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干净利落,将记者藏在后面的一切刁难都堵在了嗓子眼里。
那位记者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主持人已经快速地点到了下一位记者。
杜若注视着那位记者讪讪地坐回座位,放下手中的话筒,神色淡淡,没有让台下正举着摄像机的记者们捕捉到任何可以拿来做文章的表情变化。
在交流采访中,时针悄悄地指向零点,《烽火》的首映也正式开始。
观众席的第一排,坐着的是剧组的主创人员,还有来到现场的投资方代表。
杜若在第一排的右侧坐下,在电影正式开始之前,他低着头发了条消息。
[杜若:你那边怎么样?]
[闻戚:上座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还不错]
杜若望着答非所问的回答,眼底露出些无奈的笑意。
[杜若:熊猫问号脸.JPG]
[杜若:我是问,你的口罩、帽子……都戴好了吗?有人认出你吗?]
闻戚很快就发来了回复。
[闻戚:影院门口自拍照(熊猫微笑脸.JPG)]
照片上的男人带着黑色的渔夫帽,还有黑色口罩和墨镜,将自己全副武装,整张脸遮了大半。
杜若看到这条回复,嘴角都忍不住上扬了几分,顺手便将闻戚发来的熊猫表情包保存了下来。
隔着屏幕都能够想象到闻戚现在的画面。
漆黑的电影院里,全副武装得严严实实的男人坐在中间的位置,正巧坐在他旁边的观众已经奇怪地看了他好几眼。直到电影开始的时候,旁边人终于收回视线,闻戚也在这时候摘下了自己的墨镜。
《烽火》一开头,精致的画面和颇具质感的色调就让人眼前一亮,随之响起的主题曲旋律也将人迅速地拉入那段岁月中。
电影中展现的,远远不仅是主角的故事,季导花了大力气描绘的,其实是当时的大环境对于人的塑造,无论是街边茶馆店小二的只言片语,还是报童在街上奔走时喊出的口号,又或者是看似不经意的一次街头摩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片段,才是让这部电影丰满起来的关键。
没有一个工具人,只有一个个被生活和环境压迫的活生生的个体。
即便如此,当杜若饰演的顾熹年出场的时候,看见这一幕的明萱还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
黑色的军装落在他的身上,少年推开门,逆光而立,眉眼间是遮不住的意气飞扬,满满的桀骜不驯。他直视着堂内端坐的自己的父亲,嘴角斜挑,不自觉就带上了三分的笑意,七分的傲气。
而当他向前跨出一步,光线从他的身上倾泻而下,他的眉眼也在光影的转换下愈发清晰。
而领口锃亮的铜制纽扣上,那一显眼的“顾”字,立刻就让在场的不少影评人回想起了《烽火》之前的宣传照。
只是一个照面,三言两语,一个活脱脱的军二代形象就在观众眼前立了起来。
和男主角任天平这个憨憨相比,顾熹年和段如薇的相遇,相知,相识,则更显得浪漫。
当不小心落了单的丰城大小姐被捂着嘴巴拖入巷子里,就连最后的挣扎和呼喊都被堵住,少女含着泪的眼中满是惊恐和绝望。
但下一刻,拳肉相撞的声音猛地响起,等到蒙着她嘴巴的人都被撂倒在地后,惊魂未定的少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跌坐在地上。
那道身影在她面前蹲下,少女被泪水模糊住了视线,只能够分辨出大概的轮廓。
就听见一道年轻的男声在耳边响起:“你没事吧?”
刹那间,少女一直含在眼里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刚才打趴下一堆混混都没有什么表情的少年,却在少女眼泪落下的这一刻,露出了不知所措的慌乱神色。
《烽火》的剧情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紧张和压抑的,即便是日常的生活,也还是会从细节上透露出压迫的大环境。但画面一切到顾熹年和段如薇相处的片段,却好像硬生生划出了一片世外桃源,无论外界如何战火纷飞,都仿佛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而就在顾熹年还在琢磨着明天逃出门,去段家给段如薇送庆生礼物的时候,猛然破开的门,打破了一切的宁静。
内忧,外患。
一切的一切都在逼迫着顾熹年迅速地成长起来,也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了少年的肩膀上。
少年无声地扛下了这一切,也无形地划开了和段如薇之间的距离,即便在宴会上看见段如薇赌气和其他的男人跳舞,他也只是沉默地在手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
山河飘零,烽火四起。
电影前半段的顾熹年有多神采飞扬,电影后半段的顾熹年就有多沉默寡言。
当顾父在战场上失踪后,仿佛一夜之间,顾熹年就成了第二个顾父。
明明顾熹年并不是主角,大部分的戏份还是落在主角任平生身上,但在看电影的时候,明萱的注意力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顾熹年。
他将身边所有人都推开,空留下自己一人,面对着刀枪剑雨。
而当他在码头上,中了最后致命的那一枪之后,他踉踉跄跄地向后退去,瞳孔里却仿佛倒映出了那一道多年未见的背影。
一身军装,浑身血色的男人张了张嘴,无声地比了个嘴型——
如薇。
“叮”的一声,领口那一枚摇摇欲坠的铜制纽扣终于断开了最后一根线,而那道孤军奋战了良久的背影,也终于向后倒了下去。
而消失在海面的前一刻,顾熹年的嘴角,还带着淡淡的微笑。
仿佛见到了什么令人高兴的事。
纽扣落地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捂住了嘴巴,发出了啜泣的声音。
这一段没有背景音乐,但却更加催泪,仿佛因为之前的剧情积压的所有情绪,都在这一刻宣泄而出。
在影片的最后,曾经惊艳了整座丰城的那道袅袅婷婷的身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中。
“烽火飞,国运危。
小人吠,英雄悲。
美人泪,无名辈……”
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段如薇。
一滴泪水,无声地从明萱的脸颊边流下。
而在一片啜泣声的电影院里,戴着黑色渔夫帽的男人轻轻地压了压帽子,挡住了自己泛红的眼眶。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主题曲与片尾曲是同一首, 只是片头放的是女声版本,而片尾放的是杜若演唱的男声版本。
录音那天, 杜若前一天正好着凉, 嗓子稍微有点哑, 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随着悠扬的旋律,微哑的男声在电影院里轻柔地回荡着, 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而画面上随着演职员表的放出, 屏幕上却不断地闪回电影前半段的画面。
在看完结局之后, 顾熹年的笑容,那眉眼间的肆意飞扬, 却让观众愈发泣不成声。
《烽火》的结尾并没有让人感到如释重负, 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沉甸甸的感觉。
战争胜利了, 烽火结束了。
但那些人的笑容, 却再也回不来了。
就像是在片尾的彩蛋里,小孩儿颠颠儿地跑过来,好奇地望着那颗铜制纽扣, 奶声奶气地问道:“爷爷, 这颗纽扣是你的吗?”
午后和煦的阳光下, 早已经头发花白的任平生举起那颗纽扣,上面的“顾”早已被磨得模糊。他浑浊的眼睛中有瞬间的恍惚。
“不, 这颗纽扣不是我的, 而属于另一个人。”
光线落在他的白发上, 任平生低头望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的小孩儿, 轻声道:“圆圆,你想听故事吗?”
“或许……”
“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至此,电影彻底结束。
为了避免被认出,闻戚在彩蛋结束的那一刻,趁着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还没有拉开灯,就戴上墨镜,快速地离开了电影院。
闻戚坐上车的驾驶位,打开手机发了几条消息。
中心剧院里。
《烽火》的全国首映同步结束的那一刻,剧院的灯光刚刚亮起,杜若西装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动了好几下。
但直到结束了现场的大合照,走出剧院后,杜若才有机会拿出手机看刚才收到的消息。
一长串都是圈里朋友发来的祝贺消息,还有《烽火》剧组的消息,杜若一个个认真地回复了过去,目光最后落到最底下,也是最早发来的消息。
[闻戚:《烽火》是一部绝对的好电影。顾熹年这个角色非常棒(熊猫笑.JPG)
PS:一会儿要吃夜宵吗?]
杜若的目光在这一条上定了好一会儿,抿了抿唇,嘴角却还是止不住地上翘,眼角眉梢都变得柔和了起来。
[杜若:好呀。去哪儿?]
***
这时候,《烽火》电影午夜首场的票房也很快出炉,展现在业内和大众面前。
即便先前已经有不少影视圈的杂志和星光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普遍都认为《烽火》午夜首场的电影票房会很高,但最终结果出来的那一刻,还是让不少了解的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4100万。
这已经是今年到目前最高的午夜首映票房纪录。
而当天晚上,走出电影院的第一批观众就在评分网站上放出了自己的观后感。
评分网站在修改之后,划分成了“剧透区”和“非剧透区”两大板块,在“非剧透区”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彩虹屁。
【绝对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电影。】
【强烈推荐!相当热血!相当激情澎湃!】
【《烽火》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色调、音乐、剧情、场景……整部电影从季和平导演到所有演员,都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绝对值回票价!】
非剧透区彩虹屁满天飞,遍地卖安利的时候,剧透区里却是一片的鬼哭狼嚎。
【啊啊啊啊啊!我哭得好大声,我的顾将军呜呜呜呜】
【明明前面我都忍住了,但是到了最后,段如薇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小巷子里的时候,就彻底绷不住了55555】
【最后彩蛋的那一段也好好哭……最后,他变成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顾小将军在码头上赴死的那一段,我真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完全承受不住,在电影院里直接就哭出声了QAQ】
【呜呜呜呜,我是和我闺蜜一起去电影院里看的,因为哭得太惨了,现在我俩都还蹲在电影院里,腿软得走不动……】
【我想杀了编剧啊啊啊啊!最后的结局究竟哪里好了?!我的顾小将军5555还有顾小将军的段小姐QAQ】
剧透区和非剧透区的影评完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其中还有不少,在非剧透区里强烈推荐了之后,就跑到了剧透区哭的眼熟ID。
明萱就是其中之一。
她睁着哭红的眼睛,在非剧透区里认真地夸奖了《烽火》这部电影后,看了一眼剧透区,瞬间又被“顾熹年战死”这个结局扼住了喉咙,瞬间鼻头一酸,激情澎湃地加入了剧透区里对编剧的“声讨”。
而和她一样做出这样评价的观众,心里的共同想法是——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被虐到。
大多数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都会参考一下网上的评价,为了避免被剧透,大部分观众都会选择点开非剧透区看评价。而太虐的评论往往会让一些观众警铃大作。
或许是因为实在是被虐惨了,看完了午夜首映场的观众在非剧透区里,半个“虐”字都不提,纷纷夸奖《烽火》的画面,演员的高质量表现,剧情的优越,季和平导演的发挥……
等到白天第一批看了评论后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毫无防备地承受了《烽火》的洗礼后,走出电影院的每一位观众的表情都多少有些恍惚。
等到他们点开评分网站,看见非剧透区里那一水儿的彩虹屁,还没来得及生气,在看见底下有人问“《烽火》虐不虐?不虐我就带着女朋友去看了”后,已经打了一半的字就默默地取消了。
【不虐!一点都不虐!】
【对,放心地带女朋友去看吧】
【这部电影真的挺好的】
没有一句交流,白天第一批看了《烽火》的观众也默契地配合了午夜首映场观众的节奏。
在这样观众自发形成的魔幻评论风向下,《烽火》在网站上的评论,在剧透区和非剧透区实现了彻底的两极分化,但同时票房也一路走高,稳稳地占据了榜首的位置。
直到中午十二点,第一篇出自专业影评人的影评正式出现在了评分网站上。
篇幅不长,但却给到了《烽火》相当高的评分——
9.6分。
这篇影评出自一位年轻的电影学院教授之手。
【暮霭:季和平导演在国内,乃至世界电影界都是特殊的存在。无论他拍怎样的题材,都带着浓郁的属于“季和平”的风格,但同时,他也不抗拒各种类型的题材,并能够恰到好处地将个人风格与题材的特质融合在一起。
而这部电影,也是季和平导演第一次挑战年代电影,还是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无论从画面效果,整体氛围,配乐烘托,剧情节奏,还是人物塑造上来看,《烽火》都是绝对的佳作。
……
但是在《烽火》这部电影中,最令我惊喜的,还是顾熹年这个角色。
我看过杜若的多部作品,在他之前出演过的作品中,他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无一例外的是,他演戏时的稳定度在不断地上升,而在《烽火》中,他的这种持续性的进步终于积累到了突破的临界点。
我对顾熹年这个角色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浑然天成。
他不是在饰演顾熹年。
在《烽火》里,他就是顾熹年。】
在这篇之后,专业影评人的长评和媒体的报道也陆续出现,而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提到了杜若饰演的顾熹年这个角色的惊艳。
《顾熹年和温言的绽放,是今年最大的惊喜》
《偷走的岁月与人》
《那年,那月,那颗铜制纽扣》
而在这些影评和报道发出后,也有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走入了电影院,买下了一张或几张《烽火》的电影票,也有人在看完了这些影评后,又买了票进电影院二刷。
97/130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