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已然是震惊海内的史上最年轻的元婴真人,他却仍然是金丹。
以凌云的实力,整个门派,也就他们的掌门师父,以及周长老,可以与之一战。
也因此,凌云走这千级石阶,过这百道关卡,是没有用任何灵力的,否则他元婴期的灵力一使出来,这群弟子之中,谁有资格跟他交锋?
他是当之无愧的...下一任掌门。
“哈哈,凌云,你果然不负为师所望。”画面中出现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而老者身边还跟着一人,是周长老。
那么这位应该就是...前前任掌门——玄虚真人了吧。方阳心想。
果然,听到纪承岳的感叹,似乎有话想说的凌云,在见到老者的瞬间,立刻中断了跟纪承岳的对话。
师兄弟两个双双转过头来,对着老者行了个礼,恭敬的唤了声:“师父。”
玄虚真人欣慰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徒弟,尤其是凌云,他的目光久久的停留在凌云身上,他凌霄剑宗...后继有人了。
不,不止是后继,他这徒儿,一定能将凌霄剑宗真正的发扬光大,成为真正的“凌霄”剑宗。
“凌云!”玄虚真人的语气突然严肃了起来。
“弟子在!”凌云同样严肃的回道。
玄虚真人用双手拿起了自己带来的那柄剑,剑身并不花哨,剑柄和剑鞘处都是朴实的黑色,并没有任何复杂瑰丽的纹饰。
但玄虚真人双手抚着剑身,却无比的小心和眷念:“此剑名为断山,有断山分海之利,乃我凌霄剑宗历代掌门之信物。”
话说到这,他突然将断山剑递给了凌云,并且郑重的嘱咐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凌霄剑宗的掌门!”
凌云脸上浮现出些微惊讶,不光是凌云,身旁的周长老和纪承岳,以及站在石阶上那数百名弟子,脸上都是同出一辙的惊讶。
他们都知道今天这个仪式是为了确立下一任掌门,却没想到,玄虚真人竟然直接将掌门之位传给了凌云。
“师父...”凌云的语气难得的迟疑,他不明白为什么师父突然要将掌门之位传给自己,明明师父还健在,自己不过是预立的下一任而已,为什么要那么突然的任命?
因为疑惑,他并没有伸手接剑。
“凌云!接剑!”玄虚真人并不解释自己突然的决定,只严肃的呵斥了一声。
凌云迟疑的动作一顿,他抬起头跟玄虚真人对视了片刻,只看到了师父眼中的坚定和期望。
师父已然做出了决定。
凌云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徒弟,他尊重师父的决定。
他郑重的伸出双手,从玄虚真人手中接过了断山剑。
玄虚真人严肃的脸再次柔和了下来,他定定的看了凌云一眼,带着一缕如释重负的轻松:“凌霄剑宗...就托付给你了...”
“是!”凌云双手举剑,斩钉截铁的保证道。
画面在此定格,这枚玉简记录的影像结束了。
不等方阳提问,郑执事就自觉的解释道:“玄虚真人突然将掌门之位传给...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大限将至。在...继任掌门后的一个月,玄虚真人就仙逝了。”
郑执事看着定格的画面,那个满脸坚毅的男人道:“他也确实不负玄虚真人所托,于56岁那一年,成为了震惊海内的合道期真人。”
“玄虚真人在位时候的凌霄剑宗虽然也算强盛,但却也只是前三的水平,还有其他两大宗门跟其并列,难分上下。”
“但自...修至合道期之后,凌霄剑宗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当世第一大宗门。”
“那时的荣光,即便现在回忆起来,也叫人热血沸腾,前任掌门,他真正的做到了凌霄二字。”
“所有人都满足于当时的成就,我们已经是天下第一大宗门了,我们站在云端之上,其他宗门只能仰视我们。”
“但,仍有一个人不满足。”郑执事又掏出了一枚玉简,影像再次浮现。
凌云负手站在山巅之上,云气在他脚下缥缈,他眺望着云下的风景。
有一人走来,是他的师弟,纪承岳。
纪承岳唤了一声:“师兄,你站在这儿想什么?”
凌云并没有回头,他的视线仍然看着山下,他带着缕困惑的问道:“师弟,你说,什么是真正的凌霄?”
纪承岳闻言一愣,他斟酌着回道:“当世第一,即为凌霄。”
凌云闻言却笑了笑:“师弟,你应该听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
凌云突然抬起头,仰望着浩瀚苍穹,他重复了一遍:“天外有天...”
不等纪承岳琢磨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凌云突然踏前一步,他站在崖边,前方就是万丈悬崖,但他一脚踏空后,却并没有掉下去。
他凌空而立,从袖中掏出那柄历代掌门亲传之剑——断山剑。
他拔剑出鞘,隔空对着山壁挥舞,他每一剑,山壁上都会出现几米深的裂痕,裂痕组合在一起,成了字的形状。
是四个大字。
“凌霄剑宗......”凌云轻声念了一遍,然后他回过头,唇边是自负和狂傲的笑容,他信誓旦旦的对纪承岳道:“师弟,我会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凌霄。”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更新时间的事,一般来说是每晚九点。
但是这一周情况特殊,上周日的万更把我榨干了,工作又比较忙,所以这周的更新时间比较紊乱,预计下周恢复正常。
另外...今晚的更新再次把我榨干了,所以明天请假,么么哒
第29章 战神应龙
“唉,有时候想想, 也不知道他这种远超常人的天赋, 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郑执事带着些微感叹的说道。
若非凌云在修行路上太过顺畅, 他也不会有这份近乎自负的傲气。
这份天赋成就了他, 也毁了他。
郑执事收起了手中的玉简,在凌云说完那句承诺一般的话之后,影像再次结束了。
“天外有天...”郝沉在心里琢磨着这句话, 再结合凌云最后那个抬头看天的神情, 不难猜出,他到底想做什么。
一介凡人, 妄想通天。
寻常人类,对天只有敬畏,凌云却想的是登天。不,他不止想登天, 他还要更疯狂一点,他想的是凌驾其上, 成为真正的凌霄之人。
真是......郝沉的心情一时有些难以形容,他不知道该笑这个人的自不量力好,还是感叹这个人惊世骇俗的想法好。
但总之, 郝沉对凌云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惜他百年前一直在睡觉, 不然若是有机会,他倒是想亲自见见这个口出狂言的人类。
可惜大抵是没有机会了,虽然郑执事还没有说完, 但从那副讳莫如深的态度来看,凌云的下场八成不太好。
“下面呢?”方阳听故事听上了瘾,拽着郑执事的袖子,着急的催促了一句。他有一肚子疑问,他也问了出来:“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真正的凌霄?”
郑执事摆了摆手,示意方阳别急,他解释道:“真正的凌霄,自然是...”
他突然伸出食指,向上指了指。
方阳抬头看了一眼,看到了兵甲阁木质的天花板,不由疑问道:“你指天花板做什么?”
郑执事恨铁不成钢的用手扶住了额头。
郝沉忍不住笑了一声,就连在郑执事开始讲述后,一直显得有些冷淡的封烨,嘴角也微不可查的抽了抽。
方阳环视了一下四周,意识到自己大概理解错了,他努力的思索了一阵,终于后知后觉的明白了:“你说的是天......”
“嘘!”不等方阳说完,郑执事就再次强迫他住了嘴。
虽然不明白原因,但方阳还是老老实实的闭嘴了。
郑执事这才继续道:“你猜的不错,就是...”
他深吸了口气,说出了那个字眼:“通天。”
方阳:“......”刚刚还让自己住嘴,结果下一句就亲口说出来了。
郑执事真是太善变了!方阳在内心吐槽。
郑执事没有读心术,自然也不知道方阳在内心如何吐槽自己。他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一开始,他说出这个想法时,没有人在意。”
“天有多高?你们知道吗?”郑执事问道。
方阳诚实的摇了摇头,他连御剑飞行都不会,又怎么会知道天到底有多高。
“几千丈?几万丈?”郑执事自问自答:“不,都不是,天有多高,那是一段凡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距离。”
“凡人不可能成神,天界也从不对人间开放,通天两个字,像笑话一样可笑。所以即便他是当世第一大宗门的掌门,还是没有人在意他那句狂言。”
“但旁人不在意,他却也并不去解释。他只是埋头去做,终于,他在一处秘境里,跟两头守护宝物的元婴期妖兽大战了三天三夜后,寻回了一颗种子。”
“建木的种子。”郑执事轻轻念出了这个名字。
建木?
郝沉闻言一愣,他活了这么些年,当然不是白活的,他听说过建木的名字。
凡人想要通天是种妄想,但如果借助建木的话......却未必还是妄想了。
这是一株...能够连通天地的神木。
“建木是什么木?”方阳不懂就问。
郑执事解释了一番,跟郝沉想的一般无二。
“原来是这么厉害的木头啊。”方阳感叹了一句,他又紧接着一句:“那是不是只要把建木的种子种下,然后等它长大,就可以连通天地了?”
郑执事笑着摇了摇头:“哪有那么容易。”
“他将建木的种子种到了门派灵力最强盛的土壤下,然而过了一个月,那种子跟死了一样,静悄悄的,连芽都没冒出来。”
“他不信邪的又守了一个月,用几千颗灵石摆了个聚灵阵,为建木提供灵气,并且日夜守候,结果依然,他将土挖开一看,种子仍然是种子,跟他当初埋下去的时候一模一样。”
“第一次种植建木,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翻阅各种典籍,又去请教那些善于培育灵植的修士,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建木,终归只是一棵树。树需要的是什么?阳光、雨露以及提供养分的土壤,摆什么聚灵阵完全是搞错了方向。”
“但建木又跟普通草木有些不同,这是能连通天地的通天之木,普通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远远无法满足建木生长的需求。”
“他意识到这一点后,又去寻得了两样东西。”郑执事竖起了一根手指:“一为水,他在北境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上,寻得了每隔百年才能凝结出一滴的玄冥之水。”
“玄冥之水,是一种北境雪山上万年不散的寒气所凝结成的至阴至寒之水,普通人要是误碰了这种水,哪怕是仅仅一滴,都会瞬间寒气入骨,当场被冻成冰雕。”
“但建木却不同,木属阴,玄冥之水对于建木而言是大补之物,虽然只有一滴,但却也足够了。滋养建木的雨露解决了,那么第二个就是...”
郑执事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土壤。建木成长需要极其庞大的养分,普通的土壤远远无法提供,所以他找到了息壤。”
“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郑执事突然文绉绉的来了一句。
不等方阳问话,就自觉的翻译道:“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土壤。这种土壤会自己生长,所以可以将其用来抵御洪水,”
“但,这并不是它唯一的用途。建木长成需要的养分难以估量,但若是用息壤将其培育,那养分自然不用再担心了,因为息壤有生生不息之力,它会源源不绝的为建木提供养分。”
“就这样,解决了两个问题,那么只剩最后一个——阳光。水和土壤都不普通,阳光当然也不能普通。但是阳光又不比别的东西,可以装在什么瓶子里带回来。”
“于是,他在寻得了玄冥之水和息壤之后,带着建木的种子前往了东海。”
“这是太阳升起的方向,而东海,则是最接近朝阳的地方。”
“初升之阳,是一天中,最纯净最富有朝气的阳光。他在东海上御剑飞行了三日,在东海深处,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洒下了息壤。”
“息壤遇水即生,他洒下的不过是一小捧息壤,却在落入东海后不到一个时辰,成了一座可以容纳数十人站立的海岛。”
“他站到了海岛上,又将玄冥之水浇灌在息壤里,最后亲自用手挖开泥土,将种子埋下。”
“做完了一切后,已经是半夜,他直接盘膝在这座海面中心显得有些突兀和孤单的小海岛上坐下,他看着东方,守望日出。”
“他等啊等,时间从未有这样漫长。终于...天边出现了一丝光线,那光划破了漫长又寂寥的黑夜,光在他脸上蔓延,从一丝变为一线,然后是一束......”
“最后,光驱退黑暗,照耀天地。”
“日出了。”
“巨大的红日从东海边际冉冉升起,何等的壮阔。”
“这一次,他没有失败,在朝阳完全升起的一刻,土壤发出轻微的震动,有东西钻破泥土的桎梏,破土而出。”
“建木...发芽了。”
郑执事声情并茂的讲述道,他虽然没有亲自看过那场面,但光凭想象和他那份不俗的文学功底,愣是把故事讲的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方阳听的十分入神,听到种子发芽,他兴奋的欢呼道:“发芽了,他成功了!”
郑执事却又一次摇了摇头:“他也是这么以为的,种子发芽了,那离成材还会远吗?”
“远。很远很远。”郑执事又一次自问自答:“你知道建木长成需要多久吗?凡间草木一年一春秋,建木,却是八千载为一春,八千载为一秋。”
21/170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