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女子是完全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到手里的钱怕是转眼间就要被人收走。就算是自己单过,一个女子又怎么耕地开垦?雇人又怕被说闲话,而且怎么也不是长久之计。
温瑜想了很久,心中有了计量。
第二天,温瑜等人一大早就离开了雅竹村,走之前还把刘桂花一起带上。
到了县衙,温瑜叫来了惴惴不安的刘桂花,看得出她似乎十分紧张。
温瑜叫她坐下,又命下人给她倒了盏茶,过了一会儿,才问道:“不知刘嫂子对附近村子各家的情况可都了解。”
刘桂花捧着茶盏,答道:“谈不上特别熟,但是民妇本来在雅竹村长大,后来嫁到旁处,因为自己手艺还成,经常被请去帮忙做个宴席什么的,蒙阳这几个村子的事多多少少也都知道点。”
温瑜赞叹道:“刘嫂子的手艺确实非常不错。有这手艺,就算开店也不是难事了。”刘桂花腼腆的笑了笑,看得出来她也十分以此为傲。
接着温瑜又问道:“那刘嫂子可知道这附近可有人家专门养殖?”
刘桂花想了想:“专门养?这倒是没有,以前蒙阳特别好的时候,倒是有那么几家富户养猪养鸭养鸡比较多,但是大都是给供自家吃的。”
没错,温瑜憋了一晚上,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让那些女子去搞养殖。不过养什么,怎么养还是个问题,温瑜心里有个大概的思路。
首先牛、马、猪、羊这几样不止先天条件不允许,生长周期又长的东西肯定不行;鹅、鸽子这些出肉量不多,喂食又比较精细的动物也不行,那就剩下鸡和兔子这几种了。
还有就是竹鼠,由于上辈子的原因,温瑜对竹鼠这种东西了解的还要多一点。不过现在养兔子的人都比较少,更不用说养竹鼠的了。
如何推广还是个问题,而且还不能养多,每人最多几十只,还要尽量散养。虽然古代动物抗病能力要比现代好一点,但这时候可没有抗生素,弄不好一场瘟疫下来就要血本无归。
刘桂花见温瑜沉思不出声,也不敢打扰,只能干坐在那里。等温瑜从思绪中走出来,方才发现已经日暮。他有些惭愧的对刘桂花道歉,自己一思考就忘记时间这毛病怕是改不了了。
刘桂花连忙摆手,最后走之前温瑜吩咐刘桂花,让她去找那些自己单独居住的女子,告知官府这里有个营生安排给她们,如果愿意,就让她们三天之后来商议。
至于那些在家的女子,温瑜也让手下去她们住处通知,不过态度要强硬很多,想来她们身边之人也不敢阻止。
次日温瑜就给梅鸿之、徐敬几人下了帖子,打算请他们来家中品宴。
周纨由于被安排去其他县里考察,只能错过这次宴席了。顶着他幽怨的眼神温瑜不得不答应,在他回来之后单独再请他吃一次,他这才喜笑颜开。
之后温瑜就去找家里的厨子陈四五商量着怎么料理竹鼠兔子这几种东西,争取做到好吃成本又不至于太贵,让普通人也能接受的了。
陈四五作为一个厨师,对着两种食材还是挺感兴趣的,他之前听府里下人说过,在路上温瑜曾经做过一种名叫叫花鸡的美食,之后自己尝试做了几次,找人品尝都觉得味道非常不错,于是提出可以用这种方法处理竹鼠。
温瑜想了想,还是给否决了。毕竟这个时候竹鼠还属于野味,不同于现代经过驯化养殖,如果不经煸炒做出来还是会有些异味的。这种味道有人可以接受有人不能接受,既然想大规模推广,那么还是以大众口味为好。
最后两人决定用最简单最原始的红烧来做。
但也不是一般的红烧,温瑜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种调料,比如八角、白芷、野姜等。每种只加了一点,不至于夺去竹鼠固有的香味。
至于兔肉,此时的蜀人已有吃兔的习惯,虽然养的不多,但做法可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炖炒烧这些。
温瑜跟陈四五两人一起捣鼓出一道古代版冷吃兔,用茱萸、蜀姜、川花椒这些东西代替辣椒,做了满满一大盆。
温瑜的想法加上陈四五的手艺,这几道菜都麻辣鲜香,非常美味。反正温瑜吃的是很满意,虽然味道是照现代的差一些,但也架不住原材料好,竹鼠和兔子肉质都非常紧实。
陈四五吃素,于是又炒了几个拿手的斋菜,最后等徐敬几人来的时候,摆出来一大桌子。温瑜等众人入席,对他们笑道:“这次请各位来,一是为了庆贺之前剿匪成功,犒劳各位之前的辛苦,二是想让你们帮着试吃一下这几道菜,各位都是见多识广之人,可要帮我好好品尝一下,看有什么不足,我好改进。”
作者有话要说: 1、关于竹鼠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看到竹就想到滚滚,然后就想到四川....之前还以为四川是吃竹鼠的大省,后来查资料发现原来这东西两广等地吃的比较多。话说之前过年我为了凑热闹还买了一只吃,emmmmmmm怎么说呢,感觉挺好吃的,但是那个骨头实在太细小,吃起来比较陌生,最后心里毛毛的....
2、关于调料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调料种类是比较少的,即使有也大多是做药用。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古代的胡椒非常非常的贵,可能在我们看来难以想象,但是古代一直都有黄金常见,胡椒难买的说法。
3、关于猪
之前听到一种说法,说明朝开国的时候因为朱元璋姓朱,所以要全国把猪改名字,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朱元璋这个人,在这方面心还是挺大的,他根本就不在乎。就是整个明朝,对于字的避讳什么的跟其他朝代相比都不是很上心。
唯一例外就是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他的脑回路有点异于常人,因为他姓朱,自己又属猪,别人杀猪的时候他总觉得在杀他自己……?于是下命令全国不许杀猪,不过道指令不到3个月就被文官喷没了。我们看明朝的一些小说,甚至宫廷记录,也从来没有不吃猪或者不提猪这个字
第18章 家丑
众人品尝之后都被这些菜的味道折服了。
徐敬看起来是不太能吃辣的,只夹了两口就俊脸就染上红晕,额头微微冒汗,更显得整个人俊逸出尘。
现在他在蒙阳也算是出名了,毕竟长成这样实数少见。还有百姓将他与温瑜的弟弟温琼并列为蒙阳双公子,引得不少闺中少女思慕。甚至有人传言说徐敬本身就是大家公子,这次来蒙阳只不过是为了锻炼,不日就要离开,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温瑜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他见大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都不免信了几分,想着既然徐敬是少爷出身,那必然是吃过不少好东西,他如果觉得好吃,这东西怕是差不了。于是便频频向徐敬望去,想从他的面色中看出一二。
他自觉动作隐秘,可巡检司几个都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早就发现了。蒋磊又露出了标准的狐狸笑,王会科暗暗翻了个白眼不做理会。徐敬则先是面无表情,当温瑜又一次看向自己的时候直接转头跟他对视。
温瑜跟徐敬双目相对,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徐敬笑了一下。
徐敬:“……?”
温瑜还没反应过来,继续笑,一边笑一边期待的问徐敬:“徐大人对这顿饭菜可还满意?”
徐敬:“……还好,兔肉略微辛辣了一些,姜放多了味道有些明显。”
温瑜心想,这第一次做确实没掌握好调料放置的比例,看来口味还是要改良一下。
得了自己想听的意见温瑜自是十分满意,眉飞色舞的对徐敬说道:“我与府里的厨子研究了一天,特意请徐大人来品尝,徐大人喜欢就好。”
众人面色更加古怪,梅鸿之和杨醒有些不明所以,但看着气氛也不好开口。最后还是蒋磊打破沉默:“早就听说温大人家的厨子是蒙阳的大师傅,今日我等可算是有口福吃上一会,果然是人间美味,只不过品尝了这等美味之后,回去我们怕是要念念不忘无心操练啊。”
温瑜听他说道好笑,便答道:“那倒无妨,我这就请陈师傅每月去巡检司两日给你们做菜,也算是犒劳巡检司保卫蒙阳了。”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徐敬几人就跟温瑜道谢接受了。
用完餐之后,温瑜派下人送走了几人,突然想起这些东西还没给自己家里人尝过。“我竟然都给忙忘了,以后可不能这样。”
他让人将竹鼠给福哥儿和温玉兰送去,冷吃兔实在太辣,两个小孩子吃怕是对身体不好。
自己则拎着食盒去找温琼。就是温瑜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弟弟于诗词一道上确实极有天赋,短短几月已在蒙阳初有才名。文会诗会的帖子一直没断过,甚至其他县也有。说不定温琼现在在蒙阳认识的人比他这个县令都多。
既然打算推广,就做好万全准备,让温琼他们写几篇诗赋,给这几样东西打个名声出来。一边想温瑜一边向温琼的院子走去。
刚到院子,他就有些奇怪,怎么感觉空荡荡的,按理说温琼这个院子人不少啊。
温瑜心下怀疑,就放缓脚步,轻声走到正房门口。只听里面传来一阵男女的调笑声,伴随着阵阵喘息。
温瑜虽然上辈子是大魔法师,但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气得浑身发抖,直接一脚踹开房门,只见温琼跟一女子衣衫不整,正躺在床上嬉闹。
见到温瑜两人吓得面无人色,女子裹着被缩进床角,温瑜披着衣服抖如筛糠,直接扑通一声给温瑜跪下。
温瑜狠狠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怒击反笑:“可以啊温琼,我看你是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白日宣淫!你真是长本事了!”
温琼让他一脚踹的不轻,但也忍着痛爬起来,一边掉眼泪一边辩解道:“大哥!大哥我知道错了!我跟芙儿真的是情难自禁!我们是真心倾慕彼此的!”
温瑜这才发现,原来跟温琼厮混的那名少女正是来蒙阳之后买的那个丫鬟弄芙。
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可能是在府里生活的比较好,原本有些黑瘦的少女如今也丰满白皙起来,似乎还长高了一些,看起来是比之前好看了不少。此时她正泪眼婆娑的看着温瑜两人,颇有些楚楚可怜之感。
满打满算今年温琼才十三岁,弄芙也就十五左右。温瑜再怎么样也是个现代人,他能动手管教温琼,是因为他把温琼现在名义上是他的弟弟,这时候讲究长兄如父,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但是他实在做不到去打骂一个小姑娘,只能转头不看她。
对温琼说道:“真心?温二少爷,我问问你,你现在多大年纪?我供你吃穿住用让你好好念书,你就这么整日跟自己的丫头鬼混?我没有你这么个贪花好色厚颜无耻的弟弟!”
温琼哀求道:“大哥,我知道你管教我是为了我好,但我真不是你说的那种人,我也只有芙儿一个,既然选择跟她在一起了我就会好好对她,求大哥成全我们吧!”
温瑜看着跪在地上一脸决绝的弟弟和在一旁抹泪的弄芙,浑身无力的叹了口气:“你都这么讲了,我又能说什么。罢了罢了,我明日就将弄芙调到其他院子里。”
他不等温琼打断,继续说道:“我知道以你的才学考个秀才不成问题,等你过了试,我也就不再管你,给你攒份家业你自己搬出去住吧,到时候你爱怎样怎样吧。不过在这期间,你们俩不许接触。做不到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去!”
温琼犹豫了一下,他本身对科举嗤之以鼻没什么兴趣,但听闻中个秀才就能自己出去开府独立,还能跟心爱之人长相厮守……反正也就不到一年,温琼最终还是同意了。
温瑜回房之后,找来了钱妈妈,跟她说明情况。
钱妈妈一脸愤恨:“杀千刀的小昌妇!好好的爷们都让她教坏了!也怪老奴没看好,老爷怎么不直接将她赶出去!”
温瑜摇头:“跟钱妈妈无关,如果因为这件事温琼能走上正路,也算是解决我一桩心事。你就将弄芙安排去其他地方吧,尽量少让他俩人见面。”
钱妈妈应声之后退下,经过这件事她也下决心要好好整顿一下家风,坚决不再给那些小蹄子可乘之机。
温瑜也没管她,也实在是没精力,温琼这件事搞的他头都大了。
此时他也彻底认识到自己和古人的差别,在他看来小学六年级初一的孩子应该还在念书。但如今人家通房丫头都有了。周围人竟然一副理所应当的反应,钱妈妈生气也是觉得自己治下丫鬟不守理爬了主子床,然而并未对此事表示惊讶。
“这他妈都叫什么事啊……”温瑜无语。
作者有话要说: 总算是在12点之前发出来了
第19章 成果
处理完温琼那边的事,温瑜就来找福哥儿求治愈。顺便打算看看福哥儿的功课,还把温玉兰也叫来了。
上个月在钱妈妈的提醒下他才知道,福哥儿已经四岁,该开蒙了。虽然之前王三娘教过福哥儿一些字,但实际上还没真正的学过。
秉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温瑜直接去找了杨醒,杨醒欣然同意,如今每隔两日杨醒来给福哥儿辅导一次。
温瑜看福哥儿学得挺快,杨醒又尽职尽责,本来想着让温玉兰一起跟着去学,省得小姑娘成天憋在家中寂寞。转瞬又觉得不对,温玉兰毕竟已经十几岁了,温家又没个当家主母,让她去跟杨醒这个孤身的男子学习在这个时代怕是终究不太好。
蒙阳是个小地方,教琴棋书画女工之类的女先生也不好找,思前想后,他决定亲自指导。这样一来也能看看福哥儿的学习情况。
温玉兰其实早就识得一些字,但不算特别多。温瑜打算一边教她习字,一边教她算术。女孩子以后要掌家,学这个对以后帮助大一点。同样也是每三天上一次课,课下布置作业让她自己学,不会的再逐一指导。
温玉兰十分开心能跟大哥学习,今天还给温瑜带了一件自己做的衣服。
温瑜拿起来看了看,是一件鹅黄色的道袍。
“道袍”之名乍听似乎是一种道士服,但实际上是明代士庶男性的常用便服,明代中后期很是流行,有单层的,也可以做夹里。可居家穿着,也可穿于礼服内。
温玉兰做的这件道袍交领右衽,用系带而不用纽扣,大袖收祛,衣身左右开裾而有摆,从视觉效果看就显得衣袂飘飘、风流倜傥。
温瑜看这衣服针脚细密,就知道自己这妹妹一定是废了不少心思。看着她微微犯青的眼下,有些心疼道:“以后可不许这样,家里又不缺衣服穿,小姑娘家把眼睛累坏了,往后看东西都看不清。”
温玉兰腼腆的笑了笑:“一点都不麻烦,剪裁都有院里的丫头帮我动手,我还给福哥儿做了件,等下给他送过去,大哥成天为我们操心,我也没什么能为大哥做的,只能用几件衣服表示下心意。”
11/52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