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看着这人,赵嘉叹了一口气,“今日还不曾见过御史。”
额......
将御史忘的干干净净,燕执脸上尴尬的神色一闪而逝,不等赵嘉在说话就迈步敲了敲隔壁房间的门,问问御史被安排在哪儿休息。
刚到雁门关时御史便带了人出去,他因为见到赵嘉心情有点激动,将任命和虎符交出去之后没有见到御史,便也将人忘的一点儿也没有。
被嬴政派到雁门关平衡局势的人,心中自然另有一番丘壑,路上燕执没有与那人有太多交流,但也知道那不是个简单人物。
秦国之中,果真卧虎藏龙。
朝堂之上的风起云涌燕执知道,但是他从来不会将自己掺和进去,武将虽然与朝中脱不了干系,但却不能和朝堂有太多关系,他们需要的只有君王的信任。
领兵打仗和朝上打嘴仗是两码事儿,大部分在前者有建树的人都不太擅长后者,所以对于能将秦国大权牢牢把握在手中的嬴政,燕执心中是由衷的佩服。
精神亢奋听到他们家统领问话,打了一架才抢到统领隔壁房间的玄甲士兵歪头想了想,“统领,御史大人以后长留雁门关,在这里是有自己的府邸的。”
所以,人家不用和咱们一样在驿馆,这会儿应该在郡守府邸隔壁的御史府邸中。
忽然反应过来这个事情,燕执一拍额头让人继续在屋里带着,然后转身走到赵嘉身边,“御史此时在府邸之中,如果相见,直接将人传到府中便是了。”
为何还要来驿馆一趟?
“御史地位虽不如郡守,但是监察一职却令人不敢小觑,李牧将军去了军营,怕是有半月都不会回来,为了避免御史误会,还是请阿执跟着走一趟为好。”慢慢悠悠将用意说明,赵嘉伸出一手做出个“请”的架势,待燕执动了步子之后才跟了上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夜里生冷,百姓们都回家生火歇着了,外面除了巡逻的士兵也没有太多人,去掉了玄甲的燕执神色柔和,一路上更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四周。
觉得自己将人拐到雁门关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赵嘉不动声色捏了捏拳头,斟酌了言辞将方才鞠武的事情讲了一遍。
相信赵嘉不会在接了任命之后再做出背叛的事情来,燕执只是让他注意防备,其他也没有多说,这小子在雁门关几年成长了不少,想算计他怕是有点难度。
御史的府邸很快就到了,外面的守卫已经换成了他在路上相处了几天的士兵,燕执打了声招呼,让人进去通报之后便和赵嘉一起在外面等着。
他们如此诚意十足,御史应该不会在意将人晾在外面一天的事情......
前去通报的士兵很快就回来了,燕执摸了摸鼻子,然后跟着赵嘉一同进去,接下来便是这人和御史的交涉,他在旁边也只是起到一个摆设的作用。
边境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来之前嬴政就特意叮嘱过,不要和这里的人走的太近,他知道官员结党营私是什么后果,自然是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赵嘉为太子时在邯郸能得多数人心自然是有他的本事,不过一会儿便和御史将表面的隔阂消弭掉,不过这俩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旁人就不知道了。
这些文绉绉的对话,他从来都懒得思量。
站在旁边面色沉静,燕执脸上看不出丝毫不妥,就连赵嘉也没看出来他的心思已经飘到了远方。
待了一会儿确定这两人不会起冲突,燕执也就起身告退准备回去了,时间紧迫,他能来雁门关一趟已是意外之喜,并不能在这里多留。
回去好好睡了一觉,在赵嘉的带领下去了一趟军营,燕执以及带来的那些苍云士兵就必须得离开了。
他们人少,从雁门关离开时又没有了御史等人拖后腿,加快了速度之后所以只用了三天便到了邯郸。
留在这里的蒙恬已经将事情安排好,官吏各司其职,原本待燕执从雁门关回来他们可以启程回咸阳了,不过就在昨日,咸阳忽然有传来了一条消息。
魏王增趁秦国攻赵之际兵发韩国,韩国全无抵抗之力,此时已经围了新郑,估计不用几日,韩王就该投降了。
这魏王增曾经在秦国做质子,庄襄王时因为魏国大败蒙骜而差点儿死在秦国,因此回到魏国成为魏王后关系与秦国一直不好。
诸国合纵,魏王是最希望将秦军打回函谷关,就算五国联军魏国只出兵没有调兵谴将的权利也在所不惜。
只不过到最后还是没有用处,联军该散还是散了,魏城该丢的还是丢了,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魏国也不曾再强大起来。
这会儿忽然朝着旁边的韩国下手,估计上想在死前干出点什么事情,在秦国发不出来的火儿都朝着韩国发出去了。
左右韩国没有良将,也挡不住他们的进攻。
捏着下巴和同样不怀好意的蒙恬对视了一眼,燕执勾了勾唇笑的煞气十足,显然已经和这人达成了共识。
回去绕个路去大梁,顺便把魏国也拿下吧。
作者有话说:
阿执:天凉了,让魏国灭了吧!
PS.正文不会有其他人重生,你们长长准备在番外搞大事儿(苍蝇搓手.jpg)
【日常求营养液呀!】
————————————————————————
蝉不见雪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16 03:39:37
凮橼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8-12-16 23:09:06
读者“北冥有鱼”,灌溉营养液 +2 2018-12-16 18:47:09
读者“神说要有光”,灌溉营养液 +1 2018-12-16 15:12:52
读者“我亦好歌亦好酒。”,灌溉营养液 +10 2018-12-16 10:07:55
读者“我亦好歌亦好酒。”,灌溉营养液 +10 2018-12-16 10:07:49
读者“阿浅”,灌溉营养液 +5 2018-12-16 07:22:13
读者“张子房夫人”,灌溉营养液 +10 2018-12-16 03:44:08
读者“点墨踏歌”,灌溉营养液 +1 2018-12-16 00:58:26
读者“咕咕咕”,灌溉营养液 +10 2018-12-16 00:42:46
读者“caromioben”,灌溉营养液 +1 2018-12-16 00:08:43
第78章
咸阳城中, 大军得胜归来,城中一片喜庆。
走之前将事情都安排好了,所以就算嬴政离开了几个月,咸阳城中依旧有条不紊,政务虽然堆积了一些, 但是也不算太多。
实在拿不了主意的事情李斯都快马加鞭送到了他身边, 不太重要的事情他们底下人自己就解决了, 这么一来也堆积不了太多事情。
灭掉赵国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开始,赵国一灭, 便再也没有人能挡住秦国东出的脚步了。
先祖准备了那么多年, 如今已经时机成熟,秦国兵强马壮,现在又有关中和蜀中粮草充足, 若十年内无法将其余五国灭掉,那才真是丢了祖宗的脸。
回到咸阳之后开始论功行赏, 因为燕执和蒙恬都没有回来, 所以他们的赏赐直接送到了各自府中,爵位的升迁直接派人去军中通知, 无需他们匆匆忙忙赶回咸阳。
秦国版图扩大了近一倍的喜悦还没有过去,还未及将后续事情处理完全,嬴政便得到了一个令他始料未及的消息。
魏国快要把韩国打下来完了, 现在就只剩下一个新郑还在苟延残喘, 其他城池现在都变成魏国的了。
南阳地区已经归了秦国, 魏国不敢轻易动那些地方, 但是这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的气势,着实不像是魏王能干出来的事情。
三晋原本是一家,最棘手的赵国被拿下了,韩魏两国嬴政自然不会留太久,但是这两个在他动手之前就开始自相残杀,却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不过这么一来,接下来秦国出兵就更顺利了,毕竟......韩非再没有理由说什么了。
对于韩非这人,嬴政实在舍不得杀,也舍不得弃之不用,这人对法的见解极为独到,若是能在秦国实行,他秦国将会变成史无前例的强盛。
律法严明,军民一心,百姓知荣辱,官吏明律例,所有事情皆有法可依,不因犯罪之人的身份而有例外,如此,秦国何愁不强。
先人有言,庶民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1】
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2】
这都不是他想要的,为王者,震慑诸侯,抚平天下,要拥有的自然是那天子之剑。
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3】
匡诸侯,服天下,这才是他想要的。
自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下战乱不断,各国之间相互倾轧,百姓陷于苦战之中,几百年来战争从未停止。
周天子无能,无法治理麾下诸多诸侯,能拯救他们的只有自己。
老秦人奋战了几百年,等的就是如今这个时机,他何其有幸,得到了先祖留给他的大好形势,秦人祖训不能忘,商君之功不能忘,而如今,用韩非之法,必能让秦国富国强兵。
韩非提议缓攻韩而先攻赵,他答应了,可是就算秦国没有攻韩,韩国也依旧没保住,他韩非做的都是无用功。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写出《孤愤》《五蠹》之书,这人怎么就在这事情上如此糊涂?
不过现在都不是问题了,魏王这一神来之笔,着实帮了他一个大忙,秦国接下来出兵,韩非便再无话可说。
他的诚意那人也看到了,天命归秦,不留秦国,他的所学所想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究竟该如何选择,韩非应该清楚。
嬴政心中有了思量,韩非心中自然也有一番打算,他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做了那么多,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挡住了秦国却没有挡住魏国,韩国孱弱的没有一丝抵挡之力,魏国轻轻松松便打到了新郑,若是换成了秦军,岂不是更加轻易?
注定救不回来的国家,他一个人再怎么谋划也没有用。
李斯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也没有时间去管韩非,但是嬴政却挤出了时间特意将这人召见至王宫。
自得到消息之后就一个人想了很多,有之前李斯的话在前,又有秦王的诚心在后,韩非并非顽固不化之人,自然知道嬴政此番唤他入宫为了什么。
王上一回来身上担子便轻了许多,没有跟着嬴政一同亲征赵国的赵高好不容易清闲了两日,然后就又被他们家王上安排了一堆事情。
不过,能被王上重用,总比闲着没事儿干好,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准的赵高将自军中传来的消息送进殿中,然后自觉出去继续盯着韩魏两国的情况。
燕统领和蒙将军身边十几万兵马,粮草充足的情况下,绕一下路到大梁直接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完全不是不可能。
魏国的探子早有消息传来,魏王增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次下定决心朝韩国出兵,估计是想着死前见到魏国的疆土恢复原本的大小。
自信陵君去世后,秦国攻打魏国再没有顾忌,城池仿佛风一吹就能倒一般一个接一个落入秦国手中,他无法从秦人手中将城夺回来,只能朝着旁边更弱的韩国下手。
欺软怕硬,人之天性。
将手中的竹简打开看完,嬴政的神色更加缓和,就连看着韩非那并不出众的脸都觉得异常顺眼,“燕统领与蒙将军已经率军到达大梁,随后将进入韩境解韩之危,先生之意寡人已经知晓,若先生答应,寡人即刻予先生客卿一位。”
韩非进殿中后所行的大礼已经让嬴政知道他的答案,虽然说话交流还是有些不方便,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秦军入韩境名为解韩之危,实则为取韩城,韩王胆小懦弱,经此一时已经吓破了胆,这个时候不顺势将韩国灭掉,万一韩非再有什么心思,他就算再舍不得也容不下这人。
再一不再二,秦王行事,向来如此果决,若不是韩非的书实在让嬴政欲罢不能,他连那个“一”都没有机会得到。
眼中闪过一抹苦涩,韩非扯了扯嘴角,对韩国即将到来的命运也不再挣扎了,“臣非......非......领命......”
秦军过去,韩国归秦,秦军不去,韩王投降,韩国归魏,而后秦国攻魏,韩国一样归秦,不过是多走了两步,结果并没有变化。
或许李斯说的是对的,这天下唯有能者居之,而秦王乃是天命所在,跟在这人身边,他们才有可能用此生所学造福百姓。
天下百姓的福祉,拘泥于小国小家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嬴政得了韩非心情颇好,也不嫌弃这人说话结结巴巴,将处理到一半的政务放在一边然后拿出一卷《五蠹》出来,“先生此书,寡人甚喜。”
谈起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韩非很快将方才的愁绪扔到一边,专心致志和上座的秦王探讨何为五蠹,何为天下之法。
【看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说:
嬴政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经史子集在他看来虽然迂腐,但是想要为王却不能一无所知,为王者,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如此才能称为王。
之前一直对韩非不远不近,他虽然想用这人,但也不是除了这人就不行,李斯和他师兄弟二人观念相近,虽然文章写的差了点儿,但是真正用起来,还是李斯更得他心。
韩非的口吃,注定他无法在朝堂上走太远,但是这些治国的法子,还是他们师兄弟一起更为有用。
李斯和韩非二人,看上去无法共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比之独用一人对秦国更加有力,是两败俱伤还是愈战愈强,只看他如何去用。
这就是为王!
————————————————————————————————————————
55/95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