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些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到这里,既然来了,那就要做好扛刀执盾的准备。
战场克敌讲究简单实用,苍云的武学早就演变成熟,他们如今条件艰苦正好先练几年铁骨衣,将基础的打牢了,以后才能更好的拿刀。
当年在雁门关时,新来的小子们对苍云都知根知底,愿意习铁骨衣的极少,一个个都跑去学分山劲,说什么以身杀敌报效家国才是大好男儿应该做的。
对于这种想法,燕执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然后死死压着不只天高地厚的新兵修习铁骨衣,也不想想,连命都保不住了,又上哪儿去报效家国?
趁现在这些人还不清楚,先让他们将铁骨衣都学了再说,至于以后再有新兵,到时再说。
细心擦着陌刀的燕执看着一板一眼打拳的军汉们,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了几分,他才不会说,想当年,他也是被统领骗着学了几年的铁骨衣才终于碰得到盾刀。
怎能就他一个傻不愣登乖乖学完,一点儿也没想过还有同时去学这种可能。
余光扫到朝着这边而来的蒙恬,燕执将刀放下起身过去,“怎么了?”
不似之前脸上一直挂着笑的模样,蒙恬眉头微皱,走到燕执跟前递过去一块写满了东西的布,“前往燕国的使臣已经归来,太子丹托人送来了这个。”
知晓有秦使入燕之后,燕执便和嬴政说了一下托人给姬丹带个消息,只是他在这里实在无法说太多,因此也就只用燕字书了四字:安好,勿念。
伸手将布块接了过来,燕执迅速将内容扫了一遍,入眼皆是让他小心行事爱护自己的言语,并没有什么值得蒙恬如此严肃的东西。
而且,知道是姬丹给他的信件,蒙恬也不会私自拆看。
将信收好放到胸口处,燕执转眼看着蒙恬,“可还有其他事情?”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病逝,不日大父便举兵攻魏,届时将带走咸阳大半兵力,你可要留下?”
眸中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自回咸阳到如今已两年有余,他们便不曾再出一兵一卒,相国对蒙氏不敢轻信,便想着让他们留在咸阳。
只可惜,如今魏国没有了信陵君,正是他们大举进攻的好时机,文信侯就是再不情愿,也得以国事为重。
他想把持着秦国的朝政,自是比任何人都希望秦国强盛,当年奇货可居散尽家财让他得了秦国的无上权柄,若是再赌一把,是不是就可以谋划天下了?
知晓吕不韦的真正想法,所以就算他平日里对权势抓的再紧,嬴政也还是忍着,现在的吕不韦比他更能让秦国安稳下来。
而且,如今攻打魏国不只是因为信陵君逝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赵国兵马被燕国牵制在燕赵边境。
不久之前,刚大破匈奴的赵将李牧调转兵力指向燕国,拿下了武遂方城二城,燕王大怒,调派兵马十万大举攻赵,丝毫不肯吃下这个亏。
他们才刚停战没几年,赵国这就忍不住了,将匈奴打退了很高兴所以还要拿他燕城来庆祝是咋滴?
血性忽然上来了的燕王喜闻讯拍案而起,直接让使臣来秦谋求合作,如今秦燕两国关系尚好,若能一举拿下赵国,岂不皆大欢喜?
燕王想的的确是好,但是秦国却不欲在此时和赵国动兵。
长平之战不只灭杀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他们秦国也是元气大伤,好在关中水土丰美,没有让他们落到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
手下这一百士兵并不需要他时时看着,已经得了功法的好处,现在就算燕执拦着他们也还是要练的。
燕统领小小年纪便能挥动几十斤的刀盾,他们如今虽然只有普通的牛皮盾,但是假以时日,未尝不能达到燕统领那般境界。
捏了捏胸口处的布巾,燕执反手将刀盾拿在手中,“出兵伐魏,自然是要去的。”
他已经同嬴政交心知底,如此大好获取军功的机会又岂能放过。
“王上那边我自会去说,不知大军何时启程?”略一思索便定下主意,燕执抬眼又问了蒙恬一句,知晓时间他才好安排手底下这些人的去处。
蒙恬是打听了所有的消息之后才过来寻人,听燕执问到也无甚遮掩,“明日点兵,后日便直接启程,营地内空了大半,这些人的训练也该停了。”
对于燕执亲自传授的功法,蒙恬当初也是眼馋了许久,他虽是在军中摸爬滚打了许久,但是真正比试起来却不是一个从来没有正经打过仗的王公之子的对手,实在是难以置信。
不过这人平日的训练不比自己轻松,且样样章法十足,丝毫不像自己琢磨出来的,是以他虽然心痒不已,却也知道这不是他该碰的。
天知道阿执的师父是哪位隐世不出的高人,就算比不得鬼谷,只怕也差不到哪儿去。
将要紧的事情说完,蒙恬很快离开了这里,出征在即,他还有不少事情要忙。
等蒙恬消失在视线之中,燕执叹了一口气将胸前的布巾又拿了出来,这上面虽然大多是关切之语,却也藏着其他东西。
他自小和姬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的小习惯自然非常清楚。
这时候让他找机会回燕国,他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燕国对赵国出兵,国内必然兵力空虚,这时与秦国交好才是最好的选择,让他找机会回燕国,哪儿来的机会,逃回去吗?
幽幽叹了一口气,看着上面清清楚楚的字迹,燕执将布巾叠好放起来,已经长成大人的大侄子,怎么做事还是这么急躁?
史书言太子丹逃归燕,难道不全是因为嬴政的冷待,而是他自己兴致一来直接将想法付诸行动了?
第25章
眸中闪过一抹暗光,燕执先将这事压在心底,而后陌刀一竖走到训练场前面,“列队!”
话音一落,动作极其利索的一百精兵收势集合,不过转个身的功夫,所有人便都已站到了跟前。
面容严肃看着练了几个月已经小有成果的士兵们,燕执握紧了手中的陌刀沉声道,“后日随军出发,尔等各自回营,听候安排。”
“诺!”
区区百人硬生生喊出千人万人的气势来,目光灼灼的苍云军预备役看着眼前年纪轻轻的统领,眼中全然是即将赶赴战场的兴奋。
自商君变法之后,秦国军功爵位便不只是为那些贵族所特有,但凡在战场上斩首敌兵,不论出身门第皆可以得到爵禄。
对于他们来说,战场虽然危险,但也是一条通天大道,他们乃是被王上亲自挑选出来的精兵,怎会惧怕战场血腥?
别看他们统领年纪小,以为他只是王上厚爱来军中玩闹就真的要失望了,他们先前也是抱着哄着少年人玩的念头,虽然心有不满,但是有王上的命令在前,谁也没有表现在脸上。
但是之后,被打的在地上起不来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位看上去没什么表情的漂亮少年是真的有统领他们的本事,而非仗着一张脸让王上破例寻人陪之玩闹的纨绔。
最初的轻视一点点消除,对统领了解的越多,他们越觉得自己之前十几二十年仿佛是白活了一般。
后来学了那不同寻常的习武套路,这些士兵对燕执更是信服,恨不得即刻便上战场来证明这些天所学并非无用。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们怎能不激动?
眉头微皱觉得需要找机会让手底下这些人定定心,燕执三两句将话说完,然后便离开军营准备去王宫。
他们虽然准备好了,但是能不能和蒙骜一同伐魏,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嬴政手上。
而吕不韦那儿,只要嬴政没有意见,他们总有办法让那老狐狸同意。
只是,大侄子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觉得姬丹会没脑子到这个地步,将信中的内容细细回想一边,燕执总感觉有什么地方被忽略了,连他都能想到的事情,没道理姬丹想不到。
这个时候不顾两国邦交从秦国离开,只怕不等他离开咸阳,身后便有追兵将他带回去了,到时候非但回不了燕国,只怕连出门都难。
嬴政虽然信任他,但是那到底是秦王,怎么可能放任这些变故发生?
而且,现在燕国军队几乎倾巢而出,他不急着战事,又怎会如此急切让他回去?
李牧的威名,相信与赵国比邻的燕国人清楚的很,他们和北方外族人来来回回打了八百多年,对于这个将匈奴人打的不敢出头的赵将,肯定做了十足的准备。
想起前世在李牧祠之前痛饮酒的日子,燕执忽然生出些恍若隔世的感觉,同样是镇守雁门关,对于这位后世传芳的名将,说是没有点念想那是假的。
只可惜他们以后注定要处于对立面,他想看着嬴政一点一点将大秦帝国建立起来,就必须得做好与六国为敌的打算。
不过,若是正儿八经在燕国长大的燕国公子,在做选择时或许会为难,他却没有这些纠结,倒也算是一件好事儿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王宫,燕执和外面守着的内侍说了一声,然后便抱着手边站在外面等着,王宫乃是吕不韦眼线最多的地方,稍有不慎变会惹得嬴政被抓住话柄的文信侯一通教训,而如今的形势,嬴政就算再怒火中烧也只能忍着。
为了自己不成为吕不韦钳制秦王的借口,燕执在王宫之中从来不敢有半分逾越之举。
前去传话的内侍很快就走了出来,对于这深得王上喜爱乃至特准入军营的燕公子,王宫之中无一人敢轻视。
跟着方才传话内侍出来的还有一年轻俊秀的青年,正是已经在嬴政身边有些时日的后世名人——赵高。
不过,这时的赵高完全看不出伪造诏书发动政变甚至逼死公子扶苏的狠辣,在见人的时候甚至还有些腼腆,然而,能被嬴政看重并带在身边的人,哪儿有几个是真正的纯良。
赵高笑意盈盈走了出来,因着公子执和王上关系极为亲厚,身为王上亲信,他和这位寻常人不能相提并论的公子也算得上熟稔了。
在燕执跟前微微躬身,带着笑意的赵高显然知道这人此来为何,“王上正在殿中等候,还请公子移步。”
“王上已经有打算了?”挑了挑眉看向旁边一脸无害的赵高,燕执心中有了些底儿,但还是没忍住想先从这人口中问出来点什么。
赵高日日侍奉在秦王驾前,对这些消息自然比他要灵通。
没有直接回话,赵高眨了眨眼眉眼弯弯,“王上正等着,公子莫要多虑。”
难得被赵高拒绝回答,燕执面色如常点了点头,心中却暗道了一声狡猾的小狐狸。
殿中,端坐于案几一旁的嬴政在燕执进来之后才放下手中的笔活动了一下手腕,此次伐魏不只吕不韦一人的主意,他亦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让赵高在门口守着,嬴政挥了挥手让燕执坐在自己跟前,而后摊开一副舆图,上面正是大军即将奔赴的魏国。
虽然他国舆图得知不易,但是对于神通广大的秦国内应来说也只是多费些功夫而已。
神色一肃已经知晓嬴政的用意,燕执抬眼看着愈发沉稳的君王,只待这人说出他的安排。
如此郑重其事,肯定不是一般的任务。
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嬴政深出了一口气,而后才看向面前严阵以待的少年人,“此乃阿执初次随军出征,我已嘱托蒙将军多关照,你万万记得,战场非儿戏,切莫觉得自己厉害便掉以轻心。”
一开口便是仔细叮嘱,即便嬴政对燕执知根知底,第一次放人去战场也忍不住心生担忧。
还以为有密令要接特意摆出正经可靠姿态来的燕执忽然灌了一耳朵关切之语,一时间竟是愣在了那里。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嬴政竟然会说这些,他很久没有再听过这人如此唠叨,尤其是来咸阳之后,少年秦王一天到晚板着一张脸,他甚至都忘了这人在邯郸时天天盯着他念叨个不停的样子了。
眸中带了些许暖色,乖乖听这人说完,燕执这才将话题转了回来,今天的重头戏可不是这些。
用手指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嬴政勾了勾唇,带了些志在必得的傲然,“魏国如今内乱,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此次所求不多,得这些便足以。”
只要拿下魏国濮阳一带,山东六国便再无合纵之可能,若是能得如此好处,便是再忍吕不韦几年又有何妨。
最终得到好处的是他大秦,这就够了,至于吕不韦,便让他再做几年美梦。
第26章
地处中原、人才济济,有李悝变法吴起为将,在春秋乱世百家争鸣之中,魏国是战国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
三家分晋,春秋战国。
说起魏国这个在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就算对史书了解不多,燕执也不得不说上一句,秦国能崛起,魏国还真是贡献良多。
当年三家分晋,魏国出手得了晋国上地,文侯武侯皆是贤明君主,两代君主知人善任求贤若渴之下,魏国很快便有了纵横中原之势。
然而,魏惠王即位之后,魏国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向来不可一世的魏国君主,为了生存也不得不下功夫在邦交之上。
原因无他,近臣嫉贤妒能,君王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原本在魏国想要一展手脚的大才们一个个全都跑去了其他国家。
为魏国训练出让其他六国闻之色变魏武卒的吴起,因为变法触及了魏国王公贵族利益被排挤,吴起、犀首在魏国皆屡建奇功,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却受君王猜忌,一个南逃入楚,一个西奔入秦。
让秦国彻底翻身跻身战国七雄的最大功臣商鞅,最初是魏相国的家臣,魏相临死举荐商鞅,然而,魏惠王并不把人放在眼里。
之后,商鞅便跑到了秦国见了孝公,再之后,商君变法,秦国虽为七国之中变法最晚的,却一跃成了最强的一个。
行连横玩弄诸侯于股掌、让秦国席卷巴蜀汉中的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却在魏国无出头之日,后来游说入秦,被封为相出使六国,以“横”破“纵”让各国由合纵抗秦变为连横亲秦。
行“远交近攻”之策将山东六国牢牢牵制的秦相范雎,魏人,因出使齐国有功不赏反而被诬陷下狱,而后西逃入秦。
......
秦国自孝公起用人便不问出身,但是这些为秦国立下大功的人才之中,从魏国而来的明显多于其他几国。
尽心尽力让隔壁几个国家强大起来已经说明了魏惠王不会用人,但是直接导致魏国从最强国的位子上摔下来,还是和他这个不会用人脱不了干系。
田氏代齐之后,秦齐两国便一直在争夺霸主之位,而让齐国强盛起来的功臣,不是旁的,恰恰还是魏国。
14/95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