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将进酒(古代架空)——唐酒卿

时间:2019-08-02 18:04:47  作者:唐酒卿
  这把火甚至烧到了姚温玉身上,他身为海良宜的学生,却不肯入仕为官,上一次太学兴动,怒骂潘如贵的时候他也没有出现,新仇旧恨重重相叠,他们把曾经传颂过的文章撕得彻底,将姚温玉比作窃贼,是窃取海良宜经世之学的世家窃贼。
  阒都彻底乱作一团,八大营一旦想要出兵镇压,学生们就会绝食相抵,饿死了四五个人,韩丞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此时远在的启东忙于边郡事务的戚竹音也没能幸免,花、戚联姻就在下个月,那些陈词激昂的文章雪花似的往启东传,大帅原本有难眠之症,现在要伏案休息时,就让戚尾给她念,骂得越难听,她睡得越香。
  大周的火势确实烧起来了,但却不是海良宜预想的模样。黑夜里到处都是带着火光的流矢,他们把敌我界限划得清晰,要求苛刻,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可以站,只有你死我亡。
  孔湫坚持不告病,但是上朝逐渐变成了危险的事情。有一日他疲惫地出门,还在深院,就见庭院里走出个陌生的人,举剑呵斥着四下,要孔湫以死谢罪。他堂堂内阁朝官,以前时常接见些外来的学生,所以家中从不设防,可谁知如今竟被人拿着剑相抵,简直是天下笑谈,何等滑稽!
  薛修卓的三道奏折就在此时送了上去,他的内容犹如道滔天巨浪,瞬间扑灭了这“噼啪”的火场,紧跟着变作了汹涌的起伏,一举成为天下学子心向所指。
  他在奏折里陈言,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光诚帝流落在外的皇女,不仅有秦王私章佐证,还有相关的人证,可以确保此女的血统无疑,并且请求当堂公验。
  女子为主,好比阴阳失衡,日月颠倒,这是数百年里没有过的事情。薛修卓的奏折说得满朝哗然,连孔湫也力驳不受。
  薛修卓紧跟着上了第二道奏折。
  他在奏折里袒露,此女流落到了阒都农户,却因为自小聪明过人,很受家中喜欢。虽然家中贫寒,却也肯让兄长教她读书认字。她是光诚帝的遗脉,自然异于常人,家中人时常见天露流虹,又见紫云蔽屋,便对她更是上心,不敢怠慢。此女不仅聪慧,还很善良。邻里受难,老人挨饿,她便省下自己的吃食,亲自侍奉,远近乡里都对她交口称赞,此事也有人证。至于气度如何,待到此女上殿,由诸公佐证。
  这道折子已经流传在外,由人贴在了太学,还传到了阒都的大街小巷。皇女金贵,大周如今称得上此等身份的只有太后身边的花三小姐,两相对比,更让平民对这位皇女心怀怜悯。茶馆酒楼里都有了说书人,专门讲这流落民间的皇女传奇,把那天赋异禀的事情说得犹如神仙下凡。她是从民间进去的,家中世代农耕,与太学如今的学生们多有相似,又很讲仁义,友爱邻里,最知道民间疾苦,一时间连学生们都对她十分向往。
  薛修卓就在此时,上了至关重要的第三道奏折。
  他说皇女的兄长也是寒门学子,曾在咸徳元年入都,但因为门第之见未曾中榜,回去后郁郁而终。皇女与兄长感情深笃,为此成为了心中之痛,在来阒都的路上,多次向他询问海阁老的病情。他提到海阁老操劳国事何等辛苦,皇女竟闻之落泪,说“我若为男子,如何能让阁老受此等辛苦”。他乃世家庶子,也曾受过嫡庶苛待,却没有皇女这样的胸怀,为此很是惭愧。
  最后,薛修卓说,既然天下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那么天下也没有哪个先祖说过选立储君时要以男人为先——更何况大周到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学生们振奋了,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嫡庶与门第之见使得他们难以得志,他们自认为与皇女身世相怜。李建恒是锦衣玉食养出来的皇帝,他根本不懂疾苦,他的玩物丧志屡次被都察院弹劾,但是这个天赐的皇女何等的不同,她似乎是世间最美好的女子,她有一颗垂怜天下寒士的心,她就是下凡来即将普度众生的观世音。
  在一夜鼎沸的议论声里,一直不显露山水的薛修卓胜了。
 
 
第123章 延清
  余小再说到此处, 小几上的茶水已经凉透了。他继续说:“我不明白, 学生们原先对寒门朝员那般苛刻,却又为何会一夜之间簇拥向薛修卓, 难道比起勤恳政事、出身苍郡的孔尚书, 薛氏庶系的薛修卓更能为寒门尽心尽力吗?元辅为我等费心铺路, 谁知最后还是让世家占据了上风。”
  “薛修卓未必就会让世家占据上风,”萧驰野倒着凉茶, 说, “这一局,他是攻其不备, 打得两方人马都措手不及。太后先前与韩丞那样周旋, 就是因为手中无人, 薛修卓显然没有给以太后为首的世家老派透露任何风声,并且在先帝驾崩时,他套住了韩丞这枚马前卒。换而言之,就是他已经得罪了世家, 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余小再愁眉不展, 说:“我路上百思不得其解, 不懂他到底有何用意。如果他仅仅是为了一时鼎盛,那么新帝根基不稳,又是女子,薛家即便起势了,在太后等人的压力下也长远不了。”
  沈泽川脑中飞闪过许多事情,他沉思半晌, 才说:“如果想要探查一个人的目的,就不能放过蛛丝马迹。咸德年南林猎场花思谦被逼反,主策的人正是海阁老与薛修卓,当时是薛修卓任职户科都给事中,稽查了他们的账本。你说海阁老死谏以前,也曾提到了这件事,那么我猜测,中博兵败一案的内幕薛修卓也知道。他后来能与厥西布政使江/青山协力审查,齐力拿掉了花思谦,恐怕也有此事的缘故。就此来看,这个人不是魏怀古一流,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在打击世家。”
  “我曾经听奚鸿轩谈及他,说他整日忙于政务。我后来任职锦衣卫北镇抚,整理锦衣卫与大理寺协力查办的案宗,发现他在调离户科进入大理寺以后,确实处理了许多案子。海阁老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屡次提拔薛修卓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连岑大人也曾经多次与我谈到薛修卓,由此可见,他从入仕到现今,在后起之秀里也算是政绩不凡。”
  余小再醍醐灌顶,他说:“不瞒同知,我想不通的地方就在这里。薛修卓一直以来口碑甚佳,即便是都察院的言官,也对他少有异议。他在都察里评审优异,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所以我对他如今的举动又不能理解。因为就从前所见,他不是潘如贵那样借势敛财的人。”
  萧驰野微微后仰,搭着手臂,对沈泽川说:“不错,我们在阒都时也曾谈过薛修卓。姚温玉说过,他虽然没有被海阁老收为学生,却很得海阁老的青眼,当初姚温玉的及冠礼,让他捧冠正是这个原因。他在最初入仕的那几年,写的策论皆是免除世家之见,期望由花思谦主理的太学能够恢复姚太师时的鼎盛。你知道,当时内阁除了海良宜,皆由世家出身的朝官组成,往下六部更是如此,阒都择官甚至一度以姓氏为先,连花家大字不识的十三子都能担任兵部要职,插手禁军事务。孔湫那会儿还在刑部熬资历呢,你从户部提起的梁漼山也是那会儿一直被贬,升迁无望。”
  沈泽川缓缓颔首,说:“他当时能任职户部都给事中,也是花思谦要打发他出去的意思。都给事中是连通皇上的要职,可是当时咸德帝不能主政,这个职位能不能有业绩,全凭主理内阁的花思谦说得算。薛修卓的行事作风,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转变,由先前的激进,一度转为低沉,最终成为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模样。”
  余小再越听越心惊,说:“可他既然是与寒门为列,又为何不与我们通气?那韩丞……”
  “他也曾在李建恒登基一事中尽心尽力,但是他很快察觉李建恒没有大刀阔斧的气魄。当时李建恒不断在几方拉锯里摇摆,以海阁老为首的寒门官员甚至没能除掉太后。”沈泽川偏头,右耳上的小玉珠被阴影遮挡,他说,“太学学生在此次对寒门官员的攻击里屡次提到了软弱,这恐怕也是薛修卓不再信任寒士的原因。海阁老的保守之策让大周残存了下来,但他也给世家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世家彼此给予,就像这一次,魏怀古倒下了,韩丞就站起来了,这不是薛修卓想要的结果——”
  沈泽川忽然停止,眯起了眼。
  “难怪他会带走先生。”
  齐惠连是激进派的首要人物,他在东宫时就是做事,太子存活的时间不久,却能完成黄册入籍这样的事情,靠的就是东宫僚属不恤人言、衣宵食旰。薛修卓如果想要改变海良宜主政期间的稳健求和,就势必要寻求齐惠连的相助。
  可是齐惠连拒绝了,于是薛修卓把齐惠连交给了韩丞。
  沈泽川抿紧了唇线,侧颜在烛光里十分冷漠,他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人不相信任何人,他仍然想要凭靠新帝维持大周,为此不惜得罪老派世家。他想要让阒都换血,我们在阒都斗垮了魏怀古等人,如今都成了他能够安插的空缺。余大人,你说错了,他上奏的折子能打动天下学子的不是皇女如何美好,而是他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间没有哪条律法是择录朝官时以嫡为先、以门第为先!世家霸占着上层官职,让大周一度成为八姓之朝。李氏皇帝的强硬与否昭示着寒门是否能够能从八姓之中杀出重围,他们在永宜年后期进入了寒冰期,这个时间太久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位心向寒士的君主,不论男女,只要他能够振奋寒士之心,在齐惠连、海良宜相继过世以后承担起寒门期望,那么他就能得到簇拥。
  太后主政以后带给寒门的不仅是变本加厉的排挤,还有李氏皇帝深入人心的孱弱。学生们之所以对孔湫、岑愈如此苛刻,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当朝的次次退让,忍了一辈子的海良宜都决然死谏了,孔湫为什么还要忍?天下改革就在眼前,就是现在!不作为就是尸位素餐!
  但是现在就真的是个好时机吗?
  沈泽川觉得不然。
  海良宜为什么要忍?因为世家已经成为大周沉疴,刮骨疗伤早在永宜年就该进行,结果在海良宜动手以前,中博兵败,大周宛如暮年老人,又被人当腰一踹,踹得口吐鲜血,不仅外伤难愈,内伤更加难愈。他在死谏以前质问朝堂,说这是诸位推波助澜的错,可是这个“诸位”里是否也包括他自己?
  如果他当初没有对花思谦步步紧逼。
  如果他当初能够以更加缓和的态度去应对。
  中博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屠城惨剧?
  海良宜不知道,但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他在咸德年后期的主政方式。他是更加缓和的态度去渗入朝堂,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他有着身处时局的思量和觉悟,但这些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们所不明白的东西。
  薛修卓或许没有引导天下学子风向的力量,但他绝对是个捕鱼人,站在风浪里揣摩着最佳撒网时机,这个人在多年的官场滚爬里不是空手而归,他甚至比沈泽川更加明白寒士与朝员间的纠葛。既然老一派的战火已经点燃,那么如今迸溅出来的火星同样燃烧了一脉相承的他们。
  薛修卓曾经多次请求拜于海良宜门下,不得。他最终求助齐惠连,仍然不得。他好像是双方角逐中的顽石,注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撞出一片血光,这是个连自己都不放过的狠角色。
  沈泽川眼里露出狠绝,他有种被人挫败的滋味。他被逐出阒都,就像是条夹着尾巴的丧家犬,被打得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薛修卓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立刻抛弃奚鸿轩,并且在沈泽川动手前就套走了奚家的银库,说明他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然而那个时候沈泽川在干什么?他还天真地以为凭靠口舌之利就能分化世家,明明早在禁军丝案里薛修卓就露出过锋芒。
  沈泽川已经败了一次,他既然还活着,就要把这场仗打到底,他不能接受承袭了齐惠连全部心血的自己一败再败。他们已经从没有硝烟的阒都到了四分五裂的崩土之疆,他得马上站起来,否则这乱世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里没有弱者,能够心情气和坐下来探讨信念的前提是他有能够和对方叫板的资格。
  萧驰野看着沈泽川沉默的侧脸,忽然问余小再:“你见过女帝吗?”
  余小再正从怀里掏着岑愈给沈泽川书信,闻言一怔,说:“还不曾,在我离开阒都以前,礼部已经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太后想要召见皇女,但是被薛修卓拒绝了。”
  萧驰野垂着的手指轻轻晃了晃,说:“看来他也不是十拿九稳,那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在短短四年里养出来的女帝,到底是不是一戳就倒的纸老虎,能够唬住阒都到几时。”
  沈泽川回过神,缓了片刻,说:“只希望不是第二个李建恒。”
  萧驰野靠得累,直起半身,问余小再:“还不知她的名字是什么,如果要归皇谱,难道叫李建婷?”
  余小再露出个古怪的神情,他伸出手指,在席子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是叫这个名字,却不是先帝的字,而是剑霆,李剑霆。”
  沈泽川颇为意外,跟萧驰野对视一眼。
 
 
第124章 定局
  天色蒙蒙亮, 余小再到底是个文人, 精神难支,沈泽川便让晨阳先带余小再前去休息, 剩余的事情可以改日再谈。余小再也不勉强, 留下了岑愈给沈泽川的书信, 便退出去了。
  萧驰野去沐浴,沈泽川就着烛光, 把岑愈的信看了。庭院里的晨光透了进来, 沈泽川看到了边郡的部分,又等了片刻, 不见萧驰野回来。他搁了信, 掀开竹帘, 沿着窄廊到了里头,绕过屏风一看,萧驰野泡在池子里睡着了。
  萧驰野稍感疲惫,原先只是在想事儿, 岂料这一想给想睡着了, 面颊上忽然一凉, 他便醒了。
  沈泽川掬了把水,又摸了摸萧驰野,说:“泡凉了,回去睡。”
  萧驰野起身,“哗啦”一声水珠迸溅。他俯首埋进沈泽川怀里,蹭得沈泽川半身都是水, 闷声说:“你抱我。”
  沈泽川抬手捏了把萧驰野的后颈,说:“这不是为难我么?”
  萧驰野说:“那就我抱你。”
  沈泽川便踢掉了趿着的鞋,伸臂挂在萧驰野还带着水珠的脖颈上,有点懒地说:“来啊。”
  萧驰野抬头用额抵着沈泽川,抱了人,说:“北原猎场看了,还成,收拾一下能做营地,就是塔楼都要新建,全是银子。”
  这边没点灯,光线暧昧。
  沈泽川跟萧驰野咫尺相抵,说:“北原猎场往西去就是丹城,以后如果要跟八大营见面,这地方就不能省。”
  “不急。”萧驰野用了点力,把沈泽川抱起来,往屋里带。
  沈泽川知道萧驰野这是不打算用自己那笔银子,禁军的开销不能总是挂在茨州身上,萧驰野又马上要回离北,缺钱就缺底气,这事儿他自己恐怕也在考虑。
  “岑愈特地让余小再带信给你,想必是有事相求。”萧驰野上了床,袍子也没脱,就靠着枕,半揽着沈泽川,把下巴搁在沈泽川的发顶上,说,“什么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