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年轻的臣子传阅后眼睛一亮,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殿下,便是有此机械,但货物运载过程又要如何保其不落?且寻常绳索未必能够支撑这番重量。”
小国王微微一笑,所以,他要贴榜子寻找能够为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才人啊,小国王相信高手自在民间。
不光要贴榜子,他还要借机将深泽港开放,供人参观。
但是这些事其实没必要在会上说,“本王决定,出金寻才。”
顶着下头臣子们震惊的目光,小国王平静说道:“港区运输之策,凡提出他人未提意见者,得一金,若最后意见为中山国所纳者,得十金,最后能帮我们切实达到目标者,赠百金。”
“这笔费用,自少府出,诸君不必担忧。”
他们担忧的是钱的问题吗?
下头的臣子在内心纷纷咆哮,他们担心的是这一计策被提出后中山国会陷入一个怎样的漩涡之中啊!
汉家皇室崇朴简,殿下您老子一件衣服都要洗到不能再洗才换新的,您考虑过他看到你这个消息后的心情吗?
我们知道其实您的确最近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不是炫耀的时候啊!
小国王垂下了眼帘,面对众多臣子的劝谏之声默默无语,这种非暴力不合作之态让臣子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朝中三位大佬。
尤其是丞相郅都和太傅瞿邑,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先站出来的却是韩婴。
韩婴掌举国律法,他一站出来,众人纷纷缄默,静待其金玉之言。哪料这位大佬站出来却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臣认为,可!”
他这一站位立刻让堂下的臣子陷入了疯魔之中。中山国中上层的臣子年轻人众多,这些人思维灵活,一见韩婴投了赞同票,这些人脑子里面立刻开始刮头脑风暴。韩婴是举国有名的大儒,且脑壳极硬,小国王的父亲都没能压住他,更别说乳臭未干的小国王了,所以,韩御史这一票赞成,无疑便是在提醒年轻人:往深处想想。
想……想不出来啊!!
想不出也要想,还想要被先生们揪回去再教育吗?现在先生们都有了新学生,对老学生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特别嫌弃。
对了,上次他们被拉回去「回炉重造」是为了造币一事。那时候小国王控制了造币,而现在,小国王却以重金求一念,实在奇怪。
且殿下分明自己已经有了思路,还是张贴布告……啊!
正当众人垂眸开战头脑风暴之时,忽而有一人站了出来,他冲着小国王躬身行礼。在众人的紧迫视线中,这个郎君颤抖着声音说道:“臣以为,港区所建还有一问题。”
“卿且言。”夏安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这个一看就内向的小年轻。
后者稳稳神,又深吸一口气,“殿下,臣以为不应当盲目追逐吞吐量。船运体量大,一条船可抵十数个商队的运载量,但最终货物还是要上岸,臣斗胆请问殿下,殿下此前所实验三日装卸货物,可有实验几日能够将货物运离港区?”
小国王露出了带着兴味的笑容,他凭空指了指这个小年轻,夸道:“卿所言有理。”
他又看向了满朝文武,“可还有别的意见的?”
由此人开头,朝堂很快又恢复了起先热闹的模样,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少,其中除了因港区陆运运载能力不合之外,还有劳动力缺口的问题。
这些夏安然都让人一一记录了下来。
最后在场内渐渐安静下之后,小国王让人将所所做记录于群臣中传阅。待到大家都表示没有补充意见之后,他平静说道:“这是本王向天下征询的第二策,这一策……”
年少的中山国王笑道:“本王悬赏千金。”
第65章 大汉华章(63)
“嘶——”朝堂上众人齐齐倒抽一口气, 有几个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的更是感觉到一阵晕眩。
“千金”是什么概念呢?
当年汉文帝想要造一处观景平台时曾经问了造价,当时的工匠说约莫百金,这是当时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之合。
放到近一些的, 窦婴平了七国之乱,赏金就是一千金。
这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 西汉的皇室其实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在黄金上最为富有的皇室了, 因为他们继承了秦的遗产。
秦灭六国,六国的财富全数入秦皇手中, 此可以说是部落出现后历史上第一次黄金大聚会, 而这笔资产最后都到了汉皇室的手中。也因此, 在《史记》中,金作为赏赐出现得极其频繁,甚至频繁到了让后世史学家认为汉朝的“金”可能指的并不是黄金的程度。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 直到后世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大量外来金银汇入之前,中国都是一个缺少金银的地方。
当然, 这一切流言后来因海昏侯墓和中山王墓的开启而消泯,也证实了西汉皇室的确都是土大户, 镀真金的那种。
但即便如此, 一个就藩刚刚一年的小藩王居然都能拿出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也是很让人吃惊了。
大家在心里头纷纷打鼓,之前好像没听说过陛下在殿下就藩时候赏赐金银啊?殿下的母族也丝毫不显, 殿下这钱是哪儿来的?
就藩后自己赚的?
就算有一座铜山……哦,好吧,说起来殿下还真的有一座铜山来着。
想明白这一点的臣子们瞬间淡定了,于是话题又绕回了最初, 是否值得?
小国王举起了大家刚刚看过的那张纸,轻笑了一下, “能够解决这上面问题的才子……莫不是不值得千金?”
众人齐齐沉默了,再一联想上头写的那些信息,如果同时出现两个才子,一个能够解决港口货物装卸困哪,另一个能够解决快速货物卸下后对港口造成的巨大压力及其负面效果……
那么这一千一百金毫无疑问花得非常值得。
因为这意味着中山国南部的这一道港口可以在保证其大额吞吐的情况下,还能保有其出港运输能力,而且这策也不仅仅能够用在深泽。
中山国可是有两条大河贯穿而过的国家,其北部还有一条滱河,可直达盐生产地——位于现代天津的泉州县如果这条河能够贯通,就意味着泉州的盐可以被直接运抵中山国。
这也意味着如果汉匈贸易常年继续下去的话,以后这部分盐业运输就都要从中山国走。
暂且不提靠着这部分盐业运输中山国能赚多少,如果能够和泉州建立贸易往来,有了稳定的物资供应,中山国的盐价就能降低一半以上,这部分费用放在全国也不是个小数目。
更何况中山国及其内陆地区对于泉州的海产品也非常渴求,以中山国为中心甚至可以卖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去,那儿的人可是完全没吃过这新鲜玩意,绝对能卖出不菲的价格。
有这两个港口在,中山国上可通海,下可通大农业腹地,如此还怕转不回来这些钱?
咳咳,也不全是钱的问题。
大佬们干咳一声,示意小年轻们注意其真正的重点——一个能解决如此复杂、甚至带有矛盾的问题的才子,其本身定然是大才啊!
像这种大才难道是为了钱出山的吗?必须不是啊,肯定是冲着咱们殿下慧眼识英雄来的。
其实,他们都没有说到重点。
小国王挂着和煦的笑容在夜里对弟弟解释他此举的另一个用意,“彘儿可听说过「一字千金」这个故事?”
小朋友诚实地摇摇头,另外几个豆丁也都表示没听过,就连窦皖也含笑摇头,夏安然对他翻了个白眼,对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姿态很是不满。见状窦皖只是轻轻一晒,然后亲自动手为小殿下倒了杯米茶,算是赔罪。
小国王哼哼两声,然后给小豆丁们讲了这个发生在秦朝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吕氏春秋》编写者——吕不韦。
“传闻秦朝丞相吕不韦在花费数十年时间,和他的门生编写完此书后,将其刊布于咸阳的城门旁,邀举国才子和名士来评阅。他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这便是一字千金。”
“然后呢?”
刘彘瞪大了圆溜溜的大眼睛,“吕不韦可是应诺?”
小国王摇了摇头,在弟弟失望的眼神中笑道:“他不是不愿意付钱,而是无人能改,这笔钱便一直不曾付出去。”
“哇!”刘彘的眼睛立刻亮了,“这本书那么厉害的吗?全国的才子都不能修改?”
小国王点点头,他有些感叹地说道:“此书以道、儒为骨干,贯穿先秦诸子百家的理念,是以最后成书后,它其实并不是哪一家的著作。”
“那后来呢?那么厉害的书,秦王读了吗?”
“没有。”夏安然笑道,“彘儿知道吕不韦是谁吗?”
小豆丁点点头:“是秦皇的仲父。”
“不光如此。”夏安然有些慨叹地说道,“他还是一个在秦皇即位后压制帝王多年的权臣。”
“所以在秦皇治理了吕不韦后,他的著作便被秦皇完全放在了一旁,并不作为治国之本。”
小皇子皱了皱眉鼻子,“秦国的治国之本……”
“是以法家?”
夏安然点点头,小豆丁于是摸了摸下巴,“我觉得秦皇这点很不好,”
“嗯?”
“他既然先前被吕不韦压制,那就说明他有不如他的地方,那他就应该先向对方学习,然后再在他所擅长的地方打败他,那才有意思。”
小皇子的话语迎来了小豆丁们的应和,三头身们都表示对,就是这样,打败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这样太带感了。
夏安然眸光含笑看着他们,并不予以评价,见他不说话,刘彘顿时有了几分不安,“阿兄,彘儿说错了?”
“不,没错,”夏安然摸了摸他的小角,“秦皇当时若是读了这一本《吕氏春秋》……”后面的话被他吞了下去。
他轻轻叹了口气,“彘儿要读吗?阿兄也没有看过这本书,据说它是集腋成裘,汇集了百家之长。但也因此有人说它是杂学,不成一家之言。”
“那有什么关系?”小孩笑了开来,“只要有用,何必管它是哪一家的,反正都是咱们汉人家的。”
夏安然捏了捏他的脸,“彘儿聪慧。”
小豆丁欢快地笑开,然后猛然间想起了什么,“彘儿还是不明白,阿兄之举和这书有什么关系?”
小国王露出了一个狡猾的笑容,“《吕氏春秋》未有此一字千金时,不过是一家之言,无法引来诸多学者一观。深泽港若无此二策千金,也不过是一个小港口,知晓它的人极为有限。”
“啊!”刘彘恍然,“我懂了!阿兄向天下问策,要答策之人自然要来中山国看那港口的模样,到时候哪怕他们想不出主意,也知道中山国有了这么一个厉害的港口。”
他忽而一皱眉,“那他们要是照着学习了又怎么办呀?”
“学了又如何?”小国王正身而坐,闻此言后骄傲昂首,“他学我一步,我便前进十步,他只要有一日学着我,就超不过我。更何况……”
“若他们当真学了回去,扩了港口,又有何不好?”
“水运廉价,若是大汉的水路都能被利用起来,物价不知可便宜几成,而且到时候一定会有人为了运更多的货造出来更大的船,阿兄还想着能够将生意做出海呢。”
“出海?”
“嗯。”夏安然以纸沾水大概绘了大汉的海陆交界处的边缘线,然后他指了指其中几个地方,“此处是闽越国,这儿是东瓯国,这里是南越。”
然后,他又点了点胶东国的位置,茶水组成的环线将胶东国和其余各国全数链接了起来,甚至到了南边,小皇子的嘴巴长得大大的,“哇!彘儿的国家可以通到那么多地方呀?”
“不光是南边,还有北边……”他又往北边的几个方向大概走了走,“大汉之外的土地很大,他们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这里很昂贵的,在他们那里可能就很廉价,彘儿知道有什么东西是这样吗?”
“彘儿知道!”小豆丁甩了甩手指,点点胶东国所在的位置,“胶东国的鱼很便宜,但是在中山国却很贵。”
“对!”夏安然知道他是想起之前胶东国派人来送鱼的事了。他伸手将小皇子搂了过来,并且让几个豆丁都围过来,“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粮食。譬如南方的米就很便宜,但是他们那里种不好菽麦。如果我们和他们交换的话,可能两捧菽麦就能换来一捧米。”
然后他的手继续向南边移动了下,“这儿的米可能更加便宜,也许一捧菽麦就能换。”
“而这里……”他点到了南边的空白处,“这里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吃过菽麦,为了吃到好吃的豆腐,他们会愿意用两捧米甚至更多的米来换一捧菽麦。”
小孩们听得嘴巴张大,他们看着夏安然手指之处的眼神就像是在看傻瓜。夏安然戳了戳几个眼睛瞪得特别大的小孩的额头,“莫要如此吃惊,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那,那么……”刘彘小嘴巴一张一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北方最便宜的菽麦运到最南边,去和他们交换最便宜的大米?”
小国王微笑点头。
刘彘微微仰头,想了一下,“中山国的子民收获之后会将大米换成粟麦,因为那样可以换得更多的粮食。但是如果可以交换的话,以后中山国的人就不需要换啦!因为这些菽麦可以到南边去换大米。”
“对!最理想的状态的话……”夏安然的眸光落在小少年的眼睛上,随后又缓缓扬起,投向天空,他的眼中看到的是更遥远的未来,“通过这样的交换,给百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权利。”
“所以!”小豆丁握起了拳头,“我们要造大船!去南边换粮食!”
83/311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