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记得金军之后攻打大宋,就分两路军,从幽州下来的东路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濒临东京城下,倒是西路军在太原受挫,直到第二次南下,才攻克太原。
收回东部平原上的几个州府,就能固守太行山脉的关隘,东北部防御缺口被堵上了,在东部固若金汤的情况下,西北有种家军驻守,防御等级比现在强了不知多少。
赵楷面对花荣的分析连连点头,“花荣说得对,所以咱们最少也要拿到太行山东部的这些州府。咱们已经退让这么多了,辽国也该差不多了。绝不能再不松口了。”
高铭道:“实在不行,先拿下东部未尝不可,慢慢消化掉辽国统治过的州府,若是一口气都拿回来,贪多嚼不烂。先将东部治理平顺,经验也可用于西部。”
宋国使团商讨的时候,辽国那边也没闲着。
张琳说出自己的看法,“十五万两拿那三个城池,宋国必然不会答应。”
耶律淳重重哼道:“不答应便不答应。听他们说租借三十年,本王才姑且听听他们开出的条件。但每年十五万,想都别想!大不了便来打,本王带兵亲自守幽州,看南朝谁人能破它!”
张琳身为汉人,有些话不好太劝,只在心里叹气,关键是一旦开战,女真不就打来了么,守幽州也是给女真人守。
耶律大石则若有所思,“宋国人必然看出辽国不会一口气将全部的州府献出去,应该会他退而求其次,如果他们聪明,应该只拿太行山东部的州府,以求防线相连。如果这样,殿下,咱们不如答应了吧。”
只租借出去东部几州,对国内也好交代一些。
耶律淳道:“那得看他们肯出多少。少了必然不行!”
休息了半个时辰,又都回到了谈判桌上,高铭客套话也不说了,直接道:“十万两白银每年,我们要幽州、顺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
耶律大石心道,果然如此,把居庸关等太行山一系的关卡纳入大宋,对北的忧患解决了八成。
耶律淳哼笑一声,用契丹话跟耶律大石说了什么后,干脆闭上了眼睛。
耶律大石看着花荣道:“你懂这东部几镇的重要性,也能说给你们南国人听,我就不重复了,所以,不觉得如此重要的防线每年十万两不觉得太少了么?至少每年四十万两。”
高铭摇头,“每年十万两,三十年租借幽州、顺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
赵楷也态度强硬,“我们已经只要东部这些州府,你们却还要为难,根本没有任何诚意。从一口气一千万两白银到每年八十万、四十万两,一如往昔,极尽勒索!没有其他余地,我们也不浪费口水了。给你们一晚上考虑时间,我们明天就动身离开幽州。”说罢,起身就走。
使团其他人见他走了,亦动身跟随离开。
见宋国人走了,耶律淳浑身放松,作为辽国近支皇叔,看着昏庸的堂侄败坏祖宗基业,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次负责革与宋国谈判幽云归属,他内心也是拒绝的。
当年石敬瑭死后,由他侄子石重贵继位,对大辽公然不服,不进贡还号称有十万口大剑等着大辽,结果可想而知,太宗震怒,石重贵被擒往辽国为囚。这幽州是祖先前辈战功所得,如何能轻易放手。
就算放手,代价也不能少了。
刚才的条件已经很宽容了,宋国再讨价还价就算了。
士可杀不可辱,屈辱白白割地,不如玉石俱焚。
张琳有些着急,双膝微微曲着,似要起身,被耶律淳瞄了眼,只得坐下。
“他们走了,万一……”
他就怕宋使一去不回头,转身跟金国结盟。
耶律大石对张琳道:“我相信宋国就是拿架子,他们明天会主动联系咱们的。宋国既然想要这北方藩篱就得回来找咱们。”
耶律淳道:“宋国只想趁火打劫占便宜,依本王看,也没什么好谈的,叫他们回宋去算了!”
张琳和耶律大石沉默。
——
高铭他们回到使馆内,随行中的一人就道:“咱们是不是离开得太鲁莽了,刚才其实还有缓和的余地。”
另外也有人道:“就是啊,这辽国人要是一怒之下,连这个口子不开了,这还怎么收回来。其实数额再提一点,也无所谓的。”
有人则支持郓王,站出来道:“每年四十万两。这个价,还要幽云做什么?沿着白沟自己搬山运石垒山都够了!”
“诶,你这话就是瞎说了,还是不够的。”
众人七嘴八舌地争辩,这时赵楷道:“够了!辽国人似乎还没意识到他们已经走投无路,给他们一晚上想清楚!”
使团成员还是知道赵楷身份的,他发话了,许多人也就闭嘴了。
但是叫宋国使团胆战心惊的是,第二天辽国那边毫无动静,自早到晚,期待中的辽国快马来到使馆,叫他们回谈判桌上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
有的人就跟白头宫女似乎的翘首坐在大厅内盼着。
直到天黑,仍然不见契丹人过来。
就在大家有点沉不住气叫高铭去主动联系辽国人的时候
就见郓王从屋内出来,大声宣布,“晚上收拾行囊,明早就动身离开幽州,回大宋去。”
“不、不谈了?”有人结结巴巴的质问。
别啊,就这么回去?
“辽国人过去一直勒索大宋,岂能再叫他们勒索!”赵楷站在楼梯半截大声道。
如果辽国人真的不怕宋金结盟,就放他们离开!
“不可啊”“三思啊”之类的话,不绝于耳。
辽国同意出让这些州府已经不容易了,就是价钱的问题,好好谈谈没问题的,何必这样态度强硬呢。
赵楷不满地清了清嗓子,众人住嘴,他则转身回了房间内。
高铭则跟花荣在隔壁房间内待着。
花荣道:“这招以退为进,辽国人会上钩吗?”
高铭撇撇嘴,“不知道,但郓王殿下这脾气,我觉得还挺好的,省得像外面那些大臣一味纵容辽国。谈判这玩意,一次谈不拢就再来。但妥协一次,下次就更难了。”
这次谈失败了,也未必就是坏事。
赵楷比官家和太子可强多了,至少有脾气,那俩父子一点血性都无。
很快,第二天就到了。
高铭等人整好行囊,动身离开使馆,朝城外走去。
辽国本应派人互送,但此时也没动静,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这真的走了?”有人苦着脸看赵楷,“还是再想想吧,不是还有商量的余地么。”
赵楷冷着脸。
高铭已经骑到马上催促大家,“快点,别磨蹭,天黑之前一定要出城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找兀术。”
众人见赵楷和花荣都已经上马,他们再不想走,也架不住上面的去意已决,都怏怏不乐地上了马,离开使馆出城去了。
此时,一个躲在暗处的人影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待高铭他们走了,马不停蹄地去了幽州留守衙门,直奔耶律淳等人汇报。
“走了?真走了?”张琳吹胡子瞪眼,“我还以为高铭只是说说,他来真的?”
耶律大石问负责探查的人,“他们真的走了?你确定看到的是宋国使团的正副使三人?”
“不会错的。那个正使高铭上马后还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找兀术。”
辽国自然知道完颜阿骨打那几个儿子都是谁,其中就有个女真名字叫兀术的完颜宗弼。
“不好啊,不好啊。”张琳唉声叹气,身为一个汉人,不敢太积极,怕辽国人认为他通南朝,可他自己清楚,他是真的为了辽国着想,叫宋跟女真结盟,便功亏一篑了。
耶律淳听了,只是冷哼,“叫他们走!”
耶律大石无奈地开口,“殿下……”
耶律淳道:“大石,你是太祖八世孙,不要当辱没祖先的软骨头!大辽的要求合情合理,是宋国没诚意,乘火打劫,回去禀告陛下,陛下也不会怪咱们。”
如此过了一天,下人来人报,“他们出了幽州城了。”
“快到涿州了”
“宋使们出了涿州了,往边境白沟去了……”
张琳和耶律大石齐声道:“殿下——”
耶律淳不为所动,“叫他们去!”
——
前面就是辽国出境的关卡,宋国使臣们陆续下了马,多数都垂头丧气,难道就这么离开辽国,无功而返么。
许多人不停地往后看,希望看到辽国人骑骏马来追他们,望穿秋水。
高铭瞅着前方的关卡,心里也骂辽国人,你们行,真的行,能沉得住气。
他之所以没劝赵楷,也是因为觉得辽国人在最后关头会后悔。
谁成想耶律淳是个狠人。
他能看出赵楷也有点后悔了,但离都离开了,关卡就在眼前,也不能再转头回去,那就不止八十万两了,就怕变成一百八十万两了。
赵楷骑虎难下,硬着头皮继续走,并叫其他人,“跟上!”
他扫过高铭,见他朝自己坚定地颔首,显然仍是支持他的决定的。
赵楷深吸一口气,朝关卡走去。
出了关卡,使团中有人看着前方的景色,喃喃自语,“咱、咱们真的回来了?”
宋国使团就这么回到了自己国家,期待中的阻拦没有出现。
见到赵楷怅然若失的样子,高铭适时劝道:“殿下宽心,归属问题下次再谈就是了。”
“你也看到耶律淳的态度了,就怕下次也……”
“大宋兵不利,耶律淳才觉得他可以宋金两面御敌。只有大宋强兵练兵,下次谈判时,拿出大宋实力给那耶律淳看,到时候别说东部防线,就是整个幽云也是唾手可得。”
“练兵?强兵?”
高铭颔首,这次谈判,他都想清楚了,辽国答应固然好,不答应的话,正好借机会劝说赵楷向皇帝提议练兵。
第145章
强兵这事, 由赵楷提出来,他那个沉迷于艺术创作的老爹还能听听。
如今赵楷在辽国这边受了气,憋了一股劲, 有充分的行动力。
果然赵楷听了他的话,本来站在出使失败的深渊内, 难免失望和愤怒, 但高铭的一席话, 如同抛下来一根救命的绳索。
“没错!一定要叫辽国人见识见识咱们大宋的雄兵!”赵楷回望白沟的过境关卡, “早晚再去幽州, 不需再过此关卡!本王一定要亲眼见到它拆除!”
其他宋国官员见赵楷志气凌云, 也受感染, 刚才低沉的情绪一扫而空。
众人回望国界,碧空白云,叫人心潮澎湃。
高铭却很冷静, 因为他太知道这些官员的德行了, 志气能维持到汴梁, 都算他们厉害。
回到了东京后,八成又沉溺于安全区内的悠闲,懈怠起来了。
他看向赵楷,不知道你这位皇子能不能堪此大任呢?希望老天不要对大宋太残忍,赐一个好点的统治者罢。
离开辽国,回到东京的头一天晚上,高铭和花荣都歇下了, 赵楷却来敲门,“本王睡不着, 想找你们谈谈。”
高铭和花荣还能怎么办,接待呗。
赵楷进屋坐下, 在烛光下,对高铭叹道:“本王这几日都在想,回去跟父皇提练兵强兵一事,但就怕父皇没有此意。”
赵佶属于那种火没烧到家门口,都不会让水缸存水的人。
高铭看出了他的顾虑,跟着叹气,“如果殿下都劝不成,别人就更难了。”
赵佶那样的,光免除岁币一事都够他高兴几年不动弹的,没事折腾不是他的性格。
花荣亦道:“殿下,您也看出来了,辽国眼下情况都这般了,但骨子里还看不起大宋,不就是因为过去百年一直给他们留下的弱势印象么。想要扭转,非露出真正的实力不行。”
“本王知道,所以本王在想,先上疏父皇,拨一些士兵进行训练,如果真能出效果,父皇才能下决心大范围练兵。”
高铭颔首点头,赵楷的思路是对的,有点到面,先搞试验田。
花荣有点猜出赵楷的意思了,“所以,殿下的想法是……”
“本王想将要来的兵交给花将军来练,不知道你能否承担起此重任?”
这个练兵,肯定不是常规操练,按照现有的方法,练出的也是现有能力的士兵。
而且,不会给好的兵苗子,否则怎么能产生对比效果呢。
用劣质兵源练出优质的士兵才行。
如何完成这个转化,需要创新训练手段,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基本上属于名将的级别的任务难度了。
花荣如何不明白赵楷的意思,他现在统帅的是大宋最优秀的四支禁军之一的神武军,给他下等禁军训练,就不知道能不能出效果了。
名师出高徒不假,但是徒弟的资质也不能太差。
就算如此,花荣岂能退缩,“如果我有幸能承担这样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自当尽心竭力!”
高铭心想,要是再晚几年就能拥有一个练兵的天才岳飞了,可惜在这个时间点,岳飞还是小少年,远没走上投军报国之路。
赵楷放心地笑道:“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九成。”并打趣道:“其实你还可以跟高铭商量,他主意最多了,一定能帮到你大忙。”
“殿下这么夸我,我都要不好意思了。”高铭笑道:“不过,说到主意,其实我这里也有个想法,想跟殿下您说说。”
赵楷往前凑了下身子,认真听,“说吧。”
“往宋国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一件事,除了练兵外,武器也得革新。我觉得火器大有发展,应该着重开发。”
199/245 首页 上一页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