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功德成神指南(快穿)——云蔚宁

时间:2020-04-15 09:06:09  作者:云蔚宁
  伙计被他笑得一愣,心想这人穿得寒酸,可这一笑的风采,倒是县学里的学子们都不及的。
  “您等着,我进去叫人。”伙计一听慕恒的话,就知晓他的来意,到里屋把掌柜的给请了出来。
  清平县里的这家崇德书铺,掌柜姓张,是个十分文雅的人物,平日里到书铺自荐的文稿,都是张掌柜挑选的。
  张掌柜本来在屋里诵读最近最流行的一本诗集,听到伙计来喊,心里很不愉快,出来后见顾老头和慕恒两人,衣着朴素,一看就是农家子,这不满意更添了三分。
  农家子能写出什么好书来?他心里虽是这么想,可职业素养和自我修养都让他克制住表情,把慕恒手里的书册接了过来。
  还没看内容,他就被最上面那张纸上的字迹所吸引,这样磅礴大气的字,在他有生之年,都没有看到过。
  因为顾家的人基本上都不识字,原主以前写字,也都窝在自己的屋里写,少有旁人看见,慕恒索性就换了自己原本的字体,一下子就让张掌柜感到十分惊艳,收敛了内心的轻视。
  及至看到内容,第一首诗才读了四句,张掌柜就忍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
  说完这两句话,他急忙往下看,一边看,一遍又振振有词地念着,已然忘了身边的人,就这么一边念,一边品,一直读了五首诗之后,张掌柜方意犹未尽地罢手。
  念念不舍地合上书册,他突然转身,冲慕恒深深一揖:“先生大才!”
  慕恒亦还了一礼,才说道:“掌柜的过奖了。”
  张掌柜心情激荡,不禁问道:“不知道先生是哪里人?”他没听说清平县最近出了这么一个大才子啊。
  “小可正是清平县本地人士,不知掌柜觉得在下这本拙作,能否刊印?”慕恒直入正题。
  张掌柜连连点头:“当然当然,以这本诗集的质量,若不能刊印,那估计就没有能刊印的诗集了。”
  一般来说,写得好的书,书铺才会收下刊印,并且给作者润笔费或者分成,写得不好的书,想要刊印,那只能自费了。
  张掌柜不仅为这本诗集喝彩,还知道淘到这本诗集的自己,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心里暗想,他一定要把这位小先生给留住了,可不能让这本诗集被对家印了去。
  本朝法律规定,只有原作者指定的书铺才有权印书,其他书铺贸然印书,是犯法的行为。
  “这样,这本书的润笔费,我先给先生定为白银一百两,这已经是我们书铺最高的等级,之后书籍售卖,售卖所得银钱,按照我们书铺的规定,先生能得两成。”
  一旁的顾老头,在听到一百两的时候,就愣在当场。
  他没听错吧?就老四的薄册子,竟然能卖一百两?
 
 
第九十六章 
  回去的路上, 顾老头这脑袋还晕晕乎乎的。
  “老四,你说就你那本册子,竟然能卖一百两银子?”他不禁又问了慕恒一遍。
  “爹,您老放心,这银子不就在我怀里吗?”慕恒笑笑:“而且, 咱们和书肆签了契约,等书卖出去了,我还能再得两成。”
  虽然因为小儿子打小身体不好, 顾老头咬牙供他念了三四年的书,可对于文人们愿意花那么多钱买一本书,还是难以理解。
  “怪不得都说,念书费钱, 但那念得好的,来钱也快。”顾老头喃喃道。看来老四确实如童生老爷说得那样,是真的聪慧灵性。
  顾惠文曾经的老师, 就是那个被叶瑾行和他娘看不上眼的邻村老童生,这位童生老爷以前家道也显赫过,最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 本来私塾应该主讲四书五经以备科举, 可这位老童生, 却最好给小豆丁学生们谈诗情画意, 每天必赏析一首诗,才不管学生们是否云里雾里听不懂。
  慕恒选择卖诗集,也考虑到这个老师的原因。起码他能作诗且做得好, 是有迹可循的。
  假如他去卖个菜谱药方,旁人定会怀疑他是怎么会的这些东西,要是写通俗,为了科举,要规避的事情又太多,至于四书五经的注解和散文策论,他现在没有任何功名,就算写得好,也肯定会招致旁人白眼。
  反而是少年诗才这种人设,比较讨喜。
  等慕恒和顾老头回到家里,就听到吴氏亮堂的大嗓门:“哎呦,爹回来了。”这老头子和小叔突然去了镇上,神神秘秘地,也不知道干什么。
  以吴氏的想法,肯定是顾老头又偏心眼给老四买什么书去了,一个病秧子,连考场都待不下来,天天花钱看什么书。
  因为陈氏觉得这书可能会卖不出去,就没对家里的任何人说顾老头和慕恒去县城是做什么的。
  刚刚割完猪草回来的徐柏,闻言倒是没有说话,他现在一门心思只等分家,分家之后,凭他手里的钱财,什么样的日子过不得。
  顾老头才不会对儿媳妇说什么,点了个头就和慕恒进了屋。
  陈氏紧随其后,看老头子脸上的神色,怎么像是遇到了喜事?
  一进屋,慕恒就把一百两的银票递给了陈氏,说真的,陈氏这辈子,还没有见过银票呢。
  “这是……”她迟疑道。
  “娘,这是一百两银票,我卖书赚的钱,到时候就拿这笔钱去下聘吧。”慕恒说道。
  陈氏愣住了:“你说这是多少?”她颤抖地接过了这张薄薄的纸:“一百两?”
  虽然看不懂银票上写了啥,可想到这是一百两,陈氏感觉这纸放在手上都沉得压手。
  “确实是一百两。”顾老头连忙附和:“还是咱家老四厉害,县里那个书铺里的掌柜,看咱们老四写的东西,眼珠子都一眨不眨,就说写得太好了。”顾老头难得有了谈性,在书铺里看掌柜的对他儿子那么尊敬,顾老头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这么荣耀的时刻。
  “我就说咱家老四聪明,要是老四身体好,去考个秀才老爷,肯定是不在话下的。”想到最近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叶家少爷,陈氏自觉她儿子也不差。起码她从来没听说过,叶家少爷也能写书。
  “太好了,有了这笔钱,娘肯定把你的婚事办得漂漂亮亮。”陈氏打算道:“现有了一百两的银子,咱家的聘金就给六十六两,六六大顺吉利,再置办一份二十两的聘礼,剩下的钱办酒席也尽够了。”
  陈氏心里长舒一口气,她以前真是低估了老四的能耐。这书一出,不仅是聘礼的钱有了,要是有人问她严家为什么和他们家结亲,她也有话可回。虽然老四身体不好,可十里八村,哪个后生这么能耐,竟能出书?
  *
  等顾家的媒人上门说亲的时候,严福生和方氏听顾家能给六十六两聘金,都颇感意外。
  顾家的条件如何,严福生为了儿子可是仔仔细细地打听过了,就是普通庄户人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哪来的六十六两?
  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想道:是不是顾家为了攀上他们这门亲,到外面借钱给的聘金?这样做虽有看重他们的意思,可难免有些过了。
  哪成想媒婆却笑意盈盈地解释道:“这顾家的四子着实是个有内秀的,不声不响竟然写了一本诗集,拿到县城书铺里卖了出去,这聘礼的银子都是顾四自己赚的。”媒人为了促成婚事,当然要把男方的优点都摆出来,慕恒出书这件事情,在乡下讲出来也确实很有面子。
  怪不得顾家竟然敢高攀严家哥儿了。媒婆心想道,还不是因为儿子出息了。
  “出了书?”严福生和方氏齐齐出声,他们这个仙人下凡的女婿,现在就要开始展露头脚了吗?
  亏得他们下手快,这议亲的流程看来还得快点才好。
  “可不是吗?”媒婆滔滔不绝:“这书虽然还没印出来,可是书铺却给了一百两银子润笔费。”
  “以后卖出去了,还能有分红。”
  “听说掌柜的对顾家老四赞不绝口,直说他是个大才子。”
  “顾四有这样的才华,以后说不得就能考个秀才公呢。”
  严福生和方氏本就有意这门婚事,越听媒婆说,越想把这个乘龙快婿早日落袋为安,是以对媒婆说得话,都连连应是。
  等听闻顾家会在顾四结婚后分家,严福生与方氏更是安心下来。
  他们儿子有地有钱,还能分家单过,这安排再好不过了。
  *
  顾家和严家要结亲的消息,就像一阵龙卷风,瞬间席卷了附近的几个村子。
  都说高嫁低娶,谁也没想到,严大地主会把自家的小哥儿嫁给一个连富户都算不上的庄户人家,简直跌破了所有人的眼球。
  后来,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风声,原来这个顾家老四竟然是个大才子,不声不响地写了本诗集,卖到了县城里,马上就要刊印了,严大地主看上了顾四的才华,才同意将儿子下嫁。
  出书这个操作,着实震惊了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许多人都信了这个解释,唯有大兴村内有些人心里还在犯嘀咕,就算顾四有才华也是个病秧子,怎堪为良配?
  但随着慕恒隔三差五在村子里走上一圈,这些人也发现,顾四虽然看上去单薄了些,但这身体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
  见儿子现在已经能出去走动了,陈氏和顾老头暗喜:这严家哥儿的八字,可真是旺老四,还没进门,老四的身体,就肉眼可见地好转了。
  严福生和方氏听说这事也是喜上眉梢:看来佛祖说得对,这顾惠文,马上就要时来运转,有大造化了!
  在两家家长欢欣鼓舞、两家小辈暗藏心机的状态下,顾家和严家的婚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流程都办得体面周全,让想要看笑话的人挑不出丝毫的错处,只得把话锋藏在心里。
  *
  上清村叶家。
  叶瑾行打理好衣着,正准备出门。
  祝氏叫住他,问道:“身上的钱可还够?”
  自从叶瑾行考中了秀才,祝氏在叶家也算是扬眉吐气,那小妾再不敢在她面前放肆,祝氏手头也宽裕了不少。
  “够了。”叶瑾行淡淡说道,就算不够,他娘又能拿出几个钱?
  “对了。”觑着儿子的脸色,祝氏小心地说道:“你表弟和那个顾四的婚事,你别放在心上。”听外人谈论顾四是少年才子,祝氏心里着实不爽快,乡下人听风就是雨,这顾四的书可都还没影呢,怎么就是才子了?而且宣哥儿刚刚没了她儿子的婚事就找到了下家,也让祝氏不太舒服。
  等他嫁到了农家受苦,就知道后悔了。
  叶瑾行闻言,脸色一点儿都没变:“娘,你以后说话注意点,表弟定亲和我有什么干系?”和严宜宣私下议过亲这件事情,是叶瑾行不愿意提的。
  如果不是害怕没有书读,他怎么会假装同意和严宜宣定亲?严宜宣虽然有个好家世,可奈何脑子太笨,烂泥扶不上墙,以后他可是要做官的,怎能娶这么单蠢的妻子?
  现在也好,严宜宣要嫁到庄户人家,以后他们二人,再也不会有交集的机会。
  至于少年才子顾惠文?叶瑾行心里冷笑,一个只会念叨几句酸诗的老童生能教出什么学生来,这顾家人也是有意思,为了能娶到严家的小哥儿,编得都没有下限了。
  “娘知道了。”感觉到儿子的不快,祝氏止住话头,不敢多言。
  见祝氏无话,叶瑾行方坐着牛车离开了家,考中秀才之后,就有了很多应酬。同一个县城的秀才,时常要聚在一起,举办文会。
  叶瑾行到了茶馆之后,看见自己坐的牛车停在别人的马车和骡车旁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实他家境也算不错了,可在全县城之下,就丝毫不出彩了。
  等他进了包间,就见一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富家子,突然热情地冲他打了个招呼。
  ”瑾行今日可来得晚了。”
  叶瑾行不禁受宠若惊:“子岳兄!”
  不料钱子岳下一句话,却说得叶瑾行愣在原地。
  “瑾行,你所住的上清村,是不是和大兴村相邻,大兴村顾家的顾惠文先生,你可是认识?”
 
 
第九十七章 
  顾惠文?
  顾惠文他当然认识,这三个字最近在他们附近几个村子可谓是如雷贯耳, 他疑惑的是, 住在县城里的钱子岳, 怎么知晓了顾惠文的名讳,还尊称他为先生呢?
  先生二字, 除了自己的师父, 其他人并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
  “我所在的村落确实和大兴村相邻,”叶瑾行道:“顾惠文此人我也听说过, 但却无缘得见。”
  “那瑾行以前可是错过了结交一位大才子的机会了!”钱子岳既赞叹又遗憾地说道,很明显, 遗憾是对叶瑾行的, 赞叹是对顾惠文的。
  叶瑾行更加疑惑不解,顾惠文算什么才子,难不成钱子岳也听说了乡下的流言,以为这个顾惠文真的写出了一本能刊印的诗集来?
  那就真是太可笑了!
  “子岳兄为何这么推崇这个顾惠文?若我没有记错, 顾惠文只在乡下念了几年书, 识得几个字罢了, 身无任何功名, 怎能当得起才子二字?”
  钱子岳听叶瑾行话里话外对他的新任偶像不太尊重,心里泛起不悦,他以前就觉得这个叶瑾行为人虚伪,今日起了兴致和他一聊,果然不是个心胸开阔的。
  “瑾行有所不知,”钱子岳耐着性子解释:“我家里和崇德书铺有些关系, 书铺里刊印完的新书,如果有质量不错的,掌柜的会提前送一本过来,前日,我得了他们新印的《惠文诗选》,才看了一首就如醉如痴,惊为天人。”
  “后来才知晓,这诗集竟然是咱们清平县大兴村的顾惠文先生所书,所以才问问你。”
  钱子岳话毕,就有人接着说道:“刚刚看完子岳兄摘抄的几首诗,依我愚见,确实高妙非常,虽极少用典,可意境悠远,词句浑然天成,竟无一处不美。”
  又一人说道:“更妙的是惠文先生的心胸。诗言志,从这字里行间中,我就能看出他是个极其疏朗开阔之人,恨不能早日结识。子岳兄太过吝啬,竟只摘抄了几首,等这本诗集正式售卖的时候,我一定要买上十本收藏。”
  叶瑾行闻言,呆立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好半晌,他才注意到桌子上有几张零散的白纸,连忙捡起一张,急切地看过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