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影帝的诞生(美娱)——摇曳菡萏

时间:2020-03-17 10:39:29  作者:摇曳菡萏
  指望这群记者主动撤出放他离开应该是不可能了,威廉凭借身高的优势寻找着出路,却发现他的周围已经水泄不通了,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大腿就被好几个人摸了一下。
  幸好就在这时,威廉发现漫画店的店主正在不停的朝自己使眼色,并且目光看向书架深处。
  “店里有个后门。”店主做出口型说:“我带你从那里离开。”
  威廉立刻回以感激的目光。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在曼哈顿的这家漫画店和外面街道上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在这一年末的时候被不少娱乐杂志评为好莱坞年度最有趣的十大事件之一,也成为了店里不少漫画迷的人生重要谈资,并且在每个圣诞节的派对上增添气氛——
  几乎就在局面混乱到快要崩溃的那一瞬间,漫画店内明亮的灯光突然熄灭了。
  漫画店内部是狭长而非宽广的结构,里面没有透光的窗户,平时白天也全靠灯光照明,现在灯光忽然全部灭掉,每个人都感觉眼前突然一黑,什么都看不到了,直到过了几秒钟适应了从门口橱窗那里透过来的自然光才好一点。
  等记者们感觉自己又能看清楚周围的东西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不对并大叫道:“威尔不见了!他跑掉了!”
  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秩序彻底崩溃,所有的媒体都躁动了,他们抓着店里无辜的客人们大声询问,在没有得到一丁点线索后,从店里一涌而出,开始在整条街道上焦急的搜索。
  就在二十几个抱着照相设备或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浩浩荡荡奔跑在街道上的时候,威廉刚好在漫画店主的指引下,穿过一间溢满甜香的蛋糕店离开这个街区。
  两人在蛋糕店内,都透过橱窗看到了外面街道上记者们四处搜寻但徒劳无功的场景,威廉再次向对方道谢,漫画店主为自己戏耍了一大批的媒体记者而哈哈大笑。
  如果不是漫画店主绝非休·格兰特式的帅哥,威廉也和茱莉亚·罗伯茨性别不同的话,这俨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实版诺丁山了。
  ……
  “威尔真人很有魅力,非常亲切和善,像最讨人喜欢的好邻居,而且他比电影里还要英俊!还道歉了好几次,说是非常抱歉扰乱了店里的正常经营,他真的太好了,一点巨星的架子都没有。当然,最后离开的时候没有忘记拿上他买的超人漫画!是的没错,《超人之死》那一期——实际上,在知道威尔也喜欢看漫画后,我感觉他更亲切了。”
  这一天晚上,NBC一档知名度颇高的娱乐新闻节目播出了白天威廉闲逛曼哈顿漫画店,然后被几十个小报记者围堵追逐的新闻,电视台不仅找到了漫画店主,还设法让他接受了采访。
  而漫画店主除了在采访中狠狠的称赞了威廉一番外,就是在斥责狗仔记者们的无良了:“他们一出现就搞砸了一切,把我的店当成农贸市场一样吵吵闹闹,更糟糕的是,等他们离开后,我才发现有好几本珍贵的漫画书或是封面破掉了,或是被踩满了鞋印,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来进行赔偿……”
  经纪人的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威廉正在曼哈顿的顶层公寓里,看着电视节目想着明天要给漫画店主寄去一张支票,将那几本受损的漫画书买下来。
  “威尔,白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还好吧?”亚蒙·高夫曼也是看了NBC新闻,才匆匆忙忙打电话过来的。
  “放心,亚蒙,我一切都好。虽然过程有点刺激,但那些记者没对我怎么样,我们也没有发生冲突,多亏了好心的纽约市民。”威廉安抚了自己的经纪人一番,接着说:“现在轮到你解释来龙去脉了。我这几天没有看多少报纸,但刚刚也去网上浏览了下新闻,怎么似乎一夜之间,大量的媒体和影评人都开始针对《美丽心灵》了?”
  威廉用针对来比喻,还是选了个褒义词,据他在网上浏览到的一些来自《今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太阳报》专业影评人的最新文章,用“攻讦”来形容可能更加适合。
 
 
第212章 风暴袭来颁奖季
  按照后来《纽约时报》的说法, 这一年的北美颁奖季异彩纷呈, 个别公司(或个别人)为了一己私利, 像竞选美国总统一样角逐这届金球奖、奥斯卡, 各种涉嫌抹黑及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将整个颁奖季搅合的比政坛大选还要乌烟瘴气,最后大半个好莱坞都被拖下了水,其中的曲折情节和戏剧性,不禁令人瞠目解释,简直精彩到都能拍成一部电影了。
  当然, 在《纽约时报》看来, 那会是一部真实映射好莱坞颁奖季现状的讽刺电影, 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桥段, 而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时尚大片。
  要谈这场影响深远的风波, 还要从一家名叫“德鲁奇报道”的新闻网站讲起。
  这是北美最臭名昭著但影响力也是最大的的新闻网站之一, 2000年的美国大选,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的不少黑料都是最先被德鲁奇报道曝光的。
  1995年,高中辍学后辗转来到好莱坞打工的马特·德鲁奇在自己破旧的公寓内, 用两根手指和一台手提电脑创办了德鲁奇报道, 网站最初的新闻全是德鲁奇通过工作(CBS演播室纪念品商店店员)收集来的一些关于CBS的小道消息,三年后,当有关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见习生的婚外情绯闻从白宫传出, 美国的传统媒体纷纷闭口不言,《新闻周刊》甚至还“枪毙”了快要刊登出的一篇报道,只有马特·德鲁奇在德鲁奇报道网站中图文并茂的点出了莱温斯基的名字, 才正式揭开了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的序幕——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新闻网站抢在了传统大报前面报答送全球重要性事件,是互联网新闻时代来临的象征,也让德鲁奇报道一跃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新闻网站。
  虽然现在的年轻网民可能更为青睐HSO(好莱坞新闻在线)这类新闻网站,因为HSO的气氛开放又自由,也兼具BBS式的社交功能,人们既可以在上面爆料自己知道的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又能互相畅谈讨论。但是想要看到猛料的读者或是害怕看到猛料的名人,还是会经常关注德鲁奇报道——尤其是有志竞选总统的政客们,他们最恐惧在德鲁奇的笔下看到自己的名字——因为马特·德鲁奇就是那种隐藏在网站和电子邮箱后面默默窥视他人,尤其是名人隐私的人,他要么不爆料,要爆料必定轰动全美。
  这届的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投票举行的一天里,德鲁奇报道的新闻网站上突然出现了让人兴奋的闪光警报器的标志,并立刻吸引了所有浏览新闻的人注意——通常来说,只要网站上出现了闪光警报器的标志,就是马特·德鲁奇今天有猛料要爆——果不其然,没多久,一篇由德鲁奇本人亲自炮制的爆料就出炉了。
  又大又闪的标题果然也很醒目:《双,双,谎言:《美丽心灵》男主角不为人知的同性之爱!》
  “今年以来好莱坞最大的谎言出现了!”马特·德鲁奇在他的报道中语气激烈地指出:“《美丽心灵》这部根据约翰·纳什的一生创作的传记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极高的票房和绝佳的口碑令它成为同类题材影片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一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说他们为纳什与命运搏斗的勇气感到赞叹,为他和妻子艾丽西亚间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但是,这一切其实都是个谎言!”
  “令人震惊的真相是,约翰·纳什的真实生活远不像电影里描写的那么完美浪漫,他的人生远比一些现代人更“多姿多彩”——纳什的初恋对象就是一名男性,他还曾亲吻过朋友唐纳德·纽曼,1950年,约翰·纳什向数学家约翰·米尔诺示好并试图挑逗对方,1954年,纳什在加州圣莫尼卡因“有伤风化罪”被逮捕,还因此丢掉了当时的工作!而且,早在与艾丽西亚相遇之前,纳什就在麻省理工和一名护士施蒂尔相恋,两人还有一个私生子,只不过纳什以两人社会地位存在差距为借口并没有和施蒂尔结婚罢了。还有,纳什和艾丽西亚的爱情也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么美好,他们在1962年就离婚了,1965年时,艾丽西亚还差点嫁给另一名数学家约翰·科尔曼·穆尔。”
  “《美丽心灵》其实并未展现一个真实的约翰·纳什,电影不仅回避了原著传记里大量的剧情,还虚构了很多情节,影片从头到尾都在撒谎!为一个有私生子、离过婚的同性恋大唱赞歌,这才是《美丽心灵》的真实面目!”
  换做其他温和派的媒体来讲,他们可能会说“电影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存在虚构成分的,百分之百忠于现实的那是纪录片”。但德鲁奇报道的抨击非常毒辣,只抓住原著中存在、影片里删去的约翰·纳什年轻时和一些同性的暧昧关系不放,并对这点大加批判,转移视线和抓重点的手法非常巧妙。
  而且,这些批评在这个时间段被炮制出来,明显是有另有目的。
  这个目的也非常明显:给《美丽心灵》扣上一顶同性恋的帽子。
  更准确的说,是大打同性恋牌,意图挑起学院会员们对《美丽心灵》的反感,尽可能的减少《美丽心灵》的选票。
  或许有人会问,这管用么?
  事实上,的确会管用,同性恋在好莱坞有时是一个敏感而禁忌的话题,尤其对于学院来说。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AMPAS在1985年拥有4000多成员,截止今年初总共是5739名会员,十七年里也只增加了一千多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不同环节上的专业或资深人士,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知名度和成就,主管委员会是不会邀请某人加入学院的。
  每年少量的会员名额和苛刻的准入条件,使得“年龄偏大”成为大多数学院会员的特征,用《时代周刊》的一句话说就是:“AMPAS就像是个中老年俱乐部。”年长者们自然不如年轻人思想开放,会员的年龄分布特性决定了学院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保守。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四十岁的朱迪·福斯特是LES,而且有个恋爱长跑十几年的女友,这在好莱坞并不是多难打听的秘密。朱迪演艺生涯已经长达三十七年,拿过两个奥斯卡影后,早就功成名就了,但她对外仍然一直隐藏着LES的身份,因为朱迪·福斯特清楚的知道,尽人皆知的秘密也还是秘密,一旦她公开出柜,恐怕她的事业生涯会立刻跳水,而且学院也不会再提名她了。
  连朱迪·福斯特都如此小心翼翼,可以想见一贯倡导着包容性和多元化,号称“自由派大本营”的好莱坞其实也没那么开放,更何况如今是共和党执政,共和党对同志群体向来不友好,虽然小布什总统还未公开发表过反同言论,但在好莱坞,保守派的反同气焰已经在抬头了。
  ……
  似乎是一夜之间,媒体上针对《美丽心灵》的批判就已经铺天盖地。
  以德鲁奇报道为起点,众多影评人紧跟其后——其中不乏很多全美知名的影评人,也有很多是出了名的“收钱做宣传”——加上不计其数的八卦小报,全都在拼命的抹黑《美丽心灵》,像是非要影片的名声变得声名狼藉他们才肯罢休。
  不够忠实原著似乎已经成了影片的原罪,而没有在电影里提到纳什的私生子和同性恋倾向,更是罪上加罪。
  关于《美丽心灵》的负面言论到处都在流传,媒体的攻击浪潮来的如此之快、声势又如此浩大,短短一两天内就成为了好莱坞乃至全美热议的话题,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背后默默推动似的。
  环球公司、朗·霍华德和包括威廉在内的众多演员都被这场风波打的措手不及。
  首先着急起来的是朗·霍华德,《美丽心灵》的名声和他息息相关,如果影片名声不佳,身为导演的他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最大的影响,而且,《美丽心灵》是霍华德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作品,也让他和最佳导演奖杯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朗·霍华德都不想看到这种负面新闻继续漫天飞。
  他先是主动联系了媒体,然后还上了一次脱口秀节目,解释为什么要在电影里删去和同性有关的情节——在二战后的保守年代里,有些心理学研究认为同性恋会导致一系列的精神问题,例如精神分裂症之类,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五六十年代却非常盛行,直至今日仍有相当的影响力,传统天主教家庭以此为借口将他们表现出同性恋倾向的儿子送去精神病院治疗的不在少数。当然,他们现在改叫疗养院了。
  朗·霍华德解释说原本是想在电影里还原纳什年轻时的一些风流韵事的,但是担心有观众会错误的把纳什的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恋联系起来,所以才删掉了这部分情节。
  朗·霍华德的说法得到了那些热爱《美丽心灵》的影迷的理解和认同,但并没有遏制住这股攻讦影片的浪潮,很多小报甚至连霍华德的澄清都不报道,反而一如既往的朝影片泼污水。
  这时候,恐怕连最天真的家伙都能看出来,这些疯狂抹黑《美丽心灵》的媒体和影评人背后,真的有人为操纵的痕迹在。
  环球高层紧急召开会议,研究该怎么应对这场公关危机。
  首先是要平息风波,让针对《美丽心灵》不利言论尽快消失,其次,米拉麦克斯和哈维·韦恩斯坦也绝对不能放过。
  ——环球高层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虽然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但要确定米拉麦克斯是幕后黑手却一点也不难。
  身为好莱坞七大之一,环球的行动不可谓不迅速,高层前一刻统一了意见,后一刻就立刻展开了反击。
  环球先是花了大把的钱的来为《美丽心灵》挽回声誉,包括在《综艺》上重新刊登了朗·霍华德对剧本情节删减的解释;请原著作者西尔维娅·娜萨发声明表示她非常满意电影的改编,再顺便批评德鲁奇报道的偏见误导;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迈阿密等学院成员聚居城市组织了多场看片会;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发行量超百万份的大报订阅版里加赠彩页宣传书,来为电影造势等等。
  同为颁奖季竞争对手,米拉麦克斯最值得诟病的就是《携手人生》的男主角吉姆·布劳德本特报了男配角,但是环球没办法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因为詹妮弗·康纳利也是主角报配。
  不过,米拉麦克斯出品的另一部影片《不伦之恋》,是有把柄可抓的。
  很快,一个名为“无烟电影”的反吸烟组织就站了出来,在《纽约时报》和《综艺》上刊登了整版的广告来声讨《不伦之恋》:“电影里的吸烟镜头对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电影镜头里把吸烟和成熟、叛逆、有魅力等人物性格联系起来,那么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倍……近日,我们很遗憾的看到,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佳片荣誉、目前仍在北美各地上映的电影《不伦之恋》中,不仅有演员茜茜·斯派塞克大量吸烟的镜头,甚至还出现了主角到商店里点名购买万宝路香烟的情节……多么明显的鼓吹宣传——不知道香烟制造商给了《不伦之恋》多少广告植入费,才让这部电影甘心成为死亡和疾病的帮凶?”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