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将进酒(古代架空)——唐酒卿

时间:2019-08-02 18:04:47  作者:唐酒卿
  蔡域冷哼一声。
  旁边的人就说:“蔡老跟雷常鸣算是中博双雄,但他哪里配呢?差得太远!”
  蔡域没被这种奉承打动,他打开手臂,舒坦地陷在椅子里,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看不上雷常鸣吗?我是觉得他脏。”他把最后一个字念得重,正逢侍女上来奉烟枪,蔡域抽了两口,继续说,“雷常鸣早年是走镖的,这事你们都知道,但他后来为什么不走了?他跟人讲是因为他把妹子嫁给了端州朱氏,要享福,不肯干这活了。这话是假的,他呢,有个嗜好。”
  罗牧不知道何时搁了筷子。
  蔡域在吞云吐雾里回忆着,说:“我最初干这行,该出师的时候,我师父就讲,做草寇匪盗也要讲究仁义,有些东西碰不了,也做不成,那都是损阴德的。茶州这么多年,来来往往的商旅里拖家带口的多了去,但是真的遇上孤儿寡母,我绝对不碰。可是雷常鸣不一样,他以前走镖也送家眷,有一回是灯州镖,送一半当家的男人死了,留下孤儿寡母没办法,连镖银都付不起,到了灯州,原先的婆家只要孙子,不要媳妇儿。那女人不肯跟孩子分开,走投无路了,想寻死,雷常鸣把他们娘俩接了回去,说要养。”
  “我那会儿还在茶州做盗贼呢,听了这种事情,把雷常鸣当个人,觉得他跟我这种人不一样,是师父话里头讲的侠客。我心里佩服他,外出做事时就留意他,想找个机会跟他拜个把子。可是我后来去了灯州,听说他不干了,一路找到地方,才知道那女人跟孩子全死了。怎么死的?他酒后施暴,对那五六岁的孩子下手,女人不肯,被他活活给打死了,孩子没活几天,给折腾得不成样子,也死了。”
  蔡域拨开烟雾,皱着眉让侍女把烟枪拿走。
  “他去了端州,这嗜好也没变。这人挺爱惜名声,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干。雷常鸣救下颜公子时,公子还小,我当时跟颜大爷算是朋友,得过颜家的助,虽然没有见过公子,却把公子当作自个的心肝儿。听闻了此事,上马就追,连续跑了四天四夜,才追到了洛山把公子接了回来。公子当时戴着个明玉珰,粉雕玉琢的,聪明得很,一见我就叫阿爷,别提多让人心疼了。我见公子无恙,才没跟雷常鸣计较。”
  后来雷常鸣再见蔡域,都自觉矮了一头。蔡域看不上他,他也不往蔡域跟前凑,大家各占一边。
  “公子是个好孩子,很感激雷常鸣的救命之恩,为此对洛山土匪屡伸援手。”蔡域今日原本是想询问罗牧有关孔岭的事情,但是被这些往事给带走了谈兴,等到想起来时,罗牧已经走了。
  * * *
  罗牧上了轿,没走多远,就改道往水粉铺子去,想买些阒都时兴的脂粉拿回去哄蔡氏。茶州最大的水粉铺子是厥西商人开的,罗牧是老主顾了,他一下轿,就有管事的前来相迎,端茶奉水一气呵成,最后猫着腰跟罗牧说:“对不住罗大人,今日不巧了,铺子缺货,好东西都在东头的铺子里备着,还没送到咱们这里。您看着,明日我们给送到府上行不行?”
  罗牧颔首,抬脚想走,又记起蔡域适才摁着自己的模样,不禁改变了主意,回头问:“东头哪个铺子?”
  管事的叫了个跑堂,亲自给罗牧带路。
  罗牧到了地方,看铺子规模不大,但确实挨着马道,方便卸货。他进门,看里边人也少。跑堂的带着他往里去,后边有个院子,说让他吃茶稍等片刻。
  罗牧坐了少顷,那帘子一掀,进来的却是孔岭。
  “你怎么……”罗牧诧异地问。
  但是孔岭没答话,抬着帘子让开身,后边微弯腰进来个白衣。沈泽川一抬头,罗牧便站起了身。
  沈泽川是坐轿过来的,没沾着水。他看向罗牧,示意罗牧坐。后头跟着的乔天涯进来换茶,热热地送到沈泽川手边。
  孔岭见罗牧还站着,便说:“梦正,这位就是——”
  “同知大人,”罗牧恭敬地行礼,说,“久闻同知贤名,学生罗梦正恭聆垂训。”
  “早听成峰先生夸赞罗大人为人谨慎,眼力超群,今日一见果真不假。”沈泽川微微一笑,“我现如今不做锦衣卫同知了,免了腰牌,没有官职在身,就是寻常白衣,该我向大人行礼。”
  罗牧岂敢受,天子近臣沈泽川,光是锦衣卫北镇抚一职就足够地方州府畏惧。过去锦衣卫联合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方外勤,要下到地方查账审绩。沈泽川又与都察院岑愈、刑部孔湫交好,罗牧对他岂止是有所耳闻。他们这种外放地方的官员,原本都是历练为主,待出了政绩,参酌资历,就能够往阒都提拔,可以做都官。沈泽川手里握的就是他们的都察考评,还有身家性命。
  其中的关键,从罗牧自称“学生”里就可见一斑。
  沈泽川又与前头的镇抚同知不一样,他出身不“正”,生父是中博兵败的建兴王沈卫,当年入都是锦衣卫从离北铁骑手里提过去的,传闻要处决。可他不仅活了下来,还让天琛帝屡次破格提拔,北镇抚一职关乎阒都两派,海良宜都肯点头,这人年纪又轻,便更让人忌惮。
  罗牧这时才明白,孔岭说的有把握,不是幌子,而是真的有把握。
  好在沈泽川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起身真拜。罗牧稍稍平复心绪,不敢坐,垂手站在孔岭跟前,说:“大人亲临茶州,学生有失远迎,马上派人……”
  “我随同定都侯出都,已是阒都叛贼,大人实在不必客气。”沈泽川吃了热茶,嗓子舒服一些,接着说,“我到中博时日不短,早就想见一见罗大人,今日幸亏有成峰先生作陪。”
  孔岭看向罗牧,笑起来,说:“梦正,不必拘谨。同知如今是茨州的主心骨,此次也是为了解决茶州匪患而来,都是自己人。”
  罗牧看着他,目光没有昨日那么露骨,谨慎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
  “茶州就这么大,许多事情稍作打听就能知道。你那位十四房妾室来头不小,脾气也不小,就爱阒都水粉。你素来会投人所好,为了哄得夫人开心,自然会亲自跑一趟。”孔岭对沈泽川笑着摇头,“同知不知道,梦正还在书院时,就很得姑娘青睐。他这人又风流得很,没入仕前,就很懂这些。”
  罗牧听孔岭谈起书院,才略微放松,说:“我读书时很规矩,整日都与你待在一起,哪里来的风流?倒是你,结交无数,与谁都能称兄道弟。”
  他们这么一说,气氛就缓和些,孔岭带着罗牧入座。
  沈泽川位居上座,讲话并没有罗牧预料中的咄咄逼人,他说:“我们此番的来意,想必成峰先生已经与大人谈过了。昨日不便深谈,大人有顾虑在所难免,今日还请畅所欲言。有难处,可以商量。”
  沈泽川说话温和,神色自然,但是最后一句显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他那看似平和的态度底下是不可扭转的必得,罗牧只听了这一句话,就明白了沈泽川的意思。
  有难处,可以商量。商量的用意是什么?是为了更快地行动。沈泽川根本没有给罗牧拒绝的机会,他一开口,就让罗牧别无他选。
  罗牧再抬头时,畏缩之气一扫而空,他说:“同知如果能平茶州匪患,我就情愿以同知马首为瞻。但是蔡域不是雷常鸣,同知也没有侯爷的两万强兵,光凭一人之力,实在难为。”
  沈泽川从容地说:“今日你我相见,就抵得过百万强兵。”
 
 
第136章 离间
  沈泽川讲得如此有底气, 是因为茶州不是能够凭靠强兵打下来的地方。永宜年间中博敦、端两州最为富庶, 当时沈卫统号各州守备军,既有钱, 也有兵, 都没能根除茶州匪患。沈泽川在来茶州以前, 周桂及茨州幕僚就对茶州做了详细的呈报,他们一致认为, 对于茶州, 只能智取。
  蔡域确实不是雷常鸣,茶州土匪与洛山土匪最大的区别在于茶州的仍然是土匪, 而洛山群党汇聚, 不仅形成了领地, 还有了向外扩张的意图,藏在雷常鸣背后的雷惊蛰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个土匪,他有了脱胎换骨的心,但是蔡域没有。所以对于洛山要打, 对于茶州要谋。
  罗牧或许没有周桂那样勤政爱民, 但是沈泽川默许了孔岭前去拜会, 就说明他们需要罗牧。罗牧身为茶州州府十几年,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茶州的内情。
  “大人是永宜年间下放到茶州,其间有过显赫政绩,曾经力谏沈卫剿匪,但是沈卫认为敦州距离茶州较远,中间还隔着樊州, 带兵长途多有不便,并且花销靡费,胜算实在太小,于是沈卫驳回了大人的谏章。”沈泽川提到沈卫的名字时,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说,“我观大人后来的为政主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改变的。”
  罗牧摆手,说:“显赫政绩何从谈起?那是同知抬举。我到达茶州以后,就没有政绩可言。永宜年间茶州就以匪患出名,当时阒都参酌下放官员,我与江青山都名列其中。后来我下到这里,确实有大展拳脚的心思,但是太难了。”
  罗牧的神色逐渐沉下去。
  “开始的两年时间里,我以振兴守备军为宗旨,沈卫虽然没有赞同,但也没有阻止。兵部认为可行,所以根据我的谏章增加了茶州的军费,我因此装备起了守备军。当时踌躇满志,一心剿匪。可是真的打起来,却发现根本不行。茶州土匪可以追溯到永宜年以前,早在茶州守备军还没有建立时,这里就有一批人在做草寇。最早河州也没有现如今这么富庶,那会儿颜氏还没有发迹,这条路上走茶的商贩多是厥西十三城过来的富商,茶州土匪就以劫持这些商贩为生,等到朝廷重视起来已经晚了,土匪早在茶州生了根,并且发展出了各帮各派。”
  这使得茶州民风彪悍,比起别处,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黄册入籍到这里最难搞,几乎一半的人家都干过土匪,不算良籍,只能划成军户。当时东宫僚属商议这里,是想着让这些人入伍,做正规军,有了军田和月俸,能够确保一家人勉强糊口,不至于再沦为草寇,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同时也能限制人员流动,让他们待在茶州安心种田,不给周围添麻烦,加强州府管制的能力。
  但是东宫僚属犯了个大忌,就是纸上谈兵,把给中博其他州的套子套到了茶州身上,没有因地制宜。茶州的土匪做了正规军,可地没那么好垦,他们安分守己了没多久,就开始一边吃着军队月俸一边继续做土匪。这下连通牒都不需要伪造,打着剿匪的名头就能冲出去抢劫。自己追自己,永远在跟朝廷绕圈圈。下放来的州府难以抵抗已经成形的土匪势力,罗牧很快就吃了亏,被土匪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不仅如此,茶州后期还出现了像蔡域这样的匪首,他们既讲江湖侠义,又肯散财接济道上的兄弟,一来二去名声大振,远比那些刻板的文人更加受追捧,州府如同虚设。
  罗牧说到这里,沈泽川就大致明白沈卫为什么不肯出兵了。
  因为沈卫不敢。
  沈卫被封为建兴王,这只是名头好听,追根究底,他跟罗牧这样的下放官员没有不同,他也是外来户。他最初对于罗牧的主张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就是在观望,如果罗牧成功了,那么他可以照猫画虎,如果罗牧失败了,他大可再追其责。他是不肯冒头去得罪茶州的土匪们,因为他很清楚,比起罗牧,蔡域这些人才是茶州的“父母官”。
  “但是时候不同了,”沈泽川嗓子微哑,他咳了几下,才说,“蔡域如今吃着颜氏给的红利,赚的都是血泪,他们这些已经成势的土匪发的都是难民财。茶州里边吃穿不愁,外边却饿殍遍野,时间久了,平头百姓也要生怨。”
  “不瞒同知,”罗牧掂量着轻重,谨慎地说,“中博兵败以后,茶州的粮食减缩,少得可怜。当初内阁把各州粮仓腾去厥西,打得是赈灾的名义,按道理,这事得跟中博签借条。但是沈卫死了,阒都迟迟没有派一位主事人过来,六州各自为政,光是维持生计就很困难,没有精力再去追究阒都欠粮一事,当然也追究不起。近几年铤而走险的良籍人家越来越多,这都是饿狠了,没有活路,只能沦为草寇。茶州以蔡域为首的土匪一开始是肯接济贫民百姓的,但是后来河州颜氏也下了水,想要借着蔡域的势力在中博挤掉奚氏的生意,为此来做粮食买卖。他们联手赚得钵满盆满,蔡域有了金银山,又年纪渐长,喜好听人奉承,逐渐失去了以前的侠义之心,便把设在外边的粥棚、粮铺都拆了,安心做他的茶州土皇帝,茶州四处怨声载道,他已经大不如前了。”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蔡域在中博南部及河州境内余威犹存,颜何如叫他的那声“阿爷”也分量十足。罗牧私下资助的几个小帮小派难成气候,他对于茶州食不果腹的现状只能干着急。
  屋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半开的窗户里露着九里香,雨露还没有晾干。天阴沉沉的,时候已经过了许久,罗牧能待在这里的时间不多了。
  尽管开着窗,沈泽川仍然觉得闷,他指腹下的茶杯都凉了,却说了与适才矛盾的话:“蔡域如果仍然保持着戒心,就该明白所谓的怨声盈路不过是其他帮派的鬼蜮伎俩。大人身为他的妹婿,可以在这方面提醒提醒他。”
  罗牧微怔,不解其意。
  沈泽川拨着那洁白如玉的茶盖,说:“雷常鸣死了,蔡域就是名震中博的大匪,此刻正是他意气风发的好时候,不论是对茶州,还是对颜氏,他都容不得别人来分一勺羹。再者人至暮年,最怕的就是‘大不如前’,他要是认为现下的民愤都是后生小辈在捣鬼,必然不会放过他们。”
  罗牧这才听明白了,不禁暗道一声好狠。
  沈泽川这是要让蔡域把民怨当作帮派内斗,是有心人在煽动。蔡域一旦这样想了,就会为了攥紧手中有的钱财,变本加厉地打压小土匪们。小土匪们原本就已经心生不满,再受到蔡域的打压,三分不满也会变成七分,双方只要积下了仇怨,就难再联手,甚至会针锋相对。
  “大人先前暗中资助的小帮派都可以派上用场,等他们各自都被蔡域打痛了、打狠了,你就对他们施以援手,慷慨赠粮,让他们聚集起来,成为患难兄弟。”沈泽川喝完茶,示意乔天涯再倒。他看向罗牧,说:“小而群聚,自然成势,这就像是群豺捕猎,我们要做的不是正面交锋,而是推波助澜。”
  罗牧听得生寒,他只要暗示蔡域几句话,就能让蔡域自毁长城。离间计不稀奇,但是沈泽川才到茶州一夜而已,就能够把蔡域及茶州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让罗牧不禁又想起了沈泽川原先的身份——锦衣卫。
  “等拿掉了蔡域,我们就能详谈两州的粮食生意。”沈泽川平静地说,“大人含垢忍辱的这段经历,来日都是茶州美谈。百姓能够饱腹,就是大人最显赫的政绩,哪怕拿去别的州,也是让人仰慕的父母官。罗大人,好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