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重生后被美食淹没(穿越重生)——红尘滚滚

时间:2020-01-31 16:32:05  作者:红尘滚滚
  晚上时长财说炸虾,那就一定是要拿来配饭的了。
  时纺馋虾早就馋得不得了了,一听这话立马就蹦了起来:“妈妈妈妈,爸爸说晚上吃炸虾!”
  时长财看着闺女红扑扑的小脸蛋和兴奋的表情,虽然是满身的汗,但心情却是舒服得不行!跟大夏天吃了冰棍似的,舒坦!
  他们镇沿海,但时家却没吃过几次海鲜,因为他们村不沿海,而渔民们大多彪悍,不轻易让外村人下海。有亲戚在渔村的话,吃点海鲜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时家没亲戚,想吃海鲜了要么那东西去村里人换,要么就得去买。
  市场上的大虾不便宜,一斤要六毛,快赶上半斤肉了。时长财的脸皮又薄,不好意思天天拿着白菜萝卜去和人换海鲜,所以他们一家是很少能吃得上的。
  时尉的点子好,只是将炸红薯球的大铁锅撤下来,放上一个定制的铁桌子,给固定在三轮车上。这样一弄,人站着就能开火关火。零零散散的个子和下面放的东西也多,表面看起来还整洁,一串串的签子就摆在外面。
  有人买了,他们就把签子上的东西扔进一个个的篱捞里,等东西熟了,把汤往上一浇,撒些花生芝麻碎,加点醋和香油,只要人吃过一回,第二回 还想再来。
  早上夫妻俩赶学校,等学生上课了,他们就走街串巷地卖。午饭的时候再去学校,下午回来补点东西,赶在晚饭前到工厂外头去卖。
  当然除了这个只有一点点点点辣的麻辣烫,之前的猪肉渣、茶叶蛋和红薯球的生意他们也没落下,不过只是将这三样作为单卖,柜子上有正好放茶叶蛋的位置,下面冒火,上面茶叶蛋的香气一直往上冒。
  不过红薯球就只能在家自己炸了,不是现炸的红薯球没之前那么大的购买量了,这主要还是他们带货不够。红薯球在还是面团的时候体积就那么一点点大,好带的很,但炸过之后,体积一下胀大好多,就没那么方便了。
  麻辣烫这种东西起卖价格便宜,五分钱一把的红薯粉就能起卖,要不要汤随意,不爱吃热的就直接拌着吃,爱吃热的就加点汤。
  董许愿别的不行,但熬汤却有一手,她们和肉联厂常买肉,次次都送骨头,董许愿就用这骨头熬出奶白色的高汤来,再加一些调味料,将汤汁调得又浓又香又冒油花,滋味鲜得能把人舌头一起给吞下去。
  蔬菜一分钱一串,一串不过几片叶子,一斤白菜一毛钱,用穿签子的方法卖,能卖出五毛钱。豆制品的价格高一些,一串要两分钱,但一串至少能赚一分钱,肉的价格高,这个就要样样算钱,鸡肉、羊肉、牛肉和猪肉的价格都不一样,海鲜的价格也不一样。
  像卖得最火的炸虾,一只就要一毛钱,六毛钱一斤,一斤大概有十六七只。虾买来的时候活蹦乱跳,都扔在塑料袋里把口子扎上往地上摔才能下手,只只都大,只只都鲜。
  紧实但又嫩滑的虾肉裹上淀粉和面包碎往油锅里一扔,又鲜又香,不仅脆而且酥,每一口的虾肉都能在唇齿间蹦跳几回,弹性十足,但一点不柴不老,还保留着一点海洋生物独有的咸味肉汁,淡淡的弥漫在舌尖,舌尖似乎都能掀起海浪。
  而在这淡淡的海咸味中,虾本身的鲜又被无比浓烈地凸显出来了,鲜味伴随着甜,虽然只是淡淡的甜,但却能把让的甜蜜给勾起来。
  虽然肥肉的魅力诱人,但炸虾的风味和美味更愿意让人掏钱。
  买炸虾的人有单买的,也有买来搭这麻辣烫一起吃的。炸虾被炸得十分酥松焦脆,沾上一点香醇的汤汁,带上了一些柔软,但酥脆却没有那么容易被一下全给软化,半软半脆的咬在嘴里,那又是另一番美味。
  炸虾平时好卖得很,不过一只虾就要一毛钱,很多人都舍不得那个钱,时长财平时就买两三斤撑撑场面就好,他怕买多了但卖不完,那就浪费钱了。
  其他的肉也差不多都是这样,即便少赚一点,也要努力不浪费就。
  不过经过这几天天天两个蛋的“奢侈”吃法,他现在也大方了起来。
  牛肉不好买,除非是遇到杀牛的,不然根本买不到牛肉,时长财今天正巧碰上了,买了一根牛筋,又买了一些药材,准备炖甜的来给闺女补身体。
  牛肉也买了一斤,回去腌上,明天拿出去卖,要是好卖就不吃了,不好卖也没事,回来炒了当菜吃。
  想到闺女回回盯着锅里的炸虾看,时长财又狠狠心多买了一斤虾。他们就是卖炸虾的,可是连家里的小孩都没吃过炸虾,那也太不行了,今天就炸!纺纺爱吃多少就炸多少!
 
 
第30章 
  时尉利用卖百合干得到的消息挺不错。能花一块多买百合的人即便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日子过得也绝对不差。燕京的老头老太太们能唠,时尉的嘴皮子是在一场场的商业谈判中积累起来的,唠着唠着就能把想要的东西给唠出来了。
  燕京大学是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也是最严格的大学之一,时尉不敢逃课,也不敢不认真,有课的日子里,他都得每天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在那熟记知识,只有到了周六周日才好一些,这两天的时间是全部归他掌控的。
  宿舍六个人,路远之每天都会早起锻炼身体,其他几个室友都会早起看书,时尉和他们的作息时间一样,平时是逢单和路远之出去一起锻炼身体,逢双则是和其他几个室友一块看书背书。但今天,时尉既不背书也不锻炼,背上昨天他装得鼓鼓囊囊的大背包就准备出门了。
  “时尉,你不去图书馆啦?”室友林峰见他背着个大包,便有些好奇。
  时尉的包很大,这是他在到燕京前就让董许愿帮忙做的,用的都是结实的土布,两层布叠在一起,针脚又细密,十分结实,就是有点太大,时尉一背上,顿时占了半个身子。
  “今天不去,我得去赚生活费了。”时尉往鞋子里塞了点用纸巾包起来的棉花,又将鞋带绑得更紧才站起来。
  东西都是昨天已经买好了的,今天背上就可以走了。
  “我今天先去探探路,要是有赚头的话,我们下次一起呀!”宿舍六个人,除了路远之,其他人的家庭条件都不怎么样。
  林峰今年十六岁,上面七个哥哥姐姐,他是死了命地读书,早一年读完书早一年为家里减轻负担。因为他读书人的身份,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能干活,家里孩子多,又还没有分家,哥哥们的怨气都挺大的。
  “那就先谢谢你嘞!”林峰缺钱,比时尉要缺得多,他来读书,家里只给了二十五,除去十八块六的车票钱,他要用这六块四度过四个月。
  不是他哥哥们多苛责他,而是偏远山村的人穷苦人家哪里能想到大城市花钱的地方那么多!农村人是没有粮票分的,他们拿到手的就是粮食,为了给林峰凑粮票,一家亲戚全部出动,又搭上之前镇上给的钱,才给林峰拿了几十斤粮票。
  但光有粮票没用啊。
  林峰这些都不知道,本来因为自己手里的钱很多了,毕竟从小到大,在他手里面值最大的钱也只是一毛,乍一下有了六块多,他都要乐得找不着北了。但在燕京这个大城市才待了几天,他就越发觉得自己没钱。
  时尉先他们一步,背着大包,去食堂花了钱和粮票买了五个比两个拳头还要大的白面馒头,又买了五个巴掌大的饼装上。
  时尉赚钱的心情很急切,但赚钱的同时,他不会亏待自己,经历过残疾和病痛折磨的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健康的意义。
  “拿着。”
  时尉一边啃着饼一边走出食堂,正好就碰见了路远之。路远之的眼神冷淡,过来给了他两个小东西。
  时尉低头一看,是两个指环,但又不是单纯的指环。
  与光溜溜或是镶嵌了什么宝石的指环相比,这种指环看着就很不好惹,尖尖的锐角又吓人又闪亮,如果带上这个把拳头往人脸上招呼的话,一下就能给扯下一大块皮肉来。
  路远之是个很冷漠的人,他不爱和人接触,但这就不代表他没教养,相反他的教育十分地好,只不过不怎么会做表面功夫,给人的感觉就很傲,又傲又冷。
  这时候可没有那么多小妹妹们追着冷酷帅哥喊欧巴,大家喜欢的也不是路远之这款,所以即便路远之的脸长得好,身材看着好,但他给人的印象却不好。
  但时尉知道,路远之是一个很善良很热心的人。时尉跟他算不上太熟,他也没问过时尉要去干嘛,也没干涉过他。他只是在时尉出门之前,默默地送上了一件小东西,一件能起点保护作用的东西。
  时尉只觉得心被熨得又暖又软,握着指环叫住了快步走开的路远之:“我回来就请你吃饭。”
  路远之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点了点头走开了。
  时尉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后将指环给收好。这两个老虎指和普通的老虎指有点不一样,锐角起伏更小,但却更锐利,戴起来也更方便。时尉想,这应该是路远之自己找人做的,照着他自己的习惯订做的。
 
 
第31章 
  时尉这几天摆摊可没闲着,一边赚着钱,一边把燕京下面村子的情况都给摸清楚了。
  燕京作为首都,家境好的人会比其他省市要多不少,但这也不代表全燕京都是富裕人家。所有的地方都是差不多,有钱的有钱得不得了,没钱的穷死。
  时尉找了一张详细的燕京周边地图,然后一点点地将所有的消息全部对应上去。
  时尉从来不打没把握的账,做生意比不过大战,但也和打战差不了多少了。做好了情报工作,时尉才带着一点点买过来的低价商品往偏远一些村子上走。
  他出门的时候,身上没带哪怕一分钱。他的身上带着公交车月票和地铁联合月票,几次上下车后才来到他选定的地方。
  背后的大包少说百多十斤,坐车的时候还没多大感觉,下了车靠着十一路慢慢前进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肩膀和两只胳膊已经累得有些疼了。
  燕京作为一个大城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挤,不管是公交车,还是地铁站,都挤得不行,挤得他没法住,只能是把包往前背着一路又是抗又是背地过来。
  想要富,先修路,这句话是一点没错。反过来也是一样,没错的。富裕的地方道路不会怎么差,路好的地方不一定会穷,但路不好的地方一定穷。
  时尉的目标人群就是路不好的穷地方,富裕的地方不会差,来往大城市都那么方便了,自然不会有人花多好好些的钱去买外面的东西。
  但又穷路又不好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很少出村子,很少和外面接触,能买东西的地方就只有一个又小又不齐全的供销社,价格统一,且东西还不好。
  供销社有一个特点,它的价格是很死板的,同一件东西,在外面和在里面的价格是一样的,但外面的消费水平和里面的消费水平是一样的吗?
  时尉不把百合干给包圆了卖出去,就是为了能多打听打听消息,虽然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但和几个小的批发商搭上了关系,几包烟几瓶酒下来,时尉这里拿一点那里拿一点,就拿到了不少“最低价”。
  时尉拿的东西量少,但架不住他会说话,马屁能拍到点上去,又塞烟又送酒,让人心情一下就好起来了。
  他给出去的烟和酒都不是价格很高的那种,但见人就先送东西这一点,让人赚足了面子。
  时尉上辈子从最底层开始打拼,后来又一直处于上位者的地位,不管是吹彩虹屁还是摆架子,都是十足十的好,他能在恭敬和高傲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尊重了他人,都不会让人把自己给看低了。
  “卖牙刷牙膏毛巾搪瓷杯嘞——”
  时尉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就看到了一个村子,时尉顿时打起了精神,开始有选择性地喊了起来。
  这个村子虽然比不过一些富裕的村子,但砖房也是有一些的。想要在路不要的地方盖砖房,花费的钱要多很多。别的不说,那么些砖,都是要一筐一筐靠人背上去的。
  时尉包里的东西很多,一次性全部喊出来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所以他就选择了这个村子可能购买潜力最大的几样。牙刷牙膏毛巾这些东西,听着像是生活必需品,但毕竟不是像粮食那样少了就不能活的,所以很多穷苦的人家并不会买牙膏来用。
  南方还好,柳条拿来刷一刷,或是用其他的树叶嚼一嚼,差不多也就当做是刷了牙了。北方就不一样了,一入冬,满目的黑白,不是树干的黑就是雪的白,只能靠勤漱口。
  牙膏牙刷使用的人群还是比较有限,起码那种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人家是不会买的。
  而这个村子看着不会是全村穷,所以牙膏牙刷毛巾杯子这类的购买量还不小。
  “这些都是怎么卖的呀!”时尉喊了几声,就陆续有人出来了,围着时尉的包好奇地看。
  “牙膏一毛一,牙刷七分钱,毛巾三毛六,搪瓷杯要贵一点,八块二,不过花样多……肥皂四毛五,香皂五毛……”时尉一样样地介绍,人人都爱便宜,时尉说话好听,卖的东西比村里的供销社还要便宜一些,所有很快便卖出了不少东西。
  搪瓷杯的体积看着大,但其实好好放的话,能放很多东西,被子里塞一点小零碎,被子把手那里还能再塞条毛巾,几个被子连起来塞,就能剩下不少空间了。
  牙膏这东西不轻,能在第一个村多卖一些,时尉是求之不得的。
  从第一个村出来继续出发,时尉肩膀背包没轻,反而更重了一点,卖掉了一些东西,又买了不少东西。
  这个村虽然小,但时尉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做火柴的厂子,这个厂子应该是村办的厂子,因为位置比较偏,生意也没有太好,不过也算是不错,能够几家盖起了砖房。
  外面的火柴一盒卖两分钱,即便是时尉找了十多个人,最低也要一盒一分五,生意这东西没什么赚头,他就没进货。但直接从村子厂子拿货就有赚头了,一盒火柴一分钱,这东西和牙膏这些东西就不一样,是必需品中的必需品。
  没有火柴,再日落而息也没用,难道这时候了还要搞钻木取火那一套吗?越是山里面的穷苦人家,越不往山外走,因为出去就代表着要花钱,但有些地方连个供销社都没有,得走好远到别的大村的供销社去。
  时尉卖出了不少东西,就把剩下的空间全部拿来装了火柴。然后继续背着鼓鼓囊囊地包裹,拄着随意捡来的树枝当做是拐杖拄着往前走。
  “卖肥皂食盐食糖火柴毛巾嘞——”今天花在车上的时间太多了,时尉即便是加快了一些速度,也只能是在日落前走到第四个村子。带来的水已经喝完了,好在九月的燕京还没开始下雪,山里的植物又比较多,能让时尉嚼着树叶和花撑上一段时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