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客户经理就回到了贵宾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息:大豆期货交易额今天突然激增,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看空。
果然一整个工作日,大豆的交割价格都下跌至793.8灯塔币/蒲式耳。
一整天的变化已经让客户经理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明显的期货价格变化。他突然有些明白眼前客户的身份了,但是一想到保密协议,他又闭上了自己的嘴巴,还上好了拉链,绝对不会泄露任何信息。
在市场并没有任何消息出现的情况下,有如此大的波动,只有两只可能:要么是有内幕消息,要么就是有资本入场想坐庄。
那些突然购买看空合约的交易者则是前者,而赵安更多还是后者。
其实资本市场坐庄就像掌握一件无人可挡的兵器,握着它就拥有了向整个市场收割的能力。所以无数的人才会觊觎这个位置,哪怕背后是刀山火海,也愿意前仆后继。
有的时候,赵安都在想自己这次的决定是否正确,如果真的成为庄家,面对触手可及的权力,自己能否把持得住。
为了防止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赵安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今天华夏大豆期货的价格变动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
2001年12月12日,灯塔国时间。
马局长放下手中的电话,脸色有些严肃。昨天有关华灯两国签订大额农作物进出口贸易合同的事情已经通过新夏社传回国内,并且在华夏新闻中进行了报道。
而报道的基调则是:进口大豆将降低我国大豆价格,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实现国内大豆的平稳过渡。
通过华夏新闻进行宣传,也算是对于整个市场释放预警信息。
毕竟这是因为国家/行为导致的市场波动,哪怕不能把其中所有的考虑告诉公众,国/家也不会希望个人或企业蒙受损失。
所以有关部门也已经预计到了大豆期货市场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一直暗中观察。
甚至在消息正式传回国内之前,大豆期货市场出现波动也可以理解。毕竟有这么多企业参加考察,掌握有内幕消息的代表们,通知国内进行一些的金融操作也可以结束后。
但这两天大豆期货市场的波动太大,已经引起有了有关部门注意。担心有人恶意操纵市场,所以有关部门直接调查了这两天动作最大的投资者。
原本以为投资者会层层伪装自己的身份,比如建立几十个毫无关系的投资账户,或者资金层层转移等,然而当他们看到唯一一个资金账户,而且还有详细身份证信息的时候,他们也愣住了。
赵安,男,出生日期:1981年 9 月17日,身份证号……
正是赵安本人的信息,他是通过全权委托书的方式,让余永元进行期货操作。
而这一消息立刻到马局长这儿。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在信息披露充分的情况下,同时投资期货本来就属于合规操作,而且赵安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任何违法的行为,更是无可厚非。
更何况赵安此次随行考察人员中有宋桥教授的存在,马局长相信期货投资这件事宋桥教授也知道。
虽然宋桥教授现在并没有任何的行政职务,但宋桥教授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此次随行更像是在给赵安背书。
这下马局长真的很难判断,他担心大豆期货市场会崩溃,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
只好把所有的情况写成材料汇报给上级,同时找个机会旁敲侧击一番。
赵安知道这件事肯定瞒不住,所以一开始便预留真实身份,同时有国/家权力的介入与监督,也能够对他起到一定约束的作用。
所以当马局长主动找上他的时候,他便将计划的一部分透露给了马局长。
刚刚才给上级领导递交了材料的马局长表情大变,根本没有仔细过问赵安这件事的详情,便又急急忙忙赶回屋继续写材料。
现在马局长想的是:赶快把赵安这个麻烦给送回去。
作为考察团,在完成任务之后,代表们可以自由行动,体验一下灯塔国的科技、市场制度,或者再考察一下其他行业,看看是否有无合作、投资的可能,亦或是去灯塔国旅游一番,灯塔国的地理奇观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
就在所有代表们各有安排的时候,赵安一行人又急急忙忙赶回了华夏。
对于大豆期货市场十分关注,赵安很想直接飞往连城,但还是按捺住了心中的激动,因为在京城有一个重要的会面的能者他。
通知赵安赶回华夏的官员正是商/务部的部长,但这次见面除了商/务部外,还有其他部门的领导,而参与会面的只有赵安与宋桥教授。
赵安告诉马局长大致期货投资方案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一步了。
只要赵安成为期货市场的操纵者,相关部门的领导绝对会约谈赵安。与其被动等待约谈,不如直接释放信号。
当然这件事也涉及到宋桥教授,毕竟整个方案都由宋桥教授亲自设计。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赵安有征询过宋桥教授的想法,如果宋桥教授不愿意参合后续的事情,赵安会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揽下。
“你把这件事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他们不会相信你的。还是我陪你走一趟吧。”
轻轻的一句话,却代表着宋桥教授愿意帮赵安背书。不仅仅为整个计划的成功率进行背书,同时也是为赵安的人品进行背书。
赵安只能郑重表示感谢,然而宋教授只说了一句:
“我不仅仅是在帮助你。”
其实整个面谈过程气氛十分轻松,毕竟赵安没有任何违规违纪之处,连谈话理由都是关心“食安”的发展。
反倒是赵安开门见山地说自己希望通过期货市场筹备更多的资金,然后让华夏的大豆市场顺利转型。
赵安也适当地表现出自己的私利,希望食安能够大规模进入大豆市场,对于大豆市场可能会面对的恶性竞争只字不提。
很多时候一个没有任何私念的人才是最让人忌惮的存在,适当的表现出贪婪反而会让对方更放心。
果然最后商务部长对这件事进行了盖棺定论:
“企业有冲进,想发展是好事。但是别忘了自己是华夏人,不要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要对不起国家和人民。”
赵安自然连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件事也就算是有了一个结论,接下来赵安在期货市场上也安心了许多。
2001年12月31日,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
华夏大豆成交价跌破770灯塔币/蒲式耳。到这个时候赵安已经从期货市场说攫取了超过1亿华夏币的收益。
然而赵安并没有离场的想法,在第一批期货合约交割后,赵安套现数千万的现金,然后又将现金砸入了大豆期货市场中。
2002年1月23日,从灯塔国采购的大豆抵达津城港口。
算上所有的费用,大豆的价格不过560灯塔币/蒲式耳。当天,大豆成交价从710灯塔币跌至690灯塔币。
而这也是宋桥教授预估的第一个隘口。
果然在成交价格跌至695的时候,价格有向上的小幅度回升。某些投资者希望能够稳定价格,把看空的投机者吓退或者是直接让价格稳定度过交割日期。
虽然最后的稳定价格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其中的利润分配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于第一波反击,赵安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有人敢在高价位接盘,那赵安就敢出售交割合同。
因为对于这个价位有提前的预期,所以赵安在700灯塔币左右购买的合约并不在少数,赵安在对方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把700左右的合约全部清仓处理。
再次套现之后,赵安购买了2月份交割的合约,而二月份正是春耕之前,这个时候农民们需要决定种植什么农作物了。
大豆虽然已经抵达华夏,但是从灯塔国采购的大豆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加工环节,榨油、制药等等。
从生产到投入市场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会有一个月相对平稳的阶段。
赵安把执行权暂时交给了自己寝室的几人,在保证宋桥教授制定的大豆期货计划完美执行的情况下,额外的现金流让几人可以去豆粕、大豆油等期货市场玩一玩。
这两个月来看见的操作动辄上千万,几人心态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毫不犹豫拿着赵安的钱在豆类相关的市场中进行操作。
而赵安则带着王泽刚回到食安和赵父商量。
不出意外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必然会大幅度减少,虽然这件事与赵安不大,但赵安还是想做点什么。
所以赵安便和赵父商量,为从大豆种植转入其他农产品领域的农户提供帮助。不仅仅是技术、项目层面,同时也是资金方面。
所有的支出都由食安负责,但现在食安也没有这么多的现金流,只能由跃华公司暂时提供。
资助的形式也有待商榷,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很讲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国家都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食安如果给予过于明显的补贴,难免会招来诟病。
最终还是决定了签订中长期合约的前提下,提供各种技术、物资、价格补贴等间接手段。
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提供的帮助大部分是物资,而跃华、新期待等公司都有大量的物资库存,不会对几家企业造成特别明显的运营麻烦。
这件事忙完之后,已经临近春节了,两家人在京城再次团聚,赵安和计嘉树也难得有了互相慰藉彼此的机会。
看着赵安在忙,计嘉树也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这几个月都在忙新专辑的事情。
春节一完,赵安又前往连城,亲手操纵整个大豆期货市场的投资。
2002年2月28日。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口大豆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最明显的便是大豆油的价格直线下降,和2001年相比已经下跌超过10%。
而且各大厂商还积极做各种推销活动,比如加量不加价,买大送小等等。
参与考察团的企业和未参与考察团企业的差距就展现出来了。
手中握有进口大豆,让生产成本直线下降,所以这些企业敢于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
他们十分聪明,哪怕手中的廉价大豆一时用不完,他们也绝对不会对外出售。这就是原材料渠道优势。
而那些没有廉价大豆的生产商,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能以亏本的价格进行售卖。
像大豆油这种日常用品,使用惯性十分明显。一旦习惯于某种品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转换品牌选择。
当然一直这样亏本售卖也不可能长久,所以这些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地球对面的灯塔国。
现在大豆关税下调在即,他们很快也能从灯塔国购买廉价的大豆。
而这一切都是汹涌的暗流,随时有可能将参与者吞没。
赵安一直密切着关注这些企业的动向,但是他并没有忙着行动。这是他计划的第二步,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还是说回国内的大豆期货交割价格,此时已经在650灯塔币左右徘徊,原因就是有很多企业不得不购买国内大豆,强行将大豆价格维持在这个位置。
而让这种平衡突然崩溃的□□桶并不是赵安,而是商务部和关税总局。
在国内大豆种植农户已经有了新的出路(食安和跃华的帮助),以及很多中小企业在呼吁大豆关税全面开放,不能实行差别待遇的情况下,商务部和关税总局正式宣布华夏大豆进口关税下调至15%。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那些死死坚持的国内大豆商们也只能认命,开始低价销售国产大豆。
当然他们的价格也没有直接拉至与进口大豆同水平,毕竟还有很多企业暂时还得购买国产大豆来维系自己的市场份额。
最终大豆的交割价格在600灯塔币上下波动,有资本在试图稳定价格,其中不少人都是在试图狙击赵安。
这小半年来赵安在期货市场的翻云风雨被其他的参与者看在眼中,同时对于找赵安的财力、期货合同有了大致的猜测。
几大参与者已经达成了约定,把价格稳定在600灯塔币,起码要撑到大豆第一季的收获季节,到时候赵安的期货合约早就到期了,怎么也要让赵安在这几个月中赚的钱吐一部分出来。
然而赵安真就这么傻,会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合约内容,然后等着受制于人?
第162章 投机者
为什么从灯塔国购买大豆的价格560灯塔币/蒲式耳, 但是国内到大豆的交割价格依然维持在600灯塔币。
原因很简单——有价无市, 现在国内大部分厂商都没有办法购买到灯塔国的廉价大豆。
在商/务部和关税局下调关税的第一时间,就有企业已经前往灯塔国与三大粮商进行交涉,希望能够购买到足够便宜的大豆。
然而三大粮商统一回复却是:去年库存的大豆已经全部销售完,想要购买大豆的话, 只能等八九月月份灯塔国第一季大豆成熟的。
这对于华夏大豆期货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华夏大豆价格便不会再下降, 甚至国家也会继续推动国内大豆的种植,一旦灯塔国供应不足、不及时,还有国产大豆可以使用。
好不容易才让华夏从自己这儿进口大豆的灯塔国, 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三大粮商又用尽各种手段安抚华夏的需求企业:
我们灯塔国正在进行春耕,如果你们需要进口大豆的话,不妨现在先告诉我数量,然后我们好规划种植面积。
我们灯塔国是现代化种植, 能够精确的评估产量。到时候会给大家优先提供大豆。而且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灯塔国的大豆价格, 肯定要比华夏的大豆便宜许多, 一定能给各位带来满意的利润率。
华夏这些中小企业也没有过多的考虑, 便大致汇报了自己需要的大豆数量。但是当他们提出签订订购合同的时候,三大粮商又开始各种推脱:
两国的关税、贸易政策不稳定;大豆种植规划需要一定的时间;最近国际大豆期货变化也很大等等理由。
就算签订合同, 也是价格未定的合同, 或者直接采取期货合同,约定以交割日的价格为准。
除了这些中小企业外,当初参加考察团, 通过大豆进口尝到甜头的大型企业们也纷纷与三大粮商再次联系。希望2002年依然能够从灯塔国进口大豆,而且所需要的数量比上次更多。
对于这些大型企业,三大粮商表面上态度十分和善许下各种口头承诺,但是到签订合同的时候依然是各种推诿。
这次从灯塔国进口大豆的价格已经接近于倾销的价格,华夏企业也能预见今年大豆的价格肯定要涨价,不过所有人心中的想法都是再怎么涨价也比国内的大豆价格便宜,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情。
116/152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