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综同人)——洛娜215

时间:2019-11-10 14:24:35  作者:洛娜215
  “师兄。”韩非有轻微口吃的毛病,平日里说话他也会尽量简短,但是像今天这样语气这般干脆倒是少有,吕安当下就知道他师弟肯定是看透了他的盘算,啧,师弟太聪明了不好忽悠啊。
  虽然这么想,但是吕小安脑子里立刻一转就换了个说辞:“师弟啊,师兄知道你不开心,但是你要为大师兄他们想想啊。”
  “……想甚?”
  “大师兄他们都还没娶媳妇呢。”吕安小小声说道:“你看大师兄他们要么日日钻研经学,要么就帮着先生教书,都不带走出学宫的。”他一脸认真得对露出讶然神色的韩非说:“师兄们的父母都不在秦国,一时没法子张罗,作为师弟的我们可不得帮帮忙?”
  他话刚说完,几个师兄弟立刻投来了深沉的目光,但里头一点都没有什么感动的情绪在,只有大大的——你怎么这么不要脸?
  吕小安:……
  吕小安:这就很生气了,我感觉你们是在污蔑我而且我又证据!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荀子这一宣传,清白布之名已经传出去了,同时传出去的还有他的那一句话——衣服用靛青所染,靛青又是自蓼蓝而出。
  没错,正是其中的关键词——蓼蓝。
  蓼蓝是什么?所有得到消息的人都开始打听,他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蓼蓝在这个时代不过是随处可见的一株野草罢了。
  也就是说,狡猾的秦国人是使用了某一种方法炮制了这种草,才得出了一种叫做靛青的东西。
  几乎就在那一瞬间,蓼蓝草这种本来随处可见的杂草转瞬间仿佛成为了什么宝贝一样被大批量收购,而秦国此后表现出的紧张防备姿态更是让人确定这就是秘诀。
  当下,不少商户派人潜入多方试探,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得到了关键词——石灰。
  来年春,靛蓝的制作方法终于被破解。虽然还不知道秦国是怎么染出那般别致的花纹,但是起码可以染制蓝布。
  为了抢占第一方市场,诸多商户以及其高昂的价格收购靛蓝,并且承诺自己会长时间收购。
  终于,有农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在当年春耕之时种植了蓼蓝草。
  作者有话要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Y,荀子。
  没错,就是他说哒!!这就是历史的巧合鸭!
  PS:楚王的那个儿子,据说,据说是春申君的。
  嗯……同一时期居然有两个(疑似)戴绿毛的,战国真的很微妙鸭。
 
 
第205章 战国风云(57)
  在后世, 蓝染在所有草木染当中属于最容易的,而且因为可以制作蓝靛的草木价格最为廉价, 这种颜色稳定性还强, 耐脏,所以蓝衫便是寻常百姓衣着最普遍的颜色。
  制作蓝靛的方法泄露后,很快就有村民发现除了蓼蓝之外, 还有各种形态类似的蓝草。
  加上蓝染的工艺足够简单,这使得蓝布就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立刻覆盖了各大大街小巷。
  一种工艺被破解,必然导致其价格暴跌,不过因为市场缺口太大,加上东周末年国与国的信息交换较慢, 短时间内这种情况还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影响到秦国。
  因为如今印花布的工艺尚未被破解, 虽然染蓝都能染, 但能做出秦国这样清晰的花纹却是做不到的。
  是以,秦国的印花布依然高居销售榜榜首,无人能够撼动。
  “就算被发现了也没事。”吕安对此毫不在意,“先不说我们还有更好的, 而且本也没打算用它来赚钱。”
  推广蓝布一方面是给蜀郡一些甜头,也是给当地一些事情做, 免得人吃饱了太闲了就想着闹事, 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广蓼蓝等蓝草的种植。
  这就是经济作物和粮食之间的战争,是在商道嫌弃的一场战争。类似的谋略百余年前,曾经也有一个人用过, 那个人名叫管子。只不过比起管子而言,秦国做得更为隐蔽。
  就算有人看出也无妨,就和捧杀信陵君一样,这些都是阳谋,而阳谋,便几乎是无解之谋。
  唯有大魄力、大智慧者可破。
  而很可惜,六国现在拥有这样的智慧之人已经很稀有,而能看穿且还有能力去改变阻止的更是少得可怜。
  说好是坑人的就是坑人,怎么可能因为很赚钱而自毁城墙,老秦人就是这么的有原则!……最多就是趁着生意好做多些卖了,捞一笔再跑,毕竟秦国缺铜。
  赵政可没有他那么想得开,十来岁的孩子正是最要强的时候,一想到有人正千方百计觊觎属于秦国的东西他就不开心,更不开心的还是家里头大人对此都持有的放任自由的态度。
  大家怎么都那么不放在心上?赵小政想想就很气。
  然而小男子汉的敏感心情完全没有被人注意到,就连最亲爱的阿兄也正忙着在沙盘上划拉,连看他一眼的空隙都没有。
  赵政正低头看着吕安手上的动作,忍了忍,最后还是没忍住,哼哼唧唧道:“阿兄,你现在在做什么?”
  要解释的话太麻烦了,吕安选择直接带弟弟过去看。
  都水监的院子里头被挖了几个坑,用的是凿地机,坑又深又直,往下头一看就觉得下面黑黝黝的,乍一眼还怪吓人的。
  赵政胆子大,蹲在被竹竿拦住的坑边往下头仔细看,然后讶然地“咦”了一声,他在这个洞口边上发现了两根杆子一样的东西。
  这是什么?
  见赵政好奇,吕安盯着都水监众多官员难以言喻的眼神拍了拍小洞边上的轱辘示意小少年亲自来体会一下。赵政也不推脱,他一撩袖子就在众人瞩目下亲手转动轱辘,随着拉扯声,一辆口朝上,侧面装着轮子的小车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东西一上来,赵政就明白阿兄在做什么了,他愕然道:“这,这能在壁上走?”
  “小模型可以。”吕安蹲到他边上看着被拖上来的小车,表情有些嫌弃。他原来是想要做一个可以在垂直方向进行物资或者人员搬运的装置,以方便解决存在一定深度的运输难题,小模型也没问题,但放大的时候却发现载体很难做。
  “是拉绳承不住?”赵政觉得这个装置特别有意思,一听不能做出来还有点小失望。
  哪料吕安却摇摇头,事实恰恰相反。提绳已经换成了如今最结实的材质,绳子拉得住,只是当重量加上去后,不是提勾断裂,就是底盘脱落。
  下头榫卯结构受不住重力,就算打上了钉子也吃不住,这个和工匠的技术没有关系,是木质材料的承受极限到了。
  而如果换成了铁质的器身,来拉动上又要花费太大的力气,便有些得不偿失。因此吕安苦恼了好一阵,后来他想出了个法子,就是通过增加倾斜角度的方式将重力分担一部分给轨道,这一想法的实物还在构建状态没法展示。只能给赵小政看个大概意思啦。
  吕安一门心思想要将这个做出来,这东西在各方面都能有大用,无论是掏泥沙还是在挖矿时候,比起将东西蜿蜒从下运到上,直接垂直运输可以省下不少力气和劳动力。
  而且也许也可以解决好基友李冰那边遇到的峭壁运输难题。
  和他兄长一样,赵政对此器械非常看好,不过他看东西的角度和他哥完全不一样,赵小政赞道:“如果能够成形,我定要说服阿爹在咸阳原上装一个!”
  没错,他想的是这东西也能运人啊!
  咸阳原的地形本身是比较缓的坡,为了彰显秦国王宫的巍峨雄壮,秦国的宫殿在破土时候便依地势而建立,层层叠叠,若是站在下方一眼看过去便是入目所见均是宫殿群拔地而起,直达天际。
  优点有很多,但是缺点就一个——难走,太难走了!串联这些宫殿的全是阶梯!!
  虽然一般大家都住在自己的殿内,出去时候也可以坐马车,但是也有必须要靠两条腿的时候,譬如爬楼梯,在咸阳宫,除了秦王和女眷之外,若无意外都是不允许乘坐人力轿子的,哪怕是太子的赵政也只能爬一段路再休息一下。
  现在还好,赵政小时候就连自己家有几个院子都没能搞清楚。悄悄说一句,赵小政一直觉得这种小辈要出去必须自己走的破规矩一定是自家祖爷爷设定来欺负他的。不过就算这么觉得,赵政也硬是咬着牙往外头蹦跶,绝不向父亲求饶。
  哪怕要爬楼梯也阻挡不住赵小政往外头撒欢的脚丫子!
  ——不过如果能省力一些就更好啦。
  赵政看着工匠们正在敲敲打打的各种木料,禁不住露出了一个带有遐想的笑——如果在咸阳宫也造几个这样的东西,上上下下都不用走楼梯啦!
  那他岂不是又没有输给祖爷爷又能达成目的,简直美滋滋呀!
  见赵政双眼放空,吕安都不需要多动脑子就知道他在遐想什么美好画面。不过吕安想象了下那个场景,觉得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再疼儿子,异人都是一定不会答应这么荒唐的想法的。在山上造个这东西,先不说安全性如何,单单就威严感就弱了不少。
  这东西又造不大,公子出行还有仪仗队呢,难道大家分批排队上上下下?这场景若是被别国使者看见了,指不定人家还要在心里头想些什么呢。
  不过作为一个体贴的兄长,他是不会戳破弟弟的小梦想的,反正小孩子嘛,谁没有想东想西的时候呢,总会被被残酷现实风浪重重打下的,多打几次就习惯了。
  ——这种经历特别多的吕安禁不住干咳了一声,然后在赵政看过来的时候表情立刻变得很严肃。
  他悄悄凑过去,用稍近一些的都能听到的音量“悄悄”问道:“政儿,下月的通渠仪式是你来还是大王来?”
  他之所以会有此问是因为就在今年春天,还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异人忽然着凉,这本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感冒,然而两位太后却一致发言将朝中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了相邦吕不韦,让异人安心休养。
  老秦人也的确关心异人的身体情况,对此并不觉得异常,然而本以为至多一月的修养没想到拖到了现在,甚至于计划中的通渠仪式,也说由太子代为主持。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通渠仪式是什么?这可是为了庆祝从昭襄王在位时开始动工,传承了三代秦王的这一持续十余年的关中平原第一大渠,终于彻底完工所举办的仪式啊!
  为了建造这一工程,几乎每个关中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参与过和这一渠道相关的民役活动。而这条贯通了泾河、洛水在通渠后能够依照地势实现全自流灌溉,按照保守估计,其可直接漫溉范围约有三万顷,如果再算上小水渠引水的话,这个数字还要更惊人。
  而从其建造以来到现在,无论是挖渠时候翻出的地下土,还是泾河冲来的泥沙都有效治理了周边的卤水地,水道未通,农田就都已经整修完毕。虽然还没有彻底通渠观看到最终结果,但是所有的关中人对这条水渠的效果都充满信心。
  其实水渠上个月就已经彻底完工了,不过大秦国的巫者通过测算得出的最佳通渠时间是下个月,吕安等都水监的匠人们也正好可以多一个月进行调试,于是大家都乐滋滋地将正式通渠时间定在了下个月。
  异人到底得了什么病?他的身体究竟怎么样?朝堂上下对此议论纷纷。
  秦国如今的运转一切正常,这归功于秦国的政治体系,国内主要事务本就是由相邦处理,秦王本身是决策者而非执行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王暂离一时半刻也不是问题,但是长久来说却不是件好事。
  因为太子年少,太子的党羽势力也过于单薄,他可以依赖的除了祖母华阳太后,便也唯有吕不韦这一支。而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吕不韦是客卿,他没有兵权,一旦异人出了什么意外,他也独木难支。
  异人生病的消息一出,表面上看不出,但实则整个朝堂的气氛都变得敏感而安静,暗流渐起。
  赵政没有兄弟来抢王位,但他有一堆已经成年并且开枝散叶的叔叔们。在这个时候赵政没有兄弟也成了他的劣势,一旦唯一的继承人没了,那么王位由先王的兄弟继承便是常理。
  赵政这一支的王位就是这么来的,已经开了先例,对于后来者就方便了许多。因此这段时间内,王宫内的利益相关者前所未有地统一了立场,并肩而战。
  吕安自然也是利益相关者,吕不韦和异人的命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此对于吕安,赵政倒是不需要有什么忌讳。
  “还未知。”赵政微微摇了摇头,表情带着点沉痛,吕安点点头,表情也特别苦恼。此二人之色将掩未掩,若是有心人定能看见。
  但这也是他们想要的。
  是的,秦王异人,其实真的只是小病一场。
  只不过这一场小病恰恰勾出了一些暗地里的影子,所以异人便打算将计就计,弄假成真,将这些小影子给钓出来,一劳永逸地处理掉。
  清理掉一部分不安定因素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假借生病降低秦国存在感的因素,并且为秦国接下来一系列的举动铺路。
  没错,休息了一年,秦国准备要搞个大事情了。
 
 
第206章 战国风云(58)
  秦王三年, 秋。
  秦国太子政住持了水渠的通渠仪式,并以水渠的建造人郑国为之命名, 唤郑国渠。
  秦王异人为此渠撰文表彰, 金石大家耗费三个月时间篆刻的碑文被立在了取水口,韩国人郑国,却将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这块秦国的土地上。
  当一身正装的储君将这条人工渠道的名字念出来的时候还有人以为是听错了, 但当红绸落地,渠道的大名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刻,无论是郑国本人还是所有在现场的匠人们、围观民众们都呆住了。
  怎么,怎么会是这个名字?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告诉过他们会以郑国的名字为这条渠道命名, 而在这十多年,但凡提到这条渠道也都是以泾洛渠命名, 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她的名字。
  哪怕把这条渠冠名秦王的名字他们都不会那么惊讶。但现在, 秦国是以一人之名,还是一个普通匠人、一个并非秦国的庶民为一条秦国的水渠冠名,秦王是疯了吗?还是老糊涂了?
  秦王当然没有疯,也没糊涂, 秦王异人还在千秋鼎盛之年。
  赵政合上了用来诵读他父亲文书的帛书,他缓缓眯起了被过于热烈的日光刺得生疼的双眼, 在他的视线所及处, 已经跪伏了一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