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海被宋文的目光盯着,低下了头:“那个,村子里是有那么一点风言风语,不过那些都是村民们开玩笑的啊。”
“把话说清楚点。“宋文继续逼问他。
张大海咽了口唾沫说:“好吧,我说了,杨梨的尸体你们是见过了,长得挺水灵的,村子里的人怀疑杨梨可能是给她男人带了绿帽子。不过,村子里就是这样,总是有这些闲言碎语,茶余八卦,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都传的真真儿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假的,大家闲得慌的八卦而已。”
“不管传闻是真是假,周楚国是信了的。”宋文的瞳孔发亮,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似乎洞察了一切:“他要杀了这个小孩,很可能是觉得这不是他的儿子,或者说,是不是他的儿子不重要,他认为是不是他的儿子才更重要。”
宋文继续分析道:“周楚国是个会计,思维守旧,有点教条,他的家里打扫的十分干净,所有习惯一成不改。流言是可以杀人的,也许他是从平时的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和妻子的只言片语加重了疑虑,他这样的人,无法接受自己妻子的不忠,更无法接受在身边养育了多年的孩子不是自己的。”
“最初周楚国可能也只是对儿子的出身怀疑而已,渐渐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楚国把这件事作为了自己的心结,头上的绿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里,每当看到了孩子,就夜不能寐。”
宋文继续推断着案情,“他对家人的态度越来越恶劣,这种情绪随着孩子的长大日积月累,周楚国没有勇气带着孩子去化验是否是自己亲生的,而是狠了狠心,选择了另外一种极端的解决的方式,那一天,他带着孩子出了门,到村头的杂货店给孩子买了个速食的鸡腿,然后两人一路来到了小溪边……”
悲剧就此发生。
一旁的小警察小孟疑惑问:“怀疑不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离婚?”
张大海想起什么道:“大概觉得老婆分了的话再找也难,而且家丑不能外扬吧……那时候我还记得,孩子死了以后周楚国安慰杨梨,说他们还年轻,回头再生。”
“孩子是谁的,显然要化验过才能够有定论,脸型和特征也不一定准确。”林修然说着话,运尸的车到了,他们把孩子的尸体放进裹尸袋,运送到殡仪馆做更加详细的检查。等待DNA的结果出来,才能最后定论。
宋文走过去掏出给林修然开好的房卡,林修然摆摆手道:“算了,我今晚上肯定睡镇子上了,能不能睡还不一定呢。”
等这边一切妥当,林修然和老李上车一起赶往了殡仪馆。宋文又转头看向了张大海:“这村子里还有些什么故事,是你没有告诉我们的?和杨梨有关系的那个男人,会是谁?”
张大海道:“你刚才那么一分析,我倒是想了起来,关于这一家,真还有些陈年旧事,之前杨梨嫁到周家以前,曾经在村子里有搞过一个对象,叫做薛景明,说起来,这个人和周家还有点沾亲带故,薛景明的母亲和周楚国的母亲是表姐妹。”
“几年前,薛景明和杨梨两情相悦,是村子里人人羡慕的一对儿,可是薛景明父亲早死,家里也穷,出不了聘礼钱。为了这门婚事,薛景明和母亲去找了各个亲戚们借钱,甚至去过周家。可是薛母毕竟只是一个丧夫的寡妇,亲戚关系早就都断了。到了最后总共也没借到多少,他们因为礼薄被杨家赶了出去,婚事也就没成。后来,他们没想到杨梨嫁给了周楚国,被自己的亲戚捡了漏,薛母一气之下生了重病,没几年就归西了。”
“再说周家这一边,杨梨后来嫁给了周楚国,过去以后很快就生了个儿子,那时候周家老爷子还在,大办了孩子的百日宴。可是……后来大家发现,周楚国是单眼皮,孩子却是双眼皮,周楚国长脸,孩子却圆脸,长得不太像……”
宋文道:“这么听起来,薛景明有很大的嫌疑,这么重要的事,你为什么不早说?”
张大海被他骂得脖子一缩:“这两家早就不来往了。要说有恩怨也都是以前的,就算薛景明再愤愤不平,也不会过了好几年了再来报仇吧?之前我以为孩子死亡就是意外,就没往这方面想。”
宋文听到此,摘下了一次性手套,裹一裹准备扔掉,扭头看向还在一旁发呆的张大海和小孟:“你们愣着干嘛?既然都说到了那个什么薛景明,这个人有重大嫌疑,尽快确认下他是否还在村子里。还有,找村子里的年轻人来把这个坑填了。挖坑不填可是不道德的。”
“那个,薛景明是谁啊。”一旁的小孟插话问张大海:“我在村子里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这个人啊。”
张大海道:“就是九指,据掉过一个手指头的那个,村子里有名的老光棍。” 这村子里大家平时说话,用外号多过用本名,薛景明和这小警察差了辈了,他不知道名字也是正常。
小孟啊了一声,这才对上号,“那人不是附近有名的大孝子吗?他的母亲重病时,他一直不离不弃的。而且他很喜欢孩子,经常去学校和幼儿园的附近给孩子们分糖果,我有一次就看到,他和周楚国家的儿子在说话。”
宋文听了这话眉头微皱:“也许正是他的这种行为,加上村子里的流言,才让周楚国下定了决心要杀自己的儿子。”
陆司语插话问了一句:“你们说的这个薛景明,是做什么工作的?”
张大海说:“他曾经帮人装修做些木工活,后来有一次干活的时候,被电锯锯断了一根手指,再也没法工作,这才以采山货为生。”
宋文分析:“如果他做过木工的话,说不定和电工学了一些接电的手艺,这么看,职业对上了。如果薛景明认为那孩子是他的,又偶然得知是周楚国故意杀了孩子的话,是很可能会做出灭门这种极端的事,这恐怕,就是电闸灭门的杀人动机。”
到了现在,证据已经搜集了大半,逻辑也已经理顺。
张大海在一旁整理着思路:“那么源头,可能是周楚国害死了孩子,薛景明就杀了他们全家?”
这两个案子中,溺童案在先,电门案在后,看似没有关联,可其实这溺童案才是整个事件的诱因。
宋文:“现有的线索推理出来是这样,也许里面还有我们尚未知晓的细节。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抓住薛景明问问看。”
张大海又问:“那这孩子,究竟是谁的啊?”
宋文道:“等DNA的化验结果吧。”在有结果之前,他们的推断也仅是推断而已,现在他们有了凶手留下的烟头,周楚国和孩子的尸体,只要找到薛景明拿到他的DNA,一切就可以真相大白。
张大海挠头问:“我理解了你们的逻辑,可是薛景明为什么要连杨梨都杀掉?那毕竟是他以前好过的女人啊。”
宋文想了想:“这么久了,薛景明最初对杨梨感情中的那份求而不得恐怕早就化成了恨意了,而且在孩子死亡以后,他觉得杨梨也有一定的责任。至于对周母,大概和当年他曾经去过周家借钱,最后没有娶到杨梨有关吧。不过,这两个人不是他主要要杀的,他主要是为了报复周楚国,假设周母和杨梨的防范意识很强,在周楚国触电后没有急着上前,那么那两个人,有可能会逃过一劫。”
张大海被宋文说服了,在一旁点头道:“细节都核上了,而且那人的身高也符合,别看他平时有点驼背,但是个子可不低。小孟你叫上小张,去把他叫过来。”
几人越分析,觉得这人的嫌疑越大,宋文皱眉道:“别叫过来了,抓紧时间,直接找人去他家里看看就是了。我们也马上就赶过去。”他想了想又道:“去看的人一定要注意安全,只确认下是否在家就可以了。”如果薛景明就是那个灭人满门的杀人犯,恐怕早就已经是个亡命之徒,贸然接近可能会有危险。
张大海这才如梦初醒,打了个电话让腿快的先去薛景明家里看看,不多时电话就过来了,薛景明家里大门紧闭,问了邻居,说是早上八点就看到他出门了,收拾了一个背包背着,问他去哪儿没有回话。
张大海急忙带着他们进村,穿过几条街来到了薛景明家的门外,这一处位于村子南边,有点偏,门口也有点旧了,上面漆色斑驳,此时华灯初上,很多人家都亮起了灯火,这里却是漆黑一片。几人站在门外,陆司语把手机调成了手电模式,先是往地上照了照,然后开口道:“脚印一样。”说完后他看了看门口的一个烟头,“烟的牌子也一样。”
“八成就是这位了。”宋文说完从身后抽出枪来,攒劲一脚踹开了禁闭的院门。嘭地一声响后,门应声而开。宋文看了看里面没有动静,这才进入,对身后的张大海道:“注意保护现场,把物证人员叫过来,提取物证,封锁这一处。”
张大海唉了一声,急忙去打电话。
宋文进了门,陆司语在他身后用手机照着。
白色的亮光划开了那片黑暗,屋子里的东西逐渐明晰起来。
这是一个单身男人的家,一共两间,是通着的,屋子里收拾的还算干净,在朝里的那间放着两张床,显然收拾过,不算凌乱。靠里面的位置,放着一台老旧的电视,墙上整齐糊着一些奖状,早就辨认不清字迹。宋文看到靠门的地方挂了一个墨绿色的东西,走进了一看,那是一件长款的雨衣。宋文想起了之前村民的话,回身冲着陆司语一点头,凶手极有可能就是这个人了。
“里面有发现吗?”张大海的声音传了过来,屋子里面漆黑一片,他刚打完电话叫了人过来,此时进门准备开灯,陆司语忽然想到了什么,低声叫了一声:“小心!”
漆黑中,张大海一愣神,就被陆司语拉开,有些不解其意。
借着手电的光,陆司语走近了灯的开关,仔细查看了一翻,然后小心翼翼地用一旁桌子上放的木筷子挑起了一段裸露的铜线。这里的灯早就已经进行了改造,做成了陷阱。
宋文此时也看到了那根电线,如果在黑夜中触碰到,很容易造成新的伤亡,还好被陆司语发现了,他低声骂了一句:“妈的,真狠。”
张大海心里想起了早上那几具尸体的惨状,只觉得自己捡回了一条命,浑身的冷汗直冒,抚着胸口道:“吓死我了,小兄弟,你这是救了我一命啊,等这案子结了,我一定要请你喝酒答谢。”
陆司语冷冷地抬头看了他一眼,惜字如金地回绝,“我不喝酒。”
张大海本来准备了一肚子的马屁想要拍,被这四个字一顶,一时噎在那里,说不出话来。这城里的警察业务水平不错,可是怎么都这么不通人情……
第42章
薛景明的房间里, 宋文环视四周:“小心点,屋子里的陷阱可能不止这一处。”想了想他声音冷静地提醒了张大海一句, “这个人身上背了几条人命了, 是个亡命之徒,你打电话发布通缉吧。”
张大海点头,急忙打了个电话, 不多时挂了电话道:“我让局里准备发布通缉,刚才让人在系统里查过,没有这个姓名下的新购车票,也许他坐了黑车,或者是选择了其他的交通工具……”
话刚说到这里, 那小警察小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张大海见他慌慌张张的, 急忙喊了一句:“别碰开关, 有电。”
小孟嗯了一声,汇报道:“我刚才碰到了一个村民刘山泉,他说,今天上午晚些十点多的时候, 他见到过九指。”
张大海皱眉:“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刘山泉那时候刚进南边的山取了一些山货, 下山的时候看到了他, 好像薛景明没看到他,打了招呼也没和他说话,他以为薛景明也是要进山采东西的, 就没多想。”
这些农民们靠山吃山,经常进山弄点木耳蘑菇野菜之类,这是无本的生意,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了补贴家用。
张大海叹道:“唉,我记得宋警官来的时候,说要注意排查出入,这薛景明是不是看外面查的严了,就走山路了?这个小子到现在还是这个习惯,小时候我记得他被他妈妈打了就往山里跑,那时候经常大半夜号召村子里的人进山找孩子。现在杀了人,还是往山里跑……”
宋文微微皱了眉,究竟是躲进了山里,还是要从山里跑到隔壁村去,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是上午八点多出门,十点多进山的,现在晚上将近八点,十二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他现在究竟会在哪里?
听了张大海的话,陆司语低了头,他努力把自己带入薛景明的心理,思考了一会抬起头来,轻声说:“我觉得这个人只是躲在山里,不会往出跑。这是个扭曲变态,自卑而又自负的罪犯,他平时不善与人交际,山里才是他熟悉、躲避的地方,那里会给他带来安全感,他也自信警方一时找不到他。”
宋文翻了翻地图,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这边的几座山翻出去以后,都是通往周边的市镇,一旦出了山,他会更容易被抓到,反倒是在山里,我们更难抓他。他的目的可能是躲,而不是逃。”宋文说完话转头问张大海:“你们这里采山货的人,一般会在哪里留宿?”
张大海被问到才想到这一茬:“有几处,落仙峰,谷老池,那边有一些洞穴,他们入山晚了会睡在那里。现在天黑……我们要不要上山看看?”
宋文道:“好,我这边申请调配警力,你找几个经常进山的人带路,我们一起进去找找。”
晚上修整吃饭的功夫,张大海很快叫来了一些熟悉路的村民还有老猎人,宋文也叫来了附近村庄的协警,大家匆匆组成了一支二十来人的搜捕队伍。
刘山泉是在这山里挖山货的老人了。他之前在山里碰到薛景明的位置叫做燕雀山,根据那条路他们估算了一下薛景明现在可能所处的位置,给宋文简单画了一下山上的分布图。
这个时候,宋文的特长就显露了出来,他从小就是孩子王,就算是打弹弓都要总结出经验理论。再后来他当了刑警队长,更是调度组织完成过各种追捕任务。宋文人很聪明,他既豁的出去,又胆大心细,绝不蛮干,而且他的思路灵活,反应速度很快,又对地形路线格外敏感。他天生有种让人可信赖的号召力,天生就是个当领导的料。
此时,宋文根据图纸把人们分为三队,第一队警察小孟领着,这一队只是为了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带着火把,在燕雀山附近的山头游走,务必让薛景明发现他们;第二队张大海带着,事先埋伏在暗处,把下山的路堵住;第三队宋文亲自带着,等着发现薛景明实行抓捕,三支队伍作用不同,却可以互相呼应,随时支援。
38/181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