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通过不同的容器所保存下来的、不同时代先行者们的遗物,一股悲壮,怆然,和感激的情绪充斥在众人的心头,久久无人言语。
最终,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所有容器,果见不管是瓷瓶、木盒、陶罐、金属瓶子还是石头匣子,里面都盛有用各种介质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字体和笔迹各不相同,有写在纸上的,有写在丝帛上的,有刻在竹简上的,还有刻在薄薄的金属片和石板上的。
而令大家更感到怅然的是,这里的每一份记录上,都细心地标注出了当时的年份,确定了这些记录确实来自不同的年代,这其中最早的年代甚至是在秦朝初期,而每一份记录的年代之间,相隔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多达四五百年,短的也有一二百年。
“如果每一次入画事件的间隔是一百年左右的话,”朱浩文道,“那么这些记录的时间间隔证明,在它们中间,有好几批入画者并没能成功地走到这一步,他们在来到这儿之前,可能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那么留下这些记录的这几批人,他们最终成功了么?”卫东喃喃地问。
“他们肯定失败了,”李小春闷声道,“如果成功的话就不会再继续发生这件事,在我们之前的每一批人都失败了,现在轮到了我们,我实在不觉得咱们能比他们强……”
“先别说丧气话,”邵陵道,“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记录上写的都是什么内容,或许我们能从前人那里得到一些新的线索。”
“这个秦朝的文字,咱们一直都不认识……”罗勏指着那卷竹简,想起了《海上燃犀图》那幅画。
“不要紧,”牧怿然掏出自己的手机,“那幅画出来之后,我把古文字字库下载到了手机上备用。”
罗勏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半天说了一句:“我算知道姐夫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了。”
“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积极想办法弥补和防范,细致周到地做好万全准备,”岳岑微笑着道,“我很庆幸拥有这样的同伴,而如果做到这个地步我们仍然无法成功的话,我也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牧怿然冲她点了点头,划开手机,对照着竹简上的文字逐一查阅起来。
邵陵和华霁秋负责整理其他的记录,并把这些记录转换成白话后誊写到笔记本上。
当所有的讯息整理完毕,并一条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时,由古至今、纵跨两千多年时光的几代入画者们,齐心协力地为这一恐怖诡奇的入画事件,整理出了一个不为众知、却又足以震撼世间的概貌。
……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地陷。
天道震怒,落天雷,降天音,挥天洪。
雷震寰宇,独诸神不可躲;天音无声,唯妖鬼难持撑;狂洪如瀑,俱人兽遭灭顶;逆天无道,则天道必亡之。
遂,诸神寂灭,妖鬼遁地,人兽残喘。
……人王大禹,治洪患,定九州,重振天道。大巫高阳氏乃建言:昔妖鬼遁地,恐复出,当以九州之金铸宏器永镇之。
……九鼎成,祭于野,与天音齐鸣,共地基协震,妖鬼不得出,天下大安。
……
闻九鼎没入泗水,余以为奇,夜观星象,竟是万鬼伺动,大灾将至。
余问卜于天,寻策于世,查古卷,阅群书,推演爻变,方知始末。
然九鼎已失,无以为镇,余昼夜焦思,终得一法。
……具九鼎图,得其巫咒之力。因九鼎五阳四阴,余遂与男女徒各四人凑齐九数,化九鼎巫图于骨相。
余窃以为,禹帝所铸九鼎能镇妖鬼,盖因所含天、地、人三才之精,缺一不可。
所谓天,余以为九鼎乃九天柱之化形;所谓地,九鼎为九州地下所出之金铸之;所谓人,即厌胜时须以人祭。
而余今日所为,无九鼎之实体,唯取化相之力耳。故,化九鼎巫图于骨相,是为天;以肉身相祭,是为人,独缺地才。
余百思得一解,尝化地维于骨相,是为地。
地维有四,故又取四徒,化以骨相,集齐天、地、人三才,共计一十三人。
……余携众徒寻至昆仑之枢,此处白日水草丰美,入夜凋荒幽阴,如阴阳两界交替迭更,鬼气冲天。
……余知骨相虽具封印镇压之功,却无降妖驱鬼之力,况世间万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盛极必衰,此消彼长。骨相之功,终有衰竭时,妖鬼之抑,总具复扬日。
余徒有救世之心,愧无荡魔之力,憾所学短浅,叹技艺不精,只得尽己所能,穷己所想,舍去肉身性命,以灵识一缕,力封妖鬼百年不入阳间。
然百年后灵识力竭,妖鬼必卷土重来,余留书一封嘱与门内众徒,依余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设厌胜,结魂印,以御鬼侵。
今时,余与十二门徒愿以身证道,争换人间太平。
思及骨相之力百年一衰,天道轮回,劫数周始,或有道友亦有所觉,与余所思所虑尽同,循余之踪迹追寻至此,故留书述此详情,置于石下,待道友志士得而阅之,以增助益。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余身何幸!
……
……吾等一十三人,侥幸由画中幻境得脱,经化生道人相助,得山海经骨相图,并以此为据,寻至昆仑枢。
有缘得见先人遗笺,与吾等所猜相去不远,然吾等亦有新疑,今一并附于此笺,若能助后来者终结此百年轮回,吾等纵死无憾。
疑一,先人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皆为画中幻境所生之地,然先人既曾嘱其门徒于诸地设厌胜、结魂印,缘何仍有杀人幻境频现?缘何旁处反而未见?
吾等揣之,先人所标诸地,正乃阴阳相接最薄弱处,是以须用厌胜之法镇之,结魂印封之。
而百年后封印力竭,阴气溢出,幻境即现,诱人误入,以期由阳间破坏封印,释放阴物。
所幸封印之力虽将竭,余威尚存,与阴物之力于幻境内博弈不休,然二者相牵相制,力有所限,唯能暗以示之,诱之惑之。
疑二,《山海阴经图》,先人当非信口谓之,莫非另有《山海阳经图》?
吾等尝连结画中幻境所出诸地试为图谱,未果,今将之画于笺末,以供后来者参详。
疑三,九鼎之去向。一说周室式微,恐大国觊觎,惹祸上身,兼之周赧王债台高筑,索性毁鼎铸钱,于外诡称丢失,不知去向;另一说乃随周王或秦王入葬,恐日后陵寝遭盗,谎言没入泗水。
吾等倾尽财力,终未寻得,实在惭愧。然,吾等多方探访高人异士,虽不能言及入画中幻境之语,却可探问九鼎去向。
有无名高士自降生至今未发一语,初见吾等即参星观象,观罢竟开口言道:“九鼎仍在,却不在此间。”
吾等追问下落,高士只答曰:“天外有天,人如蝼蚁。便是九鼎神器,亦不过微尘一粒。可知而不可见,可见却不可得。天地无极,造化万千,身不能及,唯心可及。”
言罢竟是羽化去了。
吾等终未能将高士所言参透,亦未能寻得九鼎神踪,而时不我待,大限将至,吾等只得抱憾而来。原本心存畏惧,几番怯缩,今因缘巧合得先人遗笺,敬其大义,感其大勇,钦其大功,遂鼓匹夫之勇,愿效先人所为,承其遗志,传其遗愿,前赴后继,以身祀道。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吾身何幸!
第366章 山海20┃天音。
……予等尝秘铸九鼎,取上古所划九州之地青铜,请数百巧匠日夜不休,依骨相图谱铸于鼎上。
鼎成试之,却不见效。承甫君疑因九鼎形制不符,然上古九鼎佚失已久,其形其制早无人知……予等相望无言,顿觉心如死灰。
抱无望之心,入昆仑之枢,见阴域鬼台,应予等命数。
先辈遗志虽宏远,吾辈徒叹力不逮。
而今洒泪成绝笔,仰问苍天奈若何。
……
……子夏兄以星乩见长,入昆仑枢初夜,扶乩问卜,曰此地阴阳混乱,有翻天覆地之象。
澄江兄曰:枢,有转轴、翻覆之意,先贤以此字命名之,未尝不含此意。
子夏兄言,阴与阳,便如手心手背,翻手覆手,互为因果,皆造化使然。此昆仑之枢,亦许为天地之枢、阴阳之枢、人鬼之枢,但使因缘际会,便天地倒转、阴阳交替、人鬼互易。
此枢必有机簧关窍从中操控,若能寻得其机窍,便许能彻底终结此轮回之灾。
……苦寻数日未果,谷内狂风却已隐现吞天之势,我等时日无多,须将破釜沉舟,搏命一试。
子夏兄曰:先人提及高士所言“身不能及,唯心可及”之语,许意指人之心念。佛家所言“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曰“以心转境,以念转物”,可见心念之力不容小觑。我等而今已至绝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若舍得一条性命,押下一场豪赌,直入鬼台,以念破境!
崇阳兄笑曰:既如此,索性携手而入,齐唱《心诀》,方当得起一“豪”字。
众人皆抚掌大笑,齐声应是。
此时只待入夜,生死将在旦夕。成功与否,无从先知,权且效先辈前驱,留书述情于后辈。
我等所助有限,唯有二三赠言:无惧便无悲,无畏便无怖,人生终须得一死,何妨仰天笑三声!
《心诀》唱曰:清心如水,禅寂入定;微风无起,波澜不惊;
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不兴;
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
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我身何幸!
……
……有乾必有坤,有阴定有阳,既有《山海阴经图》,则必有《山海阳经图》。
画中幻境所生诸处,皆为至阴之地,吾尝以厌胜之法制之,却不见效,想来乃九鼎未再现世之故。
先贤以“阴经”命名之,当有其用意。阴经指向阴地,地下阴物每尝由此侵入,莫非阳经指向阳地,正与阴地相对?
“阳”字亦有突出之意,而昆仑枢内突出之物,唯有入夜后方出现之鬼祭台。
吾妄加揣之,《山海阴经图》为鬼指路,《山海阳经图》为人指路,阴经指向画中幻境生处,阳经指向昆仑枢处,而骨相指向昆仑枢处,则《山海阳经图》便是骨相《山海图》。
又,鬼祭台上图符与骨相有相似处,吾众尝拓于纸上,试拼成图,果不其然,得一舆图,图中显目处,与画中幻境所生处多有重合,是以,《山海阴经图》便是鬼祭台上祭图,鬼祭台上祭图,亦是《山海图》。
由此推知,《山海图》含阴阳两阕,若阳阕为吾等阳间应劫十三人指路,则阴阕又为阴间谁人指路?
吾等有一大胆揣测。
会否,阴阳两界乃以昆仑枢为中轴,以大地为隔断,二者如临湖照影,相对存立?
……
……姓陈的布商不肯与我们登上祭台,张皇而逃,这日早上却出现在祭台消失处,这会子仍昏迷未醒。
眼看着这谷能进不能出,这一遭儿怕是有死无生,若不能想出法子彻头彻尾将那阴祟之力尽除,我们这十三条性命便也是白填送了去。
然而诸多先辈高人尚无法可解,我们这一伙有运无命的乌合之众又能有何良策?
宛玉体弱,登上这昆仑枢便已是送了半条命,此刻全靠嘴里含的参片吊着口气。
方才她昏过去,气息一时断绝,过了会子又缓过来,神志不清说了些胡话。
她道,方才她迷迷荡荡飘着,恍惚升上了半空,低头看时,却见了许多长虫般多足怪物盘踞谷中,每段虫身上都长了张人面,虫身绵延迤长,不见首尾,虬结百转,教人毛骨悚然。
她依稀只觉其中一虫身上人面似曾相识,便定睛细看,却骇然惊见那人面竟是她自家。
她这一惊便醒了,又说旁边那虫上人脸又似是我。
我常听老人家言道,人之将死时易见些阳世未有之奇象异物,再观宛玉情形,心中不觉惨然。
今日机缘巧合得见先辈志士遗言,我虽一介女流,亦觉慷慨壮哉。奈何远无先辈那般能耐,徒怀惭愧,只余嗟叹。
眼下我已打定主意,纵无力阻绝这千古诡奇事,也要一头撞死在这里,断了那些阴物的诡计妄想!
自古只见人口中笔下赞那男人们壮志豪情、碧血丹心,而今小女子我籍籍无名,身如蒲柳,既无窥天透地之能,又无推古算今之才,然腔子里亦有一颗似铁坚心,虽当不了英雄豪杰义薄云天,却做得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我不会唱什么豪情满襟的《心诀》,只会唱家乡的小曲儿,才刚和宛玉商量好了,一会子往那鬼祭台去,我两人便手牵着手,你一句我一句拆唱这家乡的调子,伴了乡音赴死。
此地距我们那家乡万里之遥,这一生再也无法回去。
我想念我那家乡的绿柳桃花,想念我那纯善的爷娘阿姊,想念我埋在院角芭蕉树下的兰花结,想念……我那隔壁家的阿诚哥……
想教他们知道,我何月容也有这般的洒脱,在这绝笔笺上,写下此言: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妾身何幸!
……
看过这一段段材质不同、笔迹各异的“遗笺”后,众人陷入了一番长久的沉默。
不单单只是为着这些遗笺里所透露出的大量讯息,更是为着这其中所浸含着的,每一代先辈们的智慧,豪情,洒脱,决绝,和勇气。
他们都只不过是区区十三个人。
他们在这远离尘世,荒凉孤寂的地方无声无息地死去。
亿万世人永远不会知道,在这广袤世界的这样一个角落,有这么十三个人,曾经做出了怎样安静却又震撼的抉择。
“原来……”李小春声音发哑地响起,“我想错了。原来并不是前面那些入画者都很笨、都不如我们、都没能走到咱们这一步就在半道儿上全军覆没了,而是……而是这几千年来,有很多批人都做到了十三人全员成功出画,但最后……最后却为了封印住地下的鬼神之力,选择了牺牲自己。”
268/282 首页 上一页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