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影帝的诞生(美娱)——摇曳菡萏

时间:2020-03-17 10:39:29  作者:摇曳菡萏
  信中甚至还谈到了威廉,并将威廉列为他的另一位梦中情人,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和威廉与莱昂纳多共同合作一部电影,哪怕两人只是单纯的客串出镜都行,不过因为这是写给莱昂纳多的信,向莱昂纳多表白的内容还是占了大部分。
  总而言之,这封信可以取一个名字叫做《少年多兰的烦恼》了。
  看完全信后的威廉陷入了迷之沉默。
  “你会回信吗?”他忍不住问。
  “回信?难道要我去当一个小男孩的心理医生,并接受他的示爱吗?”莱昂纳多坚定的拒绝:“不!我又不恋童。”
  凭心而论,泽维尔·多兰的这一封来信确实是有点过于热情洋溢了,来自未成年同性的示爱操作也很令人感到窒息,威廉能理解莱昂纳多不想回信的想法,因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好莱坞明星,每年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来信都是数以千计的,最夸张的时候,经纪公司一天之内收到的信件就有数百封,这么多的信,当然不可能每封都回,也不可能全都亲自回。
  每一封影迷来信寄到经纪公司后,都有专人进行筛检,再根据演员或经纪人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比如说威廉属于乐意和影迷进行交流的人,他经常会让助理帮忙挑选一些孩童或是身患疾病的影迷来信,再亲自给他们写上一些鼓励的短信进行回复,但也有些明星不喜欢读信,助理就会帮他们把信件全部处理掉,只偶尔挑中一些幸运儿回些感谢的明信片。
  不过,泽维尔·多兰的这封信写的稚嫩又真诚,从文字间能看出少年的敏感多思,也非常的期待能够收到回信——通常来说,威廉是不会管这样的事的,但是少年信中对性向转变的坦然接受,以及想对家人出柜但是害怕不被接受的担忧,都有点打动威廉。
  如果少年最终期待落空,想必会极度失望吧,威廉甚至都能脑补出一个少年每天打电话回家询问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得到否定答案后对着电话伤神叹气的场景画面了。想到这里,便有些心软。
  在房车里寻寻觅觅,找到一张卡西前几天刚拍的片场照,是拍摄间隙莱昂纳多一脸凝重的听马丁·斯卡赛斯讲戏的画面,威廉将这张照片拍在莱昂纳多面前,同时附上一根签字笔:“签名。”
  “给那个小影迷要的?真奇怪,你从没给我要过签名照,难道你认识这个叫多兰的孩子?”莱昂纳多一边签名一边抱怨:“先说好,签名照可以,我可是不会写回信的。”
  “没关系,我可以替你写,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威廉耸耸肩说。
  ……
  莱昂纳多获得了新启发之后,再扮演起霍华德·休斯自然更加得心应手,角色形象也更加丰富立体,之前一直NG的那场戏,果然在当天只多拍了一条就顺利完成,让马丁·斯科塞斯惊喜不已,剧组上下更是长出了一口气。
  而威廉就在这样一片剧组拍摄进度加快,算得上是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自己在《飞行家》这部电影里最后的客串——威廉饰演的埃罗尔·弗林在电影里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休斯飞机失事住院后,他匆忙的前去医院探病。
  弗林在休斯病床前焦急担忧的镜头只是一闪而过,用来隐喻好莱坞捕风捉影传了多年的休斯和数名电影男星都有同性暧昧关系的流言。
  这就是马丁·斯科塞斯心目中的《飞行家》,将和霍华德·休斯有关的能够考据到的,所有好的坏的细节都放进电影里,尽力去丰满休斯的人物形象,至于这个角色观众会不会喜欢,又有怎样的看法,电影上映之后交由他们自己去评价。
  扮演完黄金时代的电影明星,还客串了一把心理医生,从《飞行家》剧组杀青并和大家吃完散伙饭,威廉定了最近的航班飞回纽约,虽然他现在并没有接多少新戏,但是工作也并不轻松,像是他回到纽约后,和《断背山》相关的一些工作就在等着他。
  倒不是说《断背山》马上就要开机了,实际上现在电影距离正式开拍还遥遥无期。
  并不是资金方面的问题,因为威廉对《断背山》很感兴趣也很看好的缘故,威尔洛特现在已经是电影的投资方与制作方之一了,而是因为李安又有了些新想法,正在对剧本进行第N次修改,另一个原因是原作故事发生地在怀俄明州的夏天,但在境内拍摄成本太高,现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又已经入秋入冬,所以李安在考察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是新西兰的一些地方后,发现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把取景地选在加拿大,等明年春夏之交再开始拍,要么就得去南半球。
  还有,没有秘密的好莱坞已经将威廉将要出演《断背山》的消息传开了,可能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但消息灵通的演员都收到了信息。这一下子为电影吸引到了过多关注,原本不感兴趣或已经表示过拒绝的演员也都纷纷转变态度,重新联系李安表示了对电影的看好,甚至连公开试镜都愿意参加。
  对电影感兴趣的演员数量激增,其中不少还都是有咖位的明星,举办一场试镜会也就势在必行了,事实上威廉这么快的飞回纽约,就是为了赶试镜会,女性角色艾尔玛和罗琳会先男主角们一步,在这周内敲定。
  下了飞机后已经是纽约的清晨,试镜会定在早上十点开始,威廉计算了一下时间,回公寓后没有继续补眠,而是泡了个热水澡当做休息。
  按摩浴缸太舒服,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他还把浴室里的电视打开,随手选了个公共台的新闻频道,用主持人的声音醒神。
  福克斯新闻台的主持人是个标准的白人精英男性,声音也很普通,讲起话来催眠效果大于提神效果,但是他播报的最新一则新闻,还是迅速引起了威廉的注意力,甚至让他从浴缸中坐了起来——
  “今天首先来关注发生在纽约的一起同性恋者遭袭击案件。”
  “昨日深夜,一名男同性恋者在曼哈顿遭遇袭击,警方已经将这起案件列为仇恨犯罪进行调查,因为嫌疑人在袭击受害人之前发表过反同言论。”
  “受害人名为乔纳森·贝茨,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知名网站好莱坞新闻在线的创办人和CEO,同时也是一名高调的同性恋权益活动家。据说,贝茨生活中热爱变装打扮,是城中同志名人,这可能是他遭到袭击的原因之一。”
  “纽约警方确认行凶者是汉克·奥尔森,29岁,曾因在格林威治村同志游行活动中袭击两人被判入狱,最近被释放。”
  “据调查,袭击发生在曼哈顿西村的一家酒吧外,奥尔森在墙根处撒尿,撞见贝茨和另一男子在酒吧门口接吻,他上前用仇恨同性恋的字眼辱骂了两人,在两人走开后又尾随上去,问他们‘你们是在一起吗?’在贝茨回答‘是’后,奥尔森从上衣掏出一把刀,追赶并刺伤了贝茨。”
  “之后奥尔森走到第六大道,在那里被看到他衣服上血迹的警察拦截询问,奥尔森试图逃跑,但警察拦住了他并从他身上搜出了那把带血的刀。”
  “贝茨双侧胸部、双腿、双手被刺九刀,其中一处刺破心脏导致休克,紧急送医后得到抢救,但目前仍处在病危中。”
  拿起浴缸边的电话,威廉拨通了一个纽约朋友的手机:“是我,威尔。帮我个忙,查一下乔纳森·贝茨住在哪个医院。”
 
 
第232章 法案与街拍
  乔纳森·贝茨, 纽约布鲁克林人, 与威廉·布兰德利同为哈佛校友, 在校期间是话剧和LGBT社团的成员, 曾创办威廉·布兰德利北美影迷网站, 在网站出人意料的迅速发展壮大后,拆分为非商业性质的布兰德利个人粉丝网站与商业运营的新闻好莱坞新闻在线(Hollywood news online)。
  HSO自成立后就发展迅猛,2002年底已经有了超过四百万的每日访问量,是北美非常知名的娱乐八卦网站,以爆料真实、范围广泛著称, 并且近来已经和包括威尔洛特在内的多家好莱坞公司达成合作, 在网站上提供丰富的正在热映以及即将上映的电影资讯信息, 包括首映礼门票、电影衍生产品的预订, 还和数家大型院线达成合作, 将在年底前上线运营在线快速购票服务。
  ——这段关于乔纳森·贝茨和他任总编辑的HSO网站的简介, 最近出现在了不少报纸杂志甚至是新闻节目中,并且,媒体还给贝茨贴上了同性恋, 布鲁克林人, 威廉·布兰德利校友,互联网创业者,编辑, 商人,LGBT权益活动家等诸多标签。
  乔纳森·贝茨本人还在昏迷当中的时候,他的名字近期以来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已经比总统还高了。
  和乔纳森·贝茨有关的新闻迅速发酵扩大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威廉在贝茨遇袭次日便前往医院探望,为这起事件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虽然大部分感兴趣的媒体当天都堵在市政厅和纽约警察局门口等待官方记者会,威廉也戴帽子墨镜口罩做了伪装,但仍然有几家本地媒体如《纽约邮报》守在医院想要探知贝茨的伤情状况,而当医护人员认出威廉的时候,第二天的报纸就有了头条,乔纳森·贝茨在哈佛就读时的一些经历和毕业后的个人履历也一同被曝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案件受到了媒体市民的广泛关注后,纽约警察局召开了新闻记者会,警察局长公布了嫌犯汉克·奥尔森袭击乔纳森·贝茨的原因和案件发生当晚的细节。
  29岁的汉克·奥尔森曾为曼哈顿西村的一家酒吧工作数年,后因私自向客人兜售丸药被酒吧老板辞退,他认为是另一名酒吧员工的告密才害自己丢掉了工作,恰巧那名员工是出柜的同性恋者,奥尔森本就对同志抱有偏见,这件事后,他成为了恐同和反同群体中坚定的一员,一直想要伺机报复。
  在格林威治村同志游行活动中因袭击罪被判入狱没有令奥尔森悔改,反而加重了他对同性恋的仇恨,出狱后,奥尔森经常在东村和西村的酒吧游荡,还写了很多要“杀死所有同性恋”的纸条放在同志酒吧外面,给那些酒吧的工作人员和顾客制造恐慌情绪,并以此取乐,包括之前曾疑似高发他的那名前酒吧同事,都被他骚扰的不得不离了职。
  案件发生当晚,汉克·奥尔森正在乔纳森·贝茨光顾的酒吧外散播仇同纸条,当他看到贝茨和男友捡到纸条后不仅没有反应,还当街亲密后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他的挑衅,随即尾随二人并攻击了他们。
  在纽约警察局的新闻发布会后,乔纳森·贝茨的男友也出来接受采访说,他们确实在酒吧门外捡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杀死同性恋”,还画了一把枪,但他们以为这是恶作剧。
  当《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问:“为什么你们在看到恐吓纸条后不觉得害怕呢?”
  乔纳森·贝茨男友回答说:“因为这是纽约。”
  《纽约时报》在刊登采访稿的时候,将这句话的字体加粗高亮显示了。
  为什么乔纳森·贝茨及男友没有将恐吓纸条当真?因为这是纽约,是全美最自由开放、对同性恋最宽容友好的城市之一——虽然经常在“同性恋天堂”的竞选中输给旧金山,但纽约独特的经济文化地位,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各种同性恋骄傲运动的起源地。
  这也是为什么乔纳森·贝茨遇袭事件会迅速成为全美热点新闻的最大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威廉的探望,也不仅仅因为贝茨的名人身份,更因为发生地点是纽约,而且在曼哈顿西村。
  上一起轰动全美的同性恋被攻击事件发生在1998年的怀俄明州,21岁的同性恋大学生马修·谢泼德在酒吧喝酒时结识了两名青年,两人假称自己也是同性恋引诱马修和他们一起乘车离开,然后在拉莱米市的郊外,两人抢劫并虐打了马修,还用链条将他捆绑在木栅栏上并丢弃在郊外自生自灭,马修在一天后才被发现,昏迷了六天后因伤势过重死去。
  马修·谢泼德之死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著名的反同案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于同性恋群体权利和地位问题的话题讨论,引出各个国家地区对于同性恋和谐包容与否的广泛对比,还一度引发北美同志阵营和反同阵营的激烈对抗,以及民主党共和党两党议员竞选时对于修改法案的争议。
  乔纳森·贝茨和马修·谢泼德案最大不同点,在于青年马修·谢泼德是在怀俄明州被害的,那是美国最保守封闭的一个州,宗教氛围浓厚,基督教信仰让那里的人们认为同性恋是恶心的异常行为,和自由开放的东西海岸大城市简直像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当得知马修·谢泼德去世的时候,媒体和公众除了同情,更多的情绪是愤怒,愤怒案件发生地拉莱米小镇的冷酷苛刻,人们纷纷指责是拉莱米小镇长期具有歧视、恐惧同性恋的环境,才催生了针对同性恋的仇恨案件的发生。
  虽然反同者袭击乔纳森·贝茨的手段不像马修·谢泼德案那么残忍冷酷,但因为贝茨的遇袭地点在纽约,在这座以开放自由宽容著称的国际化的大都市里,他的遭遇却更令LGBT群体感同身受,也更能催生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全美的同性恋者都前所未有的、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在保守的怀俄明州不安全,在开放自由的纽约同样不安全,一个人去酒吧不安全,和伴侣一起去酒吧同样不安全,作为普通人不安全,当个有钱人同样也不安全。
  纽约波士顿也好,芝加哥西雅图也罢,就连洛杉矶和旧金山的同性恋群体(以及有同性恋孩子的家庭)都开始了焦虑——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难道只能逃离北美去欧洲吗?
  深切的不安、恐惧和害怕让所有人用比在1998年更快的反应速度,迅速的行动起来。
  一些之前从未被主流媒体重视的数据开始出现在晚间新闻、甚至是脱口秀节目中——近两年,北美各地基于性倾向的暴力案件呈现剧增倾向,截至这个月,全美发生的近千起仇恨犯罪案件中,有17%是性取向歧视造成的犯罪,这个概率比千禧年前足足增长了6%。
  百老汇的剧院将几年前根据马修·谢泼德真实故事改编的舞台剧《拉莱米计划》重新开演,前三场的门票在开售几个小时后就被一抢而空,同时,同名电影纪录片的版权也被几个有线台买走在晚间播放,收视率一度赶超同时段的一些热门剧集。
  HSO在网站上推出了一个北美同志平权斗争史的专题板块,科普石墙运动等北美同志平权标志性事件,历数世界各地LGBT组织争取权益的过程和进展,以及历史上的同性恋名人。
  托最近被包括NBC新闻、《纽约时报》等影响力大的媒体频繁提起的福,再加上对于此次热点新闻的报道和追根溯源到历史事件的准备确实详尽充分,甚至超越了BBC、CNN等新闻网站,HSO网站名气大增,引起了LGBT群体和不少关心时政新闻的普通网民的关注,网站访问量也一下子从每日的四百多万人次激增到了上千万——一方面HSO是借助了这次事件扩大了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在利用网站的渠道最大程度的在推动新闻发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