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不一样的食神[重生]——何枝

时间:2019-11-21 10:59:14  作者:何枝
  当然他们都不是无偿求助,有一名老板甚至直接开除了百万以上的年薪,只希望宋桥教授在他们公司挂个名。
  基本上所有的要求都被宋桥教授回绝,反复强调自己不会担任任何企业职务。他这次随团前往美国,纯粹是因为培养自己的学生,害怕三个小家伙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有点成绩就以自以为是,他才陪同出行。
  无论这些代表们是否真心相信宋桥教授的话,都会称赞宋桥教授几句“呕心沥血、春风化雨”。
  至于那些不涉及到机密的事情,宋桥教授也不吝啬于指点几句。
  于是整个出发前的等待,就变成了一群珠宝□□、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围着宋桥教授听课。
  马局长本人对于自己作为随行负责人被冷漠没有丝毫的介意。自己还在一旁不时提出几个问题。
  一旁的郭凯悄声对江天华说道:
  “小五,你导师还真是厉害啊。”
  江天华带着矜持的笑容,回答道:
  “宋老师又不是给我面子,是给那份资料面子。不过赵小八你是怎么想到灯塔国有可能会对我们华夏市场下手啊?”
  “设身处地罢了。如果我是一个商人,有人要踏进我的垄断领域,我也会想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在商场上哪有那么多仁义道德,钱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赵安叹了口气,想到他们寝室八个人拼死拼活花费一个周整理出来的那份报道赵安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说起金融战争,华夏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97年的港城金融。
  灯塔国为首的资本家刚席卷了毛熊国和湾湾省,经济萎靡、一片衰破,整个东南亚地区更糟糕,没有二三十年不可能恢复。
  所以当初港城金融战争的结果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的华夏竟然有如此的实力,那场真正也成为了华夏的证明之战。
  但西方国家一直就没有放弃过在贸易上对于华夏的压制,铜、铁、石油、煤炭领域发生的金融摩擦难以计数,结果输多赢少。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一直在努力储蓄外汇的原因,在以外汇进行结算的国际市场中,没有外汇就只能等着被打。
  同时也只有加入了世贸组织,华夏才能真正以平等主体参与国际贸易。
  只不过这些摩擦和当初97年的金融战争比起来,差距还是太大了,而且涉及的信息门槛太高,所以除了专业人士以外,鲜少有人知道。
  而在这诸多的期货战争中,有一场战争,华夏可谓是惨败,正是农业产品领域。
  在十多年后,华夏便是因为某种农作物的定价权仅仅掌握在粮食出口国手中,而华夏进口依赖过大,所以处处受制于人,陷入了另外一场更大的阴谋之中。
  赵安只是隐约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对于当年的贸易战、期货战争何时开始、中间经历了什么并不了解。
  在听马局长说起组织考察团统一采购的时候,虽然模模糊糊有些印象,但赵安还是没能立刻回想起来。
  于是才有了赵安找自己的室友帮忙制作行业调查报告,而这个行业正是这次战争的主角——大豆!
  在1994年之前,华夏的大豆其实基本能够保证自足,而主要生产地则是拥有“黑土地”,平原一沃千里的黑省。
  大豆最主要的产物便是大豆油和豆粕。
  从90年代末期,华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是人们的日常食用由逐渐从植物油(菜籽油、麻油)转变成为了大豆油。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肉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豆粕正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像刘希的新期待,作为一家主要生产饲料的工厂,最大的动物饲料生产基地便是在黑省,因为黑省的豆粕最便宜。
  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对于大豆的需求不断上升,连带着大豆、豆油、猪肉的价格都在快速攀升。
  相关物价的攀升速度还算是正常,毕竟华夏GDP一直保持着相当夸张的增长速度。
  不过,危机其实一直都在,华夏的人均耕地面积太少了,而大豆的亩产量也不尽人意。
  这种情况下全是因为华夏的关税撑着,国内的豆农才会有动力不断扩大生产、优化生产条件、提高亩产量。
  赵安很难想象一旦进行大规模的大豆进口会对国内的农户和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整个报告的结果和赵安的预计没有任何的差别,可以说是最坏的情况。
  此时华夏的大豆价格要700多灯塔币/蒲式耳,而灯塔国的大豆只要415灯塔币(2001年最新价格)。
  经过详细而复杂的计算,只要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低于25%就已经能够产生利润,更别说华夏向世贸组织承诺的15%。
  这样的利润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心动——没有任何的投资风险,唯一的运输风险微乎其微,投资回报率高于10%,市场根本不用考虑,资金的回笼周期不过三、四个月。
  然而这些数据灯塔国的相关部门、企业同样可以轻松获得。他们会让给华夏企业丰厚的利润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金融战争。
  在看到数据的时候,赵安就已经猜到了灯塔国的选择,只不过他们会怎么做,赵安并不知道。
  就这件事赵安和寝室七个人一起讨论了很久,还是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毕竟他们对于金融战争从来都只是一个学习者,最多算半个参与者,而这一次却是操纵者层面的博弈。
  最后还是江天华,给了赵安一个建议:寻求宋桥教授的帮助。
  对于自己学校宋桥教授的名声,赵安很清楚。一个纯粹为了学术兴趣和国家利益的学者,赵安真不相信自己能够请动对方。
  但这种时候,哪怕可能性再小,赵安也想试一试。
  毕竟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华夏未来十多年的大豆产业,事关民事,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于是赵安跟着江天华,拿着整理出来足足有上百页资料拜访宋桥教授。
  在宋桥教授办公室,赵安站在宋桥教授面前低着头,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像一名小学生一样,等待老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点评。
  赵安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哪怕面对国家/部/委郑局长的时候也没有如此的局促。
  赵安心中对于这些学术界的大拿一直有由衷的尊敬,更别说宋桥教授这种行走的传奇。
  “这些资料都是你收集、整理的?也是你提出来的?”
  把手中的材料放在办公桌上,宋桥教授语气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老师,这都是赵安的想法,他想为……”
  “我没有问你,让他说。”
  宋桥教授打断了江天华,仿佛有些许的不悦,江天华只能保持沉默。
  于是赵安便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事无巨细全部说了出来。
  “宋老师,现在灯塔国掌控了整个国际市场大豆出口额度70%以上,这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已经拥有了绝对的控制力,他们要是想操控华夏以后大豆价格易如反掌……
  而且现在灯塔国的大豆产能还不是最高值,美国还有很多土地没有投入使用,而且灯塔国资本击中的情况很明显,一旦他们发现华夏这个巨大的市场,他们能在短期之内提高产量,我们作为需求方的市场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一开始赵安还是有些紧张,因为此时他说的这些专业知识全部是宋桥教授擅长的领域。
  要知道P大大部分教科书编者中都会出现“宋桥”二字,赵安运用相关知识来讲解这件事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真正意义上的班门弄斧。
  但是说到后面,赵安越来越自信。因为这些资料都是他们寝室一起辛辛苦苦收集、整理,并且反复推到出来的结论。
  虽然这个结论有些骇人惊闻,但是赵安相信他们寝室所有人的判断。
  所以赵安最后沉稳有力地说道:
  “宋老师,我认为这次考察团前往灯塔国,对方很有可能会向我们倾销大豆,而这则是他们控制市场的第一步,一旦华夏的大豆市场被灯塔国控制,会对我国的大豆产业甚至整个市场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所以恳求宋老师帮忙。”
  说这话的时候,赵安已经低下了自己的头。
  宋桥老师可不仅仅学问造诣对于这次考察有帮助,更重要的那隐形的关系网,这让很多不可行的赌/博行为也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嗯。那你再说说你们的计划。”
  宋桥教授未置可否,反而继续提问。
  赵安又花了十多分钟向宋桥教授详细解释了他的计划,哪怕可能需要背地里实施的计划,赵安都全部讲了出来。
  对于宋桥教授,赵安充满了信任。
  十多年后,金融界那么多学者、商人,无论是谁谈起宋桥教授都充满敬意。而时间正是检验一个人的最严苛与公正的标准。
  听完赵安的讲述后,宋桥教授直接从拿起一只黑色钢笔,然后对赵安和江天华说:
  “你们两个站近一点。”
  在确定两个人都能够在自己身边后,宋桥教授直接拿着钢笔在资料上进行勾画。
  哪些资料多余,哪些资料不足,其他的市场是否有影响大豆市场的能力,灯塔国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期货战争的时间和最低杠杆成本……
  所有的资料宋桥教授信手拈来,而对于这份材料的指点、更改更是一针见血。
  其实赵安对于这份材料十分满意,毕竟集合他们寝室八个人的心血,然而听着宋桥教授的意见与指正,赵安和江天华都想否认这份材料是他们做的。
  在修改完材料后,宋桥教授也不休息,直接拿出白纸开始复盘赵安的计划。
  如果说刚才只是“修改”,那现在就是“批评”了。
  金融战争,永远不只是资本的战争。背后的政治、文化、利益、文明……无一不影响着战争的最后解决。
  “对方可以采取的措施实在太多了,如果你们或者华夏从一开始就抵制大豆倾销,灯塔国绝对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全世界宣传:华夏实施贸易壁垒。华夏在入世方面的努力,很有可能会白费。
  所以这件事哪怕你们直接给商务部反应,他们可能也不会在意,或者说选择放弃。”
  “那该怎么办?”
  赵安虚心请教。
  “引蛇出洞、诱敌深入。”
  宋桥教授举例了几个赵安根本闻所未闻的期货战争,这些期货摩擦全部有国家的影子,所以外人知之甚少,只有像宋桥教授这样的亲身参与者才如此清楚。
  听完之后,赵安自己都觉得自己做的计划就和幼儿园孩子的“作战计划”一样。
  在宋桥教授面前谈论金融战争,那赵安的水平的确和幼儿园孩子差不多,最多算大班的学生。
  “宋教授,谢谢你的指点。我会回去重新制定方案的。”
  语气之中充满了惭愧,赵安恨不得回去,拉着整个寝室再闭关一个周。
  “拿去。”
  在一张白纸上快速写下一串数字,然后递给赵安。
  “这是?”
  接过白纸,赵安有些疑惑。
  “这是我的身份证号码,你来不是想请我陪你去灯塔国进行考察吗?商务部那边肯定要统计随行人员的信息吧,身份证是必须的。当让你直接报我的名字也行,我相信他们那里肯定有我的信息档案。”
  因为听得太入迷,赵安差点忘记了最大的目的。反应过来之后,赵安心中狂喜,然后鞠躬说道:
  “那接下来就要麻烦宋老师了。”
  看到赵安激动的样子,宋桥教授也忍不住露出一个罕见的笑容,说道:
  “没办法,我也算欠你一个人情。”
  “啊?”
  只不过对于赵安的惊讶,这次宋桥教授并没有进行解释,而是说了一句:
  “你们先回去重新补充材料吧。对于这件事,先尽量保密,其中原因我想不用我多说了。也不要想着把这些材料写成论文发表,以后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会给你们说的。”
  “知道了。谢谢宋老师”、“谢谢老师”……
  既然今天来拜访宋桥教授的最大目的已经达到,而且还有如此重要的事情需尽快处理,赵安和江天华便告辞离开。
  等办公室大门重新关上后,宋桥教授才露出了一个欣慰的表情。
  如果今天换任何一个企业找上门来请他帮忙,他都不会如此爽快的答应,因为他甚至能猜到国/家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牺牲局部,换取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企业也不会再试图去力挽狂澜,而是会尽可能在这场交易中想方寻找喝汤的机会。
  然而今天来的是赵安,那个在不惜得罪整个华夏牛奶市场的食安公司董事长。
  宋桥教授也有关注轰动一整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而且他能轻易看出这背后的舆论、关税、贸易种种脉络,知道食安与赵安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用一句夸张点的话来形容赵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是因为这件事,宋桥教授对于赵安暗中多有关注。
  当他知道今天是赵安来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想过就算是赵安来咨询他一些金融方面的问题,他也会毫无保留的帮忙。
  这样的企业家,这样的年轻人,太宝贵了。
  不过也仅仅局限于问题的解答而已。宋桥教授见过太多利益纠纷,对于学术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十分谨慎。有的时候站的越高,考虑和顾忌的事情也就越多。
  而当真正知道赵安拜访的原因后,宋桥教授对于赵安的评价更高了一些:
  这孩子,有几分我的风采。
  虽然宋桥教授为人低调,但也证明了他是如何自负的一位人。只要有自己一肚子的学问,那就不愁没有经世济民的机会,而赵安在这方面很像他。
  表面上没有任何的表露,心里宋桥教授对于赵安满意至极,这才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然也是因为这件事与民生有关,宋桥教授才愿意亲自陪同出过一趟,否则远程给一些建议也就足够了。
  宋桥教授此时心中也有一丝悔意:
  刚才光顾着满意赵安和自己未来学生江天华的表现,也忘了问问赵安愿不愿意继续读硕士,他也可以再带个硕士学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