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综同人)——洛娜215

时间:2019-11-10 14:24:35  作者:洛娜215
  “你爹那次,老夫纵了他,代价便是你少时寻不得良师,觅不得好马,若非你父走了荀卿的路子,后头你自己又有一番奇缘,怕是也不会是现在这般。”
  “所以阿耶问问你,你可是真的想好了?也做好了承担做出这一个决定的后果?”
  “阿耶。”尉缭的双眸全无一丝闪躲动摇:“缭做这个准备,已有五年。”
  “不错。” 魏老爷子抚须而笑:“不愧是我尉家子。兵家之道,有时候也要去冒些险,不入虎穴哪儿能得了虎子?”
  “老夫方才不说,但对你娘这个儿媳妇可是满意得很,对你未来的媳妇,”魏老爷子勾了勾嘴角:“老夫也是满意的咧。”
  “缭儿你熟读兵书,但要论用兵之道,你还不如老夫,今日老夫便给你上这兵法中的最重要一课——兵法之贵,便在一个先手。”
  “儿郎们,且随老夫去隔壁吕家,去负荆请罪,然后登门求亲。”
  ……
  “就是如此了……”尉母有些尴尬地捏着手中茶杯对坐在上首面无表情的吕夫人说道,“安儿年纪小,这事是缭儿的过错,您看……”
  “原是如此。”吕夫人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只是我是卫国人,结契这事倒是没有传到我们卫国来,我对此倒是全然不知呢。”
  简而言之就是:老娘不懂,老娘不想听,老娘也不想知道。
  拒绝三连发。
  吕夫人捂着嘴笑得极其优雅,眼神却是闪着寒芒。见尉父想要开口,她又温温柔柔道:“这事不过是两个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怎的就要惊动到尉公了,传出去多不好,这后宅内的事,还是交给我们女人来办吧。”
  这软钉子给的,尉老爷子也不由摸了摸鼻子,他看了眼被吕夫人怼得默默地缩了下来的儿子,又看了眼眼观鼻鼻观心始终不发一语的吕不韦,只觉得两大男人身上都写了四个字——没有台面。
  关键时刻还得老夫来,他抚了抚美髯,正要开口,却被突然通报的人打断。
  异人和赵姬便是在这个时候来的,他们的到来打断了尉老爷子的一鼓作气,等被请进来坐下后场面更是一度陷入了尴尬。
  尉家人不知道该不该说,吕家人希望这个话题不要继续,而赵姬和异人则是在等着他们双方开口好将话题接下去。
  彼此面面相觑片刻,尉缭忽而站起,走到堂中冲着上位一揖到底。
  他这一动,打破了一室寂静,尉家夫妇禁不住都倒抽了一口气,万万没想到儿子居然直接想要把事情捅到最大的领导这儿来,而吕家夫妇亦是紧紧皱起眉来。
  哪知尉缭一开口却是:“大王,王后,臣斗胆请问,二位此来可是因收到了景熙的来信?”
  异人和赵姬都有些惊讶被这般问询,二人相视一眼,赵姬勾了勾嘴角,温声答道:“我确实有收到安儿家书一封。”
  她这话一出口,便可以感觉到吕夫人的侧目。赵姬目不斜视,娇美的唇角依然扬起,“你这是要我和大王为你们俩说话?”
  “非也。”尉缭垂下了眼帘,亦是跟着笑了,“若是连与景熙在一起这句话缭都不敢说出口,缭又有何颜面请吕先生同吕夫人相信缭呢?”
  “所以你难道是……”异人闻言也被挑起了几分兴趣,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将双手插在了袖兜之中做了个农民揣的姿势,意味深长道,“要寡人同王后,都不为你说情?”
  “是,臣斗胆。”
  他这一句应声令堂中一片沉寂,就连吕不韦看过来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惊讶,更不提旁人了。异人扬了扬眉,露出饶有兴致之色,“可以,寡人允了,你且继续,寡人同王后必不插手。”
  一边说,他一边往后坐了坐,以此动作表现了自己纯看戏不表态的态度。
  尉缭拜谢过后又看向了坐于次席的吕不韦和吕夫人,现在这二人的表情比之方才可变化了许多,谈不上是喜是怒,却也极为平静。显然,魏老爷子刻意塑造出的兵者为先的环境是失败了,二人已经做好了准备,看这表情,显然也是在等着他出招并且想好了回辞。
  现在再按照原来那番说辞,定达不到预期目的。尉缭眼睫微微一抖,他睇了一眼自家祖父,见祖父端起了酒盏,一幅不多管的模样心中大定,他对着吕家夫妇一撩下裳,直直跪在了堂中,青年人声音坚定如金鸣之声,在吕家夫妇脑中炸响,“缭欢喜景熙,还请先生夫人允我嫁予景熙。”
  他这话一出口,吕不韦和吕夫人竟然有数息之间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他们都懵了。
  什,什么?尉小郎方才说了什么?他,他不是来求娶的,是来求嫁的的的!?是他们听错了还是尉缭说错了?要是来求娶的话,他们还能直接拒绝,但如果是来求嫁的话,该怎么说?可以说我们不想要你做儿媳妇吗?
  这这这!!这尉小郎不按常理出牌啊。
  尉老爷子抚了抚美髯,坐在一旁十分满意地露出了一抹笑来。
  兵者,上道为先,先手不行,那便走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可致胜。
  尉缭黑眸直直凝视二老,又重复了一遍,“缭欲嫁予景熙。”
  吕不韦目如闪电,狠狠瞪向了尉家二老,眼神意思很明白:你们独生子要嫁给我儿子,你们就没反应吗?!没有什么要说的吗?还不赶紧把人拖走?
  尉父和尉母也惊讶了下,不过看老爷子不动如山他们便也没有任何反应。尉母怎么想的还不知道,但尉父却在心中叫了一声好。
  儿子这招真不要脸,咳咳咳,真有谋算,比老子当年还强。
  于是,当老爹的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地和妻子一起在背后当背景板。
  见这两人这番姿态吕不韦自然知道他们靠不住,他又看向了跪在他们面前“求嫁”的尉缭,只觉得头疼欲裂,心里头转了一圈的话却发现怎么拒绝都能够被接下来,一时之间非常语塞。
  先秦时期民风开放,女子离婚二嫁三嫁都是常事,而且生过孩子的女人因为有过生产经验,反而比起云英未嫁的小姑娘更受欢迎,甚至于在一些偏远地带,还在流行走婚制。
  这主要是由于秦国人口不足,生存环境恶劣,以至于男多女少,加上秦国早期和戎族混居,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了戎族女子主家的影响。秦国女人的地位非常高,一般来说女主人在家族中的位置和话语权仅次于家主,甚至比年轻的继承人的地位都要高。
  因此,在秦国,女人大胆追求男人要求嫁给他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当然一般来说女人都找上门来了也很少有被拒绝的,偶尔有拒绝的也多半就是一句年轻人的事让年轻人来决定。但他们这没法说啊,这事让儿子做主不就是要把人娶回来?但是答应又是不可能的,吕不韦一向机灵的大脑都有些运转不过来了。
  吕夫人在这时候却是撑住了场子,“秦国婚契并无男男成婚……”
  她刚说完就觉得不对,果然,尉缭便接了一句,“婚契并未规定只可男女。”
  吕夫人一顿,然后脑子快速过了一遍她往日并未仔细看的相关部分,眉头一皱,好,好像的确是没有这个规定!!
  吕夫人当下就瞪向了丈夫——谁编的秦法?连一男一女才能成婚都不规定吗?你怎么也不注意着点?!
  吕不韦被妻子瞪了一眼也有些无辜,这这这,这谁会想到还有这个漏洞,谁来结婚的不是一男一女?这是常识啊,在律法上加这一句可不就和说只能人和人成婚一样无聊啊!
  旁观的异人亦是惊讶地“咦”了一声,他看了眼赵姬,赵姬面上也挂着惊愕,显然,这对夫妻也从未注意过秦法还有这个漏洞。
  但漏洞不可怕,漏洞被人抓住就十分可怕了,现在尉缭显然就是想要冲着这个漏洞走。
  秦法严苛,条条框框颇多,但以法治国另一个对立面就是——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干的事情就等于可以干。
  毕竟秦国并不像别的国家还有伦理道德作为辅助治国手段,而秦国的律法便是全部,最高律法解释权和豁免权就在秦王手里,而秦王刚刚表示自己——不!插!手!
  如果秦王不插手,那自然是跟着法律走啦,那岂不是说他儿子真的可以把尉缭娶回来?这太荒唐了!吕不韦感觉自己的头发都要炸起来了,他双目圆睁瞪着台下这个年轻人,瞪着瞪着,他恍惚间忽然想起……对了,尉缭,尉缭他是荀子的弟子,而荀子当年可是稷下学宫第一嘴炮。最擅长以他人之长以制人。
  而同时,这丫是尉家子,据说自幼修习兵法。
  是了,他们家儿子第一次遇见尉家子时,可不就是少年尉缭一人独战群儒之际吗?当时这孩子才多大,九岁还是十岁?当时他的对手可全是成年人,他记得夫人说过这小子是硬生生一人一句将人驳倒后才将吕安带回来的。
  只是因为这些年尉缭全力向兵家发展,武力值超群,加上平时大多数时候都是儿子出面,尉缭隐在背后,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这人有多难搞。
  吕不韦皱着眉,一时半刻间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这事,他现在的感觉颇有些进退两难,只能捂着额头道:“尉小郎,你先起来,此事事关重大,吾总得问问安儿的意思……”
  他话还没说完大腿就被人扭了一下,吕夫人面上挂着端庄的笑容道:“此事前无古人,我们夫妇一时之间着实难以判定,不如还请尉小郎等待片刻,让我等以大礼祭拜祖先,请先人示下。”
  她这话一出口,众人齐齐一愣,等反应过来后看着吕夫人的眼神立刻都佩服了起来。现在是春末,要大礼祭祀得到冬季,那时候尉缭早就去了蜀郡,人都不在,祭不祭还不是吕家人说的算。
  退一万步,就算吕家人开祭了,难道吕家的先祖还会赞成自家子孙娶个男人回来?退万万歩,就算吕家祖宗同意了,有了这个时间的空挡,吕不韦就能抓紧时间给秦法里头添上一句非一男一女不得成婚。
  到时候就算祖宗们同意了,秦法也不允许他们成婚了,难道两个孩子还要违法不成?
  高,吕夫人这一策确实是高。
  吕夫人目光直直地看向跪在堂中的尉缭,甚至露出了一抹笑,非常有恶婆婆的风范,“尉小郎,还请先起。”
  尉缭面无表情,眉头却微微蹙起,有几分懊恼。
  这确实是他失算,吕家是卫国人,卫国并不重巫卜,吕家自然也没有这个习惯,因此他在筹算时确实将这一点给算漏了。但也不是无法破局,心念电转之间他正要开口,忽而听到门外来报——荀子来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先生,这时候上门来的原因显然十分明确。看了眼有些惊讶的尉缭,吕夫人顿时眉头一皱,在心中暗骂家中臭小子胳膊肘朝外拐。
  吕小安,你长能耐了啊,有本事就别回来了!
 
 
第231章 大国崛起(14)
  “哈啾!”吕安打了个喷嚏, 他摆了摆手示意不必担心,搓了搓鼻子后便又投入到无休无止的文案之中。
  不是他对自己的身体不上心, 而是这些日子以来, 打喷嚏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谁让他做的事情太招人恨了呢。
  秦人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东郡人数的重新统计以及田产划分。又因为赵政说了一句“皆为黔首”, 以至于原来魏人拥有的奴隶也都离开了,这自然戳到了当地魏人的利益。
  秦国没有规定平民可以拥有多少财产,却规定了可以拥有的田产以及房屋建筑建制,于是现在还留在东郡的一些乡绅富户不得不在小吏三天两头上门的催促中赶紧将田产进行甩卖,亦或者赶紧分家以保留尽可能多的财产。在这期间, 损失是必然的。
  同时,魏国那些人还要抓紧时间推举出县内有名的贤人给上头。在秦国人的有意为之之下, 盘根错节的家族大势力基本都被聚在一起, 以至于原本大家都以为不会有问题的推举活动成为了一场打飞狗脑子的内斗。
  魏国人纷纷表示,凭什么推荐你家的人?我家的就不行吗?
  最终秦人观望了几轮撕扯后只能无奈表示:好吧好吧,既然你们没法自己决定,那就选举叭。大家把认为有才能的推举上来, 然后全县一家一票,来进行选举。
  这样足够公平了吧?
  看似的确是公平了, 但不要忘了现在的东郡可不是过去的魏国二十城。
  秦国的分户制度在东郡出现了两极化情况, 家有的田宅和房产依定门户之人而定,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家人,一家三代为一户和一代人为一户分到的田产数目是一样的。
  在如此利诱之下, 魏国的民众们自然积极分户。
  而豪强则不然,为了保有主支的威慑和利益,他们都是尽可能分得足够小,想以此法保存实力。
  此消彼长之下,平民的户数比起富户来说要多太多了,而且这些大量被重新立户并且插入各地的平民对于当地豪强没有惧怕感,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秦国二十二县里头选出来的头名竟然有八匹黑马,而且这些黑马大多出自寻常家庭,而非原本的“贵族”之家。
  更令人意外的是,秦国人在抓着他们培训了一段时间,让他们了解清楚秦国的公文传递以及管理方式后,当真就允许他们登上了县令之位。
  虽然只是试用期,大家也说好了三月后会有一项《秦律》并县内情况审查的考核,只有通过了才能正式授印。这也十分惊人了。
  二十二个县,秦人竟然大胆启用了魏国人来管理?他们难道不怕这些魏国的县令带领治下魏民联合起来造反吗?
  当地的乡老禁不住摇摇头,感叹这群年轻人过于轻信于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相关的话题早就在郡守府进行过一番讨论了。
  怕不怕造反?当然不怕。
  县令执掌当地民生,但是兵卒武械管理,都在县尉手中,而这些县尉,全都是秦人。
  “但这只是被动防御,用武力镇压是最愚蠢的方法,只能压得住一时不能压住一世,关键还是要解决我们和魏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年轻的东郡太守邀请向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郡丞甘罗、郡尉蒙恬以及来凑热闹的赵政一同来观看他挂在屏风上的几张柱状图和饼状图:“魏地若要再起风云,必定有三大要素,人、武器、理由,三者缺一不可成。”
  “确实有理。”赵政点点头,目光扫过吕安挂在屏风上的厚厚一叠图纸,眸中带着一点兴奋道:“那阿兄可是已有准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