捕快替他呈上。张员外规规矩矩地磕了几个头,“草民见过刘大人、陆大人。”
他指着放下来的几匹布,“大人,草民前些日子筹备女儿的婚事,恰巧江南布庄声名在外,便到了这江南布庄购置十五匹丝绸,不想拿到手的丝绸一扯开,夹着粗盐,草民又逐一查看,发现十五匹丝绸全是这样。”
张员外一顿,“草民这才想起,其他布庄的丝绸售价不过七八十银,而他们江南布庄却卖的是一百两一匹。”
“定价如此之高,拿到手的布匹里又夹带有粗盐,草民认为其中便有问题,丝毫不敢隐瞒,连夜上报官府。”
“张员外,说话要凭良心。”
幼老爷闻言当即大怒,“我们布庄卖的也有七八十两的丝绸,只是你要双绉真丝,又要纯真丝,所以才定价一百两白银。既然张员外嫌贵,当时怎的不提,这样我也不用专门让人给你赶制,都说一分钱一分货,何况我们布庄也不缺你一个张员外。”
幼老爷越想越气,他当时生怕耽误了张员外家的喜事,让布庄的织布女紧赶忙赶,这才没有耽误,万万没想到好心当作驴肝肺,转脸就让张员外报给了官府。
他嘟哝道:“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张员外冷笑道:“一分钱一分货?我摸来摸去,也不觉得这一百两的丝绸比寻常布庄七八十两的丝绸有什么区别。”
幼老爷都懒得和他争,只一把扯来丝绸,没好气地说:“一看光泽,二摸缎面,三听丝鸣,这……”
指腹触及丝绸,幼老爷尚未摊开丝绸,只是轻轻一捻,面色就变了,“这不是我们布庄的丝绸。”
“不是江南布庄的丝绸?”张员外自然不承认,“这十五匹丝绸是我亲手从你们布庄的学徒手里接过来的,难不成我还能偷梁换柱?”
幼老爷忙道:“我可没说,这是你自己说的。”
他倒是没直说,但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张员外咽不下这口气,指着幼老爷道:“你——”
眼见这两人要吵起来,刘大人把手里的抚尺重重拍下,厉声呵斥道:“官府之上,岂容尔等如此胡闹!”
幼老爷缩了缩脖子,没了声儿。
张员外道:“大人,草民断不敢做此等偷梁换柱、刻意陷害之事。”
刘大人不理会,只问幼老爷:“幼有为,你道这十五匹不是张志在你那布庄购置的丝绸,可有证据证明?”
幼老爷又摸了几匹,皱眉道:“这些用的全是些烂料子,只不过与丝绸有几分相似而已,不是内行人,难以辨认。”
他扭头问张员外:“张员外,我们布庄给你的,是真材实料的丝绸,这些真的是你从学徒手里接过来的?”
张员外瞪了他一眼,“当然是!”
刘大人偏头望向陆廷尉,这副情景,他倒是乐见其成,毕竟能拖一时便是一时,更何况薛白先前稍加提点过几句,幼老爷这事端,同庄丞相脱不了干系,而陆廷尉又是庄丞相的人,倘若薛白久不到场,若是陆廷尉执意给幼老爷定罪,连同刘大人也束手无策。
他假意自己并无主意,“陆大人,你看这该如何是好?”
陆廷尉略带嘲讽道:“刘大人为官几十载,怎会连这都不知晓该如何处理?”
两人相望一眼,心知彼此各自为政、各为其主。
陆廷尉稍一思索,出言问道:“幼有为,为何你说这十五匹不是你们布庄的丝绸?”
幼老爷随手挑一匹摊开,“光泽不够柔和,手感太过柔软,缎面发黄,抓起来摩擦并无丝鸣声,而且——”
幼老爷正要提及自己布庄的布料都会在末尾三寸处写上一个“幼”字,陆廷尉已然起身,踱步至此。
“所以丝绸的光泽柔和,手感适中,摩擦时会有丝鸣声?”
说着,陆廷尉俯身捡起一匹布,细细捻了几下,余光却冷冷地瞥向跪地的张员外,惊得张员外慌忙低下头,怨恨自己的夫人贪那几百两银子的便宜,舍不得买真丝绸,这才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有意思。”过了许久,陆廷尉开口道:“无论本官怎么看,这都是丝绸。”
幼老爷张了张口,“大人,这……”
陆廷尉拿起手中的一匹绸缎,转向挤在四周的百姓,“诸位道这可是丝绸?”
负担得起丝绸的人家,自然不会在此处凑热闹,更何况又有陆廷尉断言在先。百姓一阵拥挤,纷纷探出手来触摸,而后七嘴八舌道:“这怎么不是丝绸?滑的哟,摸起来凉丝丝的,怎么比红袖坊的姑娘都软。”
“我侄子在孙大人的府上当差,前年穿着一身孙大人赐的衣裳回来,说是丝绸面料,摸起来就是这样的。”
“这要不是丝绸,真正的丝绸到底是什么样的?”
……
幼老爷急出一身汗,又不能直说这群人不识货。
下一刻,陆廷尉陡然回身,冷声道:“大胆幼有为,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竟还敢胡言乱语、胡搅蛮缠!”
“你为脱罪,真当自己说不是丝绸便不是丝绸,说不是出自你们江南布庄,便不是出自你们江南布庄了?”陆廷尉呵斥道:“还不快些认罪!”
幼老爷忍不住了,“大人,我就是做布庄生意,吃这碗饭的,自然分得清是不是丝绸。”
陆廷尉一顿,“你的意思是本官不分青红皂白?”
幼老爷这回不敢太嚣张,不吭声了。
“来人!”
饶是如此,陆廷尉还是借题发挥道:“这幼有为不仅贩卖私盐,甚至藐视公堂,对本官无礼,罪加一等,拖下去杖打二十大板!”
刘大人在心里叫苦不迭,他一面焦急地往外望,一面硬着头皮做和事佬,好言劝道:“陆大人,这丝绸不丝绸的,还是得叫几个布庄的内行来辨认。”
陆廷尉冷哼一声,“难不成刘大人也认为本官这是指鹿为马?”
“下官不敢。”
刘大人擦了擦汗,用眼神示意幼老爷服个软,“想来幼有为只是一时情急,无心冲撞了陆大人而已。”
陆廷尉并不让步,坚持道:“这幼有为生性狡猾,先拖下去杖打二十大板,否则如何老实得下来!”
刘大人应下不是,不应也不是,一时只觉焦头烂额。正在他与陆廷尉尚在僵持之际,终于听得一道淡淡的嗓音,“慢着。”
几个侍卫在前开道,薛白一身雪衫,身姿挺拔。
他一步一步地走上前来,瞥了一眼堂上的陆廷尉,又向刘大人微微颔首道:“刘大人。”
薛白似笑非笑地问道:“陆大人,不先审问清楚,便要杖打二十,可是想屈打成招?”
作者有话要说: 赵氏的认知:清清没分寸,王爷有分寸。
第55章
“王爷。”
陆廷尉皱了皱眉, 他本欲趁着薛白不在, 先给幼老爷一个好看,却不想这么一拖, 人还是赶了过来。陆廷尉立即矢口否认道:“王爷明鉴, 这幼有为在公堂之上, 一派胡言乱语, 下官打这二十大板,只是为了小惩大诫。”
薛白阖眸问道:“刘大人, 方才本王的岳丈说了什么,才引得陆大人如此怒不可遏?”
“他……”
陆廷尉抢先出了声, 不想让幼老爷再度说出这十五匹布料已非丝绸之实,然而薛白一个眼神瞥过来, 眸底的寒意让陆廷尉一怔。
薛白缓缓地说:“本王问的是刘大人, 并非陆大人。”
陆廷尉勉强一笑,敛了敛心神, 低下头来不着痕迹地瞪了张员外一眼。
废物!
刘大人恭恭敬敬地回答:“幼有为捻了捻张员外的这十五匹丝绸,说这十五匹丝绸并非出自他们布庄, 而且这十五匹……其实连丝绸都不是, 然而陆大人亲自前来触摸,却说这十五匹就是丝绸, 甚至还询问了堂下的百姓。”
薛白颔首道:“原来如此。”
幼老爷见他神色不咸不淡,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连忙补充道:“贤婿,我做这布料生意做了几十年, 怎么会分不清是不是丝绸?”
薛白倒未立即搭腔。
幼老爷又说:“贤婿,不然你来摸摸看这到底是不是丝绸。”
“让王爷来判断这布料可是丝绸,依下官来看,恐怕有所不妥。”陆廷尉虽然不想招惹薛白,但是见状只得拦着,毕竟此事是由他出面的。陆廷尉笑了笑,“王爷是幼有为的女婿,到底是一家人,还是该避些嫌的。”
幼老爷怒道:“避个屁!瞎子都能来公堂断案,凭什么到我女婿就不行了?”
“你!”
“王爷,您看见了。”陆廷尉被幼老爷当众责骂,脸色自然不太好看,他冷笑一声,对薛白说:“您在这里,您这老丈人有恃无恐,自以为有人给他撑腰,恣意妄为。他究竟将这公堂视为了何地?”
刘大人摸了摸鼻子,退到一旁,不想成为神仙打架,遭殃的那个凡人。
“岳丈,今日主审的大人是刘大人。”
薛白的语气没有什么起伏,状似只是随口一提,“定不定你的罪,定什么罪,都是由刘大人亲自决断,陆大人来此,不过是从旁协助。”
说到这里,他一顿,平静地问陆廷尉:“陆大人,本王说得可对?”
陆廷尉自然明白,薛白这是在警告自己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他的神色一变,却又无从辩驳,只得恨恨道:“王爷说得不错。”
薛白又问道:“依陆大人的意思,这十五匹的确是丝绸无误?”
“……是。”
“本王前两日听岳母说了一桩布庄趣闻。”薛白的神色不变,“江南布庄的生意向来比其他布庄的生意要好,时间久了,有人不免动了一些歪心思,雇人在江南布庄购置大量布匹,而后偷梁换柱,再上门索要赔偿。”
“岳丈,可有此事?”
幼老爷不知道薛白好端端的提这个做什么,不过还是配合地点了点头,“没错。”
张员外忍不住撇清自己,“王爷,小人做的小本买卖,与这布庄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绝无可能是为了索要赔偿。”
薛白对此不予评价,只是说:“岳母告诉本王,此后由江南布庄所出的布料都会用一种特殊制剂研磨而成的墨,在末端三寸处写上一个“幼”字,平日不显,唯有遇水才会显出,且无法洗涤。”
“岳丈只顾争辩这十五匹布料是否是丝绸,却忘记可以直接以此方法来验证这十五匹布料究竟是不是出自江南布庄。”
幼老爷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都是让他们胡搅蛮缠的!”
无论是张员外还是陆廷尉,都不知道江南布庄的布还做的有这样的印记。张员外悄悄端详几眼陆廷尉的神色,不禁额头直冒冷汗,他不可置信地问道:“你们居然还暗中在布料上做这样的手脚?”
幼老爷斜睨他一眼,“省得有人心怀不轨。”
当日张员外特意询问过江南布庄的学徒,学徒只道江南布庄的布料无论是成色还是质量,都优于其他布庄,他便没有再多问,给了些赏银便把人打发走了,夜里辗转难眠,便又将此事尽数告知于张夫人,张夫人为人泼辣大胆,一心只想从中多捞些油水儿,如今这十五匹以次充好的布料,都是出于她手笔。
张员外悔不当初,若是没有贪图这点银两,幼老爷也不会轻易发现不对。
这般想着,他畏畏缩缩地望了陆廷尉一眼。
只要证实这夹带有盐的十五匹丝绸并非出自江南布庄,便能洗清幼老爷的嫌疑,陆廷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略一思忖,说:“既然如此,王爷,下官这就派人到江南布庄取些布过来,一验究竟。”
陆廷尉已经打算好,既然江南布庄的布料都有此印记,那么便吩咐自己的人马到别的布庄取布,再命令他们私下买通几个江南布庄的伙计,若是薛白不肯善罢甘休,便让这几个伙计出面,表明这几匹布的确是从江南布庄买来的,便可瞒天过海。
“不必劳烦陆大人。”
薛白淡淡地说:“本王来此途经春熙街,顺陆取来了几匹江南布庄的布料。”
说罢,他击掌几下,江南布庄的掌柜抱着布匹挤开人群,走入公堂。
薛白意味深长地望向陆廷尉,“陆大人说得不错,毕竟幼有为是本王的岳丈,本王多少都应避嫌,是以特意请来了江南布庄的掌柜,让他来向诸位证实这几匹布是取自江南布庄,以及江南布庄的确会在每一匹布的相同位置,写上一个“幼”字。”
薛白的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几欲堵死陆廷尉,让他无处发挥,只能恨恨地皱起了眉。
刘大人忙道:“既然如此,来人——上水!”
捕快提来一桶水,掌柜将每一匹布都展开以后,立到一侧,刘大人给自己的下属使了一个眼色,捕快抬手一淋,不多时,所有的布匹被完全浸湿,掌柜抱来的布匹在右下方纷纷显出一个“幼”字,而张员外带来的那十五匹布唯有一片濡湿。
38/56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