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华夏十多亿人口,光幼儿园就有10多万所,小学则有20多万所,而且遍布天南地北,公立私立、地区习俗、经济情况等等条件相差甚远。仅凭一人之力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华夏校园餐饮的现状。
如果是其他人,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处理几十个典型学校,起到杀鸡儆猴便可以了事。
但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言,赵安不能接受这样阉割式的解决办法。
第193章 方法
必须要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能够普遍提高学生在校的餐饮待遇才行。
还好赵安这一次并不是孤军奋战, 从社会舆论的激烈程度, 赵安知道大部分公众都心系此事,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就餐条件。
自己必须得想出一个办法能够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对此赵安计划的第一步便是将社会舆论引向正轨。
人们在面对一个社会突发问题的时候, 往往会通过自己的直觉、三观去进行评价。
一些突发问题越是激烈,越是容易缺乏理智, 然而缺乏理性的愤怒、不满,很快就会被时间冲散。必须要讨论出一个可行性方案。
于是赵安立刻联系了许多法律专家,研究其他国家的处理办法,而太阳国就是赵安目前找到最好的答案。
太阳国的《学校给食法》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制定与修改,目前已经相当完善,基本保证了全国就学儿童的供餐。
太阳国的《给食法》主要针对于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生。幼儿园和小学都属于太阳国的义务教育范围,能够保证全国适龄学生得到同样的保护。
以幼儿园和小学为主也是现实所迫。世界各国校园餐饮问题发生最频繁的便是这个阶段。
那些利欲熏心者从来不会因为对象是懵懂无知的孩子而心慈手软, 恰恰相反儿童越是天真,越是有利于他们对事物做手脚。
小孩子无法辨别事物品质的好坏, 也没有任何的反抗意识, 学校老师说什么, 他们便会全然相信。
在太阳国曾经报道过一件丧心病狂的事情。
根据相关法案的规定, 学校必须每天提供水果。
然而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 太阳国的水果价格相当高昂, 同样利润空间也相当大。
这家学校每天给孩子们提供的水果都是当地水果超市廉价抛售、接近腐败变质的水果。
比如说苹果,经常会有部分果肉已经开始腐坏,而学校的做法便是直接把变质的地方削去, 香蕉、梨等各种水果都采取了类似方法进行处理,然后把廉价的水果给孩子们吃。。
除了检查、公开参观的时候,每天学生吃到的水果基本没有完整无缺的存在。
这件事最终得意曝光,竟然是因为幼儿园的学生不认识完整的水果!
父母在家里给自己孩子吃苹果,孩子不愿意吃,因为他说这根本就不是苹果。
一开始母亲还觉得很意外,耐心地询问:
“那宝宝告诉妈妈,什么是苹果呢?”
已经五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于是孩子告诉父母:
“我们吃的苹果都不是圆形的,老师都用刀切过,味道也不一样。”
敏锐的母亲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其中的反常,立刻开始暗中调查,通过各种手段调查出事实。
最后这件事成为了当年太阳国最轰动也是最让人胆寒的新闻。
根本没有办法辨别好坏、不清楚自己权利的儿童是目前最需要得到保护的群体。
为了让国内的公众知道,其他国家在儿童食品保护方面遇到过多少丧尽天良的事情,又走过多少弯路。赵安的选择是通过舆论的方式来帮助大家了解各国的情况。
当然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赵安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完全失去理智。很多时候愤怒远远不如理性强大。
现在的食安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律团队,精通外国法律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整个法务部搜集、整理资料,并且在赵安与王泽刚的主持下,构思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后,才开始进行宣传。
至于宣传的主力则是食安公司的宣传部门与网络部门。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产品、形象、广告宣传等问题,毕竟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是很少有公司的宣传部像食安公司一样惊险、刺激,宣传部门都已经习惯自家老板或者公司时不时就成为一个新闻的主角。
绝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是赵安的本意,然而树大招风。有的食品公司想借助食安的热度,有的媒体只是单纯想借助赵安的人气,一定要强行带上他们罢了。
公众人物的确能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同样也处于枷锁之中。赵安并不愿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过分解读,不得不加强了宣传部的建设与职能。
如何应对各种舆论风波、如果树立正确的导向,食安宣传部早就驾轻就熟。更何况他们现在做的一切不过是顺水推波,很快就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相关法规之上。
当然这件事仅仅有社会舆论没有办法达到赵安想要的结果,和当初“三聚氰胺”又有不同。
当时已经有奶产品的相关标准存在,只不过是20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具有落后性。
哪怕赵安不插手,要不了多久国内的各项食品标准都会尽快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地修改产品质量标准。甚至最后由华夏奶业协会组织制定的行业自律标准根本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
针对于校园儿童餐饮供给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问题,而且现阶段国内根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必然是从头起草并且设立法律。
根据法律的规定必须由全国代表或者相关部门在大会上提出立法建议,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如今的赵安已经是企业家代表,同时赵父赵母,乃至赵安认识的很多代表都愿意在立/法建议书上签字。赵安自信自己能够筹齐规定所需的50个代表签名。
但赵安知道立/法的阻力会很大,只有民间意见的话,很难进入正式立/法环节。所以他要尽可能做好前期的准备。
这就是赵安今天来找孙局长的原因。虽然孙局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是在责任、情理范围之内的事情他从来不会推诿。
赵安笃定孙局长一定不会拒绝这件的确很麻烦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赵安知道孙局长明年就要升迁了。这也算是组织对孙局长这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的认可。
京城局/长再升迁,那就算得是进入中央体系。根据孙局长之前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后的工作岗位也与食品产业密切相关,毕竟这几年孙局长最重要的政/绩都与食品安全领域有关。
一个即将升迁的高/官,这代表着着上级重视孙局长,支持他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由孙局长组织政/府部门提出立法意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行吧,我之后会组织讨论这件事的。”
在弄清楚赵安的想法之后,孙局长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别以为他就是一个天天喝茶的无聊中年人,没有实干能力他是绝对不可能走到这个位置的。
第一步就是思考应该邀请哪些部门、哪些领导人参与立/法建议书的起草过程。
在华夏这可是一门学问。但凡联合多个部门做的大事,一旦漏掉某个部门、某个领导,难免会名不正言不顺。
同样,任何一个组织里都有所谓的鹰派与鸽派。像这样从无到有,希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推出相关法案的做法,明显属于比较激进的手段。
不用想都知道,一些比较保守的官/员肯定会希望组织多次听证会,还能美曰其名说是明示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考虑周全并不是一件坏事,不过赵安显然不准备等这么久。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在中/央内部也需要一个带头者。
虽然孙局长本人明年就会升迁,但毕竟现在他只是一个质监局的局长,还得再找人出来带头组织才行。
至于如何写申请说明、如何写建议草案、怎么规划大致的时间节点……更是详细些琐碎的事情,都需要他好好的规划。
反正孙局长和赵安也是老交情了,他直接把大致的计划与赵安进行了一番交流,告诉赵安这件事再怎么推动,恐怕也要下一次开大会的时候才能正式提出方案。
远水救不了近火,国/家的确很强大,只要确定做一件事情便可以举全国之力去完成。但同样的也有相应的弊端,那就是体积过于臃肿,流程过于繁琐。
赵安对于这些都很清楚,所以他也告诉孙局长自己的其他准备……
回到公司的赵安立刻开始着手安排。现在网络上的舆论已经达成了一致的腔调,那就是希望中/央能够组织立法。
在这种时候网络上又有一股新的声音出现,这种声音在探讨当法律还没有出台之前,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父母该怎么办?
其实理想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只要允许学生家长们可以进学校进行检查、监督,便可以防止学校在食材方面偷工减料、为非作歹。
这在十年之后普遍存在于华夏各个学校的监督方式,但在今天依然是闻所未闻的存在。
也有很多家长指出了这个方案的不切实际。大家都是因为工作繁忙才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之中就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进去监督监督学校的餐饮情况。
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就在家里吃饭呢?既便宜又放心。
不过人民的智慧永远是无穷的,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家长们可以相互帮助,轮流派遣家长去学校进行监督。这样既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又不会太耽误家长们的工作时间。
只不过这也是理想情况罢了。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学校是否愿意接受家长们的监督。
第194章 模范
就在舆论僵持不下的状态下, 全国多所小学和幼儿园突然主动站出来发表声明:自己愿意公开所有食品的采购与制作流程,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所谓的公开包括了食品招标、采购、运输的详细情况,同时食堂的烹饪流程也会进行公开。
只要家长愿意,可以全程监督食物的制作过程, 甚至社会媒体想要参与监督, 这些学校也会敞开校门。
这些学校往往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名校,都是家长们挤破头也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地方。
要么是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 要么是教育资源丰富的公立名校。
按理说这件事它们并没有任何的瓜葛,但此时它们站出来, 给予了社会莫大的信心。起码还有那么学校经得起公开与监督。
但越是有这些学校的“光明磊落”, 对于那些还不愿意开放自己食堂的学校,家长们会更加怀疑其中是否有猫腻与黑幕。
一时之间,学校之间的三六九等更加明显了。同时学校内部之中也有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在国家没有表态之前, 按理说这些学校也不应该忙着表态。万一这件事最后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它们这样的表态就是白白给自己添加了负担。毕竟“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 在哪儿都行得通。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只能说这背后有足够让他们心动的利益。
“赵先生, 这就是我们给以后食堂预留的地方, 到时候可以同时供给4000人用餐。”
瀚海小学的校长在前面带路, 双手在空中比划, 大有挥斥方遒、指点奖赏的感觉。他正在给赵安讲解整个学校都构建与规划。
同时周围有专门的摄影师一直在给二人拍照, 快门的声音连绵不断。
这瀚海小学校长专门从市场上聘请的摄影师,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把他和赵安的正面拍清楚,到时候好用于学校的宣传。
“看得出贵校的确追求品质。虽然说学生们来学校上课是为了获得知识, 必须的生活条件还是得保证。”
赵安点了点头,配合对方的说辞,脸上依旧是商场模式专用微笑。
必须承认瀚海小学的确很土豪,校园内还有室内运动场、艺术大楼……作为京城知名的国际学校,瀚海小学的收费标准和它的教学质量一样高得夸张。
从某个角度而言,瀚海小学也是明星学校。作为许多外国领使子女就读的学校,它也拥有这一些特殊权利,比如课程的安排、上学的时间、校内监管制度都更加自由。
这些都是赵安选择与瀚海合作的原因,拥有足够大的自主权,又有一定的明星效应,才能够尽快试点校园食堂监督制度。
当然当赵安找上瀚海小学的时候,瀚海的校长也毫不犹豫答应了赵安的合作请求。
并不是因为校长看得多远,想做一些意义深远的事,仅仅是因为与食安合作能够让瀚海小学的名望再上一层楼。
虽然是传统名校,但瀚海每年也有招生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外资公司高管、各国领事孩子都是瀚海学校的首要目标。
这些外国人可不会在乎钱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更多是学校所能够提供的物质条件。
尤其是这些外国人骨子中始终有一种优越感,认为华夏物质条件始终不够优秀,其中又以食品安全为主。
于是每年瀚海学校的食品问题都会成为重中之重,学生家长们自然希望全部使用进口食品。
但不说成本,光是运输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如何在华夏市场找一个能够得到他们信任的公司,变成了最主要的问题。
作为已经在国际上多次崭露头角的食安,在这些外国人心中,地位甚至还高于华粮集团。
过去两年,瀚海小学一直是向食安集团采购食品,甚至在宣传的时候也向各位学生的家长保证学校所用的食材全部通过食安认证。
只不过瀚海小学可以这么做,就代表着其他学校也能采取一样的方法,并没有额外的竞争力。
瀚海小学一直都希望能够和食安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这次食安有意建立校园食品供应链这件事一传出,瀚海小学就主动联系食安,并且风风火火展开交流,在一个周内签订合同。
就算以后食安还会供应其他学校,那他们瀚海小学也能够占一个“第一所”、“第一批”的名号,这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瀚海小学作为一所昂贵且高级的国际小学,它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学校有专门招聘各国不同菜系的厨师负责烹饪,虽然只是一所小学,但每天提供的菜肴相当丰富,完全不逊色一些星级酒店。
这也就注定了瀚海小学只是通过食安进购原材料,整个食物的烹饪过程依然由学校自行负责。
141/152 首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